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155节

  不仅是基建,吃穿住行方方面面都是,当然也包括汽车与汽车改装。

  现在的人还不认改装的事儿,那是因为大马路上根本没有几辆车,真要是车多的时候,同一个牌子同一个型号,你跟旁边的哥们都是一样的,一些个喜欢特立独行的人当然想要把自己的车改的更帅一些。

  于是在那个时候,汽车改装彻底在市场上占据了一部分主导位置。

  只可惜现在不行,能买得起车的已经足够扎眼了,开到哪里都好像开到了聚光灯下。

  但于大为却想有机会认识一下这位改装王子,一个对改装汽车痴迷到这种程度的人,他觉得技术上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如果有机会能在对方落魄的时候提前收编了,或许自己的小破修理厂后期又可以增加机械改装的业务。

  所谓的改装可不是随便乱改,尤其是到后面越来越严,但改装的大体思路是变的,主体还是外形,颜色,一些个汽车的装饰,大件在后期基本保持不动。

  靠着这样的一个活计,就已经能养活一个厂子的人了,更何况于大为还有其他业务板块。

  只是他倒是也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毕竟上辈子就“死在”啥都想掺和一脚的这种行为上了。

  如今凡凡修理厂基本的维修事宜,在年后就都交给老纪一个人了,到时候门口也会贴出告示,再专门招聘几个学徒工或者是会维修的师傅。

  不需要太厉害,但性子一定要好,最重要的是不怕脏。他于大为上辈子见多了那种,看见修车赚钱也想修车,却发现受不了脏污的人。

  甚至上辈子收了几个徒弟,都是因为怕脏然后又跑了。

  这回厂子里面招聘,他和老纪交代好再说,可以不看资质,但要看人品。

  院子收拾完,于大为因为还有事儿就没有继续跟他们待着,开着便离开了配件店。

  走之前梁老板特意交代,大发面包车的同类型配件很好找,县里面就有,估计下午的时候就能收到货。

  于大为听到自然是开心的,这样能提升一些工作效率。

  回来以后,老纪去修别的轿车了,姚金斧跟小阿贵在处理面包车的配件,后桥不要了,但前桥外表没有问题,拆开以后再看看里面。

  老纪修的轿车是镇子刚开过来的,一台比较老的212。

  于大为还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老纪旁边叼着洋烟,看背影十分熟悉,不仅是人,还有那台212看着也很眼熟。

  想了想,于大为不在院子里多待,简单跟小阿贵和姚金斧聊了两句便进了屋,他不太想搭理院子当中过来修车的那个人。

  毕竟去年过年的时候,自己拉着爬犁带媳妇回娘家,人家也没怎么看得起自己。

  如果换在上一世,他可能会非常显摆的走到这位连翘面前,抬手跟他讲讲院子里的车哪一台是自己的,如今已经有了多大的成就。

  甚至对方要是真问起来自己赚了多少钱,自己也会略带骄傲的说上一嘴,只是于大为变了。

  经过了一生的沉淀,他更沉稳,更加老练,也更明白人情世故的一些东西,虽然跟二舅比可能依旧是天上一个,地下一个。

  但于大为比之从前绝对要更懂一些,知道财不外露,更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有这个时间,在炕上暖和暖和,数数塑料袋子里面的发票不香么。

  “大姐夫会来这儿?”于大为坐在炕上,将炕梢装邮票的塑料袋子拿在手里,而后摇头笑笑,“好像能来这里也不奇怪。”

  他这个凡凡修理厂,如今在镇子这些养车人的眼里可是很出名的,毕竟受众范围广,不论是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吊车,还是轿车,客车,农用车,三轮车……

  几乎能开着走的,能烧油的,就没有凡凡修理厂不会修的。

第249章 大姐夫来厂子修车?

  这样的修理厂在镇子里,简直就是拳击手吊打小学生,从此称霸小学的节奏。

  刚开始于大为也收到过很多同行的冷嘲热讽,尤其是把老纪带回厂子修车的那段时间,很多人知道于大为年轻却技术好,也不敢得罪。

  但老纪是个新面孔,大家还以为对方是个半吊子的修理师傅,一些平日里没有活儿的师傅就会过来挖苦老纪和于大为两句。

  挖苦老纪自然是岁数大了,修车这行当也是吃力气的不知道能不能干好。

  挖苦于大为的则是眼力不行,找修车的师傅也不说找个年轻一点的,这种上了岁数的人,干起活来老油了。

  可结果是,很多人见到老纪的维修水平以后,再也不敢来凡凡修理厂造次了,甚至一些还打算跟于大为交流修车心得的都不来了。

  无他,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修车的,人家于大为请回来的师傅都是业内顶尖的存在,来镇子里修车甚至可以叫屈尊。

  这些个修农车起家的师傅们,是真不太好意思再过去了。

  “这袋子里怎么这么多八十年代的邮票。”于大为将塑料袋子里面的邮票倒在炕上的时候,好些个老旧的邮票出现在于大为面前。

  他上辈子虽然对这东西不熟,但上高中那会姑父家是有的,倒不是家里需要经常寄信,而是老姑父有两个爱好,其中一个就是集邮。

  这东西当年成本很低,几分钱一个,于大为隐约记得,老姑父从邮政出第一版邮票的时候他就开始攒着了,后来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买点错版的邮票。

  攒的虽然不多,但老姑父没事儿的时候就会翻出来看看,反正只当图个乐。

  “咦?”于大为开始在炕上一张一张的捋邮票,越是仔细看越是心惊,最后更是瞳孔放大,一脸的不可置信。

  整整一袋子,刚开始外面都是花花绿绿的,可越到里面越红,而且图案从刚开始的各种风景、人物、建筑物,到最后全都是红底儿的猴子。

  这猴子于大为是认识的,八十年代发行的第一版猴票,据说后来炒到了天价。

  虽然于大为不清楚每张具体的价格,但他数了一下,手里这些猴票一共一百六十五张,加上八十年代这些杂七杂八的邮票,少说也得值点钱吧。

  于大为想了想,快速把倒在炕上的邮票重新装到了塑料口袋里,然后起身左手抬开北墙的柜子,将邮票又找了一块红色的布包裹了一下,这才放到柜子下面的衣服底下。

  “有空的时候得询问一下猴票的行情,兴许还能赚一笔外快。”于大为合上柜子门,嘴角微扬,“就算赚不到外快也无所谓,老姑父这么喜欢邮票,回头去呼市就把这些邮票送给他吧,姑父一定会很开心。”

  这一刻的于大为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邮票的价值。

  也不知道大发面包车的第一任车主,曾经旁敲侧击了郑三炮很多次有关于邮票的事儿,但都被郑三炮以没看到为由给拒绝了。

  郑三炮也是做梦都没想到,曾经自己跟财富自由就差了一层生锈了的铁皮。

  当然大发面包车的第一位车主,也同样错估了猴票的价值,不然绝不会只是问问就算了,如今的猴票价格虽然有所提升,但还不够疯狂。

  于大为刚将邮票放进柜子里,门口就传来了掀帘子的声音。

  “老板,听说你回来了,这个客户说认识你,我就寻思把他带屋里来暖和暖和。”老纪带着一个穿着黑色呢子大衣的男人从门外走进来。

  其实在于大为刚进厂子里的时候,老纪就看见自家老板了,只是同样也看到了对自己身边这位客户不屑的眼神。

  虽然离得远,但好歹他纪有德也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从老板没搭理这位,而是转身默默回了屋子就能看出来,他对眼前这个人绝对谈不上喜欢。

  但碍于对方在自己身边总是磨叨着天气冷,想进屋子暖和暖和,说自己是于大为的大姐夫之类的。

  最终老纪也冷了,这才带着对方进了屋。

  于大为看了一眼自己这位去年冬天在老丈母娘家的大姐夫,只是淡淡一笑,还没等张嘴说话,就听见对方率先开口。

  “哎呀!妹夫儿!真是你在这儿开了个修理厂,厉害呀!”大姐夫伸手朝于大为胳膊拍了一下,但却被于大为轻松躲过去了,只留下手停留在空中的尴尬。

  “姐夫这是没在粮库坐班?”于大为转身来到入职前,给大姐夫和自己等人倒了几杯开水。

  “坐班?我这身份还需要坐班?要说你二哥坐班还差不多,我不需要。”大姐夫坐在炕沿上,露出“我很厉害”的表情。

  但身为过来人的于大为可是对刘立国的职位清清楚楚,其实就跟小凡的二哥差不多一个职位角色,只是这位是老油条,平日里在与不在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他那位二舅哥却不是这样的,本身还是个半新不熟的人,对粮库的条条框框还是比较遵守的,再加上本身也是个老实的性子,根本做不出来那种白天翘班的事儿。

  “对了,这院子是你买的?这得花不少钱吧?”刘立国终归是旁敲侧击到了钱的问题上。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做不得假。

  这些年他也攒了一些家底儿,因为有了点钱,他在粮库里才可以给大家点小恩小惠,有啥好事儿各位兄弟们也能总想着自己点,也因为有了这点钱,自己能买辆五六手的212越野车,虽然四处漏风,可开出去依旧倍儿有面!

  有钱才是爷,这个道理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扎根在了刘立国的心里。

  早在之前他就听说自己的妹夫于大为养车了,只是又听大舅哥说不是,根本就没养车,只是在工程队里面打工。

  后来又听说于大为在镇子里开厂子了,这事儿传的更邪乎,有人说开厂子的老板是一个叫姚金斧的,于大为只是给好哥们打工。

  也有人说这个修理厂是于大为跟好哥们合伙开的,其实是那个会开挖掘机的好哥们帮了他一把。

  但刘立国有自己的思考,因为他路过好几次修理厂,也清楚的能看到修理厂的牌子“凡凡修理厂”五个大字。

  凡凡指的不就是自己的小姨子韩静凡嘛。

  那就说明,这个修理厂哪怕是合伙也是于大为做主导,或者说是大老板,不然不会以自己家媳妇的名字命名。

  起初他也是好面子的,既然于大为到了镇子里都没有找过自己,那他自己也不可能热脸贴上冷屁股不是?

  可于大为就在镇子里,关于凡凡修理厂的各种消息也是传的越来越邪乎,其中一个就是赚钱。

  有人看过凡凡修理厂每天的维修车辆次数,大概其一个月至少能赚一万块钱!

  这个数说出来的时候,刘立国不论如何也坐不住了,一个月一万!一年就是十万!就算是有水分算他一年五万!

  这不是妥妥的大款是什么!

  刘立国经过了几天的思想斗争,终归是坐不住了,今天打定了主意开着他这台好几手的212过来,顺便修一下暖风。

  “你说这个院子呀?”于大为坐在小凳子上,旁边靠着炉子暖和着,“这院子是租的,房东是之前那个开废品回收站的老板。”

  “你是说老段吧?”刘立国拿起茶缸子喝了口热水,微微扬起脑袋道:“老段我们熟儿,当年这小子开废品回收站的时候,我还帮过不少忙呢。平时我们总吃饭,回头我跟他说一声,让他把房租给你降降。”

  一旁同样坐在小板凳上的老纪听的是直懵逼!这是哪来的虎臂,上这来装大尾巴狼了?

  本以为自家老板的连翘,虽然开的车不咋地,到处都是修修补补的地方,可人应该不会太差吧。

  结果,就这?

  你要是真认识段老板的话,不应该早知道他跟于大为认识?

  梁老板平日里跟谁都是三句话离不开“大为小老弟”,这句话可是经过梁老板证实的。

  而且平时没事儿的时候,段老板是跟自家老板总喝酒啊,偶尔还会带上自己和斧子,他还哪有工夫跟你喝。

  这牛逼让你吹的,没谁了。

  “我跟段大哥也算认识,就不麻烦姐夫了。”于大为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做停留,也算是给大姐夫面子了,扭头看向老纪,“姐夫这车咋地了?”

  “哦,暖风坏了,小事儿,应该是节温器的毛病。”老纪想了一下,“之前不是有个212也是暖风不热么,大概是一个问题。”

  于大为点点头:“回头该修修,该报价报价,大姐夫可是在粮库上班的人,比咱们这些出苦力的可有钱多了。”

  言外之意,别在乎墙上的维修价格表,给我狠狠地要!

  于大为最看不惯这些个装逼犯了,既然你想装逼我就让你装,必须让你装的圆满,装的无懈可击!

  他之所以有这个心理,第一可能是真的被恶心到了,第二也许是看见了从前那个讨厌的自己。

第250章 调配发动机与原装变速箱

  第250章 调配680发动机与原装变速箱

  “哎呀,这没想到大姐夫是粮库的呀。”老纪心领神会,立马化身马屁精,“都说粮库活少赚的多,我们老屯的一个小子进了粮库,没两年在镇上买了个大院子,还娶了个镇子里的姑娘,那日子过的可真不得了。”

  “呵呵,还行还行。”虽然刘立国被老纪夸的很受用,但他心里不太是滋味。

  原打算过来一是攀攀交情,二是省点维修的费用,毕竟在他印象里,于大为可是个敞亮的有些过分的人,自己这位大姐夫来了,他还要钱?那不跌了他的面子?

  可今天这是咋回事?咋感觉于大为跟他记忆里的有了很大出入呢?

  只是如今对方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他已经是骑虎难下,说不给钱那简直就是把自己的脸放在地上哼哼摩擦。

  思来想去,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开始吹,东西还是平日里跟乡亲们吹粮库的一些东西,但老纪是个会捧臭脚的,几句话就把刘立国伺候的服服帖帖的。

  甚至最后都上升到了要给老纪投资建厂的地步,完全忘记了自己只是粮库的一个不知名小队长。

  或许在粮库他能被人记住,但出来了,谁能记住他?

  于大为又跟自己这位爱吹牛逼的大姐夫聊了一会天,这才换上修理的棉衣棉裤,以及常用的外套,棉手套,准备把小阿贵和姚金斧换下来,他继续修理面包车。

首节上一节155/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