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140节

  真要是把祁同伟惹火了,再次撂挑子,大家谁也讨不到好。

  更何况祁同伟与刘和光的关系已经昭告天下,这里又是刘和光的地盘,除非李达康疯了,才会干这种以卵击石的事情。

  ……

  高育良很快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在第一时间来找祁同伟商量对策。

  “同伟,李达康要来吕州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嗯,我知道了。”

  “唉,吕州要面临多事之秋了。”

  “老师,一个李达康而已,不用这么悲观吧。”祁同伟笑着回道。

  “李达康当然没什么可怕的,他在吕州毫无根基,一个人能掀起什么大浪?

  可怕的是李达康身后的赵立春,新城区的规划,我们和赵立春斗了那么久,最后他输了,还赔进去一个李亮,肯定怀恨在心。

  这次,赵立春把李达康弄过来,明摆着是想要卷土重来,李达康不是李亮,他在经济上人情上都没有弱点。

  而且这个人作风霸道,手段强硬,六亲不认,又有赵立春的支持,来了之后肯定会有大动作,到处折腾。”

  祁同伟心想,高育良对形势的判断还是挺准的,只可惜他并不知道,李达康随时都有可能叛出赵立春集团。

  但这话现在又不好直接告诉高育良,便道:.“那就让他折腾呗,您也可以省点事,喘口气休息下。”

  “同伟,你怎么一点都不急呢?

  李达康要是只折腾,那还好说,就怕他是带着赵立春的命令,到吕州抢地盘来了。

  这几年,我和你姨丈一起,好不容易把吕州的工作理顺了,眼看就要出成绩了,赵立春却想横插一杠,那怎么行?”

  此时的高育良,因为祁同伟的关系,已经坚定的倒向了刘和光,甚至不惜与赵立春为敌。

  祁同伟见高育良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自己也应该开诚布公了。

  “老师,你放心好了,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的,李达康虽然是赵立春的前秘书,但他们并不是一路人,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

  假如赵立春的想法真的和您说的一样,那他就所托非人了,这一次他还是必输无疑。”

  “同伟,你这么有把握?”

  “嗯,我在林城的时候,和李达康聊过几次,从他的话里听得出来,他多少对赵立春颇有微词,根本谈不上忠心。”

  “有这种事,不应该啊。”高育良有些不敢相信,说道:“不管赵立春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但对李达康可是公认的好。”

  “李达康给赵立春当了几年秘书后,31岁直接放出来当县长,33岁当了副市长,35岁又当了林城市市长。

  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汉东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

  李达康能有此成就,完全是赵立春一手提拔的,他还有所不满,实在说不过去。”

  祁同伟回道:

  “老师,这事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一种感觉,李达康和赵立春的想法不一样,迟早会分道扬镳。”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们就静观其变吧。”高育良稍微宽了宽心,转移了话题:

  “同伟,你儿子过几天就满月了,准备在哪里摆酒,吕州还是金山老家。”

  “我打算不弄了,也不是什么大酒,办不办无所谓。”

  “那怎么行?”高育良顿时不乐意了,说道:“现在都计划生育了,这可能是你唯一的儿子,必须得办。”

  “呵呵。”祁同伟笑了笑道:“主要是这酒不好办。”

  “回老家吧,村里又要大动干戈,摆上几天筵席,铺张不说,我也没那么多时间。

  在吕州办吧,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干部会来,场面太大了,传出去影响不好。”

  “也是。”高育良想了想,又道:

  “要不这样,在吕州私下摆两桌就是了,把你和子衿的家人都叫来,我和你吴老师也来凑个热闹。”

第248章 入世的机遇

  十一月,新闻里传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我们国家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如果说三十年前,我们国家重返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是解决了政治身份。

  那么现在加入世贸组织,就是解决了经济身份,正式进入全球市场体系。

  如果说改革开放,让我们国家的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

  那加入世贸组织,则会让我们国家的人民,全民奔小康,甚至走向富裕。

  但此时此刻,大多数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入世的重要性和意义。

  无论是在地方政府,还是在民间,其影响力甚至都不如首都成功申办奥运会。

  吕州市委市政府只是开会传达了一下上级文件精神,甚至都没有专门召开一个座谈会进行讨论分析。

  于是,祁同伟赶紧找到高育良,向他言陈利弊。

  “老师,入世对吕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果能把握住,吕州经济可以在短期内再度腾飞,市委市政府必须重视起来,加紧行动。”

  “没那么夸张吧,一个国际经济组织而已,究竟是福是祸还不知道呢。”

  高育良有些不以为然,吕州出色的经济数据,让他开始飘了。

  “老师,相信我,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加入世贸之前,我们是自己和自己做生意,而加入世贸之后,我们可以和全世界做生意。

  我们国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十几亿人口,且国民平均收入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这意味着我们生产的产品,有极大的成本优势。

  一旦获得公平贸易的机会,就能轻而易举的打败那些国外制造企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

  “理是这个理,但真的能把东西卖往全世界吗,光是远洋运费,都可能会抵消我们的人工成本优势。”

  高育良政法教授出身,对经济一知半解。

  “当然可以,海运成本其实是很低的,不会对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带来太大的影响,只要我们有商品,有质量过硬的商品,就一定卖的出去。”

  祁同伟说到这里,请高育良起身,和他一起走到墙边,墙上挂着全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老师,入世之后,沿海地区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您看,我们吕州并不靠海。

  虽然吕州现在的经济排名全省第二,在全国也能排进前十,可进入世贸后,吕州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因为那些沿海城市的经济,必然会突飞猛进,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就会不进而退,一路下滑。”

  听了这话,高育良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好不容易把吕州经济追到全省第二了,要是屁股还没坐热,被拉下来,实在太可惜了。

  “同伟,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应对之策说起来其实也简单,一是开路,二是开厂。”

  祁同伟把手指向地图,继续说道:

  “您看,我们吕州虽然不靠海,但是下辖的江阳区却紧靠长江航道,因此,我们可以扩建江阳区现有港口的规模,然后在吕州全境建设几条高速公路,让货车畅通无阻。

  另外,我们要在下辖的几个县区全部设立开发区,尤其是江阳区,可以多设立几个开发区,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大力招商引资。

  尽可能多吸引一些低端制造业企业前来投资办厂,包括经开区的低端制造业,也一起迁过去。”

  “那这样一来,经开区的产值岂不是会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你的政绩?”高育良还是很替祁同伟着想的。

  “谢谢老师的关心,经开区产值小一点没关系,我不在乎,而且我还有后招。”

  “什么后招?说说看。”

  “一方面,大力开发新城区的房地产,其带来的GDP数据,足以抵消那些企业离开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打算把现有的经开区工业园全面升级,打造成高新技术开发区,只进驻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现在的产值可能会小一些,但长远的前景非常好。”

  “这些企业国内还不多吧,你打算去哪里招呢?”

  “国内其实有不少,东南方向的那个海岛上,就有很多电子类企业。

  国外的话,北方那个半岛邻国,也有一些。”

  “去他们那里招商,恐怕有点难度吧?”

  祁同伟微微一笑:“没事,李达康不是要来了吗,到时候让他去干这事就好了。”

  ……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要来的早一些,也更大一些。

  鹅毛大的雪花漫天飞舞,整整下了一天一夜,以至于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就连城市的道路都覆盖了厚厚的积雪。

  这样的情景,在地处南方的吕州并不常见。

  最兴奋的自然是半大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里互相追逐,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天真灿烂的笑容。

  但大人们却在暗暗叫苦,交通瘫痪,工厂、工地停工,他们不能上班,也无法摆摊,还要把额外的钱用在保暖上。

  尤其是那些棚户区的居民,他们的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令原本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吕州全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集体出动,上街扫雪,排查险情、慰问和帮助困难家庭……

  几天后,也就是一月中旬,李达康正式履新吕州市市长一职。

  就任后的第五天,他来到了经开区。

  “小祁,又见面了。”

  “呵呵,达康市长,别来无恙啊。”

  “无恙无恙。”李达康的笑容特别灿烂,说道:

  “我们从金山县就开始一起工作,后来到了林城,现在又在吕州碰到一起了,还真是缘分啊。”

  祁同伟心道:缘分你妹,你个阴魂不散的家伙,谁要和你一起工作。

  嘴上却说:“其实你和高书记也很有缘分。

  你们最早一起在岩台当市委常委,后来一起出国考察学习,送行那天我也去机场了,记得你还帮他背了口大锅。

  现在你们又在吕州一起搭班子,真是一对完美搭档。”

  “呵呵,小祁你的记性就是好。”

  “那是,我还记得,达康市长曾经挪用了林城开发区的钱,用来治理采煤塌陷区,现在那里治理的怎么样了?”

  “呃。”李达康愣了愣。

  虽然来之前,他就想过会在祁同伟这里碰钉子,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但压根没想到,祁同伟会如此直白的翻出这桩旧事。

  这家伙也太小心眼了……

第249章 拿捏李达康

  李达康虽然尴尬,但并没有失了风度,笑着回道:

  “唉,小祁你这个人啊,怎么还惦记着这事呢,好了好了,我这做哥哥的,主动承认错误,向你道歉还不行吗?

首节上一节140/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