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214节

  以扩大生产经营为由,用厂房和设备做抵押,到岩台城市银行贷了五千万。

  而且,为了能顺利拿到贷款,祁同伟还专门找了金山县时期的老同事,现任岩台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丽芬帮忙。

  如果岩台检察院追查那笔贷款的使用途径,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麻烦……

  是谁让他们去玻璃杯厂查账的呢,目的又是什么?

  大概率是侯亮平要报复自己。

  当年玻璃杯厂成立的时候,侯亮平正好在岩台工作,多少了解一些情况。

  叶飞一个农民出身的厂长,能有多少家底,不是祁同伟出钱,怎么可能建起两千万的厂子?

  这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不了解具体内情罢了。

  为了证实此事,祁同伟打了个电话给高育良。

  高育良曾经是岩台政法委书记,有不少旧部还在,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切。

  “同伟,你猜的没错,这事确实是侯亮平在背后鼓捣的。”

  “呵呵,老师,您这个小弟子,看起来没多大长进啊,自己脚跟都没站稳,就急着动手。”

  “你实话告诉我,在岩台玻璃杯厂拿了多少钱,有问题没有?”

  高育良的脑子里,已经开始想着,怎样帮祁同伟消除不利证据。

  “老师,这事您还是不知道比较好,我只能说拿了不少,但每一笔钱都很安全,完全合法,根本不怕被查。”

  “那就好。”高育良松了口气,又道:“既然这样,我给经办人员打个招呼吧,让他们随便查一下就可以回去交差了。”

  “您认识具体经办人员吗?”

  “认识,这事是岩台检察院副检察长吕梁经办的,他是我的老部下了。”

  “吕梁?”祁同伟想了想后,回道:

  “老师,依您现在的身份,还是不要出面比较好,万一侯亮平背后有钟正国指使,等着你上套呢?

  反正吕梁这个人,我也认识,这事就让我自己解决吧。”

  “那好,你自己注意分寸。”

  ……

  第二天,祁同伟悄悄回了一趟汉东岩台,把吕梁约了出来。

  七年前,两人之间曾经有过一次接触。

  当时祁同伟担任金山道路改造工程副总指挥,被举报收了二十万。

  时任岩台政法委书记的高育良亲自点将,派了一个调查组下来,组长便是吕梁,组员是侯亮平和一位名叫王宏平的年轻干警。

  在调查过程中,三人对祁同伟的态度有明显区别。

  侯亮平是落井下石,甚至不惜上手段,一定要整死祁同伟。

  王宏平看不惯侯亮平的做法,对祁同伟持同情态度。

  而吕梁则不偏不倚,有理有节,主张依法办案,秉公执法,给了祁同伟很大的体面。

  也正是这个原因,祁同伟的心里,对吕梁颇有好感。

  祁同伟洗清了冤屈后,时任岩台市委书记的刘和光震怒,要严厉追究调查组的责任。

  侯亮平靠着高育良的保护,没有被开除公职,发配到了乡下的司法所。

  吕梁和王宏平被无端牵连,双双受到行政处分。

  当时,吕梁已经有了好几年正科级领导的经历,本来都打算提副检察长了。

  因为这个处分搁浅,又耽误了很长时间,直到两年前才获得提拔。

  罪魁祸首侯亮平,反倒一路坐火箭,从一个科员连升几级,官至省反贪局副局长,正处级,成为吕梁的顶头上司。

  祁同伟推测,吕梁心里一定恨着侯亮平,这次带队去玻璃杯厂查账,肯定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这次见面,祁同伟的计划分两步走。

  首先亮明立场,告诉吕梁,玻璃杯厂是自己的朋友开的,如果没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请高抬贵手,不要往死查。

  如果吕梁识相的话,那就给他一个光明的前途,既能还上当年的人情,还能将吕梁收为己有,成为对付侯亮平的一把刀。

  ……

  时过境迁,今非昔比。

  面对高出自己好几级的祁同伟,吕梁的态度非常端正。

  “祁市长,您大老远的从汉南回来,约我见面,不知有何贵干?”

  “吕检察长,我约你出来,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当年阻止侯亮平对我上手段,我非常感激,这事我心里一直记着,要当年谢谢你。

  第二件事,岩台玻璃杯厂的几个大股东,都是我的朋友,他们托我到你这来求求情。”

  “祁市长,侯亮平那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你一直记着呢?”

  “当然,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记性好,还有感恩,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你如果有用的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吕梁听了这话,眼神里立马出现了一点小激动。

第356章 放弃大部分财产,专心当官

  祁同伟不仅是汉南省某地级市市长,正厅级领导,还和汉东省长刘和光、省委常委高育良,关系十分亲密。

  据说,金山县有一个四十六岁的派出所长,因为和祁同伟搭上了线,不到十年就成了正处级领导。

  自己今年四十四岁,比那个派出所长年龄更轻,起点更高,如果能和他搞好关系,或许可以焕发仕途生涯的第二春。

  再说,祁同伟在岩台玻璃杯厂有隐藏股份,早就传的沸沸扬扬,现在正是自己和他攀关系的好时机。

  虽然吕梁心里这么想,但嘴上却是另外一种说法,有些话,必须要祁同伟自己说出来。

  “祁市长,玻璃杯厂的那几位股东,和你的朋友关系,是否非常亲密?”

  “他们都是金山县红山乡人,我在红山乡工作过几年,和他们关系非常好。

  他们到岩台建厂,资金不够,是我借钱给他们的,赚钱后又连本带利还给了我。

  你也知道,我和侯亮平有很深的过节,虽然这些钱都是合法的,但我担心侯亮平做文章,借机陷害我。”

  祁同伟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吕梁自然也明白自己应该这么做了。

  “祁市长,侯亮平确实是个小人,当年他在岩台检察院上班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如今他得了势,怕是会变本加厉,您可要小心。”

  “这次他让你来查账,具体是什么想法?”祁同伟问道。

  “他具体是什么想法,我不敢断言,不过从表面上看,这次他好像不是直接针对你的。”

  “那他针对的是谁?”

  “这次我们主要查的是,玻璃杯厂建厂之时,涉嫌违规用地的问题。此事是现任林城市委书记李达康一手操办的,所以从理论上说,侯亮平针对的应该是他。”吕梁回道。

  “李达康?”

  祁同伟对此说法颇感意外,大脑飞快转动起来。

  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侯亮平了,这小子的城府和成熟度,远胜于原本的想象。

  表面上看,侯亮平针对李达康合情合理,因为他得罪过李达康,并遭到了李达康持续性的打压和羞辱。

  现在他到了反贪局,想要找机会报仇,十分正常。

  但祁同伟坚信,侯亮平的目标绝非李达康,而是自己。

  只不过侯亮平知道,以他现在的权力和地位,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所以就去调查李达康,掩人耳目。

  然后再暗渡陈仓,悄悄收集自己和玻璃杯厂之间,经济往来的证据。

  当然,不排除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侯亮平带着双重目的。

  既要公报私仇,针对自己,又在钟正国的授意下,借机拿捏李达康。

  在剧里,沙瑞金就是利用这个办法,借力打力,让李达康主动俯首称臣的。

  嘿嘿…

  祁同伟想到这里,忍不住干笑了两声。

  李达康啊李达康,你也有今天。

  当年,你利用侯亮平来拿捏我。

  如今,钟正国又利用侯亮平来拿捏你了。

  真是报应啊。

  唯一不变的是,某人的最大价值,永远只能是一把刀。

  ……

  假如侯亮平所想,真如祁同伟猜测的那样,那就操之过急了。

  玻璃杯厂被查事件,没有对祁同伟造成任何直接影响,反倒打草惊蛇,给祁同伟敲响了警钟。

  还是李维民高明啊。

  早就料定玻璃杯厂是祁同伟的隐患,只有祁同伟主动消除了隐患,才能真正成为李维民的亲信,受到重用。

  祁同伟脑海里冒出“舍得”二字。

  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总要舍弃一些东西。

  醒掌天下权,才是男人的至高理想。

  再过几个月,我们国家的公务员法就要正式颁布了。

  很多事情,之前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过去。

  现在有了明文规定,必须要小心谨慎,秋毫无犯。

  否则的话,很可能会被政敌抓住把柄,处处受到牵制,甚至功亏一篑。

  祁同伟终于下定决心,以后脚踏实地,只走仕途这条路,努力实现心中的政治抱负。

  所有威胁仕途的隐患都必须清除,哪怕放弃掉大部分财富,也在所不惜。

  祁同伟名下毫无瑕疵的资产,是飞天酒业价值五个多亿的股票,这是完全合法的。

  此时飞天酒业总市值不过才120亿左右,五个多亿占到了4.5%的股权。

  将来该公司涨到两万多亿市值,4.5%就是将近一千亿。

  这么多钱,只要不赌博不创业,随便怎么作都行。

  哪怕子孙后代不成器,给他们弄个信托基金便是了。

  光是利息收益,就足以像某富二代那样,出入豪车豪宅,天天换明星和网红女友,估计还花不完。

  真的没必要继续搞钱了。

首节上一节214/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