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275节

  傍晚,七点多钟。

  最后一台设备安置在了实验室内。

  接风宴后,许秋召集所有研究人员,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

  “我就说两件事。”

  许秋言简意赅。

  “第一,从今天开始,直到研究结束,所有工作人员,按照双倍待遇计算薪酬。周末三倍加班费,节假日六倍加班费!研究结束后,每个人都会一次性发放高额奖金。”

  “第二,接下来是验证小口径人工血管是否可行的关键时期,这款产品能不能问世,仰赖在座的每一位研究者。”

  场下众人兴奋不已。

  同时也有些不可置信。

  这就讲完了?

  领导讲话,不都是半小时起步,一个小时不长吗?

  他真的就两句啊!

  这一刻,所有人对许秋的好感又往上提了几分。

  他们这些基层科研者,根本不爱听领导一堆天花乱坠的屁话。

  讲得再如何好听,也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双倍待遇,比什么都实在!

  平常两倍工资,周末三倍,节假日六倍,就这标准,他们心甘情愿007,愿意在实验室待到死!

  ……

  十分钟的会议结束,2月15日晚上八点钟,一台台设备同步启动,开启了大夏攻克血管禁区的第一步。

  临海市供电局派遣一支小队长期驻扎在此,还将发电机、防止意外断电的UPS等保供系统安排妥当,保证临海一院研究所能不间断运转。

  各方也有动作,许多目光都同时落在了临海这座小小的海滨城市。

  没有人相信这里能走出打破禁区的科研产品,但,这个架势,连省级部门都亲自下场投资的阵仗,却是该领域从未出现过的盛况。

  不管结果如何,许秋、临海一院,连带着临海大学,都在整个国家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不过,不论外界舆论多沸腾,热度多高,研究人员永远不缺一颗坐冷板凳的心。

  他们脚踏实地,按照许秋的规划,开始了正式研究。

  ……

  这一天开始,许秋也启动了医院-研究所-家的三点一线的日常。

  医院这边,脑外科人才培养基地的运营、临海一院整体医生水平的提升,急诊科的综合诊疗能力,都是重中之重。

  在许秋这位超级天才的压力之下,各个科室频繁传出喜讯,相继有医生发表SCI论文,也有很多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发表。

  急诊科这边就更疯狂了。

  云梅成功博士毕业,没有了导师的压迫和要一作的压力后,她两个月的时间里把过去几年的成果全部总结了一遍,一连发表两篇SCI,数篇北大核心、南大核心。

  何海发表两篇双核心刊物,升任主任医师。

  王平在学术层面没有什么新的建树,但他成为了临海市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长,省副组长,且一举成为急诊科大主任,成为了临海一院急诊科行政级别最高的人。

  也是急诊科的名义上的第一领导。

  当然,急诊科这边水太深,真正的第一领导另有其人……

  除此以外,急诊科王凡开始在缝合术展现出超绝的天赋,很快就成了许秋之下,临海一院第一缝合手。

  手外科那边有时候缝不上的东西,也会喊王凡帮个忙。

  谁也没有想到,去年经常插尿管、掏粪的王凡,在许秋指点后,竟然发现了缝合上的天赋异禀,从此走上了康庄大道!

  这一年,也被称为临海一院科研、论文、医生水平三爆炸的元年。

  ……

  2月27日。

  白云省研究生考试阅卷的最后一日。

  临海大学阅卷中心。

  这里很安静,只有鼠标点击的声音,封闭式的阅卷中心四周,摄像头不停地巡视,全程严格监督。

  纪检组也在现场,负责评卷工作各环节的纪检监察。

  七号机器,是临海大学马克思学院的一位副教授。

  他刚批改完一份政治答卷。

  答得乱七八糟,毫无章法可言。

  内容更离谱,几乎全部是抄材料的!

  因此,两道五分题,他都只给了踩点的两分。

  “下一份”。

  点下按钮。

  刚要喝口水,他的动作猛地一滞,有些震惊地看着出现在屏幕中的答卷。

第295章 考研即将放榜,两个满分的学神?!

  字体十分舒服。

  条理清晰。

  至于内容……

  副教授砰地放下水杯,扶了扶眼睛,有些惊愕地看着这份答卷。

  非常标准的答案。

  内容面面俱到也就罢了,还很有自己的见解。

  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是阅卷中心,他差点以为自己看了某位官场老油条的演讲稿……

  另一边,评卷组的成员听到副教授的动静,靠在椅背上问道:“老张,你不会也碰到了一个满分答卷了吧?”

  张副教授快速扫完,内心的惊讶无以言表,道:“对,很惊人的满分。”

  满分不少见。

  往年政治考试,最高能有九十多分,其中有一大部分,主观题都是满分的。

  只有客观题扣了几分。

  但,像眼前这位考生还是头一次见。

  因为,政治考试的答题区域非常宽,绝大多数希望拿高分的,几乎都会写满。

  把每一道题硬生生写成五六百字的“小作文”,大有人在。

  但张教授看到的这位考生,一共就写了一百多个字。

  可以说是字字扣着答案,几乎是完美的答题模板。

  考生不仅懂题目,而且懂出题老师、阅卷老师,没有遗漏任何一点,也没有增添任何多余,给出了一个极其精炼,一个字都不能动的标准答案。

  张教授批改完后,这份试卷很快被评定为异常,送去了复核组那边。

  原因就在于,主观题所有题目都是满分。

  “又是一个满分吗?”

  “今年的客观题很难,好几个选择题都十分刁钻,因此,今年主观题的评分比较宽松,往年能给3分的,今年都给了3.5分,总体下来,今年倒是冒出好几个主观题满分的。”

  复核组的几名教授讨论着,打开了这份试卷。

  紧接着,所有人都愣住了。

  其他的满分试卷,写得密密麻麻,不留一丝空隙。

  而这一份,每一道题的答题区域只有寥寥几行字,却紧握重点,简直是完美的答案。

  “这考生是出题人肚子里的蛔虫?”

  “神了,要是他选择题也是满分,那今年可能冒出一个满分啊!”

  “我觉得难。”

  政治九十分,已经是凤毛麟角的水平了。

  有资格问鼎最高院校。

  能拿满分……这得成为所有考研机构争先聘请的代言对象,也会成为后续数年,乃至于数十年的政治考研之神。

  光是这个100分,可能就可以给考生带来超百万收入,几年间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满分,难度太高了。

  又不是所有考生都是前段时间闻名全国的“满分男神”许秋。

  “对了,我突然想起来,那个许秋好像是今年的研究生考试考生!”

  “这份考卷不会是他的吧?”

  这个猜测让复核组所有教授都猛地一怔。

  但旋即,复核组组长摇了摇头:“理性分析一波,首先排除许秋。他一看就是那种把精力全部放在技术上的学者,应该答不出这么老油条的试卷。”

  “也对。”

  “他的医术很厉害,名刀大赛碾压了协和、华西一众医院,如果考试还能拿满分,那就太离谱了。”

  “哪有人能在各个领域都全面发展啊,上帝关门开窗理论才是真谛。”

  “关注一下这份试卷吧,说不定咱们临海会再出一个政治满分的考生,咱们市又要出一次名!”

  “……”

  ……

  与此同时。

  外语阅卷区。

  一份考卷,也被送到了复核组。

  小作文、大作文,都是满分。

  全篇几乎没有重复的单词,光是优势这一个意思,就有“Advantage”“ merit”“ virtue”等等表述。

  这算是满分作文的基础。

  更让阅卷老师惊叹的,两篇作文的用词之精准,根本不像是一个准研究生。

  其中,大量的句式、词汇,甚至比试卷里阅读材料还要地道、标准,挑不出一丝毛病。

  让莓国留学生来写,也没有这个水平。

首节上一节275/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