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157节

  各种轻型、重型的工具自然就不必多说了,除此之外,电焊机,发电机,氧气乙炔这些肯定都要安排上。

  尤其是氧气乙炔,不用的时候就算了,真要用的时候没有,实在是太棘手,不论如何也要把氧气乙炔放在车上。

  但这东西放在车里,各种颠簸的路段走过其实是非常不安全的,真要是一个不注意,严重的时候很可能是爆炸,之后便是车毁人亡。

  于大为好不容易重来一次,下一次谁知道还有没有机会重开,小命要紧。

  基于此,他开始重新焊接面包车里面的格局,首先是除了前面两个座位留着,后面的座位肯定都不要了。

  发动机的挡板要进行加固,真要是一个不注意被重型设备给撞开了,那就太危险了。

  弄好了发动机挡板,于大为开始在面包车里面焊接氧气乙炔的专用区域。

  氧气乙炔是进行风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格一般为四十升、五十升、六十升、八十升,还有一百升。

  氧气四十升的长度大概是一米五左右,直径二十三,重量能达到八十斤足有。

  乙炔四十升长度一米多一点,直径二十五,加上高压钢瓶的重量能达到一百多斤。

  目前来说,不论是长度,还是直径与重量,这两个规格都非常符合于大为本身的需求。

  如今装氧气乙炔的高压钢瓶质量还比较一般,随着未来科技的不断进步,采用更高级的锻造法,瓶子本身的重量会更大。

  氧气和乙炔放在车上,也就相当于两个成年女性的体重,于大为对此已经相当满意了。

  负载越小越好,只不过厂子里的氧气乙炔都是八十升的大容量,为了能把一人多高氧气乙炔搬动,于大为跟老纪两个人特意焊接了一个小推车。

  从此氧气乙炔“聪明的双脚”就彻底离地了,走哪都是靠小车推,一个人就能搞定。

  于大为这边想用四十升的氧气乙炔罐子,就只能去买,顺带着灌满氧气乙炔,还有配套的表盘、气带和风枪。

  焊接面包车的时候,于大为用了四块钢板,都是你从段大哥那里拿来的,一米五的长度三块,分别车底,以及两侧焊接,一块小长方形的钢板焊在头部,整体顶在副驾驶后面底部位置。

  再把新买的氧气乙炔麻绳捆绑一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拿下来的时候,直接拽在绳子上更方便。

  两个罐子堆迭在钢板槽当中,不仅节省了面包车的空间,看着也十分美观。

  只是这么一放,面包车一侧承受了它不该承受的重量,开始下沉,看起来左高右低有些滑稽。

  于大为随后又将小型发电机,电焊机,以及工具箱摆放在了左侧,也就是主驾驶后面的地方。

  这样摆放的好处就是,打开后面的拉门,工具箱随手就能拿下来,打开后门,氧气乙炔的瓶口对着外面,根本不用移动,直接连接气带,就能够进行焊接工作。

  于大为改装到这儿的时候,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成就感,明显感觉到了这台车在未来的价值。

第252章 正式收徒,拜师

  弄完了这些,面包车的主体也就差不多了,仅剩下一些个车灯和装饰。

  这些东西于大为让小阿贵去做,首先这些东西根本不涉及又大又重的机械,做起来安全,其次小孩子做这种事情的时候,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于大为身高一米八,而且肩膀子从左到右得打个出租车才能过去,虎背熊腰的体格子,在面包车里钻进来钻出去,实在是不方便。

  小阿贵身材偏瘦,个子不高,做汽车装饰正合适。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于大为操心了,不论阿贵把车弄成什么样子,整体的性能没问题,对于大为来说就无所谓。

  但他也没有闲着,帮着姚金斧和老纪把剩下的车维修一下,尤其是换分油器,拆卸大泵这种事情,老纪会,但斧子不会。

  于大为加入进来,活儿会干的更快。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又过去了三天,大发面包车在阿贵的装饰下终于完成了改装。

  方向盘是新的,面包车前面的两个座椅也是换新的,还有后视镜、车子里面挂挡的把手,脚垫……

  几乎能换的,都让于大为换了个遍。

  当然各种东西加起来的成本也不低,于大为还没有仔细算过总价,打算等到月底的时候再算算收入支出的总账。

  目前院子还有三四辆车,于大为打算将这几台车修完,就给大家放假,让他们都各自回家过年去吧。

  老纪早已经不知道半夜念了多少次老爹和老妈了,他这性子是属于离不开家的类型,也多亏了他家老爷子,不然他还真不一定能来这么偏僻的小镇子里当个修车师傅。

  不过在修完院子里的车之前,于大为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九日,农历的腊月初八。

  段大海夫妇、梁老板夫妇、韩静凡、老纪、姚金斧都在凡凡修理厂的小屋子里,于大为坐在炕上,小阿贵跪在地上,朝自家师父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师父,喝茶。”小阿贵从梁老板手里接过新买的青瓷茶碗,随后双手将茶碗举过头顶递给师父。

  “好!”于大为双手接过茶碗,轻抿了一口老白茶泡开的茶水,“从此以后你就是我于大为真真正正的大徒弟了,今后不论是修车也好,不修车也好,都记住安全第一,什么都可能不是自己的,但命是自己的。”

  “是,师父!”小阿贵跪在地上表情真诚的朝于大为点头。

  “这是师父给你的红包,过去的一切从这一刻起都将成为回忆,你的美好未来,才刚刚开始。”于大为从屁股底下掏出来一个红包,递到了少年的手中。

  从此,少年蒋贵就是他于大为的大徒弟了。

  聪明,有天赋,懂事,能吃苦,这孩子比同龄人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值得于大为去悉心栽培。

  “好!!!”梁老板看礼已成,立刻开心的鼓掌。

  于大为朝众人笑了笑,表情中带着几分不好意思。

  其实修车的圈子里没有这么正儿八经的收徒过程,不仅仅是修车行业,娱乐圈,影视圈,美食圈等等。

  各种职业的圈子拜师,大多数只是有个师徒名分,该给徒弟钱给徒弟钱,至于教不教东西全看心情。

  而徒弟呢,虽然叫一声师父,可想走的话你也拦不住,叫你“师父”也不过是你把我领到了这条路上来。

  所以师徒名分在各种职业圈子之间很轻,甚至都不如一根羽毛的分量,一点也没有过去传统拜师学艺的那种精神。

  于大为上辈子也收过几个徒弟,大多都是把他们当成学徒工来看,真要是工资不用给太多,包吃包住就可以了。

  倒不是他想这么做,而是开修理铺子的都这么做。

  人家真心实意叫你一声师父,结果所谓的师父却把他们当做廉价劳动力使唤,至于真正的东西教与不教全随心意。

  于大为当初就觉得这种方式很没意思,他家老爷子也曾跟他唠叨过,“现在的时代,徒弟没有徒弟的样子,师父没有师父的样子,越看越不像话。”

  如今人生重来一次,于大为也想弥补一下收徒的遗憾。

  他这辈子想好好收几个徒弟,修车也好,不修车也好,他都会把修车的这门手艺完完整整的教给他们,对得起他们的一声“师父”。

  至于未来,是自己出去开店铺,还是转换到了其他职业,这些都无所谓。

  师父和徒弟关系存在的那一刻,师父认真教,视若己出,徒弟认真学,待师如父就行了。

  以后逢年过节的时候能想起师父,给师父带点年货,于大为觉得这样就挺好,真的挺好。

  师徒礼成后,于大为便带着大家去了镇子里一家新开的餐馆,也是个二层小楼,名字起的很文雅,叫陈记家宴。

  这种牌子在镇子里,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会起名字了。

  里面装修的也很不错,二楼都是十几个人的大包间,除此之外,旁边还有一个专门用来举办婚礼的宴会厅,只要从一楼侧门走进去就是。

  梁老板是芦河镇的老住户了,跟大家讲,这还是芦河镇第一个结婚专用的宴会厅,从前大家都是在外面租用场地,搭个棚子,其实跟农村那种吃大席没什么区别。

  于大为对陈记家宴没什么印象,可能是上辈子这个时候一直在油城打工的关系,哪怕是家里面有亲戚朋友结婚他都没有回来,毕竟那个时候身上还全都是负债,哪有工夫回来参加别人的婚礼。

  一般都会韩静凡带着大儿子去凑个热闹,依稀记得,当年大姐,大姐夫他家老大结婚他就没来得及回去,具体在哪办的婚礼他就不知道了,

  众人一起去了二楼的包间,巧合的是,点菜的时候,于大为跟韩静凡还遇到了熟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韩静凡的大姐韩静萍。

  她盘着头发,穿着一件红衣服,腰上围着一个白色的围裙,看起来很新,应该是这里统一的着装服饰。

  “小凡?”韩静萍手里正拎着铁皮茶壶,惊愕的看着人群中抱着孩子的韩静凡。

  短短一年不见,自己这个妹妹不仅穿上了浅黄色精致的羽绒服,一头马尾辫斜刘海的头发看起来也十分顺滑,根本不像自己的头发这样干干巴巴,应该是用了镇子上卖的死贵的洗发水吧。

  还有原本精致的脸,现在好像变得更好看了,这让她心里更嫉妒,明明同样是一个妈生的,她为什么五官身材,都挑父母好看的长,自己却恰恰相反。

  一张大饼脸上,贴满了“芝麻”,哪怕再梳洗打扮,也改不了这天然的底子。

  其实小凡的脸白皙水嫩,也多亏了于大为,不论是去庆城,还是去冀省的定城,但凡于大为走之前,都会去趟百货大楼,有什么进口的或者是好的化妆品,他就会给自家媳妇买一套。

  回来的时候,也是不断叮嘱她,不要舍不得用,哪怕平日里总不爱出屋,也每天抹一抹,对皮肤好。

  韩静凡对于大为的话,自然是听到了的,只是每次出门的时候,她都会用丝巾或是围巾围着点脸,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这是她从前到现在的生活习惯,不喜热闹,更讨厌别人朝自己看的时候,表现出的那种眼神和情绪。

  所以她一般会在家里化妆,出去的时候反而卸了妆,但说来说去,终归是个节俭的人。

  于大为不在家时,她用的次数不多,只是回来,或者像今天一样出席什么场合才会饬一下。

  在于大为看来,媳妇儿更美了是因为化妆品,可在韩静凡看来,只是单纯的很幸福罢了。

  “姐,你怎么会在这儿?”韩静凡十分懂礼数的站起身,将大姐手里的茶壶接了过来。

  “我呀?我在这儿给这饭店的老板干活。”大姐韩静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

  要不是她家那口子平日里东拉西扯,每天答掇着各种狐朋狗友,至于要她出来在饭店打工?

  这几年他家那口子虽然在粮库上班赚了点钱,但花钱那也是真大手大脚,如今家里没什么钱,她总得为自家大儿子想想吧。

  过些年娶个媳妇,彩礼,置办酒席,各种东西不都需要钱?靠他花钱大手大脚的爹能行?

  想到这儿,大姐韩静萍的目光不自然的偷瞄了于大为一眼,谁能想到当初那个啥也不是,就知道抬钱的于大为也能有今天!

  前些天自家丈夫回家跟自己嘟囔着于大为开修理厂的事儿,她还有点半信半疑。

  什么养车,什么开修理厂,他哪来的那么多钱不说,就说他那熊样,开得起来吗?

  可今天再看,她这位妹夫正跟人谈笑风生的做派,哪里还有当年扒她娘家碗架子的穷酸相,一副大老板的做派。

  可真真是让人羡慕啊,她丈夫咋就不是这样人呢!

  俗话说,嫉妒使人扭曲,大姐韩静萍此时此刻的心态就开始朝着扭曲的方向使劲,甚至对小妹好心好意提水,内心深处都产生了几分敌意。

  总感觉对方在大庭广众之下装好人,并且变相的贬低自己这个服务员大姐!

第253章 过年前夕,带韩静凡去油城买五金

  “大姐,听说咱们新店开业啤酒打折,一会儿给我们多上点啤酒吧。”于大为没再跟老梁和段大哥继续讨论挖掘机的话题,而是抬起头目光看向了自己这位大姨姐。

  其实对方刚进来的时候他就看见了,只是想到曾经她跟大舅哥,在自己公司干的最难之际,带着员工一起来讨要薪水,就算是个圣人也会有脾气的吧。

  他于大为赚了钱,第一件事便想着让身边照顾过自己家的亲戚也能起来,当然,所谓的照顾,也不过就是自己给孩子几件衣服,没事儿路过屯子看看她们母子俩。

  但小恩小惠于大为记得,也愿意还给他们更多。

  只可惜人心跟人性这种东西,还真不是那么好品鉴的。

  而他现在之所以开口,完全是给自家媳妇儿面子。这位大姐说了话以后便杵在原地,整个房间里的人都感觉到了一丝尴尬。

  你一个服务员不端茶送水也就算了,毕竟妹妹替你了,可你没活了不知道离开,咋滴?还想坐下吃点?

  “那行,我们店里的啤酒那都是好啤酒,我这就跟他们说去。”韩静萍原本还想着怎么样跟妹夫攀谈两句,结果这妹夫一口开口就说了这个大好处。

  喝啤酒攒啤酒盖有提成,一个提成两毛,这家在镇子里的提成价格已经是最高的了,韩静萍真要是伺候好了一大桌子客人,对她来说那也是不小的收益。

  而于大为平时经常跟老梁和段大海喝酒,自然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只是想通过啤酒的事儿将这位没有眼力见的大姐打发掉。

  大姐韩静萍走后,韩静凡主动拿着茶壶给众人倒水,目光扫过于大为的时候,露出了几分感激的神色。

  小阿贵这时起身要去帮忙,却被于大为拦了下来。

  今天自己坐的主位,小阿贵也是主角自然坐在了自己身边,不需要起身帮忙之类的,吃好喝好就行。

首节上一节157/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