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 第197节

王悦兰一听自家男人饿了,立马清醒了很多,坐起来,要下床:“那我去厨房做,想吃什么呢?”

李石一把搂着小蛮腰端过来。

“大半夜的,洗点水蜜桃吃就好了。”

谢谢道友们的月票和打赏,求求订阅。

第271章 初学书,李石所图甚远 甚深

水蜜桃饱满多汁,解渴又解馋。

李石狼吞虎咽,一连吃了三颗,才心满意足地入睡。

因为睡的时候快凌晨五点了,实在太晚,所以他也罕见地九点钟才起来。

看着旁边依旧熟睡王悦兰,俏脸上粉扑扑的,和昨晚吃的水蜜桃一样的水灵,李石笑了笑,知道她实在累了,便小心翼翼地下床,来到厨房,自己动手下了一大碗鸡蛋挂面,干掉后开始继续琢磨书法学习的事。

自从开始喝茶后,除了书房,摆放在连接餐厅与客厅之间的岛台一侧也摆上了茶具。

泡了壶银针,李石端着茶杯转身望着落地窗外坐的景色。

与沉浮了无数年的江水相比,两岸的高楼大厦倒是显得年轻与稚嫩。

他的心情极为舒畅,前所未有的好。

昨夜阴阳调和的效果不错,此刻体清神明,身心皆无燥意。

喝了两杯茶消了消食,李石来到客厅沙发上,拿起平板电脑继续搜索书法学习的相关资料。

查来查去,最后所有的落点,都归于两个字临帖。

不管是现在的额人,还是古时候的人,包括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书法家,他们学习书法,都是从“临帖”开始的。

这个结果一下子让李石想起小时候好像读过一个关于王羲之吃墨水的故事。

他搜了一下,还真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小故事。

说的是书圣王羲之小时候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因为天赋高,够努力,进步很快,到十一岁的时候,写的字就已经让卫夫人这个大书法家感叹此子将来书法上的成就肯定会超过她。但王羲之并不自满,依旧刻苦练习,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他最喜欢吃的蒜泥和馍馍,由于沉浸在看帖和写字之中,心无旁骛,最后直接误把墨汁当成了蒜泥,用馍馍沾着吃,弄得满嘴乌黑……

小时候读这个故事,看到的是“专心刻苦”,如今再读,李石却把重点放在“临帖”上。

“连书圣学习书法,都是从看帖、临帖开始的!”

临帖,自然是指书法学习时,以临摹前人好的书法作品和字帖,学习书法家的精华。

临帖有三法,层序渐进,依次是:对临、背临和意临。

对临,将字帖置于眼前,看一笔,写一笔。

背临,不看字帖,只凭印象将诸字临写下来。

意临,临写字帖时,重点追求行气及整体的神韵和意境。

当然不,在临帖之前,很多初学者还可以先进行摹写,也就是用比较薄的纸盖在字帖上,照着摹仿。

李石在网上找了张颜真卿《多宝塔碑》的图片,起身来到书房,研好墨,然后盯着图片上的开头的一行字看了很久。

“大唐西京千佛寺多宝佛……”

他一开始,只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观察这几个字的笔画行迹,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开始体会其中的字帖结构,以及行文中散发出来的美感。

“啧啧,我果然在书法此道上,有那么亿点天赋呢!”

他不着急,十个字,反复看了七八分钟,最后又盯着“大唐”两字琢磨了三四分钟,然后才停笔蘸墨,对着字帖,开始书写。

第一遍:大唐。

看了看,临的只有七八分像,对于拥有超强控笔能力,早已在绘画学习中表现出惊人临摹天赋的他来说,自然不甚满意,于是又反复对比,然后再写了第二遍和第三遍。

再看第三遍写的字,已有九分五的形似。

李石略有自得地点了点头。

“事实证明,摹写这一步对我而言是没必要的,直接进行对临便可。”

他放下笔,拿起平板,开始搜集历史上各大名帖的资源。

楷书北魏《北魏元怀墓志》、《爨龙颜碑》等;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勤礼碑》等;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赵孟《三门记》……

行书有王羲之《兰亭序》;李邕《李思训碑》;颜真卿《祭侄稿》;苏轼《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

草书有皇象《急就章》;王羲之《十七帖》;怀素《自叙帖》、《圣母帖》;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等等。

他如今在网上找资源,轻车熟路,很快就找到了一大堆高清资源。

光如此他还不满意,又打开购物软件,搜了一下临帖的书籍和拓本。

不得不说,现代人获得学习资源真是比古人容易太多了。

这一搜,就出来一大堆,李石先简单挑选了二十几本。

忙完忙完这些,李石开始第一次真正的临帖学习。

如果换做是别的初学者,选择哪一位书法家的字帖临摹是非常重要的,但李石如今的情况,自然不能以常理来衡量,而且他目标长远,早已打定主意要博众彩之长,好铸就自己未来的宗师之路。

所以倒也不用考虑这些,直接继续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入手。

还是开头的那十个字

“大唐西京千佛寺多宝佛……”

反复对临,而且他如今有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算心里再迫切,在学习上也不求急,缓缓图之每临摹一遍,都要停下来反复对比、研究,然后再临摹第二遍。

如此临了二十遍,写了两百个字,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李石放下笔,心想,目前还是要以中国史的学习为主,每天就先只写两百个字吧。

看着书桌上摞起来的临摹习作,一时间,他很有感慨。

又从书桌的抽屉里把最新的随身笔记本拿出来,翻到最后一页,看着上面写的宗师选择分析,不由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

“衡量来,衡量去,万万没想到,最后会落在书法上。”

“还真是有一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

从书房出来,李石听到餐厅那边有动静,便走过去。

刚走到餐厅门口,就正好看见王悦兰走向厨房的背影。

她穿着黑色卫衣和瑜伽裤,手里拿着菜篮,是刚摘好了菜,要放到厨房里去。

李石眨了眨眼。

不想这么快又见到了水蜜桃。

二羊对我的大脑影响还是蛮大的,动脑筋的时候又出现了那种内存被占满后的吃力感。我要调整调整。

住院了

如题,再请两至天假。

等身体好了马上恢复更新。

后天出院

今天问了医生,,大后天恢复更新。

出院了

如题,明天恢复更新!

第272章 日常,历史入了门

(求订阅)

她听到动静,回头看了一眼,见是李石,立马露出一个妩媚的笑容,继续转身走进厨房。

李石看着那紧身瑜伽裤下,修长的美腿与紧致饱满的臀部组成美妙的曲线,一向喜欢欣赏美好事物的他自然跟了上去。

站在厨房水槽前,伸开双臂,从后面贴身拥抱。

“什么时候买的瑜伽裤呢,以前怎么没见你穿过?”

他把手也伸到前面水槽的菜篮里,抓住那双洁白的玉手,一起在清凉的水下清洗大白菜。

王悦兰下意识扭了扭身子,红着脸道:“秋叶说要和我一起练瑜伽,她买的时候就给我也买了一身,直接寄到了这边,刚刚我们还开视频通话一起练习了……身上有汗。”

“没事,美人香汗……秋叶她今天没出去见她那几个朋友吗?”

李石记得陈秋叶昨天晚上在微信上说过今天要去和“不发疯就发骚”群里的几个塑料闺蜜见面,商量郭兰婚礼的事。

京城那边的项目已经结束,她已经回到羊城,又上了两天班,处理好羊城公司这边堆积的工作后,今天正常排休。

“她们约的是下午见面。”

“哦。”

李石正用力洗着菜,屁股兜里的手机震动了几下,他把手从水下收了回来,在身上擦了擦,摸出手机看了眼,是京城的王圆,还是说钱德义二大爷那个白人徒弟安德森的事。

他扬了扬眉,单手打字回复道:“不是,哥们,你是闲得无聊么,老跟一个自大无知的老外纠结什么,这种人,说不定其实心里什么知道,只是傲慢惯了,或者就是别有居心的想气你而已,越跟他掰扯,说不定他心里越得意。”

王圆:“(呃),确实有点无聊,突然休长假,还真不习惯。(哈哈)”

王圆:“不过我也不是非要和那个外国佬掰扯,主要还是看不惯钱德义他二大爷那个老头的态度,我记得小时候他不是这样的人,没想到去国外呆了几年,人的思想和性格都变了,如果不是看他是个老人家,我非得喷……”

李石站直身子,暂时离开温柔乡,轻声对已经有些发软的王悦兰道:“嫂子,我饿了,等下咱们早点吃饭吧。”

王悦“嗯”的应了一声。

声音从嗓子眼深处发出来的,隐隐约约,如似猫叫。

李石笑了一下,忍住继续洗菜的冲动。

这菜篮里的大白菜如其名,又大又白,水灵娇嫩,可不能洗的太久,不然容易洗坏了。

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充满爱心的事,也要懂得适度才行。

来到客厅,李石继续给王圆回信息:“有些老人的年龄是活在狗身上的,别计较那么多。”

王圆:“对了,石哥,他们还说想见见你。”

李石随手拿起了茶几上的平板电脑,打开上面的“指挥中心小学”app,刚要趁吃饭前还有点时间,学习一下,看到他这条信息,回道:“没什么好见的,隔得这么老远。”

王圆:“他们要去你们省的张家界旅游,说那里是《阿凡达》取景地,还有翼装飞行什么的,想去看看,钱德义正在给他们安排行程。”

要是王圆没和他说前面的事,考虑到他们说钱德义的二大爷武术方面比较厉害,李石是有兴趣见一见的,现在嘛……

想也不想,直接回道:“不见!”

他要学习,要和参加青年画家交流活动,要和王悦兰交流洗菜心得,要……咱日子过得这么充实,哪有无聊的时间去见那些无聊的人。

王圆:“好。”

对于李石的拒绝,他并不意外,从之前聊天的态度中,早已预计到了。

首节上一节197/2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