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47节

  “祁书记,是不是因为苏跃虎调动的事情,被张军他们顶了?

  你听我一句,没必要往心里去,沙州就是这个样子,大家都比较讲究民主,很多事情,市委书记一个人说了不算。”

  祁同伟见他在和自己打哈哈,索性把话挑明。

  “如果我不想讲民主,非要一个人说了算那呢?”

  周世安压根没想到他会这么直接,难以置信的表情在脸上一闪而过。

  看来传闻说的没错,此人确实是个狠角色。

  就是不知道,他年纪轻轻的,政治智慧够不够,能否和那些老辣的对手抗衡?

  “祁书记,恕我直言,沙州的局面过于复杂,你初来乍到,要想真正掌握局面,没有那么容易。”

  “我明白,也正因为此,所以今天来特地向您请教。”

  周世安说道:“请教不敢当,就当是拉几句家常话吧,你听听就行了。

  沙州市委里面,张军、赵建岳、张英杰和陈伯军这四个人是一路的,他们死死的报团,别指望能分开。”

  祁同伟心想,难怪他们敢明着和自己对着干。

  张军和赵建岳是二三把手,张英杰是常务副市长,相当于四把手,陈伯军是政法委书记,同样也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常委。

  这几个人抱起团来,份量极重,哪里是那么容易撼动的。

  “其他那几位,倒是没有明确的立场,无关紧要的事情,肯定会配合你,但如果碰到重要议题和人事变动,主要还是看张军他们的眼色。”

  祁同伟心想,如果这样的话,那也能接受。

  毕竟还有六个人可以争取,哪怕只争取到五个就够了。

  让他们形成五对五的局面,自己是一把手,可以最后站出来一槌定音。

  “那些人里面,纪委书记杨家强与组织部长刘和平,是最不成器的。

  杨家强好老人一个,成天打哈哈,谁也不得罪,至于刘和平,那就纯粹是个摆设。”

  祁同伟对此说法,颇有些吃惊。

  杨家强是个老好人,他已经看出来了,但刘和平是个摆设,这就有点邪乎了。

  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所有厅级以下干部的考察、推荐工作,他身为部长,坐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怎么能是摆设呢?

  周世安接下来的话,却令祁同伟更加惊讶了。

  “龙安县有个人,外号阿贡,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他还有另外一个外号,沙州地下组织部长。”

  “地下组织部长?”

  祁同伟下意识的想到一个人,便问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具体干什么的?”

  周世安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回道:

  “祁书记,我们已经聊了很久,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还是请回吧。”

  “那好吧,我就先告辞了,下次再来看您。”

  祁同伟也没有勉强,寒暄了几句,和周世安握手后,带着一肚子疑问离开了。

  ……

  回去的路上,祁同伟一直在琢磨着。

  周世安肯和自己说那些市委领导的立场问题,却不愿意透露“地下组织部长”的姓名来历,明显是有些忌惮此人。

  看来“阿贡”很不简单,估计是个通吃黑白两道,而且路子很邪的人物。

  考虑到目前沙州政坛的局面,张军等人很可能和这个“阿贡”,有着十分密切的往来和利益关系。

  因此,祁同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先把主要精力从扫毒上移过来,重点调查此人。

  打开这个突破口,或许能扳倒张军等人,将沙州的政治权力彻底抓住自己手里。

  只有那样,才能集中力量,对涉毒势力展开致命打击……

第406章 找到突破口

  为了不引起张军等人的怀疑,祁同伟并没有从明面上调查“阿贡”,而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正常工作。

  他把自己在梅关的施政方案拿出来,稍加修改之后,放到常委会上讨论。

  现在是七月初,距离年底还有五个月的时间,必须在今年之内,让沙州的人均GDP摆脱全省倒数第一的位置,争取明年年底,摆脱倒数前三。

  接下来重点推动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修路,第二是棚户区改造,第三是在沿岸海面,大面积推广海产养殖。

  沙州的地理条件不好,交通不畅,只有一条穿过沙岭山脉,通往南滨方向的公路。

  这条公路修建于九十年代初期,设计规格低,且有较长的一段盘山路,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要,严重制约了沙州经济的发展。

  所以,必须将这条公路升级改造。

  所有盘山路段,根据现场情况,打通隧道和高架桥,其他地段则拓宽改直,达到一级公路的标准,预计总投资八个亿……

  棚改方面,沙州的情况有些特殊。

  虽然只有二百多万人口,但市区连同县城里的城中村的数量,比六百多万人口的梅州还多。

  而且所有城中村里,几乎都有祠堂,个别城中村甚至有好几个祠堂,拆迁代价极大。

  因此,棚改工程主要以老国企生活区和机关单位宿舍为主,涉及三万多人口,占地面积约五千亩,总拆迁费用九个亿左右……

  海产养殖方面,市财政拿出一个亿,改造渔港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渔民进行技术培训等等。

  另外,再筹集三个亿,按照银行基准利率,向渔民发放低息贷款,用于采购设备……

  祁同伟说完后,市长张军率先开口道:

  “祁书记,早就听说你非常擅长发展经济,现在看来果然没错,才刚上任,就亮出了几个大手笔,沙洲人民有你这样的领路人,真是有福了。

  只不过,我还有个疑问,沙州经济底子不好,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二十几亿,你一下子就要投入二十一个亿,这么多钱,要从哪里凑出来?”

  祁同伟回道:“张市长,钱的问题你们不用操心,我会去想办法的。

  只不过这么多钱,筹集起来确实不容易,我肯定要经常往省里跑,和上级领导和一些银行的负责人商量。

  所以,这些项目的具体工作,还得交给在座的各位去干,希望大家能互相商议一下,分好工,每个人都负责一片,以便于这些项目能够早日完成。”

  听了这话,张军和赵建岳等人心里一喜。

  他们巴不得祁同伟天天往省里跑,那样的话,就没有精力来破坏沙州的现有格局。

  更何况,祁同伟还把二十多亿的项目交给他们去做,这么大一笔钱,可以从中捞到多少油水啊?

  张军率先表态:“改革开放是国策,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要想改变沙州的落后局面,必须敢打敢拼,敢于上大项目,我同意祁书记的方案。”

  赵建岳也举起手,道:“祁书记一心为沙州人民造福,我们一定要全力支持。”

  其他常委也纷纷举手,全票通过。

  常委会结束的时候,祁同伟突然将大家叫住,说道:

  “各位领导,我还有句话要交待。

  二十多亿不是个小数目,筹集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需要跑很多地方,找很多领导,甚至还要欠下不少人情。

  因此,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笔来之不易的资金,约束好下面的同志,尽可能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我这个人呢,除了喜欢搞经济建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痛恨腐败,无论在京海,还是在梅关,我都挖出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其中不乏厅级干部。

  今天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让我发现,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有贪污腐败、中饱私囊的现象,不管涉及什么人,一律严惩不贷,谁来说情都没用。”

  筹集二十多个亿,对别人来说或许很不容易,但在精通资本运作的祁同伟眼里,却并非什么难事,压根没必要三天两头的往省里跑。

  之所以在常委会上这么说,自有他的深意。

  一方面,是为了麻痹张军等人,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另一方面,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离开沙州,经常与林峰等人见面,减少这枚暗奇兵子被暴露的可能。

  ……

  这个年代,只要肯花钱,就不会有太难办的事。

  仅仅几天过后,林峰就查到了不少关于那个“阿贡”的信息。

  “阿贡”原名陈永南,五十多岁,是龙安县西围镇福源村的村支书。

  此人祖上几代全是农民,小学文化水平,大字不识几个,曾经是个地痞流氓,而且还是混的很差的那种,没什么人看得起他。

  但现在,他在沙州市区以及下辖的几个县城,拥有酒店、宾馆和夜总会等不少产业,身家至少不低于五千万。

  一个地痞流氓,竟然能当上村支书,而且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并成为沙州这个地级市的“地下组织部长”,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陈永南的过人之处,就是采取跟踪、盯梢等手段,收集官员隐私,并以此为要挟,逼官员向他就范。

  在龙安民间,广为流传着一个故事:

  说陈永南为了迁户口,找到以前的西围镇派出所长,希望对方能通融一下,但对方没答应,还把他轰出来了。

  陈永南怀恨在心,他为了报复,不分日夜的跟踪了派出所长半个月,终于发现了派出所长和情人私会的事情,并偷偷拍下照片,交到纪委,把派出所长给扳倒了。

  此事过后,陈永南在龙安县名声大噪,他尝到了甜头,干脆专心致志的干起了这个勾当。

  很多干部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畏惧他的侦查手段,为了避免得罪他,便对他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大开绿灯。

  而且,因为此事,陈永南还结识了当时在市纪委工作的张军,也就是现在的沙州市长。

  他能入党,并成为村支书,全都是张军一手操办的,甚至有传言,他们在私底下称兄道弟,经常在一起打麻将……

  祁同伟听完这些情况,心里大概有谱了。

  张军一定是利用此人,收集了大量沙州官员的隐私和把柄,甚至市委市政府领导都牵涉其中。

  因此,很多官员都跟着他跑,即便是没有被抓住把柄的官员,也可能因为害怕陈永南,不敢和张军唱反调。

  毕竟这年头,有几个官员能做到完全清白呢,就算真的清白,也架不住被栽赃陷害啊。

  看来这个陈永南,就是破局的关键点,必须仔仔细细的查。

第407章 沙州不允许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林峰又陆陆续续带回来很多信息。

  陈永南当上村支书后,在镇上开了家饭店,这也是他的第一个产业。

  他经常把镇政府和各村的干部叫到饭店去吃饭,久而久之,这家饭店便成了镇上的指定招待所,所有公务用餐都放在这里。

  当时的镇党委书记对此很不满,把陈永南叫到办公室,让他收敛一点,否则就把他的村支书给撸了。

  结果,陈永南一直稳坐钓鱼台。

  反倒是镇党委书记,因为赌博和生活作风问题,涉嫌严重违纪,被纪委调查,灰溜溜的离开了西围镇。

  而新来的镇党委书记,吸取了前任的教训,一上任就到陈永南家里“拜码头”,从此西围镇成了陈永南的天下……

  搞定了镇上之后,陈永南开始向龙安县城发展,并很快有所斩获。

  县公安局长、土地局长、房管局长,都因为各种各样的违纪问题,先后栽在他手里。

  县教育局长利海明,不知因何原因,竟然成了他的军师。

首节上一节247/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