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货市场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132节

  赵德山听了,笑着说:“行吧,那我今天就当一回客座讲师了。这海瓷捞啊,是咱们国家历史上外销瓷的一个分类。字面意思就是从古代沉船打捞出来的瓷器。也叫出水文物。从宋代开始瓷器就沿着丝绸之路等渠道发往世界各个国家。在当时,海运是一个主要的运输渠道。所以难免就会有一些商船遇故沉没,于是打捞出水的瓷器就统称海捞瓷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是涨了学问了。”

  “这位老师讲的真好。”

  “看来被我蒙对了。”

  赵德山继续说着:“这海捞瓷比国内的民用瓷是不一样的,一般比国内出土的民用瓷器要精美,有一些甚至可以与官窑瓷媲美。一般没有使用的痕迹,如果有做旧的痕迹,通常都是假的。另外呢,因为海捞瓷常年被海水侵蚀,会留下痕迹,这表面摸起来就没有那么光滑,会有盐粒晶体的粗糙感。

  很多的海捞瓷是我们国内没有见过的器型,因为是专门给国外定制的产品,所以不要以为没见过就认为是假的。但我手上的这个青白瓷碗的器型国内常见的。”

  赵德山翻了翻上面贴的标签价格:500磅。递给叶天看,叶天笑着说:“几乎没占便宜吧?”

  “这个器型一般,卖到这个价值已经是顶格了。”

  叶天问他:“赵叔,那这个,您买吗?”

  “我才不买呢,又不是国宝级别的东西,既然是外销给他们的,就留给他们自己买吧。”说完,又把那个海捞瓷放回了原位,又说:“哎呀,在这里想捡漏也不容易呢。现在的这些外国人都精得很,凡是咱们国家的东西,都标价奇高。哎,已经不是当年的景象了。”

  提到当年,叶天知道赵德山就是在这里捡到的国宝,于是便问:“赵叔,您给咱们讲讲当年的事呗,没听您细致的讲过呢。”

  赵德山问:“你想听啊?回酒店了我再给你讲呗。你这不是带着你的粉丝逛街呢吗?”

  “当年什么事啊?这位老师经历了什么?”

  “说的我很是好奇啊。”

  “就是的,给咱们讲讲呗。”

  “这位老师以前也来过这个市场吗?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叶天指着直播间的留言,给赵德山看:“看,他们都想听,您就给咱们讲讲吧。”

第二百一十五章 十年前带回了国宝引路菩萨图

  林慧又去看那些中古风格的衣服去了,赵德山和叶天就站到了一处空地,聊起了往事。

  赵德山说:“大概是十年前,那个时候我和你林姨刚开始环游世界的时候,曾经到过这里。那个时候我的女儿正在放暑假,也和我们一起。我记得那时这个市场比现在还要大,当时这周围还有几家店面来着。现如今,也都被拆掉了。

  事情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们已经在大英逛了好几天了,原本是要改道去法兰西的。正好逛到了这个地方。

  我说实话啊,十年前的旧货市场比之现在,那好东西可多了去了。我不能说几乎,差不多你能看到的咱们国家的东西,九成都是真的,而且是老物件。”

  叶天在想自己这个世界的十年前在做什么,那时候刚满18岁,正谈着初恋,刚考上大学,对未来充满期待呢。

  叶天问:“赵叔,那您那个时候是不是在这里淘了好些好东西回去啊?”

  赵德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摇了下头,说:“还真没有。十年前,我的钱大部分都投入了玉器行,那个时候虽然生活还算富足,但是也没有你那么多的钱搞古董。而且按照当时的物价来说,那价格也不算低呢。”

  我记得很清楚,这个市场的东面有一排建筑,现在都空着了,那个时候是有卖家的。我和林姨就是在其中的一家店里找到的那个国宝。

  叶天问:“具体是什么国宝啊?您还卖起关子来了,呵呵”

  赵德山在回忆:“也不是卖关子,因为那个东西,我们一家三口差一点回不了国。”

  “啊?这么惊险?”

  叶天问出了直播间吃瓜群众的心声,他们现在都伸着脖子在仔细的听故事呢,生怕错过了重要的细节。

  赵德山继续说:“你知道莫高库遗失了很多宝贝吧?”

  “顿煌莫高库?”叶天喃喃的问。

  “嗯。”赵德山点了下头,“莫高库又叫千佛洞,是我们华国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我曾经去过那里,它在一处断崖之上,密密麻麻的建造了近500个洞窟,里面全都是彩塑的佛像和壁画,蔚为壮观。可是你知道吗,在那个地方可是遗失了几万个文物啊。那个地方曾经辉煌过,后来也没落了,几个朝代的佛教圣物随着时代的更替也都被掩埋在了漫天的黄沙之中。

  如果一直掩埋到今天,这些文物也不会遗失,可是它们重见天日的时机却不好。光绪年间,有一个叫王圆的道士落脚到了这里,在清理黄沙的时候,发现了这诸多的文化典籍、书籍还有雕像。

  可是那个时期,我们的国家风雨飘摇,就在他发现这个地方的当年,京城就被入侵了。莫高库还不是同一年被盗取的文物,而是在两年后,外国探险家斯坦因的到来,从那之后,莫高库的噩梦就开始了。从他开始之后的外国探险家们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王圆的信任,找了各种借口,诸如做佛学交流啊搜集了打量的文物,之后就被运往了各个国家。

  很多人知道莫高库,但是也只是听说,对于这一段往事并不十分了解。我今天把他讲出来,也是想通过你,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过去,珍视现在。”

  叶天点头说:“赵叔今天的一堂课讲的非常有价值。普通老百姓不在这个行业,可能都关心不到这些问题。”

  赵德山说:“接下来,我再给你讲讲我是怎么得到那副画的。那幅画就是引路菩萨图。”

  “引路菩萨图?”叶天一听这个词,似乎有些熟悉,他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昨天在大英博物馆的时候曾经看到过。

  “没想到吧,博物馆的那副并不是原图,原图已经在十年前被我带回了国,现在在陕省博物馆里。”

  “我去,这么牛啊!”

  “原来不仅天哥是牛人啊,天哥身边的也是大牛人啊。”

  “刚刚这位赵老师说,他们差一点就回不了国了,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叶天也被赵德山讲的这个事情吸引了注意力,他都顾不上去管自己的直播间了。

  赵德山说:“我这手机里还有图呢。你看我这十年间换了好几个手机,这些旧图都得跟着倒腾过来。”他打开手机,把那副拍摄的《引路菩萨图》的照片给叶天和他直播间的网友们看。

  这幅画上画的是大菩萨举幡引导一位贵族女性亡灵进入西方极乐世界途中的情景。

  引路菩萨指的就是引导亡者往生净土的菩萨。名号未可知。宋代以后,引路菩萨就演变成了民间信仰,一直到现代,也有人信奉这个说法。

  图中的领路的大菩萨右手执柄香炉,炉中出香烟一缕,烟中有五彩云,云中现净土宝楼阁。左手持莲花,莲花旁垂下白幡。那白幡分四栏,各栏分绘有图案。

  身后一女子跟随。菩萨后面跟随的女子梳着典型的唐代女子的发式,她的衣着、发型乃至丰腴的脸部均与盛唐画家周的《簪花仕女图》如出一辙。

  落笔精细,颜色艳丽,是唐代佛教绘画中的精品,表现了千年前的古韵之美。

  画面的色彩华丽,而且至今保持鲜艳。从手持的香炉到菩萨戴的珠宝以及头顶的戴宝冠的发髻都使用了金箔,菩萨背后跟随的妇人发饰上,也有小的菱形碎金箔。从她的华丽的衣着以及精致的美容来看,这妇人是贵妇人或公主。但生前无论如何荣耀,此刻还是很乖顺地跟在菩萨后面以求解脱。

  这就是佛教的精美绘图。

  看完这幅图,叶天大受震撼,他朝着赵德山竖了大拇指,说道:“赵叔,原来您十年前就做了民族英雄了啊。我记得在陕省那场拍卖会上的时候,有人说您是凭运气在国外捡了个宝贝,我当时还信以为真了。今天听了这一席话,才知道,您才是见识渊博啊。”

  叶天甚至有一瞬间觉得,这个赵德山是不是也有金手指。

  他问道:“那你们买这幅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当时是按照仿品去买的,因为他们本国人也以为真品在博物馆里。要价也不算太高,十年前那幅画要价1000磅。我和你林姨买这幅画的时候研究了好久呢,结果我付完钱,那老板后悔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壮年,汗毛特别长,胳膊上的毛都能梳辫子了。在那跟我们吵吵,周围还都是他们本国人。”

  “卧槽,这帮英佬,什么时候都这么蛮不讲理啊。”

  “活该他们国家越来越差劲。”

  “我昨天看直播都被气得不行,现在听这位老师讲更生气了,这国家就应该让漂亮国占领。”

  “你说的漂亮国也好不到哪去!”

  “外国没一个好东西。”

  叶天问:“那后来呢?你们怎么跑出来的?”

  赵德山说:“当时的情景跟昨天咱们在博物馆外面也差不了太多,那时候到这里来的华国人也不少。我们本来是在他那个店里起了冲突,后来我们就边吵边往外走,就这么一点点的挪到了外面。到了外面,人就多了,咱们的同胞也多了。后来有人给大使馆打了电话,我跟他们说了情况之后,是大使馆的人护送我们回去的。”

  “我去,大使馆护送回国啊?那得多大的面子啊。”

  “这事在当年应该上了头版头条了吧。”

  “这位赵老师是个大人物啊。”

  “果然跟天哥是朋友啊,上一次天哥在缅北是不是也有人报了大使馆?只不过后来的事咱们就不知道了。”

  “我证明,我给缅北的大使馆打过电话,他们说去支援的。后来还给我回访了,说是咱们天哥有当地的黑道保护,没有生命危险。”

  “靠,你们说的是真的吗?这听起来也太邪乎了吧?”

  “这些玩古董的人现在从国外带东西回来都得惊动大使馆了吗?”

  “你新来的吧?没听人家讲是带回来的国宝吗?你去买个普通的东西,大使馆可管不着你。”

  “那他说是国宝,就是国宝吗?大使馆的怎么会信一个老百姓的话?”

  这人还真说到点子上了。

  赵德山说:“当时那个大使馆的官员祖辈也是搞收藏的,这幅《引路菩萨图》他还真见过,在大英博物馆见过。他曾经带着他的爷爷也去过博物馆,他爷爷对那副图提出过质疑,那时候听我说的时候,他就听进去了。不过,大使馆出面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咱们华国同胞在这个地方受了排挤,出于对本国人的保护,采取了措施。所以说,我们的国力强大之后,你出国都会感觉有人在随时保护你。这国外可不比国内安生,危机四伏,这些人骨子里对咱们还是有歧视,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楼上的,听见了吗?人家老师给你解答了。”

  “大使馆的人保护的是国民。就是没有国宝在手,也能被护送回国。”

  叶天在脑子里构想了一下赵德山说的画面,觉得他当时的心情一定非常紧张,这和自己在缅北那次还真的不一样。

  在缅北的时候,桑奇等人都是带着家伙伴在身侧的。

  可如果在这个地方,看到了国宝,又跟人起了争执,自己会怎么做呢?还真说不好。

  叶天又问道:“赵叔,想必当年这个事在国内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吧?”

  赵德山轻轻一笑,摇了摇头,说:“并没有。那时候的网络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这些事也就在行业内口口相传,最后也就变了味了。我啊,也不是那种喜好张扬的人,我的目的很简单,把国宝带回去就算完成了使命。我可不想借题发挥。

  那幅画本来是打算送到甘省博物馆的,后来我想陕省的规模更大,就赠送给了陕省。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古董圈里渐渐地认识了一些大拿,比如小秦的父亲秦老,还有秦岭的那些人。后来,也在陕省认识的你,说起来,那里跟我的缘分还是挺深的。”

  讲起以前的事,大家伙都很爱听。

  叶天也喜欢听,他本来还想借这次机会打听打听赵德山早些年在国外的经历,这个时候就听见林慧在叫他们:“你俩别站在那了,干嘛呢?快过来,这个店里有一件清朝的女子衣服,你俩快过来看看啊。”

  林慧刚才去的一个摊位是古着店,卖的都是18,19世纪欧洲贵族女人的服饰,怎么还有妃子的衣服呢?

  两个人听了这个,停止了刚才的话题,朝着林慧走了过去。

  只见在那一众蕾丝边,欧式刺绣服的衣服里面,赫然挂着一件清朝精美的女士服装。青绿底色丝绸布料,上面绣着各种祥云,牡丹,绣品极为精致。

  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位受宠的妃子的服装。

  应该也是他们抢来的。

  这衣服绸缎已经明显的脆了很多,蓝底色已经褪了很多,绣花的地方虽然完整,但是被这样一直挂着,没有很好的保存,肩膀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林慧说:“这个衣服,那老板不卖,说是个人收藏的。可是你们看衣服都褪色了,可见她根本不会保管。”

  赵德山也叹气道:“这些精美的服饰,就被她这样随意的挂着,真是暴殄天物啊,咱们即便是买回去,也修复不到以前的十之七八。真是可惜,太可惜了。”

  “这帮孙子,把咱们的佛像,壁画切割了带过去,现在连妃子的衣服也给损坏了,根本狗屁都不懂。”

  “这衣服这么漂亮,挂在这个地方,根本就是水土不服。不如放回我们的博物馆珍藏起来。”

  “可是你没听天哥的朋友说吗?就是买回去也会坏了的。”

  “哎!一声叹息啊!”

  三个人看了那衣服很久,仿佛看到当年的绣娘在一针一线的绣上面的祥云花样,又仿佛看到曾经有一位美丽的妃子穿着这件衣服穿梭于旧宫之中,唏嘘不已。

第二百一十六章 真的是华国明代的珍贵佛像?

  这家古着店铺里面,还有老板几年前穿着这身华国宫廷服饰拍的照片。

  老外的脸配上咱们华国的衣服,怎么看怎么违和,完全感觉不到东方韵味之美,不过她们喜欢就喜欢去吧,可惜了这身衣服。

  叶天把镜头对着直播间的人,给他们看那上面的照片,网友们纷纷吐槽:

  “这长相在咱们国家的古代也进不了皇宫。”

  “外国人那个长相根本不适合穿咱们的古装。”

  “这想当个异族妃子都不够格。”

  “什么水平穿我们妃子的衣服。也不照照镜子!”

  赵德山说:“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化的输出,只是这一件衣服可惜了了。”

首节上一节132/2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