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货市场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144节

  王孝庆不禁笑了,说:“叶天儿啊,他们为了你这床位,还给你弄了个二级烫伤啊,你这把可病的不轻。”

  叶天也是无奈,他把衣服撩起来给那个小护士看,说:“你看,没事吧?我们就是付了一个住院费而已,其他的药,不用给我了,你看医院里谁付医药费困难,就赠送给他吧,算我做了一件功德,好吧。”

  没想到,这小护士执拗的很,她说:“你要是没病,你为什么霸占着这个医院?你知道还有很多病人因为住不进病房,在外面排队呢吗?而且我们医院有规定,像你这种没病的病人不能办理住院。我要跟护士长反应反应,你们不能走。”

  叶天这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眼看着就能去饭店大吃一顿了,结果又被一个年轻的护士给拦住了。

  可是他们刚才过来看的时候,这一排的单间明明空着很多房间呢啊。

  这种高档的很贵的单间不就是给那些有钱人预留的吗?怎么自己就不能住了?

  那么多单间空着呢,排队的病人不能去住?

  叶天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那个护士一走,他就拉着王孝庆走了楼梯,两个人穿的都是便服,倒也没人在意。

  等到了饭店,锅底,涮菜都上齐了,肚子填了一半,叶天才算是缓了过来,说:“王叔,咱这一趟可谓是惊心动魄啊,跟沪市历险记似的。”

  “谁说不是呢。”王孝庆吃得慢,细嚼慢咽的很符合他的个性,“我看,咱们就去找个酒店住得了,也省的医院里头麻烦。”

  叶天也有此意,上午那一场戏做完,他觉得也就差不多了,那个接待人员至少会被痛骂一顿,至于会不会丢了工作,他觉得未必。

  说是实习生,看那小子的样子,就不像刚从学校出来的,年纪也差不多二十六七了,谁信啊。这种大公司随便开一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王孝庆吃着美食,这心里就踏实多了,他说:“等会,咱们安顿好,我带你去老弄堂里转一转。你应该没去过吧?”

  叶天还真没去过老弄堂,对他们的印象也就是影视剧里面的那种蔽塞的街道,屋子里伸出来的杆子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

  还真没有他对京城的胡同有感情。

  尽管他现在很少住在胡同里了。

  “行啊。”叶天说,“难得来一趟,也该去体验体验沪市的文化。”

  王孝庆说:“那老弄堂里啊,兴许会有老物件。”

  “是吗?”叶天一听,眼睛亮了,“那是该去的。”

  正好自己也好久没直播了,要是有古玩市场,还可以干起老本行来,说起来,自己上一次直播,还是三月初去了一次南锣鼓巷呢。

  就是纯粹的一次逛街直播,一点漏都没捡,即便是那样,他的粉丝还是很热情,当时的人气也一直排在同行第一。

  这让叶天觉得很是不好意思,觉得不应该这么糊弄他们,怎么也应该有一次像样的古玩街直播才行了。

  想到这儿,叶天问:“王叔,那弄堂里有旧货市场?”

  王孝庆说:“弄堂里未必有,但是这沪市是有成规模的古玩市场的,咱们今天下午未必转的到。”

  “行,那咱就明天去。明天下午再回京城,行吗?王叔。”

  王孝庆已经放下了筷子,说:“行啊,反正我也不忙。我想好了,到今年年中,我在文物局的聘用合同就到期了,我就不想续了。我想趁着还能走动,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像你似的,去古玩街转一转,捡捡漏。”

  叶天听了,说:“王叔,就应该这样,那工作是干不到头的。总有人会去做,但是咱们的一辈子可是有限的,应该尽情享受生活啊。”

  王孝庆叹了口气,说道:“你啊,还年轻,也没结婚,没有负担。不像我,我那儿子你也见过吧,是个不省心的。我那老伴儿呢,也是个安分不下来的,她啊,现在还在大学做客座教授。”

  “怪不得您这么拼啊,原来您跟阿姨两个人在互相卷啊。”

  “卷,是什么意思?”王孝庆没听过这些新鲜词,听不明白。

  叶天解释说:“就是互相比拼。”

  “呵呵,差不多吧,她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还有压力啊。”

  两个人订了一家三星酒店的两间房,稍作休息,就准备去弄堂。

  这期间,叶天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显示的都是他去看病的那个医院打来的。

  等到这边不打了,又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过来,这个电话有些眼熟,叶天接了,是拍卖公司那个经理打来的。

  今天在医院的时候,经理给叶天的手机打过电话,希望他把自己的电话记下来,结果叶天也没记。

  “叶先生,实在是不好意思啊,医院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护士不会再去麻烦您了,您想多住几天也没问题的。”

  看来,不仅要有钱,还的有关系啊。

  可见这个经理在本地还是有些关系的,至少在这个医院里可以横行。

  不过,叶天也不想占这个便宜了,他说:“我们已经离开那里了,既然是你定的病房,就麻烦你去办理一下退款吧。”

  对方听到这个有些紧张,忙问:“叶先生,今天我已经跟医院住院部沟通过了,举报的那个护士是新来的,对医院的规则不清楚。咱们也没有违反规则,医院里的单间的确有一批是空出来的,这家医院的这些单人间已经包出来了,我们公司是有股份的,您不必担心有麻烦,我....”

  原来如此。

  不过叶天还是回绝了他,说:“我跟王老师,我们下周拍卖会还会过来,我们有几件古董都在你们那,到时候咱们还会再见面的。这次,就算了。在医院里,我们也住不习惯。至于你那个下属....”

  经理忙说:“我们会严肃处理的。还请您和王老师不要跟他一个不懂事的人置气。”

  “行了,我知道了。以后好好培训培训你的下属,你们的这个工作,说白了还是服务行业,歧视客户,是最可不取的。”

  叶天还端起了姿态,教训了他几声。

  痛快!

第二百三十一章 弄堂里的杂货店

  沪市的老弄堂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

  不同于京城的胡同儿,弄堂曲里拐弯的,显得更为含蓄,跟沪市人的性格相得映彰啊。

  叶天他们住的酒店对面就有一条弄堂,邻水楼台,两个人出来逛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5点来钟了。

  弄堂里飘出了饭菜香,做饭早的人家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有的邻居之间还在交流着,说着叶天听不懂的沪市本地话。

  叶天问王孝庆:“王叔,您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吗?”

  “我听不懂,他们的话不像咱们北方,虽然各地有差地,但是也能听出个大概。他们说话,我是一句都听不懂啊。”

  这弄堂很窄,两个人并排走过去都显得有些拥挤了,两边伸出来的长杆子遮住了一半的天光。

  外面是繁华的商业街,这里是一间挨着一间蔽塞的房间。

  这种参差的感觉,也是挺奇妙的。

  偶尔遇见刚下了班的西装革履的男人回来,一头上了发胶的油亮的头发,穿着锃亮的皮鞋,跟这个杂乱无章的弄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叶天给他让了下位置,那人路过叶天的时候斜眼看了他一下,那眼神上下打量了下,然后留出了鄙夷的神色。

  叶天心想:嘿,我给你让路,你斜楞我一眼是什么意思啊。

  王孝庆拽了他一下,这回轮到他说了:“别跟他一般见识。”

  就在这时,二楼一个女人的声音响了起来:“哟,这是哪个里来的suai gu,好帅啊。”

  suai gu叶天是听不懂的,但是里面夹杂着普通话,他倒也能明白这是在说他呢。

  抬头一看,二楼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正伸着脖子往下看呢,长发从一侧落了下来,很具有风情。

  王孝庆说:“虽然男人嫉妒你的长相,但你招女人喜欢啊,呵呵,叶天,你现在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啊,连我都羡慕你。”

  “王叔,您就别开玩笑了。”

  楼上那女人还在问着:“Shia gu要到哪里去啊?想不想做个脸啊?到我楼上来呀。”

  叶天一听这话,问旁边的王孝庆:“难不成她还在楼上开着那种店吗?这弄堂里这么开放?”

  王孝庆回:“应该不是,做脸,是不是年轻人说的美容啊。”

  叶天道:“这在自家还做着生意啊?”

  其实弄堂里做生意不是稀有的事。有些人还专门租了弄堂里的老房子做生意呢。

  叶天还是觉得那女人有些时候“危险”,便没有回她的话,

  弄堂很长,他们在往前走,就看到了一个开在一楼的杂货店。

  这个时间,来店里买东西的都是附近的居民,有的直接穿着睡衣和拖鞋就出来了,但是嘴上的口红和脚上的红指甲格外的醒目。

  叶天琢磨着:这地儿的人确实够精致的,他小时候生活的胡同里也有小卖部,但左邻右舍的女人穿着大裤衩子和拖鞋出来的时候,是不会涂口红和抹脚指甲的。

  叶天把这一切归结为风俗不同。

  王孝庆问他:“咱进去看看?”

  看看就看看。

  一进来,好家伙,这杂货店铺的可够满当的,这下脚的地方就那么一条细窄得过道,凡事能塞下东西的,全都被占满了。

  叶天他俩一见这种情况,就只好站在外面等着里面的人买完东西出来之后,他俩才一前一后的进去。

  这个杂货店的东西可太全乎了,书,包,餐具盘子,水杯,水壶,首饰,花瓶,各种摆件,还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连痰盂都有。

  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地方竟然东西这么全乎,是叶天始料未及的。

  他说:“王叔,你知道我看见这个想起什么来了吗?”

  王孝庆问:“想到什么?”

  “我想起大学学校里开的那种小卖部了,这里有除了没有被子,我看挺适合大学新生的。”

  “呵呵”王孝庆说,“这地方的确挺复古的。不过也方便,你看这条长长的弄堂,这里头住的老百姓要想采购生活用品,还得穿过这么长一条街去对面的超市,真不如直接在楼下买了。”

  王孝庆问了问价格,倒也不贵。

  如果这要是在他家楼下,说不定他真的会经常光顾,只是这次是出差办公事,这些东西他也不缺,买回去还占地方,便也只是随意的看了看。

  叶天本来也像它一样,走马观花的看,结果就被一个台灯吸引住了。

  这个台灯的造型很奇特,不是当下国内流行的样式。

  头是大喇叭的形状,金属底座已经锈迹斑斑了。

  叶天看出来这是一个上世纪30年代的进口货。

  他随口问了一句:“大爷,这灯怎么卖啊?”

  这店老板是个老爷子,年纪比王孝庆还要大,精神头还挺好的,许是一直做生意得缘故。

  那台灯放到了高处的架子上,老爷子抬头一看,说:“这个台灯有年头了,也生了锈了,你拿回去啊,估计要费些功夫做修复了。”

  老爷子话倒是诚恳。

  这就台灯虽然造型别致,但的确经年累月的,上面积累了时间的风霜,真要想恢复原貌,确实需要花一番功夫的。

  叶天问:“那到底是多少钱呢?”

  老爷子看了看叶天,说:“你要诚心想买,就给我30就行了。”

  王孝庆问叶天:“你看上那台灯了?”

  这种东西是舶来品,王孝庆也没对那个时期的装饰品做过研究,还是那句话,古董行业分支太多,哪个分之都想研究明白,哪怕只是涉猎一二,都不是普通人能达到的,那得花费十倍百倍的精力去学习研究。

  在叶天看来,这个东西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德意志的产品,也算是古董里的新鲜货了。

  这要是修复的好些,拿到名媛圈里或者国内外的大市场里,都可以卖上非常不错的价钱。

  他有些心动。

  于是,便花了三十买了下来。

  店主老爷子就用一个塑料袋给他把台灯装上了,这在他眼里还真不是个值钱的玩意。

首节上一节144/2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