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121节

  “高老师,吕州那边要人吗,我想到你那里去工作。”

  高育良有些意外,问道:“同伟,你最近不是在大力招商引资吗,听说效果不错,干的好好的,怎么想到到吕州来?”

  “唉,我不想在李达康那里干了。”

  “怎么了,你和他发生矛盾了?”

  “可以算是吧。”

  接下来,祁同伟把李达康擅自挪钱的事情说了一遍。

  高育良听完之后,语气也变得非常愤慨。

  “我早说了,李达康那个人靠不住,自私的很,满脑子就想着他自己的政绩,根本不管别人的死活。

  同伟,你的决定是对的,老师随时欢迎你到吕州来工作。”

  高育良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接着道:“就怕李达康不肯放人。”

  “那由不得他。”祁同伟斩钉截铁地道:“我想走,谁也拦不住。”

  ……

  此时此刻,李达康还不知道祁同伟已经心生去意,他还以为祁同伟只是因为挪钱的事情闹脾气,过几天就会好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再次见到祁同伟的同时,还见了祁同伟递交的辞职信。

  这下李达康彻底慌了,祁同伟要是走了,自己去哪找这么精明能干的手下?

  更何况,祁同伟这次带来的几十个项目,还只是意向协议,并没有落实,如果祁同伟现在离开,搞不好全部都要泡汤。

  这可是将近一百亿的投资啊,年产值达到五百亿以上,虽然不太可能全部落实,但只要能成功一半,也足以让林城市的工业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了。

  别说一个采煤塌陷区改造了,就是十个二十个,带来的政绩也没法和开发区比啊。

  “小祁,你这是干什么,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我们好好商量,不要赌气嘛。”李达康说话的时候,一脸赔笑。

  “达康市长,我没有赌气,是真的不想继续干这个开发区常务副主任了,你另请高明吧。”祁同伟毫不理会。

  “我知道,你是因为市政府挪用了开发区的钱,才这么生气。

  这样吧,你等几天,我立马让塌陷区改造工程停工,尽快帮你把钱要回来。”

  “不必了,塌陷区改造工程是件好事,也很重要,再说,我也觉得那个格尔公司胃口太大,干脆不要跟他们合作了。”

  “你看你看,又说气话。”李达康见钱不管用,又抛出官位诱惑祁同伟。

  “小祁,你就不要生气了,我正在和钱书记商量,准备把你的副字去掉,直接担任开发区主任呢。”

  “没那个必要。”祁同伟依然不领情,道:“我现在干的活,和开发区主任也没有什么分别,升不升一个样。”

  “怎么会一个样呢,你升了主任,就是正儿八经的正处级了。”

  “正不正处的,我无所谓,就是不想在开发区干了。”

  听了这话,李达康才彻底明白,祁同伟是真的要撂挑子了,而且他不是申请调动,是直接辞职。

  说白了,就是要彻底和开发区切割,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李达康想到了市委书记钱治国。

  虽然钱治国当初并不欢迎祁同伟来林州,但随着祁同伟干出成绩,钱治国的态度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自己和他联手,完全可以以市委的名义,强行将祁同伟留下。

  可转眼一想,又放弃了这个主意。

  李达康太了解祁同伟了,这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真要是强留祁同伟,他肯定会硬碰硬,说不定还会搞事情,到时候一个项目也进不来,开发区就废了。

  与其两败俱伤,还不如大家心平气和的,谈个交易吧。

  李达康念及于此,便问道:“小祁,你离开林城开发区后,想到哪里工作,是不是吕州。”

  “没错,是吕州。”祁同伟没有否认。

  “和高书记说好了?”

  “说好了。”

  “那就不要辞职了,直接申请调动吧。”

  “林城市委要是同意的话,也可以。”

  “如果一定要走,市委当然会尊重你的意见,但是你在开发区的工作还没干完,怎么办?”

  祁同伟知道李达康想的什么,说道:

  “达康市长,我会和方书记他们做好交接的,这次谈好的企业,后续工作按部就班的推进就行了。

  但那个格尔公司,还有另外三家企业,纯粹是冲着我的面子来的,我走之后,他们肯定无法在林城开发区落地,你要有心理准备。”

第218章 转战吕州

  李达康听完这话,悬着的心又落回了原处。

  祁同伟和高育良的关系是明摆着的,去了吕州之后,肯定会被重用。

  而祁同伟很可能也会投桃报李,给高育良送上一个见面礼。

  所以,李达康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祁同伟把这些尚未落地的项目全部带去吕州,那样的话,自己就连汤都没得喝了。

  如今祁同伟表态,只带几家企业走,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那家格尔公司,提出的条件如此苛刻,走了也好,而剩下的三家企业,规模并不大,总投资只有七个亿,不影响大局。

  李达康虽然生性自私凉薄,爱惜羽毛,但做人的道理还是懂得。

  既然祁同伟如此仁至义尽,那他也不会背信弃义,否则传出去,坏了名声,以后就没人再愿意帮他做事了。

  “小祁,谢谢你能体谅我的苦衷,体谅林城的老百姓。

  这样吧,你在林城多待半个月,等下次召开常委会,帮你解决了正处待遇再走。”

  祁同伟心想,这样也好,反正是自己应得的。

  先升一级再去吕州,那样高育良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直接把自己放在正处岗位上,省的被人说闲话。

  便答应了下来:“那我就谢谢达康市长了。”

  一个礼拜后,林城市委召开了一次常委会,会上有一个关于祁同伟的提案。

  他的职务不变,依然是林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但后面加了个括号(正处级)。

  又过了一个礼拜,祁同伟被调到了吕州市,担任吕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在这件事情上,充分体现了上面有人的好处。

  正常的干部调动,各种手续流程走下来,快的需要一两个月,慢的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都有。

  而祁同伟只花了短短的一周时间,就搞定了。

  ……

  吕州位于汉东省南部,论地域面积,没有岩台和林城那么大,但经济上却遥遥领先,排名全省第三,而且比第二名只差了那么一点点,随时都可能赶超。

  吕州经济开发区的实力,自然也非同一般,它和林城开发区是同时成立的,也同样是正处级建制单位。

  但规模却要大上十倍不止,占地面积足有三万多亩,经济总产值更是超出了几十倍,排名全省开发区第五名。

  因此,现任吕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袁国华,还进入了市委常委,是正儿八经的副厅级干部。

  如今,他让出了管委会主任的位置,继续担任党工委书记。

  高育良确实是个好老师,专门找到袁国华,让他把开发区的人事和财政大权,也一并交给祁同伟,自己做个甩手掌柜就好了,多参与参与市委的工作。

  袁国华知道高育良和祁同伟的师生关系,也听出高育良话里的玄机,自然干净利落的答应了。

  然后又多问了一句:“高书记,我听说祁主任的老婆王子衿,好像是刘省长的外甥女,不知是真是假?”

  高育良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而是回道:“老袁,这件事情,我也略有耳闻,是不是真的,你可以自己去问祁同伟。”

  “我明白了,高书记。”

  祁同伟上任那天,更是风头出尽。

  通常情况下,正处级领导上任,市委组织部派个常务副部长去送就可以了。

  而祁同伟上任,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宏涛亲自相送的,已经显得比较隆重了。

  不仅如此,王宏涛离开后没多久,祁同伟正在和经开区的同志开见面会,吕州市委的00001号专车,又出现在了经开区管委会的大楼下。

  市委书记高育良亲自到访,并且和新主任谈笑风生,这意味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仅凭这个上任仪式,就足以震慑经开区全体干部和工作人员,奠定祁同伟在这里的绝对权威了。

  祁同伟也不是心里没数的人,高育良如此给自己挣面子,自己也应该拿出实打实的业绩,来回报高育良。

  他的见面礼便是四个工厂,十七亿投资的大项目。

  李达康自作聪明,以为赚了个大便宜,实际上,祁同伟只是把自己看不上的东西留给了他,却将最重要的四家企业全部攥在手里。

  除了格尔空调之外,另外三家企业分别为:

  B字头的手机电池加工厂,将来会转型为家喻户晓的超大型企业……

  C字头的手机零配件加工厂……

  H字头的电路板和集成电子制造厂……

  别看他们的总投资额只有十七亿,但要不了几年,创造的产值和税收,就会比留给林城的几十亿投资还要高。

  更重要的是,这三家企业是一个产业链,完全可以以他们为依托,继续引进相关企业,打造出一个手机生产基地和高科技园。

  叶飞的手机厂,自然也会进驻到这里。

  当然,这还只是计划,眼下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才能把他们引进来。

  吕州经开区和林城开发区相比,发展情况和自身条件有着天壤之别,不可能拿出同样的优惠政策。

  这意味着,祁同伟之前和他们说好的条件,全部都要作废。

  欠五年土地租金,基本没有可能。

  税收从一免一减半,变成五年全免,这根本没有任何可能。

  唯一可以操作的,恐怕就是贷款了。

  祁同伟决定再次前往汉南,和那些企业家老总推心置腹的聊一聊,争取能打动他们。

  见面之后,大家得知祁同伟突然调动了工作,对此也表示理解。

  但企业家最重视的是利润,如果不能开出令他们满意的条件,是不可能去吕州开发区建厂的。

  最终,祁同伟和这四家企业约定,由开发区出面,提供八点五个亿的低息贷款,做为换取他们建厂的交换条件。

  其中格尔公司独占四个亿,另外三家企业各占高一点五个亿。

  谈妥之后,祁同伟又赶紧乘飞机回到吕州,向高育良汇报。

  “同伟,这四家企业总投资只有十七个亿,我们就要提供八点五亿的低息贷款,风险是不是太大了些。”

  高育良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显得非常谨慎。

  祁同伟回道:“高老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风浪越大,鱼越贵。

首节上一节121/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