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第107节

  目前王子衿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副科级待遇,到了林城也不难安排。

  宣传部如果没位置,就去共青团当个副书记,实在不行,随便找个清闲的县级局,当个副局长也不错。

  只是刚住了没多久的新别墅,只能暂时搁置了,毕竟祁长贵夫妇习惯了石塘村的生活,县里的别墅区里既没有熟人,也没有烟火气,他们很难适应。

  五月底,调动的事情终于有眉目了,而且李达康还亲自跑到金山县,见了祁同伟一面。

  是他大气,不计前嫌吗?

  显然不是,众所周知,李达康是个很小气的人。

  是欧阳菁发挥作用了吗?

  可能有,但不大,毕竟李达康不会让欧欧阳菁插手他的工作,最多就是答应,不让祁同伟和丁义珍共事。

  真正的原因,当然是看重祁同伟有帮他赚政绩的能力,如果换成孙连城,有多远死多远。

第195章 开发区常务副主任

  祁同伟对李达康的到来,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对于李达康给他安排的职务,却多少有些意外,当然,也算情理之中。

  既不是到林城下面的县里当领导,也不是在市政府核心部门工作,而是让他去市区南郊的林城市经济开发区。

  担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职务。

  地级市主导成立的开发区,行政级别通常与县区持平,是正处级单位。

  管委会主任和党工委书记,级别都是正处,但也可以高配副厅,兼任副市长,甚至市委常委。

  而常务副主任的级别,既可以是副处,也可以高配正处。

  林城市经济开发区的管委会主任和党工委书记是同一个人,名叫方顺宏。

  也就是说,祁同伟过去之后,是名正言顺的二把手。

  李达康这么安排,几乎是把他的想法直接写在脸上了:

  祁同伟,你给我好好干,把开发区搞的有模有样,帮我积累政绩,我就给你记功,顺理成章的帮你解决掉正处级。

  要是没干出成绩,那对不起,继续老老实实当你的副处级干部吧。

  “小祁,欢迎到林城工作,对于这个职务还算满意不?”

  李达康说这话时,眉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笑意,似乎觉得他的计划非常高明。

  祁同伟则面带微笑,低调的回道:“达康市长,我非常期待再次成为你的干将,为林城的发展冲锋陷阵。”

  ……

  得知祁同伟的去向之后,高义是既为他开心,又有些遗憾。

  “同伟,真没想到,我们在这栋楼里只合作了不到一年,就要分手了。”

  “呵呵,义哥,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也想配合你,把金山的工作搞上去,可形势不由人,继续留在这里,只会给你添麻烦。”

  “唉,我和李达康共事时间太短,对他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他这个人尖酸刻薄,你去了要小心。”

  “放心吧,我知道他需要什么,不会有事的。”

  高义不了解李达康,但有人了解,比如说高育良,他很快便打来了电话。

  “同伟,怎么又跑到李达康那里去了,听说还是你主动要求的。”

  “高老师,没办法啊,我在金山待不下去了,又不能去投奔你,只好去找李达康了,起码也算个倚仗。”

  “我跟你说,先不要想的太好。我和李达康在岩台共事了一年多,去年去米国半年,我又和他住一个房间,对他太了解了。

  他这个人,眼里只有政绩,没有感情,你千万不要和他走的太近,否则很危险。”

  “哦,高老师此话怎讲。”祁同伟虽然对李达康再了解不过,但也想听听高育良的看法。

  “别看李达康有赵立春的关系,现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他那个行事风格,实在太霸道了,很容易得罪人,甚至闯祸。

  你如果和他走的太近,一旦出了什么问题,肯定会被牵连,说不定他还会拿你做挡箭牌,让你去背锅,对于这一点,你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做好提防。”

  祁同伟心想,李达康的特点确实太明显了,高育良看出来并不奇怪,便道:“谢谢高老师的提醒,我一定会注意的。”

  “那就好。”高育良的语气变得温柔起来:“同伟,你先在林城忍一忍,我估计你的姨丈很快就会高升,如果到时候我还留在吕州,就把你也调过来,我们师徒二人,一起好好干。”

  关心祁同伟的长辈自然不只是高育良,刘和光也和祁同伟通了话。

  当然,对于李达康的评价,他早就说过了,这次只吩咐一句话:

  “同伟,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会,只要心里装着党和人民,组织一定会对你做出公正的评价。”

  祁同伟的回复更加简洁:“姨夫,我明白,我会努力的。”

  ……

  六月十六日,祁同伟的组织关系正式转到了林城市,出任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据说这次调动,背后也是有博弈的。

  市委书记钱治国并不欢迎祁同伟,他觉得祁同伟这人太爱出风头,不尊重同志,来了之后,会破坏林城干部队伍的团结。

  无奈李达康坚持,他只能勉强答应,但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做为交换。

  把易学习从岩台调到林城来,出任道口县县长。

  考虑到李达康极不喜欢易学习,钱治国此举明显有恶心李达康、争夺话语权的意思。

  李达康倒是干脆的答应了,他在乎的是祁同伟搞政绩的能力,至于区区一个易学习,爱咋地咋地,他压根没放在眼里。

  至此,易学习的仕途又出现了一线生机。

  虽然比起当年的县委书记,县长算是降职了,但比起无所事事的工会,又要强上不少,无非就是面子是有些挂不住罢了。

  易学习心想:这回我一定要干出成绩,狠狠打李达康的脸,让他狗眼看人低。

  ……

  林城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了仅仅不到两年,规模很小,只入驻了十几家中小型企业,使用面积不过区区两千亩,还不如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乡镇开发区。

  祁同伟就任之后,管委会主任兼党工委书记方顺宏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主抓队伍建设,而把具体的规划和发展工作,一股脑的全部丢给了祁同伟。

  此举是李达康授意的,他告诉方顺宏:“祁同伟干实事很有一套,能力更是没的说,但他这个人也有些毛病,脾气不太好,而且最讨厌别人对他指手画脚。

  所以呢,你要对他保持充分的信任,能不插手,就千万不要插手,让他放手去干,你做好后勤保障就行,到时候出了成绩,一样少不了你的功劳。”

  方顺宏刚开始还有些不理解,等了解到祁同伟在金山县的工作,以及他的背景关系之后,也就坦然接受了。

  祁同伟年纪轻、高学历、有能力、还有后台,只有脑子被驴踢了的人,才会跟他过不去,我和他主动搞好关系,搭一搭他的顺风车,不香吗?

  可没过几天,方顺宏又觉得李达康的交待一点都不靠谱。

  这祁同伟哪里脾气大了,明明很低调,很循规蹈矩啊,不仅对自己礼遇有加,而且大事小事都要汇报。

  尤其是他从金山县调几个人进开发区,明明市政府已经给了特权,可以自主行事,他却还要恭恭敬敬的向自己请示。

  既然祁同伟这么给方顺宏面子,方顺宏自然也愿意配合,按照祁同伟的建议,把三位新人放在了重要的岗位上。

  开发区内设三部一室,分别是:经济发展部、社会事务部、招商引资部和办公室。

  张伟是副科级,担任经济发展部副部长。

  刘瑞英也是副科级,担任社会事务部副部长

  李泉本来是个科员,来了之后直接被提拔为副科,担任招商引资部副部长。

  祁同伟除了不负责办公室之外,全面主持三部的日常工作。

  接下来,他将在林城,在这片还算荒凉的土地上,开创自己事业的新篇章。

第196章 改变原有规划

  新的环境,新的挑战。

  要想把接下来的工作做好,祁同伟必须先把林城市以及林城开发区的具体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

  林城市位于汉东省西北部,市府所在地林州区,距离省会京州有三百多公里,是全省最偏僻的地级市,下辖十五个县区。

  从地貌上看,这里是一整块大平原,只有少量的丘陵山地,所以也是传统的产粮区。

  全市农业人口占到了八成以上,工业基础极度薄弱,经济水平自然不可能上的去,人均GDP常年排名全省倒数第一。

  其中最惨的,无疑是易学习履新的道口县,道口县有一百多万人口,原本就是和金山县齐名的贫困县,近几年金山县的经济有所好转,把道口县挤到了最后,全省垫底的地位坚不可摧。

  去年大型水灾,更是令其雪上加霜,因为道口县境内,有大片区域被划为泄洪区,很多房屋被毁,农田颗粒无收,导致超过半数的老百姓陷入赤贫,若非国家和省里的救灾款,吃饭都成问题。

  林城市最大的优势,是交通网络比较完善,毕竟地处平原地区,修路成本低,虽然道路条件不怎么样,但也算四通八达,甚至还有一条高速公路,可以直达京州。

  经济开发区的位置,就设在高速公路一侧,距离林城市区只有不到五六公里,整体规划面积一万亩,约合近7平方公里,放眼望去,除了两公里外有一条铁路穿过,四周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从祁同伟的角度去看,林城市区迟早是要扩张的,这里应该算是林城的一块风水宝地,拿来建开发区可惜了。

  更何况,这个开发区不但规模小,里面还都是些污染企业。

  但可惜归可惜,既然存在了,就一定有它的道理。

  因为现在到处都在建设经济开发区,僧多粥少,沿海地区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优质企业哪里会舍近求远,跑到内陆来投资办厂。

  所以开发区目前的建成面积只有约两千亩,入驻了区区十几家企业,全是发达地区不要的化工企业,诸如农药厂、化肥厂、轮胎厂等等。

  按理说,这样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本不该出现在产粮区,但林城市苦于发展无门,为了把经济搞上去,也顾不得那么多。

  就连刚从米国考察回来的李达康,态度也是这样:

  吃的不好,总比饿着肚子强,实在不行,将来再进行环保治理,米国曾经也有严重的工业污染,如今已经治理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完全换了模样。

  既然市领导们都是这个态度,祁同伟还能说什么,执行工作便是了。

  问题在于,祁同伟无法容忍污染情况继续加剧,这些企业又不能赶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强迫他们上环保设备。

  可环保设备成本极高,他们肯定不愿意,否则的话,也不会舍近求远,从沿海地区迁到这儿来了。

  祁同伟太了解李达康了,万一将来环保出了大问题,上面问责下来,他肯定会找人背锅,虽然背锅人不一定是自己,但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祁同伟动了另起炉灶的心思。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向李达康提了一个意见:

  建议放弃开发区的原有规划,将尚未开征建设的工业用地,转到几公里外。

  另外,把开发区的规模扩大一倍,达到两万亩,先将市区内所有企业全部迁到这里,然后再继续招商引资。

  李达康最希望的便是大干快上,自然对祁同伟的意见很感兴趣,但他知道自己的家底,所以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愁眉苦脸的问祁同伟:

  “小祁,你的想法很好,但这么干的话,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两万亩的规模,光是征地和三通一平的费用,最少就得三个多亿,还有那些市内企业的搬迁,又要起码四五个亿。

  林城市目前的财政状况,可以说是十分糟糕,别说八九个亿,就连一个亿都拿不出来,你让我去哪给你找这么多钱?”

  “达康市长,钱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我会想办法,只要市政府能在政策上全力支持就可以了。”

  李达康顿时露出一脸惊讶,他半信半疑的道:“我知道你很有本事,市政府也肯定会尽力支持你,但这不是小数目,而是八九个亿啊,你能有什么办法?”

  祁同伟心里一乐,幸亏我上辈子在财政局上班,和各种预算打交道比较多,否则还真给你难住了。

  他打开笔记本,胸有成竹的回道:

  “这次我准备筹集的资金有两批,第一批就是十个亿。

  我们从农民手上,把土地征上来之后,可以转化成工业用地,然后拿到省发展银行和各大国有银行去抵押贷款,就算五万一亩好了,两万亩就能贷到十个亿。

首节上一节107/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