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77节

[公元前280年,白起攻打楚国,楚军惨败,割地向秦讲和]

[公元前279-278年,白起多次攻打楚国,直接将楚国打的一蹶不振,失去战斗力。白起受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65-262年,上党之争一系列战争,白起挫败韩,赵,魏联军,歼灭共计二十余万,白起名震一时,以至于无人敢应]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率秦军大破赵军于长平,坑杀赵军45万人,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后,白起与秦王因为攻打赵国之事多有矛盾,后来矛盾彻底激化,在一次战争前,秦昭襄王命白起出征,白起行军至杜邮,秦王和范雎商议,认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进军,最终,秦王派使者前往杜邮,赐死白起!]

[白起平生大小之战七十多场,屡战屡胜,为常胜将军,歼灭战打法在他的手中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其一生歼灭诛杀的敌军,几乎达到了整个战国期间战死人数的一半]

[歼灭战鼻祖,重视野战筑垒,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

[综合,列在统帅榜首位]

消息全部更新结束!

后面位面上的帝王将相们,倒没什么可惊讶的,白起的战绩,他们早就如雷贯耳,了然于心。

白起之前位面上的许多人,则是发出无比震撼的声音,杀神之名,果然非同凡响。

此刻,秦昭襄王位面!

和此前的周亚夫,李牧,廉颇,吴起等人一样,白起的结局,在秦王宫也是引起了巨大的尴尬。

嬴稷和范雎,白起三人,三脸瞬间尬住!!!

第88章 理性看待武庙十哲

君臣三人无比尴尬。

谁也没料到,武安君白起最终的结局,竟然会是这样!

看罢金榜的预言,嬴稷深深吸了一口气。

白起本人也是心头一震。

气氛僵持了片刻。

终于,但听嬴稷哈哈一笑:“依寡人看,此榜后面之预言,或许有误也,武安君为大秦立下如此战功,岂会如那金榜所言,落得那般下场!”

秦王嬴稷这话一出来,在场的大臣都是连忙附和。

“是啊是啊,大王明断!”

“大王英明!”

“必是这榜出了问题啊!”

范雎也是道:“大王所言极是!”

嬴稷和大臣们这样的一道破冰之语,立刻使得殿内气氛缓和了许多。

白起表面陪着大家也是呵呵一笑。

但他心头却是暗暗冷笑:

秦王揣着明白装糊涂,竟说是金榜出了问题。

他此刻还能说什么呢。他什么也说不了。

从金榜预言的字里行间,白起读出了四个重要的字:君臣矛盾。

此刻,白起突然决定做点什么,改变这一命运。

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便是远离矛盾!

……

系统给白起分发了丰厚的奖励!

聊天群里!

嬴政:白起,大秦武安君,不错,很强。

刘邦:人屠,杀人狂魔啊!

刘彻:可以说是白起摧垮了山东六国联盟,为秦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询:确实

刘秀:白起真的是狠角色

曹操:是啊,长平之战,本来赵国被白起都打崩溃了,最后四十万人都投降了,可白起认为这些降卒摇摆不定,必成日后隐患,故而直接坑杀,永绝后患,赵国君民直接懵了。

杨坚:所以赵国人对白起恨之入骨,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那是真的恨啊。

李世民:白起杀戮确实重,但是对于白起之死,我认为白起,秦昭襄王和范雎三人都有问题,君臣不和,将相不和,他们都担心白起功高盖主,毕竟,白起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和汉朝的韩信一样,这两位其实都是功高盖主,再加上各自性格有问题,结局也都差不多。

赵匡胤:白起杀戮过重,不值得推崇。

朱棣:@赵匡胤 所以你将他踢出了武庙?

忽必烈:哈哈

康熙:哈哈

赵匡胤:……

嬴政:什么意思?什么武庙?

朱棣:这就得问@李世民@李治@武则天 他们大唐的红人,李隆基了!

李世民:李隆基?这小子又搞什么了?

朱棣:唐玄宗李隆基建造武庙,用来祭祀历代将军,以西周开国太师、军师姜尚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曰之为:武庙十哲”

康熙:是啊,后来唐德宗时期,又增加了古今名将六十四人!配享武庙!

“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时期,赵匡胤把白起直接踢出了武庙。宋徽宗时期,又对武庙里的将军名单做了调整,武庙之配享及从祀名单此后时有微调。”

刘彻:武庙十哲?是哪十人?

刘询:+1

刘秀:+1

曹操:+1

武则天:+1

朱棣:姜尚为主祭,张良为配享,包括张良在内的十人列在左右两侧。

“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卫国公李靖,唐英国公李。”

“右列为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嬴政:这是李隆基搞的?

朱棣:对!

嬴政:朕看,此乃一家之言尔,只怕是李隆基自己的看法吧,朕若建武庙,朕之帝师,必然上榜

刘彻:说的是,武庙十哲难道就是权威标准???

朱元璋:确实,这都是李隆基,以及后面皇帝们,综合了武将的战绩再加上个人的喜好排出来的十个人,依咱看,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武庙名单。

李世民:是啊,凭什么李隆基这小子选出的十位就是权威?就是华夏最厉害的军事家?显然是一家之言。

武则天:这样说来,武庙十哲只是不同时期总结的比较权威的十位武学大家而已,就是一个榜单罢了,你们争这个干什么?

赵匡胤:确实!

朱棣:确实!

康熙:确实!

苏辰:然而,后世的许多人,却以武庙十哲为唯一标准,为最厉害的十人,捧高这十人,拉踩别的武将,真是让人觉得可笑啊。

“这武庙十哲的名单从唐玄宗开始一直到后面的宋元明清,被调整了许多次,名单只不过是每位皇帝各自的理解罢了!”

“所以,将其奉为唯一权威,恐怕是不妥的。”

朱棣:@苏辰 说的对

苏辰:是啊,所以大家理性看待即可!

“比如李隆基认为白起是武庙十哲之一!可配享武庙!”

“但是赵匡胤又痛批白起,直接给人家踢出武庙了!”

“你们说,李隆基和赵匡胤谁对谁错?”

“或者换个问题,白起应不应该进武庙?”

苏辰一连串问题。

苏辰:其实最大的锅应该让李隆基来背。

“闲的没事干搞个武庙十哲排个榜单,他这一搞,就搞出了巨大的争议!”

“争议了许多年,到后世还在争议不绝,后世有些人觉得武庙十哲里个别武将水分太大根本不配,总之,一直争议不绝。”

“李隆基唯一的贡献,就是为后世这些人带来了无数谈资品评的话题和乐趣!”

“一群人看着武庙名单,争的面红耳赤,气急败坏。”

“所以我一直认为,盘点排名这东西,理性看待即可,否则,只会把自己气死!”

“比如赵匡胤,因为白起上了武庙,差点把自己气死!”

“不就是因为白起坑杀了赵国人,而你赵匡胤也姓赵么?可能你心里觉得膈应,所以给人家踢出了武庙,应该有这层原因吧@赵匡胤!”

赵匡胤:……确实有

苏辰:你看看!

“何必呢!”

“理性看待这些东西,什么武庙十哲啊,古今名将榜啊,都要理性看待!千万不要把自己气死!”

朱棣:哈哈

李世民:牛逼

嬴政:@苏辰 说的太对了

苏辰:不说了,此话题到此终结!

“二十大统帅榜公布完毕!”

“休息一段时间,再弄二十大名将榜!”

第89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首节上一节77/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