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3节

  他现在也没什么想法,只要有个人想要,他TM的给钱就卖。反正他家大业大的,也不差这点,就是眼睛看着它恶心。

  “唉”

  段老板叹了口气,他是真不想收这破车,可碍于人情世故,他又不能当面拒绝人家。

  这个时候要是有个冤大头来收了这台老破挖掘机就好了。

  “你出个价,你这车不行就卖给我吧。”于大为这一刻终于发声了,他搬着小凳子靠着几个人近了些,“我们家老爷子是技校毕业的,这几年有点干不动了还不服老,正好把它弄回去,没事让他捅咕捅咕(修车练练手)。”

  王硕眼睛一亮,可随后又黯淡了一下。

  这小子在屋子里默默地待了这么久,该听的不该听的早都听全了,想要卖个好价那是万万别想了。

  “小兄弟,一看你就是大孝子啊。”老段不吝送出大拇指,心中那是真畅快,这老破车终于不用死自己手里了。

  这破车砸多少钱都是打水漂。

  “行,我看你也是大小伙子,一口吐沫一个钉,我就便宜点卖给你,五千怎么样?”王硕双眼打量着于大为,对方看起来二十多岁,这种雏他还不是随便忽悠。

  “我跟你说,这车虽然老了点,还有水泥糊着。但只要你有耐心,把水泥一点点砸掉了,买点零件装上还能用!肯定能用!”

  于大为不接话,就那么浓眉大眼的盯着皮夹克男,露出憨憨的笑容。

  真当他不知道那大臂上漏油成啥样了,还有外面被水泥糊死的机油管。

  挖掘机是由大臂,小臂,铲斗,发动机,大泵,分配器,转向器等……零件组成。

  而油管就像是人体的血管,如今这台挖掘机就相当于有三分之二的血管坏死。

  简直要命!

第5章 和谈

  王硕见于大为不说话,顿时气氛有些尴尬,心里大概也清楚了,这小子多半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小兄弟,你贵姓啊。”段老板自我介绍,“我叫段大海,是这个回收站的小老板。你要是真要这车呢,我可以让你把车先放这儿,大冬天零下三四十度,也不可能修车,等开春了再把车弄回去咋样?”

  于大为顿时有些心动。

  倒不是因为其他,而是他这辈子不想重复上辈子的错误,一有点小钱就瑟,最后倒是让人看了笑话。

  经过偷设备这件事,他于大为也算看明白了,不论在屯子里,还是在任何地方,都要学会低调。

  他这辈子要学学那些小说里面的苟道,低调的发育,自己吃饱穿暖不比啥都强?非要显摆那仨瓜俩枣的干啥?

  “我姓于,叫于大为,是河善村于家屯的。”

  打定了主意,于大为转头将炕上的烟簸箕拿过来,递到了段大海手里:“段大哥,承你的情,不论买不买,先谢谢段大哥了。”

  段大海双手接过烟簸箕,先是笑眯眯的,这小子还挺会借花献佛。

  随后一愣,不买?别不买呀!

  你不买我上哪找大冤总去!

  段大海一边抖落着烟丝,一边朝王硕使眼色。

  “咳咳,于兄弟,你说个数吧,万一我就同意了呢,别不好意思开口。”王硕算是看出来了,这小子也是属泥鳅的,刚才那句“不论买不买”算是也把他吓得够呛。

  你要是不买,我那外边的破车咋办?天天看着它气我?

  “两位哥哥,实不相瞒,我也就能出两千五,您这边要是同意,咱们当场立字据,一手钱一手货。”于大为憨憨一笑,还有几分不好意思。

  两千五?!我那么大个车就卖两千五?

  王硕心里顿时有些不乐意了。虽然知道这车肯定要贱卖,可这价格确实有点打击到他了。

  段大海先看了于大为一眼,又看向王硕出声规劝:“王哥,我看啊两千五也不低了,这车你要是把水泥处理干净再卖废铁,肯定不止这个价,可问题这不是难弄么?”

  段大海的适时提醒,让王硕反应过来,这车里里外外都是问题,自己也是有无心无力。

  “算了算了,于小兄弟,我这个价把车卖你,等同于送了你个大便宜。只要肯下功夫,这车肯定能用。”王硕叹了口气,心有些滴血。

  于大为心里乐呵,开始准备来个三方签字,正好还有段大海做见证人,不怕对方回头看车能用了,过来赖账。

  段大海从炕上拿起儿子写作业剩下的草稿纸,写上字据后,三人开始签字,于大为把钱一付,这便算是两清了。

  于大为也想找个打印店,正儿八经打印出一份买卖合同,可九十年代的东北农村,别说打印店了,就算找个照相馆都少的可怜。

  王硕收了钱以后终于有了笑模样,开始讲述养车这几年的一些丰功伟绩,段大海是个老实巴交的性子,也插不上什么话,一直叼着烟,偶尔附和几句。

  要不是他这些年回收站越做越大,更说不上几句话,时代发展好了,他这个收垃圾的一年也能赚不少钱。

  最近段大海一直琢磨着换个更大点的地方,别看他现在这院子挺大,废旧垃圾不多,那是冬天。

  赶上夏天的时候,他能从村子里拉回来不少东西。可镇子北边实在是太偏,他听说这两年芦河镇南边会修路,到时候在修路的旁边圈块地皮,再去村子里就更方便了。

  几个人又在屋子里暖和暖和,随后来到院子把老日立从板车上卸下来。

  下半身基本“残疾”的老日立根本动不了,于大为又跑出去找了一个40吨的吊车,把老日立给吊下来的。花了他200大元。

  这一下子,于大为口袋里原本的两千八百块,就剩下了一百多块钱。

  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他看着院子里的老日立,从挖掘机车架底下找到一块银色小标牌,确定了是那台UH03,他终于放下心了。

  虽然这台日立UH03是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如今到了九十年代过了二十来年,可它也是日立公司用料最足,最有诚意的一台挖掘机。

  除了漏机油之外,大毛病没有,可以算得上是皮糙肉厚了。

  “中午了,段大哥,找个地方请你吃个饭吧。”于大为也不管段大海如何推脱,硬是拉着对方去了一家东北小菜馆。

  要了个酸菜血肠,一份熘肝尖,东北的菜都是用傻大盘装的,菜不多反正够两个人吃绝对够了。

  段大海是个爱喝酒的,要了两杯高粱酒,于大为陪了一杯,回去路上也不会太冷。

  像他这个天,开个没有棚四轮车是相当遭罪的,也亏了于大为年轻体格壮士。

  “兄弟,车放我这儿你就放心吧,我老家是楚花的,远着呢,平时我都是在这又吃又睡的。”段大海提起杯中酒,有些不好意思,“不怕老弟你笑话,其实吧,我不想要这个勾机,实在是没工夫弄他,但你这个价格也绝对不亏。”

  “明年,你家老爷子真要是把水泥弄掉了,少说也得这个数。”段大海伸出了两根手指。

  八千。

  于大为咧咧嘴伸手碰杯也不说话,对方是常年搞旧货的,这份眼力他自然清楚。

  他也忽然想起来,在前世芦河镇有个收旧货也叫段大海,不知道是不是眼前这位。

  那个人算是他们整个小镇的传奇,四十岁的时候出资收购了镇子快要倒闭的面粉厂,结果第二年就翻身了,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年,后来于大为听说镇里的面粉厂炸了。

  酒过三巡,二人起身回到了回收站,于大为将醉醺醺的段老哥放到了小火炕上,开着他爹的四轮车朝家里面行去。

  虽然寒风刺骨,可他内心火热。

  接下来他准备收拾行李,和段老哥挤一挤,然后自己趁着冬天歇工的时间,把车好好修一下。

  他这顿饭便吃出了最大的意义。

  至于外边零下三四十度修车会不会把人冻死,他这位山人自有妙计。

  就是关于镇子里修路的这个项目,他得上心。

  不过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6章 夫与妻(合章)

  于大为回到家的时候,天早已经黑了,跟爹妈打了声招呼便回家去了。

  韩静凡一如昨天一样坐在炕沿上,旁边点着一个蜡烛,她看到于大为终于回来了,起身将炕上的桌子搬到了地上,把炕头的被子拿过来铺上。

  “给。”于大为脱下外衣,狗皮帽子,还有手焖子,从怀里拿出一本泛黄的二手书放到了炕沿上。

  前世他就知道韩静凡不爱说话,但喜欢书,也爱看书。他也是结婚后的某一年春节过后,带媳妇回丈母娘家知道的。

  丈母娘把自己带到仓房,角落里摆了足足四箱子的书。

  丈母娘还跟他说,小凡从小没什么朋友,就爱看书。自己在村子里帮老太太挑水,砍柴,干各种活计赚点钱,全都买了书。

  偶尔也会去小学老师家去借书看,两家的屯子紧挨着,离得不远。可后来村里人总在后面嚼舌根,小凡打那开始便再没读过书了。

  于大为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大都已经四岁了。

  丈母娘没啥文化,便想着让于大为看看把这些书处理了,是拿回去还是卖废品,自己拿主意。

  当时于大为穷的叮当响,一听到能卖钱,当场不顾韩静凡的劝阻,把那些书当着大家的面全卖了,事后从村里小卖店,买了不少好东西给自己这几个大舅哥,大姨子。

  老韩家有四个兄弟姊妹,两个大舅哥,一个大姨子,韩静凡算是家里最小的那个。

  听丈母娘跟他说,当初其实在小凡后面还有个小崽儿,可三岁的时候家里太穷,夭折了。

  具体咋回事,于大为没细问,丈母娘也没细说。

  许是不愿回忆起的难过事。

  如今这些书应该还在老韩家仓房里,他今天回来特地买本书,便是想起了曾经自己做的混账事。

  他亲爹于老蔫也是个爱看书的主,如今里屋还有一箱子的书,只不过这些年为了生计,似乎也是看烦了,便没了再开箱看书的兴致。

  他老于家比老韩家还多个孩子,家里五个兄弟姊妹,于大为是老大,老二和老幺儿一个念大学,一个念初中,此时的义务教育已经开始,但没有普及开,上学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如果是户口是农村的,孩子去了城市念书,甚至每个学期还要单独交一笔借读费。

  “你怎么想起送我书了?”韩静凡眼神先是有些惊讶,随后伸手拿起了那本泛黄的《西游记》。

  “回来的路上正好看见有个旧书店,就进去看看,顺便暖和暖和。”于大为走到炉子前,给炉子里添了一把苞米瓤子,然后用两块木头压在了火堆上。

  “谢谢。”韩静凡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男人会给自己带东西回来。

  自打去年结婚到现在,对方除了四处借钱,天天不着家(不回家),从来没有对自己这么好过。

  这一年他俩吵的架,比说的话都多。

  好像自从昨晚回来以后,他就变了。

  短短两天,是什么能让一个人变化那么大呢。

  她双手捧着《西游记》线装本,呆呆的望着小凳子上的宽厚背影有些出神,下意识伸出右手抚摸了一下隆起的肚子。

  希望对方能一直这样吧。

  “我那个设备让我给退回去了,钱一直没告诉你,是高利贷借的,已经还上了。”

  “买这个房子的三千五百块钱,是老丈母娘私底下借给我的,这个我也会尽快还上的。”

  于大为双手拄在炉钩子上,看着炉子里燃着的火苗,耳边听着炉子里传来“呼呼”的风声:“小凡,你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想法吗?”

  他想了很久,决定还是把买车的事情告诉她。

  上辈子两个人之所以最后各自猜忌,分崩离析,其实他自己占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原因。

  他我行我素惯了,对韩静凡也只是觉得对方皮囊好看,其它的和一个农村的老娘们没什么区别。

  这大概就是他从城市回到农村之后留下来的大城市病,高高在上,有些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

  当初他对韩静凡说了很多伤人的话,尤其记得刚结婚的那两年,他说的最多的便是“一个农村老娘们懂个啥!你有我懂得多么!”

  好像那时候对方从来也没反驳,只是眼神里永远带着无法言语的哀伤。

  自从韩静凡离开世界后,他就好像丢了魂似的,偶尔在梦里梦见她,但和记忆里不同,她仿佛像雪中的仙子,不染尘埃,却洞察世事。

  “我吗?”韩静凡呆呆看着于大为,似乎还没有从刚才对方说的话里回过神来,又或者第一次对方主动询问自己的建议。

首节上一节3/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