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419节

  许秋回到办公桌前,噼里啪啦敲了一阵键盘,确认了新的治疗方案,道:“很快就知道了。”

  ……

  按理说,人送到了ICU,就归专门的医生、护士管了,其他科室一般不敢掺和重症监护病房这边的治疗。

  但,许秋显然是这个例外。

  江主任带着肖主任一众回到ICU,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查看医嘱。

  “低分子肝素抗凝?”

  众人一阵吃惊。

  怎么突然来了个抗凝措施,这是治疗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肺栓塞等的手段,从袁玉的情况来分析,莫非她有肺栓塞?

  但问题在于……如果许秋判断她有肺栓塞,临床上常见的处理是溶栓+抗凝。

  溶栓是清除病人已经产生的栓子。

  抗凝,则是防止生成新栓。

  理论上,对肺栓塞这种急症来说,尽快溶栓、解除肺动脉的堵塞才是核心,应该排在抗凝之前,为何许秋只做栓塞,不溶栓?

  “想不通。”肖主任等人有点懵逼。

  肺栓塞即便在呼吸科,也属于只有主任才能碰的高级疾病了,临医这里除了几个呼吸科主任,也就急诊的王平有机会救回来。

  当然,救活率百分之百的许秋过于变态,会拉高临医病人的存活率,不公平,不纳入统计。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给低肝!”江主任吼了一声跟在后边看热闹的管床医生。

  “哦……”管床医生赶紧按医嘱行事去了。

  见状,江主任松了口气。

  幸好他速度快,不然这小子就要问他为什么只抗凝了,要是说不知道,这主任的权威性又要打不少折扣。

  他跟没脸没皮的肖主任可不一样。

  不过,虽然在场众人对这个新增加的治疗方案一知半解,却并不妨碍一线医生对医嘱的贯彻。

  毕竟许秋在临医早就一言九鼎了,先相信、再质疑!

  ……

  袁玉这个病人,起先是复杂的病情引起了众人注意。

  后来层层剥开谜团,将胰腺炎锁定在了降压药氢氯噻嗪之上,现在众人则好奇不溶栓只抗凝的治疗手段。

  临医不少人都在关注着这个病历。

  许秋就没有这么多心思了。

  他忙着钻研针对荀雨的结肠代替膀胱术。

  每次查房的时候,这姑娘都会问一遍,听到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答案时,发着光的眼睛都难过了一下。

  不过,把一门消化科的手术用在泌尿外科,跟跨界差不多了,急不得,也急不来。

  几天的时间里,许秋除了平时的门诊、手术,推掉了所有没必要的会议,一心扑在脑中手术室里,也终于有了不小的进展。

  “第一阶段大致完成了……”

  手术的大致流程已经确定下来,接下去就是丰富细节,并且对代替后的结肠膀胱功能进行细化调整。

  许秋表情有些凝重。

  真正的难点就在于细节。

  如果荀雨是男的,反而要简单一些。

  女性尿道括约肌和神经支配机制更复杂一些,医学上对其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开展这一门手术,难度和成功率都有性别差异。

  在经历了几十次的尝试后,许秋还真尝试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按照常规的想法,做这台手术肯定要把尿道耻骨韧带给切断,然后再进行结肠代替术。

  然而许秋反复手术后对比发现,保留尿道耻骨韧带,竟然会显著提升预后以及功能恢复程度!

  仔细分析后,他才意识到,这条韧带对于维持尿道的稳定,以及维持新膀胱正常的膀胱尿道角具有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

  许秋还融合了一个高位结扎背侧静脉复合体操作,让阴道壁也参与了新膀胱的支撑与维持,使得成功率更进一步。

  除了这些细节,大手术流程上,许秋也进行了改良。

  譬如,荀雨的病症在于神经源性膀胱,即原有的膀胱失去了储尿、排尿的能力,既然要换新的,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泌尿外科医生,第一反应肯定是将原有膀胱全部切除。

  许秋一开始的做法也正是如此。

  然而他却发现,保留一部分膀胱颈,能促使新膀胱适应机体,更快恢复正常功能……

  这算是意外之喜了,至于要不要应用到真正的手术上,许秋还在纠结。

  毕竟这是一步险棋,一旦保留少了,就会尿失禁,保留多了,又将导致新膀胱过度可控,简而言之还是得找其间的平衡点,多了少了都得出问题。

  “还得打磨一段时间……”许秋又进入了模拟手术室之中。

  与此同时,ICU那边,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经过三天的治疗,袁玉已经脱离了危险!

  事实上,在应用抗凝治疗的第一天,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上限就开始松动了,从降低了好几次后的89,缓慢抬升到95,已经迈入了正常人的范畴。

  第三天,缺氧症状完全得到改善,撤掉呼吸机后,病人血氧饱和度依旧控制在99左右,彻底脱机、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

  过两个小时,做最后一次评估,袁玉就能转回普通病房了。

  也就是在这时,肖主任、江主任等人终于按捺不住了,一窝蜂地跑来办公室这边。

  眼看着袁玉都要好转出院了,他们还是没搞明白许秋医嘱的内在逻辑!

第488章 不要脸的急诊科,变态的病人!

  “肺栓塞的成因我们明白,应该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后形成了血栓,落入了肺动脉之内……”肖主任说道。

  这几天他们也没有闲着,顺带着查了查肺栓塞的病因。

  临床上最常见的还属下肢静脉血栓。

  很多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老人,一旦形成下肢静脉的血栓,发生脱落后就很容易顺着血液循环,堵塞在管径较小的肺动脉。

  小堵靠吸氧,大堵靠呼吸机,全堵靠复活币。

  然而,ICU那边给袁玉做了床旁超声,下肢的动脉、深静脉等,都没有找到血栓。

  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胰腺炎之后形成的栓子,顺着血道溜达到肺动脉去了。

  但他们无法理解的是,肺栓塞的两个基本原则,溶栓加抗凝,溶栓甚至还是首要治疗措施,为何在许秋这里却截然不同。

  “因为没必要。”许秋的答案精简到了极点。

  没必要?

  这三个字让肖主任等猛然愣住。

  究竟是多么自信的临床直觉,才敢对这种动辄可能死亡的病人,做出如此评价?

  就算是让王平来,他也不敢这么说……

  哦,王平本来就不如许秋,那没事了。

  “怎么会没必要呢?”肖主任忍不住问道。

  许秋调出了袁玉的病历,又将她的血压变化重点标注,道:“虽然病人的血压在波动,但,原因却是没有服用降压药导致的反弹。

  而且,她的血氧饱和度虽然提不上去,但总体来说是稳定的。

  这两点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她的肺血管没有被完全堵住,肺栓塞不危重。

  对于不危重的肺栓塞病人,只进行抗凝、防止血栓扩大或新生成即可,此时贸然溶栓,尽管能快速开通血管,但却有很大的风险。

  病人本身有急性重症胰腺炎,身体基础很差,溶栓的话,很有可能引发大出血,甚至造成脑出血,这些后果更加要命!”

  分析完毕后,办公室只剩下一片寂静。

  肖主任、江主任等人如梦初醒,脸上带着浓浓的敬佩。

  “原来如此……”肖主任深吸一口气,感到一阵后怕。

  幸好他们没有质疑许秋的医嘱。

  “我很好奇,王平还有没有脸面当你的老师。”江主任感慨道。

  他在ICU干了这么多年,跟各科的主任频繁打交道,急诊科那边就更熟了。

  对王平,江主任是积怨已久。

  那混蛋经常不干人事。

  每次送人过来,除了最开头的一句“你好,急诊”,剩下的话一句都不可信。

  前些年的时候尤为猖獗,王平那边经常打电话来,说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只有一点擦伤,能动。

  人到ICU一看,确实能动,能动的只有一根手指。

  还有说病人很平稳的,实际上人都只剩下心跳和呼吸了;说病人还有意识但行动不便的,一收进来,发现对方随时会昏迷,而且还高位截瘫……

  急诊科的名言,“活着送到任何科室,使命必达”。

  当然,活着有时候指的是一定要留一口气……眼看着病人要不行了,急诊科的医生还会让推快一点,免得死在了半路上转运失败。

  不过这两年好了很多,许秋来了以后,急诊的电话从“病人还有呼吸,你们快收下”,变成了“你们科有个病人还有呼吸?赶紧送来”。

  之前王平还能靠着在肺栓塞这些呼吸系统急症撑一撑老师的面子,

  但现在看来,许秋在这个方面,不论是判断力,还是经验,都已经超越某位工具人老师了。

  ……

  袁玉没有在临医住太久,转入普通病房的三天后,许秋查房时就已经见不到她丈夫了。

  确切地说,前夫。

  袁玉脸上一点没有死后余生的喜悦,她瞳孔涣散,满脸都是悔恨,道:“他帮我缴了所有的费用,还留给了我三万块钱。我们离婚了。”

  许秋淡定地查体,自从确认氢氯噻嗪引发她的胰腺炎后,她的降压药就换成了倍他乐克,也就是美托洛尔。

  袁玉神情尽是落寞。

  她伸伸手,突然意识到那个会随时会抱住她,对她言听计从的男孩已经永远离开了,又默默地放了下去。

  “签完离婚协议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是我配不上他。

  他从初中就开始打工,想尽办法挣钱,供我读书。

  大学的时候,同龄人还在想着逃课打游戏,他已经开始创业,每天朝九晚五……但我却觉得他丢人,反而爱慕上了学校的学长,现在想来,对方连开房的钱都要他爸妈给生活费,凭什么和他比啊!”

  跟在后边查房的实习生们假装没听到。

  心里则在疯狂吐槽。

  幸好那位真汉子已经走了,否则听到你这句话得气到吐血!

首节上一节419/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