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246节

  海桐市电视台。

  女新闻主持正在播报着今天的新闻快讯。

  “上周,秦市长暗中走访银行的办事效率,发现不少市民们反映银行的办理业务慢,明明有多个窗口,却只开放一两个的问题,秦市长对此立马做出了整顿,联合银监局,还有金融办等,连夜做出了新的政策……”

  “现在整个海桐市的银行办事效率焕然一新……”

  不少百姓们看到了这个新闻,一个个都是惊叹不已。

  “真的是好市长啊!”

  “秦市长好样的!”

  “真的是为人民做实事。”

  “好好好,这些银行员工的办事效率的确是要好好整顿一下!办得好!”

  不少百姓称赞不已。

第374章 教育民生问题

  银行等工作效率问题解决了之后,秦毅松了口气。

  不过此刻又有一个民生问题摆在他的眼前!

  那就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的上学问题!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有农民工、进厂的职工、还有诸多其它普通行业的工人们。

  这种外来人口的孩子上学问题,一直都是国内难题。

  前世今生,相对于那些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来说,就算你没有房子,你在当地缴纳社保,或者是居住了一定的时间等,这些发达城市都有一定的机会给你这些外来务工者的孩子上学的机会。

  不说高中,起码小学好初中人家可以提供学校给你读!

  为什么人家可以提供?

  说白了那就是人家财政有钱!

  人家可以建造更多的学校去满足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的需求。

  其实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上学主要是从两点出发。

  第一,让这些孩子们不再成为留守儿童。

  第二,也算是给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种惠民和关爱,也可以给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教学条件!

  ……

  庄明德的办公室内,秦毅特地来访。

  “秦市长,你有什么事情要和我讨论?”对于忽然上门的秦毅,庄明德便好奇的问道、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他清楚秦毅这个人虽然做事雷厉风行,而且在经济发展这一块有些强势,但是目前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那种无脑的去发展,而是讲究底线的。

  “是这样子的,前段时间我在市长热线上倾听了不少当地市民们的心声,其中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就他们子女上学难题上说出了他们的难处,我们海桐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这些外来务工者!”

  “这几年我们海桐市的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东部地区来这里投资建厂的企业络绎不绝,随着外来企业越多,那么我们本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甚至本市下面县镇上来务工的异地者也是急剧增多,对于那些拖家带口过来务工的人来说,他们子女上学的问题就成了一个难题!”秦毅开口道。

  “目前我们市也是有一些民办学校,但是这些民办学校学费基本都是很贵,少一点的都要八千块一个学期,好一点的学校学费过万,这对于很多普通外地务工人员来说,根本就承担不起。”

  “我一直认为我们经济发展和民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有这么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那就是我们是否可以扩大建校?给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上学的一个机会!”秦毅看向庄明德。

  庄明德听了之后微微沉吟了一下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在近些年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内老生常谈的严峻问题!”

  “其实秦市长你说的发展和民生相辅相成我也比较认同!在教育上,我觉得海越省的深海市就做的非常不错,堪称全国第一!深海市市长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来了就是深海人!他不单单是嘴上说,而是在民生这一块真真切切的去做了,让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他们深海市,就是觉得自己是深海人!”

  “深海市这座移民之城,我记得去年它6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位是提供给非深户籍子弟,解决了全国最大移民城市随迁子女的就读需要。这一点魄力,实在是无人能及!这也就造就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愿意扎根深海市,愿意为了深海市的经济发展拼了命!”

  “像很多城市,随着近年来的常住人口增长大户,人口迅速增加,而入学政策一般都会优先照顾拥有本地户籍的学生,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为被“挤出”

  听着庄明德的话,秦毅略微惊讶,说实话,今日的他对于这位快退休的中庸书记刮目相看。

  看问题带着一针见血!

  其实秦毅也是很认同庄明德的看法的!

  其实还有一点,用前世的经验来看,早扩大建立学校也是有前瞻性的。

  那就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忽然间大量的务工人员进城,学位骤然成倍增加,到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以前没钱的时候,不舍得投钱建学校,过几年忽然钱有了,可根本来不及建学校、盖教学楼。

  这种情况海桐市可能也会存在发生!

  因为海桐市的GDP增速实在是有些变态!

  “其实上面也是推出【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如果要扩建学校去改善民生问题,也算是响应政策!”

  “但是如何去扩建,我们有没有钱去扩建的去解决这个民生问题,也是非常的重要!我记得我们海桐市的财政还是比较吃紧,之前拿了一大笔钱去搞旅游发展,现在我们是否还有余钱去大量建设学校,还是需要让财政那边进行一个统计,能拿出多少钱来去做学校扩建!”

  听着庄明德的话,秦毅露出笑容道:“庄书记说的对,我也是这样子想的,我今天过来就是打算和庄书记聊一聊这个问题,首先看看自身条件,再去调研具体情况,在做出相关详细的方案之后再去讨论是否可以搞!”

  秦毅的话让庄明德心中松了口气,只要不是莽干就好!

  这种有商有量才是最好的!

  “其实我认为,我们海桐市建学校难题有两个:第一,可就是客观原因的资金、土地等问题,第二,那就是公办学校的定位问题,城市里的本地居民期待把公办学校办成好学校,甚至可以与好的贵族私立学校相比。新建学校的标准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其实很大程度抑制了供给的迅速增加!”庄明德沉声道。

  “庄书记,你说的这个问题非常的一针见血!其实我们现在扩建学校,主要还是为了向那些外来务工人员倾斜学位资源! 我主张的定位就是先解决学校问题,再考虑学校的‘高端’定位问题!”

第375章 实事求是的调研

  “你这个想法可以,毕竟我们目前暂时是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打造高质量学校主要是满足于本市市民的需求,这两个不可能同时去做,除非我们是非常的有钱!”庄明德微微点头。

  两人洽谈了一番之后,秦毅心中感慨,庄明德书记还是很支持他的这个想法的。

  如果换做之前的李风光,估计是会反对!

  “既然这样,那么我就派人深入做一个调研,在结合我们目前政府的财政情况,再做出一个方案再说。”秦毅道。

  “行!”

  ……

  办公室内。

  教育局局长林凯坐在秦毅的对面。

  “经过我和庄书记的讨论,就目前市里的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读书等民生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我们有意为这些外来务工者子女读书问题去做一个努力!接下来有一个重要的调研任务需要交给你去安排!那就是去深入调查一下,看看这些外来务工者们对于我们政府未来将要扩建学校是什么态度,对学校的配套要求又如何!另外,再统计一下我们海桐市目前学籍学位的缺口有多大!”秦毅开口道。

  “好的市长!”林凯心中微微惊讶。

  他没有想到市里竟然要扩建学校?

  这对于整个海桐市的教育民生问题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特别是这几年,随着海桐市的经济发展迅猛,涌入海桐市的外来者越来越多,这就对海桐市的学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其实他也提议过要增加预算投入教育,但是前两年海桐市经济刚刚起步,财政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

  “对于这一次调研,我有一个需要提醒你一下,那就是调研的时候,希望深入的看看那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内心想法,我们目前海桐市的财政并不是很宽裕,假设我们新建造的小学,初中等学校配套设施并没有目前市里其它学校那么好,这些外来务工者们是否可以接受?”

  “市长,我明白您的意思!”林凯点头。

  ……

  接下来,林凯回去之后,立马就安排了各种调研任务,甚至他亲自去带队深入调研。

  魔都华宜化工新材料公司生产基地。

  午休吃饭时间。

  饭堂之内。

  林凯带领其中一个调研队伍来到这里。

  目前,这个化工生产基地是海桐市目前最大的工厂!几乎有七八千的员工在这里工作。

  此时,一个个教育局的干事们正在发着调研传单。

  “各位魔都华宜化工新材料公司生产基地的朋友们,我们是市教育局,我们这一次来这里呢是想要做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入学的调研报告,请大家花几分钟的时间,把表格填写一下,到时候交给你们部门的主管……”

  林凯此时走到了一个饭桌前,这个饭桌有六个汉子正在吃着饭,年龄最小的估计二十多岁,年龄最大的大概四十多岁。

  “这位兄弟,你今年你几岁了?老家哪里?”林凯问道。

  “我今年38岁,老家三江县的。”大汉笑着回答。

  “原来是隔壁江北市的!你结婚有孩子了吧?”

  “有了,两个孩子,大的六岁,小的三岁。”

  “孩子放在老家呢还是带过来这边生活,你老婆做什么工作?”林凯又问。

  “我爸走的早,老妈子又要帮我大哥带几个孩子,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夫妻两就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我老婆目前除了带孩子之外就接一点手工活做做补贴家用。”汉子回答道。

  “那你六岁的孩子今年下半年或者是明年要上小学了吧!打算怎么样,放回老家?”

  “哎,可能得让我老婆孩子带回老家读书,成立的民办学校学费太贵了,我们承受不起。”汉子叹了口气。

  “假设我们海桐市未来建造了一批学校,只需要缴纳一年社保,和一年的租房证明就可以入学,你会选择来读吗?”林凯问道。

  “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肯定会把孩子送去读啊!毕竟孩子带在身边教育还是好一点的。”

  “如果这些学校可能配套设施没有目前市里其它小学那么好,你会愿意送来读书吗?就比如学校可能没有足球场,也没有塑胶球场,也许仅有一两个水泥地的篮球场,班级内没有空调,一些实验课的教室的设备可能不够先进,甚至电脑房也是标准较差。这种情况,你会送过去吗?”

  “怎么不送?再差能到还能比我们村的小学和县里的小学还差?只要老师认真教,我觉得外在条件差一点问题不大!我小的时候教室都漏雨,还不照样读过来了。”

  “明白了!”

  这一场调研,持续了半个月才结束。

  又花了一个星期才统计出来一定的数据。

  秦毅的办公室内。

  “秦市长,统计出来了,我们海桐市目前的小学学位缺口为2.6万个!初中学位缺口1.5万个。其中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占比91%,初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占比83%!”

  秦毅听了之后,微微一叹:“缺口挺大的啊!这还是可能统计不够完全的情况之下。”

  “对了,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学校的质量配套设施的定位要求怎么样?”秦毅问道。

  “目前的统计情况来说,82%的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学校的质量配套设施的要求并不高,他们觉得能有学校上,只要能是公办学校,他们大部分都是没有太大的要求!说白了就是有公立学校读他们已经是非常的开心,对于学校设备差一些,已经不太在乎了!总比去读民办学校好!”林凯汇报道。

  “好好好!看来对于这个群体来说,经济是成为他们最大的困扰,如果有公立学校读,学校差点他们也可以接受!”秦毅点头道。

  其实,对于很多外来务工者,那一群暂时没有能力买房的工作者来说,能有公立学校读,已经是求神拜佛了。

  学校差点?

  总比没得读好吧?

第376章 惠民要从实际出发

  市常委会上。

  人头攒动。

  “这一次的常委会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一下关于我市的教育民生问题!随着我市的经济发展,外来务工者越来越多,外地职工子女的读书问题非常的严峻!相信以后这个情况还会越来越严峻!”庄明德缓缓开口。

首节上一节246/4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