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82节

  省长?

  祁同伟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难道,刘和光就是传说中的刘省长?

  我去……

  祁同伟觉得自己可能是魔怔了,这也太巧了。

  穿越过来第一天,请假去京州,顺便回了趟家,又阴差阳错的救了两个人,然后其中的一个女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女朋友,而她竟然是未来省长的亲外甥女。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祁同伟摇了摇头,可经过一番推敲后,他很快又发现,这好像真的有可能……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祁同伟满脑子都是刘和光,既充满了兴奋,又带着深深地矛盾。

  穿越过来后,他为了不吃软饭,煞费苦心的摆脱了梁璐和梁群峰,谁知道阴差阳错,面前又出现了一碗更大更香的软饭。

  刘和光只有一个儿子,而且无心从政,又没有女儿,便把王子衿当成了亲生女儿看待。说白了,如果自己想要,那么刘和光也会和梁群峰一样,把自己当成接班人。

  要知道梁群峰是即将退休的人,他的政治资源,必须经过高育良的手,才能转过来,中间会有一定的消耗。

  刘和光的资源,不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且他现在依然在往上走,高度也胜过梁群峰,能给自己提供的帮助会大的多得多。

  最近两年时间,祁同伟在红山乡拼命的干工作,一直是靠实打实的政绩说话。

  就连平时跟李达康以及其他县领导搞好关系,也不是为了攀附,只是希望自己不被打压,能获得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将近两年前,他错认为市委书记秘书高义是王子衿的表哥,但从来都没有想过利用这层关系,甚至还有心回避。

  后来,他知道市委书记刘和光是王子衿的姨夫,虽然曾经动过借力的念头,但并没有真正去做。

  可如今,得知刘和光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刘省长,祁同伟的内心终于出现了动摇,毕竟这个机会实在太大,太诱人了。

  他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

  现在官二代那么多,霸占了最好的资源,如果自己不借用刘和光的资源,怎么能竞争的过他们呢,搞不好连厅长都当不上。

  王子衿不是梁璐,她是真心诚意的喜欢自己,也不是钟小艾,会刻意压制老公的级别,这碗软饭吃下去一点都不噎人。

  刘和光反正也没有接班人,这么大的政治资源自己不要,也会便宜了别人,再说,自己借此飞黄腾达之后,还能造福国家和老百姓,万一被坏人接去了,说不定还会鱼肉百姓,祸害国家呢……

  ……

第148章 孙连城调去光明区

  就在祁同伟还在想着,要不要去吕州投奔刘和光的时候,孙连城却先调走了。

  这两年来,孙连城一直不遗余力的配合祁同伟的工作,他的离开,令祁同伟有些不舍。

  “老孙,陆书记都给你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我去光明区计委当常务副主任。”孙连城回道。

  纪委?

  祁同伟愣了愣,纪委哪有副主任,不是副书记吗?

  但他很快反应了过来,孙连城说的不是纪委,而是计划经济委员会,简称计委,也就是后来的发改委,现在还没有改名,是政府最核心的部门之一。

  “那还不错,光明区比金山县高半级,计委常务副主任应该是副处了吧?”

  “还没,正科升副处要三年,我才两年半,时间不够,还得再等等。”

  “那没关系,陆寒书记在,很快就会帮你解决的,前途无量啊,老孙。”祁同伟拍了拍他的肩膀。

  “呵呵,同伟,你才是真正的前途无量,根本不需要和我一样,算着时间才能上,我估计,你最多只会在正科位置上待两年,就会被再次破格提拔。”

  “承你吉言,我记住了,等明年八月份再来验证。”

  临行的时候,孙连城突然转过身,给祁同伟来了个热情的拥抱。

  “同伟,谢谢你,正因为有你在,才让我在李达康手下没有那么难熬,有空去京州的时候,一定要和我联系。”

  ……

  事实上,祁同伟帮孙连城的可不止这一点,除了工作成绩之外,还有个人财产的增值。

  正如祁同伟所料,股市在九六年春节前昔创下新低后,开启了一轮强劲的牛市,截止九七年五月,短短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大盘指数从最低的520点,一直涨到了1400多点。

  由于赚钱效应太强,引发了全民炒股热,甚至就连那些收入微薄的下岗工人和环卫大妈,都纷纷挤进了证券交易营业部。

  祁同伟相中的几只股票更是疯狂飙升,他让孙连城买的西部彩电,从18元涨到240元,涨幅高达13倍之多,而且股价依然在攀升之中。

  虽然祁同伟没有打听孙连城买了多少,但肯定会大赚一笔。

  除了孙连城之外,金山县被祁同伟带飞的人还有一大片。

  和祁同伟关系密切的县长高义,县人大副主任郑华军,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项党育,副局长于涛,刑警队长赵东来,以及紫溪村村主任林守业等人,也都买了西部彩电。

  他们虽然赚了不少,但和另外几人比起来,又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首先是李达康的老婆欧阳菁。

  当初她拿了五万块钱让祁同伟帮她炒,祁同伟没答应,只推荐了两支股票。

  其中一支便是涨了13倍的西部彩电,而另一支南方科技,更是疯狂到了极点,从五块半一口气涨到130以上,涨幅高达24倍。

  假如欧阳菁当时各买了一半,那么她那五万块钱,现在至少有九十万了。

  然后就是高育良。

  原本祁同伟考虑到高育良以后会腐败掉,所以对其持观望态度,并不想走的太近。

  但他在担任交通改造工程副总指挥期间,遭到小人陷害,高育良特地跑到金山来通风报信,这件事让他颇为感动,于是改变了主意,决定拉高育良一把。

  虽然高育良现在不爱钱,但合法的钱谁都不嫌多,所以也跟着买了这两支股票。

  具体数目不知道,但考虑到他们两口子都是大学教授,算是高收入人群,投入应该不会低于欧阳菁。

  接下来是刘和光的老婆孙敏芳。

  这事是祁同伟让王子衿去办的,毕竟那是她亲姨,可以在拉家常时有意无意的说起,然后顺理成章的劝她一起买。

  不管刘和光对这事会怎么想,但至少表明自己的态度。

  另外的就是叶飞了。

  叶飞最初准备了四万五,担任玻璃杯厂厂长之后,一年下来又拿到了三十多万分红,他把这些钱也陆陆续续全部投进了股市,现在已经有了将近三百万的资产。

  叶飞经常与家人说:为祁哥拼命真是值了,竟换回这泼天的富贵。

  当然,最大的受益人还是祁同伟自己。

  九六年春节前,祁同伟的私人账户资金是八十万,现在有了将近一千五百万。

  此外,当时石塘村全体村民的账户是170万,现在已经变成了3100万,那2900多万利润中,又有1500多万是祁同伟的分成。

  也就是说,目前祁同伟的私人财产已经高达三千万,毫不夸张的说,以后在他眼里,钱可能只是个数字了。

  就在这时,管理层突然决定提高印花税,打压市场热度,冷静股民情绪。

  祁同伟判断,大盘应该已经到了阶段性顶部,又考虑到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亚洲金融风暴,于是决定见好就收,不仅通知了所有人抛掉股票,自己也全部落袋为安。

  三千万的现金,除了留下两百万改善生活和另有他用之外,全部存入银行吃利息。

  他打算等金融危机平息之后,再重新杀回股市,再抽空查一查,这个世界里是否也有类似“一鸣二马三石”的存在,如果有的话,就去做他们的天使投资人。

  石塘村方面,支书祁志勇、村长李红兵和发小祁二蛋都成了百万富翁,另外还有五十多家十万元户和一百多家五万元户。

  欠下的人情也该还够了,祁同伟宣布以后不再帮他们炒股,让他们拿着这笔巨款去买货车,等到省际公路通车之后,就全村一起搞物流。

  至于剩下约一百四十户没有参与买股票的人家,如今全都悔青了肠子。

  祁长贵夫妇朴实、感恩,念在这些人曾经也帮过自己的份上,想给每家五千块钱,祁同伟爽快的掏了钱,就当是替祁厅长的过去做个彻底了断。

  最倒霉的当属李军和李勇两家,因为两人曾经在当初的融资大会上捣乱,导致不少人没有参与炒股。于是他们两家人成了全村公敌,早就被赶出了石塘村,如今不知所踪,就连这五千块钱也没拿到。

  除了这些和祁同伟有关系的人之外,县里还有一批处级领导和科级干部也跟着炒股,祁同伟让他们买的是最稳健的老窖酿酒,股价从30涨到了140。

  虽然只有四倍多,但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意外之财,自然还是要挂念祁同伟的好。

  如此一来,祁同伟便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将来的路会好走很多。

  但也有一些领导,觉得祁同伟这是在拉帮结派,收买人心,对他产生了不好的看法。

  这个看法,直接影响了祁同伟的下一步职务安排。

第149章 新乡委书记的三把火

  按理说,孙连城走后,祁同伟是接替红山乡党委书记的最合适人选,高义和王大陆也确实为他争取了。

  但在县委书记办公会上,易学习却没有同意这个提议,理由很简单,祁同伟参加工作的时间还不到三年,提拔速度太快,不符合组织程序。

  高义和王大陆虽然心有不甘,但这个理由确实合情合理,而且他们也不是李达康,没有能力撼动县委书记的人事任命权,只能作罢。

  最终,被派到红山乡担任党委书记的,是易学习的秘书何茂华。

  祁同伟虽然有些失望,但对这件事情看到还算比较开,平静的接受了组织安排。

  毕竟他的眼界不止于此,反正都是正科,只要何茂华能好好配合自己的工作,谁当书记都一样。

  但祁同伟很快又发现,何茂华并不打算像郑华军和孙连城那样配合自己,而是要把红山乡重新洗牌,树立他的绝对权威。

  何茂华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第一把烧向考勤制度。

  之前红山乡的考勤制度是很灵活的,祁同伟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没有严格限制大家的上下班时间。

  只要把工作不折不扣的干好,允许在上班时间去活动室打球、睡觉、看电视,哪怕中途回家处理点私事都行。

  如果碰上特殊情况,需要加班的话,还给三倍的加班费。

  但有一点,绝不能有事找不到人,更不允许在单位打牌打麻将,否则就是重罚。

  而何茂华来了之后,严格限定上下班时间,不许迟到早退,中途离开,如果实在没事干,哪怕看报纸下棋,也得老老实实待在办公室。

  原则上不加班,如果有特殊情况,希望同志们发扬风格,无私奉献。

  这项规定,立马受到了一小部分人的拥护,他们都是因为工作态度不端正被边缘化的,而那些踏踏实实干活的同志,却颇有怨言。

  第二把火,烧向了招待费。

  之前祁同伟为了鼓励发展经济,对吃吃喝喝的管理非常宽松,凡是负责招商引资和招待的工作人员,都有签单权,只要费用合理,并且能说明来源的,一律报销。

  虽然其中难免会有一些损公肥私的现象,但也大力促进了工作的进度,总体而言还是划算的。

  而何茂华却以杜绝舞弊为由,把签单权全部收回,除了他、祁同伟和分管办公室的副乡长江建军之外,一律不得签单,就连第一副乡长刘彬也不例外。

  刘彬自然是心里不爽,找到祁同伟。

  “祁乡长,何茂华这么搞,到底是什么意思,红山的经济工作还要不要干了?”

  祁同伟没有急着表态,含糊的道:“人家是一把手嘛,要推出自己的新政。”

  “他有屁的新政,这些空降的书呆子,就会纸上谈兵,一点实际工作能力都没有,我看他是想拉拢江建军,在红山搞个秘书帮,鸠占鹊巢。”

  “算了老刘,再看看吧。”祁同伟安慰道。

  第三把火,烧向了玻璃杯厂。

首节上一节82/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