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 第252节

“哦,原来是这样啊。”李石一向与dudu不共戴天,一听他说的是打赌的事,顿时失去了兴趣。

不过想着汪剑目这么一个混不吝的大汉,居然尿遁,又觉得有点好笑。

汪剑目则继续道:“兄弟,算哥哥求你,帮我一次,如果你点头,愿意等下次来的时候,让他知道知道厉害,我这就出去给那孙子设个啪啪打他脸的局!”

嗯?

李石没想到他会连“求你”这样的词都说出口,不由问道:“你们打赌啥了,赌注很重吗?”

汪剑目连忙道:“不是不是,我们赌的不是财物,赌的是谁输了,谁就要在朋友圈发条公开的动态,说自己是大傻b,而且三天内不能删除……其实我脸皮厚,换个人,直接找个借口就混过去了,肯定不能来麻烦你,主要对方身份有点特殊,那孙子现在的老婆是我初恋……”

李石怔了两秒钟,还是忍不住咧嘴无声笑了起来。

没想到这个汪师兄和别人打的居然是这种赌,而且对方居然还是他初恋的丈夫,这buff简直叠满了。

如果赌的是钱财,李石懒得帮他,不过这显然是争一口气

他问道:“有时间限制吗?”

汪剑目连忙回道:“没有没有,我就是想先取得你的同意,才好答应他的打赌,至于时间,自然什么时候都可以。”

李石心想,下次去烟城,多项娱乐活动也无所谓,便道:“那行,。”

挂了电话之后,李石想起什么,又发了句微信问道:“汪师兄,你到底是怎么跟人家吹嘘我的啊?”

汪剑目很快回道:“那啥,我就说你的力气堪比古时候的项羽,练得一身劲道,能一拳打断小儿胳膊粗的榆木项羽具体有多大力气没人知道,但你一掌打断木人桩的事我们都知道,还看过林宗越拍的照片……那孙子现在信奉什么人种论,煞笔的很,到时候兄弟你让他开开眼。”

李石看了信息后,倒是把注意力放在“力比项羽”上。

“《项羽本纪》里对项羽的描述是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朝的一尺是23.1厘米,也就是说,他身高超过一米八四点八,估计在一米八五以上,力量大到能举起鼎。”

李石打开浏览器,搜了一下目前出土的秦代鼎相关资料。

“秦始皇陵白溪女娲坑出土的大鼎,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的秦代鼎,高61厘米,重212公斤……记得吕小军最后参加的八十一公斤级的奥运会比赛,以抓举170公斤,挺举204公斤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拿到了金牌。”

李石思量着,如果史书上的描述属实,项羽的力量肯定不会比世界冠军差,甚至可能还要更强更夸张一些。就力量这项单一属性而言,他可能已经在正常人类的极限上摇摆了。

他忽然笑了笑。

“我如今可算不上是‘正常人类’。”

在外面散步吃完饭回来,李石开始今天晚上的临帖学习。

他如今临帖的主线是按照历史上文字发展的进程来的先小篆,再汉隶。

今天继续临的是东汉大名鼎鼎的《张迁碑》。

他进步神速,这会已经开始背临。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

正运笔写得一句,揣摩着笔画之间的古朴与厚重,放在桌上压纸的手机就响了好几次。

等他拿起来一看,还都是汪剑目的信息:

“兄弟,我已经跟那孙子约好了,大恩不言谢!”

“对了,之前电话里说给你找了漂亮导游的事,哥哥也没骗你哈,(呲牙)”

“(图片)”

“这是我一个小学同学,我小时候因为练武留过两次级,她比我小三岁,以前真做过一阵子导游……而且她家里是长岛的,那边很漂亮,也好玩,产的鲍鱼特别肥美,到时候介绍给你认识,要是我没时间,就让她带你去那边玩啊!(斜眼狗头)”

李石还没去烟城,并不知道长岛如何,不过既然汪剑目这个当地人能推荐,那应该值得一去。

顺手点开图片看了下。

照片里的女人扎着头发,穿着吊带裙,瓜子脸,秀挺的鼻梁,凤眼红唇,看上去散发着一种妩媚的美。

这样的女人做导游?

李石轻轻摇头,打字回道:“到时候再说吧。”

又转头沉浸在汉隶的醇厚大气之中。

第323章 书法家李石

《张迁碑》古朴醇厚,雄强大气,是汉隶碑帖中的代表之作,虽因时代久远,传承下来有所残缺,甚至可能不太符合当代一部分人的审美,但在李石眼中,眼光穿越历史长河,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以及汉隶,他能看到文字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之美。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字。

每个时代的文字都会有对应的书法艺术和书法之美。

它们也反应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气息。

“如果透过残缺见其真面目,细看字体,方整中多有变化,朴厚中又稍显媚劲,内圆外方,内捩外拓,方整而不板滞。”

李石背临一遍,细细揣摩,觉得收获不小。

又拾起笔,摊开新的宣纸,尝试意临。

在李石的理解里,意临分两种,一是临原作之意,一是用原作之体化吾之意。

他这个人比较“自我”,喜欢做“六经注我”之事。

“《张迁碑》作为法帖,意临时,需把握字体结构变化……”

写得几句,李石再看,先摇头,又点头。

“少了几分厚重,多了一些飘逸,也挺好看的,倒是与昨天读帖时看到的伊秉绶临的作品风格相似。”

……

此后几天,李石除了上午去工作室看看,关注剧本与选角的进度之外,其余时间,都宅在家里学习。

暂时以读书为主,临帖为辅。

这种半闭关的状态让他的学习效率奇高,加上精力充沛,每天不知不觉就肝到半夜两三点。

到了六月十二号,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任务一)研百书理论通读:106/106;精读:82/106

(任务二)临名家书帖对临:45/168;背临:9/168

“这段时间,我进步神速。”

“我的书法基本功,迅速累积到逐渐夸张的程度。”

“想要真正达到‘六经注我’,还是得先做到‘我注六经’!”

当天下午,李石暂时从闭关的状态中出来,前往老家的市里,参加教资考试的面试,六月十三号考完,他顺道回村里看了趟母亲,住了一晚,第二天又赶回省城,继续进入半闭关的状态。

六月二十四日,天气渐渐炎热。

这天下午,当李石把一百零六本书家理论篇章全都精读完一遍后,合上《启功论书》,倒了些墨汁,提笔,在白纸上以启功体的风格开始书写《道德经》的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心中忽然有所感触,执拿毛笔的手停滞在半空中,直接唤出学习面板

姓名:李石

体质:33.9

财富:22.491【是否兑换】

正在学习:书法(精通+)

学习完成库:等。

他剑眉一扬,面露喜色:“晋升比修改2.0版本的时候预计的更早,唉,还是低估了自己的书法天赋!”

虽然对突然来的晋升很欢喜,但李石并无太多惊讶。

随着系统性的学习和钻研从古至今的书论,探索每个时代书法艺术的特色,以及随着时代书法艺术上的发展与变化,他对书法的认知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而在理论学习取得成果时,临帖的效率与收获也随之加快加大。

当然,支撑他快速成长的,是他妖孽般的书法天赋!

“像刚刚这样,每天三五遍书写《道德经》第一章,把当天学到的、感悟到的东西,化入自己的书写习惯里,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临摹最难的意临。”

李石笑容满面,继续把自己对启功体的学习心得化入自己的楷书里,接着写道: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写完后,仔细看纸上的字,挺拔险峻却又修美匀整。

李石放下笔,从抽屉里把那个自创系统的本子拿出来,翻开修改数据

(任务一)研百书理论通读:106/106;精读:106/106

(任务二)临名家书帖对临:168/168;背临:21/168

“在精读书论,学习理论时,不知不知觉就把当初选出来的一百六十八张书帖都对临学习过了,相当于把所有书帖通读了一遍!”

李石回忆这段时间的学习,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各种书帖字体。

他坐在椅子上,愣愣出神,发了足足有十几分钟的呆,才突然站起来,拿来一叠新的宣纸,提笔沾墨,开始继续书写《道德经》第一章。

第一遍,第二遍,写的是小篆,用的是李斯的风格。

第三遍到二十遍,写的是隶书,先用的《张迁碑》风格,接着是《曹全碑》风格,然后是《礼器碑》风格,再就是《史晨碑》和《乙瑛碑》等等。

第二十一遍到五十九遍,写的是草书,一开始写张芝《冠军帖》的风格,然后是王羲之《十七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风格,还有孙过庭的《书谱》风格与张旭《古诗四帖》风格,等等。

到后来,李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了多少遍,写完草书,写楷书,最后是行书。

有些书帖风格只写一遍,有些会写三五遍。

从下午写到天黑,从天黑写到深夜,又从深夜写到天明。

整个书房里渐渐铺满了书稿。

渴了喝水,饿了就去厨房取些水果面包吃,偶尔也喝两瓶牛奶。

到了第二天上八点多,一天一夜没睡觉,也没休息的李石精神奕奕地写完一百六十八张古今名帖的风格,但他没有停下来,而是忽有所感地继续提笔写字,依旧是《道德经》第一章,可这一次,他没有再意临别的书家,而是开始临摹自己原先的字我临摹我自己!

那个数个月前,还没开始正式学书法的自己!

“古今书法名家,一小部分,我可以说是得其精髓了,剩余的大部分,也是有所了解,现在,如果只论书法功底,章法技巧,纵观古今,能与我比拟者,不多也!”

“后面我还可以继续把‘对临任务’完成,做到书法上学贯古今,以此把自己的基本功增强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但在此之前,先把目前所学的彻底消化消化。”

“可以学古人先贤,但终究‘我’是‘我’!”

李石这会的心境无比的平静。

他写了两笔,感觉不对,暂时停下来,起身把以前的随身笔记本都找出来,从最早获得面板学中文时的笔记开始看。

也不看具体写的内容,只看字。

他做笔记,大体是以行书为主的。

一页一页往后翻。

首节上一节252/2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