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货市场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51节

  “嗯。”周保友点点头,“我大学毕业后也在外面工作了近十年,沪市待了有4、5年,后来调到了京城。还是有些了解的。”

  叶天一听:“哦?那我们还在一个市里生活过呢,我那个时候还在上中学吧?”

  “所以,这也会缘分嘛,哈哈”

  周保友带着赵德山和叶天往里屋走,一间空的屋子,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就是这些了,都是我作坊里工作的村民们送来的,你们看看有没有喜欢的,看上眼的,到时候我们再去谈价钱,这都好说。你们慢慢看,我去帮你们泡点茶喝。”周保友还贴心的帮他们俩搬了两把马扎过来,之后就出去忙活了。

  叶天从头到尾扫了一遍这地上的东西,有几个还真的是值钱的,他说:“他们这里的民风也当真是淳朴,这一屋子的老物件拿到外面去卖,碰上会看的,说不定还能卖不少钱呢,他就这么放在了地上。我刚来的时候,发现他家院门的锁也很简单的。”

  “呵呵,去的地方多了你就会发现,每个地方都有特别简单淳朴的人,他现在带着全村致富,估计啊,村民里手里都有钱了,也就不在乎这些东西了,在他们眼里,能拿到手的钱才是真的钱。”

  叶天同意的点了点头:“也是,这些单纯的村民真要拿出去卖这个,浪费时间不说,说不定还被骗了。”

  两个人坐在小马扎上,分头看了起来。

  大部分都是放在家里多年的碗啊,罐啊,还有一些陈旧的玉器之类的。

  叶天就着手边拿起了几个玉挂坠,也值1,200的东西呢,叶天说:“好歹也会玉器,就这么不要了啊?”

  赵德山正在看一个瓷碗,听见叶天说,回头接过挂坠看了看:“这玉都包浆了,不值钱了。说不定是顺手拿的东西讨好他们老板的呢,呵呵”

  “我的员工可不讨好我,呵呵”周保友端着茶水进来了,放到了旁边一个矮桌子上,“现在他们一个个的比我横多了,尤其是赶工的时候。我得好吃好喝伺候着,还得好言相劝。现在愿意留在村子里打工的人也少,这几年有些员工赚了钱就走了,招工也很难的。”

  “呵呵,没想到一句话,招出了周老板这么多苦水,是我的不对了。”

  周保友本来打算陪着俩人呢,结果一个电话打开,他就得回作坊忙了:“你俩在这看着,等中午带你们去吃农家饭。”

  周保友一走,叶天就自在的多了,不然他总感觉有个不熟悉的人在旁边,舒展不开啊。

  这回他也不看那些便宜物件了,直奔系统提示的东西。

  第一件就是被摆在角落的大窑罐子。远看就像是一个腌菜的坛子,外面还满是斑驳。

  叶天找了一块破布,把外面擦了擦,这才露出里面的红棕色原色来。这个窑罐不同于普通腌菜岗的区别在于,它的把手在最上面,挨着罐口,是旧时期的设计。

  系统给出来的提示是:

  物品:北方官钧窑

  时间:距今1000年前

  市场价:180万

  这个瓷器外壁已经有多处划痕,底部也长了青霉,能保存到现在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这是千年前在北方烧制的钧窑瓷器,到了云理这个地方,应该是当时的云理国与朝廷交好的证据。

  当年大明初代皇帝占领了云理这个地方之后,就把很多资料和器具损坏,烧毁了。能够流落民间,也算是它命不该绝吧。

  叶天小心翼翼的把这个罐子搬到了外间,放在了不挡人路的一处角落。

  赵德山原本在拿着放大镜看一个盘子,看到叶天搬的那个罐子,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他跟着叶天出来,蹲在地上看了起来:“哎呀,这东西擦完之后居然是红棕色的。刚才我还在想,谁把自家腌菜的罐子也搬来了呢。”

  他拿着放大镜研究了好一会儿,说:“据我的观察,这个应该是以前的官窑,这上面的把手叫单耳,这上面还有数字码。真个好东西啊,叶天,你眼力比我好啊。”

  这已经不是赵德山第一次说这个话了。

  叶天早已经习以为常,也懒得故作谦虚了。

  他说:“赵叔,这个朝廷里的东西能留到这个村子,是不是说明这里没准有当年国都出来的人?也就是说这村里有人是当年云理国身居高位者的后人那?”

  赵德山摸索着窑罐的外壁,看着上面出现的斑斑点点,脸上露出了可惜的神色。

  “是有这个可能的啊,这种带数字码的官窑,一般都是皇室中人所有,留存到现在也真是不容易。”赵德山说,“所以这上面有些瑕疵也是难免的。”

  周保友这个老房子里存放了很多装扎染的包装用品,叶天找到了一个大的透明袋子,给这个窑罐扣上了。

  接着,两人又进了那个屋子,继续寻找起宝贝来了。

第九十二章 神秘的古滇国图腾

  赵德山重新拿起那个盘子,对叶天说:“你来看看这个盘子。”叶天走过去,蹲在了他旁边,接了过来。

  这个青花瓷盘也是在赵德山擦拭之后,才露出了真容。上面的图形纹样丰富多彩,留白较少,不同于中原地区。

  系统给叶天的提示是,这个青花瓷盘确实是明代时期的,产地是在滇南,但是价值却不算高,不超过10万。

  叶天有些不太理解,问赵德山:“赵叔,您估摸着这个盘子到市场上,能多少钱出掉?”

  赵德山说:“滇南的青花瓷不同于景德镇的,质地比较粗糙,制作手法也豪放,你看这些图案的花色也不甚统一。”

  叶天又细细的看了看,果然,上面的青花纹布局分散,没有章法,应该是出自民间,且不是精益的师傅之手。

  赵德山又说:“我估计不是很高,但是也很难得了。”

  他把青花瓷盘放到与叶天找出来的那个官窑的对面,颇有一种要跟他比试的姿态。

  “我看这一趟不白来,这满地的东西也不全是废品,今天啊,咱俩就比试比试,看谁的眼力好,找出来的东西更有价值,如何?”赵德山说这话的时候,还觉得有些亏心,一个做了几十年收藏的老玩家跟一个才入行没多久的年轻人比,是不是有点欺负人了?

  叶天想的却是:我能看见每个物品上面冒出来的数字,真要比,他直接做搬运工就行了,但是那样也就暴露了,没必要。

  于是,叶天说:“行是行,不过,赵叔,我跟您比,不是拿卵击石吗?您可得让着我点。”

  “哈哈,没问题。”

  赵德山体力比不过眼力,坐在马扎上,一直弯着腰,没一会就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扭了扭腰,说:“不行了,我得出去活动活动,透口气,这上了年纪,要这么弯腰受不了。”

  趁着赵德山放风的功夫,叶天赶紧跑到早已经瞄准的冒着一串数字的物品跟前去了。

  几个土窑碗随意的堆在了一处,叶天要看的不是这些碗,而是碗中的一把勺子,这把勺子是青铜制品,正面倒没有什么稀奇,就是普通的铜勺而已。

  把它反过来,背面却有很多纹路。

  “这纹路好奇怪啊,一圈一圈的好像眼睛。”叶天自言自语。

  系统的提示是:

  物品:铜勺

  年代:2000多年前

  市场价值:不少于500万。

  现在系统也精明了,出来的也是个大概的数据了。但上面说明很少,除了知道他是个老物件,其他的根本不知道。

  在滇南这个地方,又是千年的古村,应该是这里曾经经历的古国有关系。

  叶天拿着勺子,跑出去问赵德山。

  正好他在接电话,是周保友打来的,告诉他们在一家村民家安排了午饭,一会儿那村民家的就会过来接他们。

  赵德山问:“保友,我看你也挺忙的,还操心着我们的事。给你添麻烦了。”

  那边应该是客气了几句。

  赵德山挂了电话没一会儿,就有人来了。叶天没好问赵德山关于那勺子上面图案的事。

  来人是个白族大娘,应该和赵德山是同龄人,她进门就问:“是赵老板吧?我们周老板给你打电话了吧?让你们啊,去我家吃饭呢,这就跟我走吧?”

  她看到了赵德山后面的叶天,热情的招呼了一句:“这小伙长的可真帅气。”

  又见他手里拿了个勺子,说:“诶?这不是我家那勺子吗?”

  叶天一听,问:“大娘,这是您家的勺子?”

  “对啊。周老板问我们家里有什么老物件不要了的,都给他搬过来,这个勺子一看就是我家的,一起搬来的还有不少土碗,呵呵。”那大娘性格也爽利,说话还带着本地口音。

  叶天正好想问问这个勺子的事:“大娘,这勺子后面的纹路是什么?”

  “这个啊,这是图腾。”大娘说。

  “图腾?”赵德山也来了兴趣,他也凑过去看那勺子的背面,只见几个那勺子后面一圈一圈的,乍一看好像是蛇。“哦,对了,这是古滇国的图腾。”

  大娘说:“咱们边走边说吧,饭都做好了,别一会凉了。周老板估计都到了。”

  叶天进屋把那个勺子,放到官窑顶上,和赵德山一起往大娘家走。

  一路上,叶天问那个大娘:“您为什么不要这个东西了?如果真的是古滇国时期的物件,那应该时间很久远了,说不定是值钱的东西呢?”

  大娘也没看他,说:“要不得,要不得咯。村子看事儿的人说了,这东西晦气,还不能随便扔了。正巧年初周老板说要收一些旧物件,我就给他送来了。反正这房子他也不住嘛,而且他是大富大贵的人,压得住。”

  叶天想说点什么,还没发出声音,大娘又说了:“说起来真神了,自从我把这些旧东西送出来之后,我儿子的工作就顺利了很多。我小孙子也不怎么生病了。我儿子一家在省会生活,我一直也不放心他,换了好几个工作都做不久,结果今年年初就找到了一家大公司,还升了经理。

  小孙子呢,自打出生就体弱多病,今年到现在就只生了一次病,你说这东西是不是邪性。”

  叶天问道:“大娘,那这个勺子,我想要的话,你打算多少钱出啊?”

  那大娘笑着说:“你想要,就跟周老板说下,拿走好了。我不要你钱。周老板给我提供了工作,我一个邪性的破勺子还跟他要什么钱啊?他啊,帮我一家都挡了灾了,我感谢他来不及呢。不过,小伙子,大娘可提醒你,那个东西,最好不要放在家里。”

  叶天又问了一遍:“大娘,您真的不要钱吗?”

  大娘被逗笑了:“我说你们城里人也是的,我说了不要就不要了嘛。一个勺子而已。”

  呵,一个勺子而已!

  他是没看出来这东西邪性,不过既然大娘相信那些说法,她自己又深有体会,说不定,这个还是得尽快出手更好些。

第九十三章 都不用还价,人家自己就降价了

  没想到中午在这位大娘家,还给办了个接风洗尘宴。

  周保友应该是把今天作坊里得闲的人都叫过来了,光做饭的就好几个。

  那院子里拼成的长桌子都快赶上流水席了。

  秦珏跟那些大姐大娘们都混熟了,这会儿还帮着端菜呢,跑前跑后的忙活,她个子高,腿长,在人堆里特别扎眼。

  见叶天他们来了,把盘子一放,小跑着过去,小声问:“找到好东西了吗?”

  叶天笑了看了她一下,没说话。

  秦珏就意会了,没再继续追问。

  “你忙活这半天,做了个什么出来?”叶天问秦珏。

  “我啊,还没做完呢,下午还接着做呢。”秦珏的声音也带着欢快。

  赵德山在一旁瞧了半天,终于插了句嘴:“我站在这儿,是不是有点碍事啊?”

  周保友正好从外面进来,见到了这一幕,笑着说:“德山哥,里头坐啊,站门口干嘛?”赵德山趁机离开了两个人。

  等老赵一走,秦珏就拉着叶天绘声绘色的讲起来在染坊见到的有趣的事,自己笑的前仰后合,把叶天也逗得不行。

  这一整个院子,上了年纪的女人居多,叽叽喳喳的可热闹了。看到叶天和秦珏两个年轻人这么登对,不免议论一番。

  “这城里的孩子就是长得好看,人家俩人往那一站,就是一道风景。”

  “你别说,真是特别般配,这俩人是不是来度蜜月的呀?”

  “不是吧,我刚在染坊问了,人家姑娘说他们就是朋友。”

  “朋友?是不是还没说开啊?这城市里人这么害羞的吗?不像咱们这的,一介绍就奔着结婚去的。”

  “我瞅着俩人挺合适,样貌,身高,哪哪都合适,看着性格也好。”

  “你瞅着?你是媒人那?哈哈哈”

首节上一节51/2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