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190节

  了解完一切后,王凡陷入了幸福的烦恼。

  幸福的是,有了祁同伟的能力和李维民的照顾,梅关市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大有改观,出了政绩,自己也可以搭一搭顺风车。

  烦恼的是,祁同伟那么强势,以后和他搭班子,自己这个一把手,恐怕要成摆设了。

  不过很快,李维民的话,就让王凡无需继续纠结了。

  “王凡同志,对于梅关市日后的工作,我代表省委,给你提一个建议。

  梅关经济发展落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应该把经济建设做为第一要务。

  祁同伟同志在这方面是把好手,这也是省委让他去梅关工作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于政府的工作,党委最好还是少干预,让他放开手去做。

  人事方面,原则上还是以你为主,但他如果有要求,你们商量着办,在条件允许下尽量配合。

  你做为市委书记,抓好党建和全面工作,平时和政府那边多沟通多协调……”

  有了省委书记的态度,王凡心里算是有底了,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回到梅关,准备接下来的工作。

  ……

  王凡在调查祁同伟,祁同伟也在调查他。

  从履历上看,王凡显得中规中矩。

  今年五十二岁,中专毕业,前些年在省委党校,拿了在职研究生学历。

  第一个工作岗位是镇干部,后来在县市组织部门都干过,当过一年多县长。

  并且担任了好几个地方的县委书记,到梅关当市长前,是省环保厅的副厅长。

  总体而言,政府工作经验不多,背景也不算硬。

  从口碑上看,王凡有点像易学习。

  比较重视民生,对老百姓宅心仁厚,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不错。

  在他担任梅关市长期间,原任书记朱文龙大搞一言堂,弄了不少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王凡基本没有什么实权,自然也不用负太大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朱文龙现在被贬到了省政协,提前退居二线,而他能升任市委书记的主要原因。

  祁同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但从来不奢求其他官员也应该一样。

  像这种没有明显的贪腐和违纪行为,又能体谅老百姓的干部,已经算不错了。

  只要对方能摆正位置,不要给自己拖后腿,便可以考虑团结起来。

  除了王凡之外,祁同伟对梅关市的情况,也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汉南省的经济,虽然在全国排名第一,但发展极为不平衡,发达地区全部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带,而其他地市则明显落后很多。

  最直观的原因,自然是地理条件。

  南部不仅沿海,而且有一块三角洲平原,交通便利,贸易发达,加上能对接金融中心南港特区,企业家们投资办厂,肯定会首选这里。

  三角洲平原的强势,造成了严重的虹吸效应,把全省乃至全国的资本和人才都吸引了过来。

  而除去三角洲平原之外,汉南省大多是山区,其中还有很多海拔较高的山区。

  梅关市就位于高海拔山区,境内有好几条大山脉,千米以上的山峰比比皆是,最直观的描述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这样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肯定好不起来,也就不会有企业家愿意过来投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更麻烦的是,梅关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远离中原王朝势力范围,数千年来,有无数外地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到这里来定居。

  因此,梅关下辖十个县区行政区,六百多万人口,绝大多数都是外来户。

  这种人口结构,有个极大的缺点,就是老百姓对本地没有归属感。

  大家都不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乡,不愿花大力气去建设,只要有机会,就想着去外地发展。

  于是,那些有能力有文化的人才,都跑到三角洲平原创业打工,或者到国外谋生闯荡去了。

  留下的老百姓,综合素质明显偏低,即便想发展经济,也是有心无力,不穷才怪。

  梅关穷到了什么程度呢?

  根据数据显示,2003年梅关市人均GDP仅有不到五千元左右,排名全省倒数第一。

  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4,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

  排名全省正数第一的南滨市,人均GDP是近五万元,相差了十倍。

  即便是条件稍差的京海,也能达到梅关的七八倍左右。

  考虑到落后地区比较热衷于数据造假,就这五千块钱,恐怕还有不少的水分,实际人均GDP,估计只有三四千。

  或许有人会说,梅关再穷,也在全国最富裕的汉南省,比其他地方强多了。

第320章 立下军令状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汉东省为例,全省排名倒数第一的林城,人均GDP为九千多,将近梅关的两倍。

  汉东最穷的宿阳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两千八百元左右,和梅关持平。

  但是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梅关全市的平均数。

  下辖最落后的丰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纯收入只有一千八百元左右,远远落后于宿阳县。

  如果觉得汉东也是富裕省份,不能对比出梅关的穷,那就和汉西省比好了。

  汉西倒数第一的地级市婺州市,人均GDP也有将近六千元,依然高于梅关。

  要知道,汉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很落后的。

  据此可以推断,梅关的经济条件,估计和大西北偏远地区差不太多。

  而且,现在还没有开启房地产时代。

  等再过几年,全国各地都开始卖地、搞基建,GDP数据必然会飞涨。

  梅关全是山区,可以卖的地非常少,和别人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只能去和凉山争一个高下,说不定还争不过……

  ……

  祁同伟看完这些资料,忍不住摇了摇头,自己的任务实在太艰巨了。

  但转念一想,他又立刻变得踌躇满志。

  穷点好啊,底子越薄,成绩越亮眼。

  假如自己有能力多创造出,五千元的人均GDP。

  放在京海,只有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压根就不足为奇。

  而放在梅关,那就是增长率百分之一百,多大的政绩啊。

  想当初,自己在紫溪村,在红山乡,在暖水乡,不就是这么干出来的吗?

  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祁同伟面对的是区区数万人,而现在,他要造福几百万人。

  任重而道远啊……

  祁同伟是这样想的,李维民也是这样想的。

  早在多年前,祁同伟还是一个乡长的时候,李维民是发现了他搞经济的能力。

  村里几百万的项目,搞起来了。

  乡里几千万上亿的厂子,也搞起来了。

  在林城开发区,凭空运作出十亿的资金,拉回年产值数十亿的工厂。

  后来到了吕州经开区,上百亿的盘子,依然干的非常出色。

  梅关市上一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过才两百多亿,祁同伟一定也能干好,说不定还能再造一个梅关。

  唯一的隐患是,祁同伟担任纪检工作已经快三年了,他能迅速切换角色,找回当年的感觉吗?

  为此,李维民在祁同伟赴任前,当面和他聊了一番。

  “同伟,对于梅关的工作,你准备的怎么样了,有没有自己的计划?”

  祁同伟早有准备,回道:

  “维民书记,我在党校学习期间,对梅关的情况大致做了一些了解,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滞后。

  实事求是地讲,任务确实比较艰巨。

  过去三年,梅关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是8.7%,明显低于全省14%的平均水平,给省里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我现在对梅关的具体情况,了解的还不够充分,不敢轻易夸下海口。

  我的计划是,争取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也达到14%,不再拖省里的后腿。”

  “呵呵。”李维民笑了笑,又道:“这么低调,似乎不像你的风格啊。”

  祁同伟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

  李维民明显对14%的增长目标不满意,还想要更多。

  他的笑容,则是对自己的爱护和鼓励。

  “您也知道,我有几年没有具体搞经济工作了,多少有些生疏,加上还有很多未知因素,实在不敢在您面前夸下海口。”

  “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可一直是胆大包天的。

  当年在金山县暖水乡,你第一年定下的目标是,全民收入增长百分之百。后来在林城开发区,更是把规模直接扩张了十倍,拉回了十几倍的产值。

  怎么到了我这儿,就变得畏首畏尾了,连个零头都没有?”

  祁同伟心里的打算,其实是年增长20%,只是为了给自己留余地,才只说了14%。

  如今李维民明显不满意,只好硬着头皮加码。

  “维民书记,梅关的摊子太大了,而且客观条件也不好,不能和之前那些地方比。

  要不这样,我尽量努力工作,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让梅关的年经济增长率翻一倍,达到18%,您看行不?”

  “18%?”李维民依然不满意的摇了摇头。

  只不过这次,他没有继续空口白话的逼祁同伟,而是给出了一些帮助。

  “同伟,我已经通知梅关市委,全力配合你的工作,让你放开手去干。

  省委省政府和开发银行也会适当提供一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你觉得呢?”

  祁同伟听了这话,心道:李维民真是高人。

  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的一清二楚,完全不给耍滑头的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像李维民这样的领导,还真是蛮不错的。

  能够主动拿出官位和实打实的支持,让手下心甘情愿的替他卖命。

  再想想李达康那货,替他办事,钱不给一毛就算了,还反过来把钱挪走。

首节上一节190/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