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88节

刘邦:+1

刘彻:+1

刘询:+1

刘秀:+1

朱棣:……你们够了

“放心吧,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的。”

“只是单纯的一段美好的故事。”

“蔡文姬博学多才,起初嫁给了卫仲道,后来丈夫死后,蔡文姬回了娘家。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然后呢,蔡文姬就被匈奴左贤王掳到草原去了,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将其赎回,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

刘邦:吆~,想不到,曹操还挺怜香惜玉。

刘秀:想歪了,想歪了

刘询:不对啊,既然蔡文姬乃才女,又是他人之妻,曹操岂不独占?竟让她嫁于一都尉?这不符合曹操性格啊。

曹操:…………

“额……”

杨坚:你们不要多想了,曹操赎回蔡文姬,更多的应该是看在其父蔡邕的面子上的。

“毕竟曹操对这位名士很敬重,所以这才决定赎回他的女儿。”

李世民:原因的话,这个恐怕只有曹操自己心里清楚了。

“你们想想,董祀后来飘了,惹怒了曹操,曹操那脾气一上来,直接要斩杀董祀,蔡文姬一番求情,曹操饶恕了董祀的性命,足以见得,曹贼对蔡文姬确实是非常够意思了。”

朱元璋:都开始八卦起来了……

朱棣:有意思

康熙:精彩

曹操:……禁止八卦!

“另外,跑题了。”

“还是说说谢道韫吧,”

赵匡胤:哈哈,说起谢道韫,最有名的,便是《世说新语》里的咏雪故事了。

嬴政:哦?

刘彻:快讲。

刘秀:+1

赵匡胤:此书中记载,当时,天降大雪,谢安一家人在亭中聚会,谢安看到大雪之景,忽然灵机一动,要考一考面前的几个年轻人。

“谢安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安的侄子思忖片刻,立刻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

“谢安听罢,觉得一般般,没什么亮点!”

“过了片刻,只听谢安的侄女,也就是谢道韫开口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全场惊叹不已,都大称妙哉。谢安也是非常满意的露出笑容,极力赞叹谢道韫之才华。”

刘邦:啧啧啧,厉害

刘秀:确实有才华

康熙:嗯,点个赞!

苏辰:别赞了,@康熙 你要是听完你的孙子弘历做的关于雪景的诗,你就不会觉得赞了!

康熙:弘历?他就算做不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样的名句,至少也应该和“撒盐空中差可拟”是一个级别吧。

苏辰:好,各位,前方高能!

“接下来请欣赏爱新觉罗弘历的名作:诗名:飞雪。”

“正文: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康熙:?????

李世民:??????

朱棣:??????

第101章 两大顶尖儒将

康熙:这诗……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尴尬.jpg

朱棣:笑死了

“你护短也得分时候啊,这也叫诗啊,李白杜甫听完想打人。”

忽必烈:哈哈哈哈。

赵匡胤:确实尴尬。

康熙: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他的《咏鹅》不也朗朗上口,简单通俗么?

朱棣:简直是鸡屁股拴线 扯淡。

“骆宾王这首咏鹅,可不是一片一片又一片那样的顺口溜。”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不比弘历那小子做的诗强百倍?”

“最关键《咏鹅》是人骆宾王七岁所做,弘历都是中年接近迟暮的年纪,还做出那么口水的诗句。”

“《咏鹅》和《飞雪》这两首诗,要是遮住作者名,恐怕绝大多数人会认为《飞雪》是小孩子做的,而《咏鹅》还颇有点味道,应该是大人做的。”

“可,现实正好相反!”

康熙:……

赵匡胤:啧啧,杀疯了!!!

朱元璋:老四,说的好!击掌.gjf

朱棣:击掌.gjf

武则天:哈哈哈哈,在怼清朝皇帝的这方面上,朱家父子消除内怨,一致对外,牛啊牛啊。

康熙:咳咳,好吧,我承认这诗不行,前三句的确口水,但最后一句还是不错的。

苏辰:@康熙 不好意思,乾隆皇帝做完前三句就愣住了,冷场了半天,幸亏大学士纪昀灵机一动,补了最后的那句,否则,乾隆皇帝可就下不来台了。

康熙:…………

李世民:哈哈

朱元璋:哈哈

朱棣:哈哈

苏辰:……这个,我不是有意调侃乾隆皇帝,实事求是的说,他老人家一生做了四万多首诗,平均一天一到两篇,非常任性,所以文学造诣肯定是不太高的,但这么多首诗里,肯定也要几首颇有成就的,到时候如果他进群了,让他自己给大家说吧。

“这个话题,就到这里了。”

刘邦:高情商!

刘秀:哈哈

刘彻:这个弘历小日子过得真滋润啊,怪不得能活八十多岁,闲情雅致各方面,都整挺好啊!

嬴政:哈哈,快点跳过吧。

“朕现在听到李隆基,赵构,朱祁镇,弘历这几个后代皇帝的名字,已经麻木了,刚开始还有点愤怒,现在越听越觉得他们个个都是喜剧人。”

刘邦:好开

刘彻:……

刘秀:……

杨坚:哈哈哈哈,@嬴政 老哥秀。

朱元璋:政哥这话说的也没毛病,气到极点了就麻木了,要不怎么有个词语叫“气极反笑”呢!

朱棣:哈哈

苏辰:……继续公布榜单。

“接下来曝光的一组,是两位统帅,儒将。在统帅榜未能登榜,故而补到名将榜上!”

曹操:不知是哪两位呢?

杨坚:同问

……

很快,苏辰将第五组公布而出。

[华夏二十大名将榜]

[第五组]

[姓名:陆逊,字伯言,东汉末年时期及吴国名将]

[姓名:陈庆之,字子云,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名将]

这两大儒将的名字曝光,也是掀起不小的热度。

此刻在当前的东汉末年位面上,陆逊还并未成名。

刘备:陆逊?此人之名,我倒的确没有听说过。

周瑜:伯言登榜,说明此人定有一番作为啊,且看金榜如何预言!

鲁肃:我江东,除了公瑾,便是这陆伯言上榜,此人能得天道肯定,必有不朽之战绩。

吕蒙:期待后面的信息!

陆逊望着金榜,也是心头暗惊,此刻他只是孙权帐下右部督,名声不显,他也不清楚自己未来会做些什么,竟能登此大榜?

而在另一时空,吴国位面!

此时的陆逊,早已功成名就,成了吴国柱国之将臣!

这个时空里的陆逊,看向金榜,更多的是一种感慨。

……

南北朝位面!大梁!

梁武帝萧衍望着金榜,惊喜道:“子云将军登得此榜,喜哉喜哉!”

一府邸内,一袭白袍的陈庆之,仰望金榜,感慨万分。

首节上一节88/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