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要当首富呀 第168节

第236章 佳宁案

  2

  陈松青在看报纸思索对策的时候,汇丰银行此时也在召开着紧急会议。

  一大早,沈弼在看到东南财经上面刊登的内容的时候睡衣瞬间就湿透了,早餐都没有吃就通知所有的公司高层,让他们立刻来公司开会。

  “佳宁在我们银行的贷款数额是多少?”。

  根本没有废话,刚推门走进会议室都没来得及坐下,沈弼就问起了自己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佳宁在我们银行的贷款金额超过19亿港币,准确的说是19.2亿”。

  “他个人呢?”

  “前后加一起超过14亿港币,全部用于佳宁电脑,陈松青用他手里的佳宁集团的股份做的抵押,而且”。

  后面的话本利特没有再说,从他小心翼翼看了一眼沈弼的样子就知道沈弼在这里面有过错。

  “说,没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沈弼脸色铁青的让本利特继续。

  “而且贷给陈松青的这笔贷款是超过规定的,这还是你当时亲自批复的”。

  “多少?”

  “70%,按照昨天的股价差不多达到了抵押物的90%。

  我们已经让陈松青追加抵押物了,陈松青也答应了我们。可是按照现在的情况看…”。

  后面的话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什么意思,沈弼这个带领汇丰要走出港岛的大班怕是要遇到滑铁卢了。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天股票交易所一开市,佳宁股票的暴跌是一定的,市场监管也很可能介入。

  不管陈松青是不是在违规操纵股价,佳宁集团的市值都很难了,汇丰的这笔贷款绝对是超过股价的。

  正常来说,公司用股票抵押向银行贷款,贷款的金额一般都是股票价值的50%左右。

  可是不知道沈弼是想挑战一下远东集团还是说被远东集团抢了港岛商业地位的宝座不甘心,想要给对方填填堵。

  亦或是真的想要进入这个赚钱的赛道,为汇丰开辟新贷款领域。

  反正当时投资陈松青的第一笔10亿港币的时候,沈弼是按照抵押物的70%给贷的款。

  当时佳宁股价如日中天,一天一个样,这么做也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违规就是违规,董事会可不会听你解释这些的。

  “如果按照最坏的打算来预估呢?”

  现在不是争论对错的时候,沈弼身为汇丰大班,他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根据事情的发展制定策略。

  “如果真如东南财经报道的那样,佳宁集团在裕民财务还有40亿港币的债务的话,最坏的打算就是破产清算,而且我们拿回的资产很可能不超过十亿港币”。

  佳宁现在的市值是95亿,在这次股市下跌中佳宁算是跌幅较小的。

  但佳宁的债务可不少,汇丰33.2亿港币,裕民财务40亿港币,其他银行18亿港币,加一起超过了91亿港币。

  但别忘了,佳宁能有这么高的股价完全是陈松青圣手般的炒作能力催生出来的。

  现在股民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了,就佳宁本身的资产,能有现在市值的一半都是好的了。

  今天开市后,佳宁集团资不抵债已成定局。

  最要命的是佳宁从裕民财务借贷的四十亿港币是美元结算的,那时候的港币兑换美元是5.5:1,现在差不多是7:1了,这笔贷款无形中就损失了几亿港币。

  “大班先生,我觉得我们现在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佳宁。

  佳宁究竟如何我们控制不了,但汇丰的股价一定不能崩,尤其是你制定的三脚凳计划现在正是关键”。

  沈弼又如何不知道这一点呢?可是超过30亿港币的坏账,汇丰的股价想不下跌是不可能的。

  现在汇丰需要做的就是止损,让股价的下跌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

  实在是汇丰的市值影响巨大,尤其是三脚凳计划,沈弼觉得不容有失,因为那是自己最大的功绩。

  在1980年以前,汇丰只是一家地区性银行,主要服务于港岛。

  可是港岛毕竟体量有限,沈弼为了汇丰能成长为一家国际一流大银行,特意制定了三脚凳计划。

  三脚凳计划就是以港岛为基点,辅助欧洲和北美。

  实现亚洲,欧洲,美洲三头并进,同时发展的计划,让汇丰的金融网络扑向全球。

  所以在沈弼成为汇丰大班后的第二年,它制定的三脚凳计划正式启动。

  1978年,汇丰与漂亮国第十三大银行海丰银行达成并购合作,去年开设了加拿大汇丰银行,现在正在和渣打银行就英伦的苏格兰皇家银行进行激烈争夺。

  这个时候如果汇丰爆出负面新闻导致资金受困,那么很可能使得欧洲计划鸡飞蛋打,最后便宜了渣打。

  到时候在想找一个合适的欧洲凳腿就不是说有就有的了,谁也不知道后续的发展究竟如何。

  “你们知道我最害怕的是什么吗?我最害怕的就是这次的佳宁事件不是简单的报道而是冲着汇丰来的,甚至图谋更大”。

  “你是说罗念中和远东银行?”本利特惊呼。

  “没错,现在双方正在就主权问题商议,英伦最大的筹码就是港岛的经济。

  这次事件做实,港股肯定再受重创,港府想要救市我们汇丰就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但是现在我们因为欧洲的计划和这次佳宁案的牵连根本就拿不出资金救市,在港岛除了我们能拿出那么大笔现金的还有谁?”

  沈弼倒是看的很远,分析出来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可是罗念中救市的话,势必要得罪兔子那边,从这几年罗念中对远东集团的布局来看,他很看重兔子那边的发展”。

  听到这话,沈弼冷笑“你真的觉得英伦在港岛这里还有希望吗?如果是这样,我们何必又制定迁册计划呢?港岛的问题根本就不是经济是否稳定的问题”。

  “那大班先生觉得罗念中想要的是什么?”

  “具体的我不知道,但是发钞权是一定的。

  别忘了明年联系汇率制就要开始实行了,到时候发行多少港币就要缴纳多少美元的保障金。

  在美元储备方面我们是比不过有整个远东集团支撑的远东银行的”。

  为什么港币被称为小美元,就是因为马上要改革的联系汇率制。

  这个制度的具体内容就是港币和美元挂钩,实施7.8:1的固定汇率。

  拥有发钞权的银行每发行7.8港币就要缴纳一美元的保障金,所以港币上都印有凭票即付四个字。

  与其说港币是一种货币还不如说它是一种美元兑换券。

  “罗念中这是要开始布局金融业了,远东银行现在已经是港岛第二大的银行,看来他并不满足呀”。

  本利特说完又问道“那我们怎么办?难道就这么坐以待毙吗?”

  “不然呀?资本为王这个规律在资本市场上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不可能放弃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机会来为港股托底,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罗念中也一定看到了这点。

  现在想想当初我领着陈松青去会面罗念中,说不定人家从那个时候就在给我们挖坑了。

  等着吧,罗念中绝对还有后手”。

  沈弼的话音刚落,会议室的大门就被推开,秘书通知道“大班先生,港督让你现在过去一趟”。

  “哈,该来的都会来的。

  我先去港府,接下来的挤兑狂潮就要看诸位的了”。

  安排后接下来汇丰的事宜,沈弼来不及喝一口水就又离开了。

第237章 佳宁案

  3

  佳宁集团出现的问题确实造成了连锁反应。

  股市一开市,佳宁系的三支上市股票就开始了大跌,继而带动了所有上市企业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跌幅,整个恒指直接下跌了5%,来到了1079点。

  如果没有利好的消息,跌破千点大关现在只是时间问题。

  谁让跌的最惨的就是佳宁系和汇丰银行呢,这两家企业的体量都不小,只要它们继续下跌,一定会带动整个大盘的走势的。

  可惜的是好消息没有等来,亚视的午间新闻让那些持有佳宁股票观望的幻想者希望再次破灭。

  马来西亚裕民银行发布通告,将派遣调查员调查子公司裕民财务与佳宁集团之间的财务往来,算是坐实了陈松青在裕民财务有大量贷款这一事实。

  紧接着金融市场就先有了反应,全天恒指下跌超过8%,恒指千点岌岌可危。

  时间回到上午,港府麦理浩办公室。

  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麦理浩就召见了沈弼,因为汇丰一直以来在港岛都在履行着“最后贷款人”的央行职责。

  可是这次汇丰对港府说了no,沈弼表示了汇丰的无奈。

  “港岛的经济必须有所回转,这是英伦的重要筹码,希望汇丰能在慎重考虑一下你们的决定”。

  “港督大人,汇丰是上市公司,必须要为股东和股民的利益负责。

  对于此事我只能说抱歉,我不能为了英伦的利益牺牲掉汇丰。

  我是汇丰的大班,汇丰的利益才是我第一需要考虑的,况且我们也没有能力救市”。

  沈弼对于劝说不为所动,表示汇丰不会拿出一分钱进入港股救市。

  “没有能力?就算是汇丰的股价下跌,还有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收购预留资金,汇丰手里应该还有大笔的现金流吧?”

  彭励志对于沈弼说的没有能力救市进行了反驳,他觉得汇丰是在推脱,就是一丝风险都不想冒。

  沈弼苦笑了一下“司长大人说的没错,汇丰除去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资金确实还有一百多亿的港币。

  但是挤兑浪潮马上就要开始了,总会有港民是不相信汇丰的,怕自己的财产不安全。

  这波挤兑潮汇丰预计要损失超过三十亿港币,我不可能不为接下来的恶战储备弹药”。

  “什么意思?”麦理浩不知道沈弼说的恶战是从何而来。

  “港督大人,你不觉得这次的事情很蹊跷吗?佳宁集团早不爆雷晚不爆雷,偏偏在汇丰争夺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关键时期爆雷”。

  “你是说罗念中?”彭励志直接站了起来。

  远东集团在港岛经济里的地位可非同一般,这个猜测对他的冲击太大。

  彭励志研究过最近三年的港岛经济,近三年来港岛经济之所有受到瞩目震惊全球,除了其他企业的高度发展得到了西方大量的订单,最主要的就是远东集团和其周边产业的带动。

  每年超过20%接近30%的经济增长,说一句远东系贡献了这份经济高增长的70%的贡献也不为过。

  这几年港岛的财政之所以这么宽裕,青马大桥说建就建,大量的填海造陆工程同时进行都是远东系的功劳。

  不怪乎外面很多人都说,就是栓条狗都能把港岛的财政管理好,罗念中更是被港民称为港岛的经济总督。

  如果这场局真是罗念中布的,那么港府在这里面能起到的作用就要另做打算了,就连麦理浩听到沈弼的分析都眉头紧锁。

  “不可能呀,港岛的经济崩溃,大量资本外逃对他没有好处呀”。彭励志说出了心里的疑问。

  “如果他会救市呢?”

  “救市?货币发行权,他是本着港岛金融业来的”。

  彭励志还是有点能耐的,一下子就想通了问题的关键。

首节上一节168/3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