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179节

  “爸,是二姑家的大儿子于大为来了。”大表哥张玉明将水果放到了北墙角落的位置。

  “是啊!还带了不少东西呢。”二表哥张玉恒开心的将手里两箱子水果,摞在了大哥放水果箱子的上面。

  “哎呀,大为呀,你来就来嘛,带那么多东西干什么。”表舅张兴华虽然眼睛失明了十多年,但相对的,对声音的感知也变的更加敏感了,刚才听到了两声比较沉重的声响,说明于大为拿的东西肯定是挺多挺重。

  “表舅,这不是过年了嘛,我爸妈在家里照顾一群小屁孩抽不出来身,便让我带点水果过来看看。”于大为说着将手里的两箱子水果放在了刚才水果箱子的旁边。

  这个时候的水果箱子就有大中小三个型号了,于大为六箱子水果都是小号的箱子,最多也就十斤。

  所以六箱子水果看着挺多,其实一家子四五口人,吃些日子也就没了。

  于大为想的是常主管年后刚来上班,送给他几箱子水果,正好可以在开工的时候打点一下身边的人,笼络一下人心。

  这些个送礼的小细节,都是于大为上辈子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总结的教训。

  “爸妈还好吧?”表舅还是比较关心二姐他们的,前些年总是能听到于老蔫家的信儿。

  这几年好像很少听见一些消息了。

  “还行吧,供孩子读书哪有那么容易的,我们家小老妹去年才上高中,还有的供呢。”于大为转身,一屁股坐在了长条凳子上,旁边紧挨着张玉恒。

  这小子未来竟然是大行长,小时候还流鼻涕的种儿,这说出去谁信啊!

  按照上辈子的记忆,这俩人现在应该都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吧。

  按理来说,工作以后都有编制了,家里多少应该比从前强了,可看这爷仨穿的衣服是旧的,家里的各种用品也都是旧的,甚至表舅穿着的棉鞋表面都破开了。

  这可不像日子过好的样子呀。

  “唉,供孩子读书确实不容易呀。”于大为刚才的一句话,算是戳中了表舅张兴华的痛点。

  原本靠着在外面给人抬钱,勉勉强强能供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再加上这两个孩子在大学期间一直勤工俭学,也算是让他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可这两个孩子去年年底都考上了研究生,你说不让他俩读吧,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脸,毕竟他们小的时候是自己说,只有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这两个孩子也都好学,大学毕业,老大率先提出来要考研究生,这样在哪里工作有这个学历才更保险一些。

  老大的眼光独到,不仅自己考,也让弟弟考,他的理由就是,如今华夏大学越建越多,说明以后大学生肯定少不了,那同辈之间的竞争力会不断缩短,最终只能拼研究生了。

  “爸,别唉声叹气的了,大为好不容易来咱家一趟,我给你弄点茶水。”大表哥张玉明起身,拿起茶缸子和暖壶,还有一个小茶罐子,“这茶叶是我从南方带回来的,很小众,估计你应该没喝过。”

  “那我可得尝尝。”于大为坐等大表哥给自己砌好茶,而后目光扫了他们爷仨一眼,“表舅,两位表哥上学是不是有啥难处啊,都是自家人,你不妨就跟我说说呗。”

  “哎呀,有啥说的。”大表哥是个好面子的人,将茶缸子带着茶水递到了于大为面前。

  “大为又不是啥外人。”二表哥张玉恒见大哥倒好了第二杯,率先抢过去,重新坐在了长条凳上,“我跟你大哥去年都考上了研究生,不过那学费,简直比我四年上大学加起来都多,虽然上面每个月会一些钱,但也是杯水车薪呐,反正我是不想念了。”

  “你敢!”大表哥扭过头,怒气冲冲的看着老弟,“张玉恒,我警告你,你要是敢退学,我替咱爹打折你的腿!”

  张玉恒不敢说话了,不过还是倔强地撇了撇嘴,然后默默喝口茶水压压惊。

  原本他是没想法考研究生的,还不是他大哥非得让他考,说什么以后兴许能有用,就为了一个“兴许”,一年就得花大学四年的学费!

  玩呐!再这么念下去,可真是要把咱爹嘎拉哈给抠出来了。

  “多少钱啊一年?听你这意思,好像学费挺夸张啊。”于大为拿起茶缸子滋溜一口茶水,扭头好奇的看了一眼身旁二表哥。

  “不,兄弟,不是夸张,是TM非常夸张!”张玉恒算是找到了知心人,拍着于大为的肩膀子打开了话匣子,“我上的是金融专业,学费一年三千!你大哥,土木专业,那学费也得两千块钱。”

  “这只是学费,还有书本费,学杂费,宿舍费,生活费……反正杂七杂八算起来,我俩加在一起,一年至少得一万块钱。”张玉恒目光有些幽怨的看向大哥,“张玉明,这账你心里没数?这么多年咱俩只花钱不进钱,你好意思继续往下念?”

  “我已经想好了,咱俩上学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兼职,以咱们俩的学历,干点啥不能赚外快。”张玉明还是坚持考研,“反正这个研究生必须读,考都考了,怎么也得勒紧肚皮把它念完吧?”

  “你,你真是念书念傻了,太理想化了。”张玉恒懒得理他,扭过头去真是不想跟自家大哥多说一句。

  两人差了一岁,可性格,为人处世,简直天差地别。

  “行了行了,大不了我去找人抬抬钱,今年入学的学费肯定给你俩凑出来,但以后的话,就得靠你们自己了。”表舅张兴华语气中透露着疲惫,心里也是没底,谁家会借给他这个瞎子钱呢。

  自家老婆都能跑,这世上哪有人真能靠得住。

  于大为沉默着喝着茶水,他算是听明白了。

  大表哥跟二表哥这是考上研究生了!可好像这个消息没有传扬开,不然以屯子里的小道消息传播速度,早就传到同村的各个地方了,他亲大舅也不至于不知道。

  上辈子这两兄弟什么学历于大为还真不清楚。

  时隔多年,他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俩打电话,是自家大儿子于沐雨高考的时候。

  他想从大表哥和二表哥那探探底,未来看给自家大儿子怎么安排出路。

  大表哥那时候已经在秦省任职了,他嘱咐表弟于大为,孩子最起码得上个大学,几本无所谓,但能考研一定要考研。

  后面可以先来他这儿学点东西,等到官家统一考编的时候,他会安排小外甥考编的。

  原话。

  至于二表哥那里,则不用那么麻烦,孩子只要上了本科,想来找了他随时都可以。

  结果自家大儿子不争气呀,最后考了个大专。

  其实也怪他,那时候他常年在外面修车,回家次数很少,每次回家就和韩静凡吵架。

  懂事儿的大儿子不知所措,只能是抱着年幼的弟弟缩在角落里,看着他们这对父母吵得昏天黑地。

  而且他大儿子学习能力很强,可能是遗传了他老妈,但坐不住板凳!这点绝对是遗传了自己。

  再者,他这个当爹的也有点心高气傲,当初孩子第一次高考的时候考了个三本,但他不愿意,非得让于沐雨去最好的高中复读,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结果就是适得其反,孩子第二次考了个大专。

第286章 决定资助两位表哥上学

  每每想到这些,于大为都有些心难受,怨自己,也恨自己。

  如果不是他总跟孩子他妈吵架,如果不是他下意识躲着家里,在外面干活不愿意回家,如果不是他一意孤行……

  而且后来的小沐雨也把自己“我行我素”的性格学去了几分,当年他毕业以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于大为第二次给二表哥张玉恒打去了电话,至于大表哥,孩子最终考了个大专他不太好意思,二表哥小时候算是跟自己能玩到一块的。

  所以他那通电话打给了二表哥,想着能不能把不成材的大儿子弄到银行,哪怕只是个站大堂的也行,不论在哪,地方便宜点,小县城也好,至少稳定不是?

  他记得很清楚,二表哥那时候犹豫了良久,最终还是同意了,而且还给大儿子做了简单的规划。

  先在小地方的支行工作几年,期间好好准备考研资料,最好是报个班,等能报考的时候,努力考个在职专硕。

  后面二表哥就没再说什么了,也不需要说什么。

  只可惜,孩子随了他爷爷,从不愿意欠人家人情,死活不愿意去,搞得于大为差点没拿起撬棍往他身上嗨(揍)!

  但这个人情是欠下来的,再加上大表哥跟二表哥都是潜力无限的人,也值得于大为的投资与帮助。

  “二哥,我觉得大哥说的对。”于大为将茶缸子放到了长条凳的旁边,看向几人认真讲:“这样,你们念研究生这几年的学费我出了。”

  “大为!你哪来那些钱呀。”表舅闻声有些惊讶,更带着反对,“不了不了,年纪轻轻的把自己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你没必要掺和我们家这些乱糟的事情来。”

  “表舅就放心吧,不会影响我的生活,去年我在芦河镇开了个修理厂,生意还行。”于大为说到这儿话锋一转,“而且这钱也不会白给的,只是借,等大哥二哥混好的时候,把钱还我就行了。”

  “表舅你去别人家也是借,借我的也是借,而且咱们两家也是实在亲戚,你们说呢?”于大为将事情分析的很清楚。

  这辈子,于大为是深刻的按照老爷子的规矩来,凡事讲求公平,不白给也不平白的索取什么。

  “这……”张玉恒陷入了沉思,最终看向了自家大哥,将决定权放到了自家大哥那里。

  “玉明,玉恒,是你们俩要上学,这事儿你们自己定吧。”表舅心里是赞同大为说的这些。

  其实就相当于这笔钱是借给了他两个儿子,未来也是两个儿子还钱,按照大为的意思,也是给了他们俩充足的还钱时间。

  “行!”张玉明看向于大为,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大为,这份人情我们兄弟俩记下了。”

  “什么人情不人情的。就没有借钱的事儿,有一天大哥你发迹了,我儿子找你帮个忙,介绍个工作你能拒绝吗?”于大为起身,抬起右手拍了拍大表哥的手臂,“回头抽个时间,我就把一万块钱打到你存折里,走了。”

  “这就走?留下来吃个饭吧?”表舅拄着木棍起身,凭着感觉将脸朝向于大为。

  “不了,表舅,我厂子那边还有事儿。”于大为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了两百块钱,悄悄地放到了炕沿上,顺带着还朝两位表哥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这钱跟他们兄弟俩没关系,是专门给表舅的。

  大表哥跟二表哥对视了一眼,也都十分默契的没有说话,只是内心深处无比感激于大为。

  常言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他们家穷成这样,一年也没有几个亲戚来他们家串门。

  倒不是不曾想,关系不远不近的于大为竟然会想起他们一家。

  于大为离开张木匠屯子之后,直奔芦河镇,打算下午的时候就把一万块钱给大表哥他们打过去。

  其实于大为帮他们的最大原因,或许还是因为两位大表哥是真的有才且低调吧。

  据说两人考上大学的时候,也没有告诉亲戚,屯子里的朋友,也没办什么酒席,只是在祖宗的坟地上插了两杆旗子。

  这边有个规矩,谁家的孩子要是考上了大学,便会在老祖宗的坟地边上插上旗子,也算是告慰列祖列宗们,后辈们有孩子成才了。

  老于家这边的坟地一直是空空的没什么旗子,认认真真学习什么的,好像血脉基因里没有这个东西。

  他二弟于大盛算是考上大学了,不过于老蔫对他那个大学是知根知底的,说出去可能连名字都没人听过,于老蔫就没有丢那个人,往老祖宗们旁边插旗子。

  依稀记得上辈子于大为下面的那些个晚辈里,也没有考上九八五,二一一这些名校的,最好的只是上了个二本。

  “唉,怪不得在未来总听人说什么基因改良,基因改良的,看来是真的有必要啊。”于大为一边开车一边苦笑,想想人这个物种还真是神奇。

  就跟庄稼地里的稻苗一样,是粗壮小稻,还是小棵大稻,明明都是稻子,但细分之下品种却很多很多。

  回到凡凡修理厂,于大为便看见厂子里来了几台要修的新车,还有要应聘的,正站在旁边跟修车的老纪汇报着什么。

  于大为没有搭理他们,直奔小屋子里准备做午饭。

  吃过了午饭,他又去忙了汇钱的事情,又在段大哥那边转了一圈,第二天直奔油城八局分公司。

  来到萨区的会战大街以后,七拐八拐的到了八局分公司的办公单位,跟门口的保安大爷交代了一声,这才将小红车开进去。

  常主管的办公位置在一楼走廊的尽头,旁边挨着厕所,不过比其他在负责油城项目经理好的点是,他的办公室是单独的。

  于大为直接将水果搬到了门口,随后敲了敲面前绿漆木门。

  “进。”屋子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只不过于大为双手捧着四箱子水果,有点不太方便,只能无奈朝里面喊道:“我进不去,帮我开个门。”

  屋子里沉默了一下,而后脚步声开始由远及近,最后老木门“吱呀”一声,拧动后从里面打开。

  “大为?”常主管站在四箱子水果面前,对方上半身全都被箱子挡住了,但从声音和宽厚粗壮的小臂,还是大概能猜的出来人。

  “新年好啊,常主管,快让个道儿。”于大为就算体力再好,就这么拿着也是怪难受的。

  “新年好!”常主管快速朝屋子边后退了两步,站在了门口有些苦笑的看着于大为,“你这是过年批发水果去了吗?怎么带过来这么多水果。”

  “这还算多?车里还有两箱子呢。”于大为扫了一眼常主管的办公室,东边半截绿色墙漆下面有地方,旁边只有一个暖壶,便将四箱子水果放在了那里。

  “行了,那两箱子你自己拿回去吃吧,我吃不了。”常主管笑呵呵的开口,将桌子上的钢笔帽拿了起来,和右手的钢笔合到了一起。

  “哎呀,别跟我客气,你吃不了,不是还有兄弟们呢嘛。”于大为说罢转身又跑了出去,“等我一下,我把那两箱水果给你拿过来。”

  送完了水果,于大为这才坐在红色的折迭椅上,手里端着一杯温开水。

  和大领导的办公室里有沙发,饮水机啥的不同,常主管这里不仅屋子的面子比较小,座椅也只是那种带皮子的折迭椅,水也是食堂里打的开水。

  常主管自然知道于大为为什么来的,二人寒暄没两句便开始说起了今年芦河镇工程上的事。

  按照任务进度,今年施工开始时间普遍提前了一个月,也就是在三个月初的时候就准备动工。

首节上一节179/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