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56节

曹操:衣带招?听到这三个字符曹某浑身一凉!

朱棣:哈哈,要不是消息泄露了,可能董承刘备他们就成功诛杀了曹操,世界上就没有曹贼了。

康熙:真刺激

曹操:……

刘邦:好了好了,不管是刘秀,还是刘备,还有你们之前说的那个刘裕,这些都是刘家的好男儿,能打出一片天下,就是优秀的。

刘彻:不愧是高祖,一句话解决了所有矛盾。

刘询:确实,都是姓刘的,何必内斗,看杨隋和李唐互怼,它不香吗?

杨坚:???

李世民:???

武则天:一个个都是节奏大师!真有你们的。

嬴政:大概听明白了,@刘邦 你的意思是不管是不是你的后代,只要姓刘的你都认是吧?

刘邦:……倒也不至于

“等等,政哥,你跑题了,我们说的是杨家的事,扯我刘家干嘛?”

嬴政:好吧

杨坚:对对对,还是说说我大隋朝的英雄,越国公杨素吧!

“他的功绩榜上已然明了,不必多说。”

“就是不知道他晚年干了些什么呢?”

李治:@杨坚 历史上,他也就比你多活了两年。你活了63岁,杨素活了65岁。

杨坚:卧槽,我们俩还都是高寿。

康熙:我笑笑不说话

杨坚:(斜眼瞪)和你当然比不了,你属鳖的,贼能活。

康熙:你你你……

朱棣:哈哈哈,@杨坚 漂亮,击掌.gif

朱元璋:年轻人不要太气盛,动不动就斗图。

“这个杨素啊,军事方面的确是个天才,但私德令人诟病啊,你们想想,杨素本来是北周臣子,帮助北周灭了北齐统一北方之后,杨素第一个站起来拥立杨坚废北周幼帝,并且把反对的大臣一一清洗,可以说,这杨坚能稳坐高位,杨素功不可没啊。”

杨坚:……

刘彻:???这么说来,杨素此人不忠于国家啊。

朱元璋:晚年的时候,杨素弄权,排挤朝臣,诛杀和他政见不合的同僚,还是很毒辣的,杨广继位的时候,对杨素那是又惊又怕啊,没想到过了两年,杨素便病逝了。

杨坚:……

朱元璋:后来,隋朝民怨四起,他儿子杨玄感起兵造反,结果被隋炀帝粉碎了阴谋,杨素家族直接被株连灭门。

杨坚:……这……

嬴政:听着咋这么熟悉呢?

康熙:哈哈,之前咱们讨论大汉的时候,说到了刘询诛灭霍光一族的事情,政哥,是不是想起来了?@嬴政

嬴政:对对对,我说怎么这么耳熟。

李世民: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霍光功高盖主,他死后,他家人造反,结果被诛灭全族,杨素功高盖主,他死后,他儿子造反,结果也被诛灭全族。

“我们从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功高盖主的权臣,确实是高危职业啊!”

李治:……

朱元璋:……

朱棣:秀

刘秀:叫我干嘛?

朱棣:额……

苏辰:杨素这个人,单从统帅能力和战功来讲,绝对是隋朝开国第一功臣,有趣的是,他也被某部小说给魔改了。

杨坚:???又是明朝人写的小说?

苏辰:清朝人,乾隆年间的小说家写的《说唐全传》,里面有一个大隋靠山王杨林,号称“隋唐”第八条好汉!武艺高强,手持一对虬龙棒,那是相当厉害啊。

“这杨林的历史原型,便是杨素,以及杨家宗亲杨爽,以及隋朝将军张须陀。这三个人杂糅在一起,虚构出一个靠山王杨林。”

“说唐小说里确实也有杨素,但他和历史上的杨素差的太远了!小说里太菜了!”

杨坚:……真牛逼!

“小说家的想象力,是真的丰富!我服了!”

康熙:哈哈

杨坚:你还笑,你们清朝和明朝的小说家太坑了。

朱元璋:……

朱棣:……

苏辰:《说唐》这本小说,不止是虚构了杨林出来。

“还虚构了一个天宝将军宇文成都,设定为隋炀帝时期的权臣宇文化及的儿子,武功为天下第二!手持凤翅镏金镗,霸气侧漏。”

杨坚:额……

刘彻:有趣,有趣

刘秀:小说家真能写啊

曹操:哈哈。

李世民:既然这个虚构的杨林是天下第八,宇文成都是天下第二,那么,天下第一是谁?

李治:对对对,我刚想问来着

武则天:同样很好奇

嬴政:吃瓜

刘彻:@苏辰 天下第一是谁?

曹操:同求

苏辰:额,你们还真是八卦啊。

“怪不得小说这种东西能让人上瘾呢,原来你们这些皇帝也这么喜欢这种虚构的精彩故事啊!”

“好吧,那就告诉你们!”

“说唐小说里面,武功第一位的,正是那李元霸是也!”

李世民:李元霸?卧槽,这名字跟我三弟玄霸就差一个字。

“难道说???”

李世民倒吸了一口气。

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第64章 一个悲惨的诗人

苏辰:@李世民 你猜对了,这李元霸的历史原型,的确是你的三弟李玄霸。

“清朝为了避玄烨的讳,故而改李玄霸为李元霸,并且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猛将!”

李世民:……

苏辰:小说描写的那是真精彩,李元霸一人击退十八路反王230万大军!

“而他的成名一战,则是面对185万军队,手中两柄铁锤,锤得尸山血海,将185万军队杀得只剩65万。”

李世民:……

李治:……

武则天:……

嬴政:逗呢?

刘彻:(汗)有点夸张

曹操:哈哈,这不是有点夸张,这是牛皮吹上天了。

赵匡胤:牛逼,小说是真敢写啊

李世民:额,万万没有料到,吾三弟玄霸因体弱多病而早亡,竟然在后世被写成了一个力大无穷,极其夸张的猛士,只能说,这本小说的作者脑洞真大。

李治:……

刘邦:太离谱了哈哈,还有,@玄烨 就你一天事多,天天避讳,唐玄宗避讳改唐明皇,李玄霸避讳改李元霸。(斜眼瞪)

康熙:???杠精@刘邦

“我就想问,在坐的各位皇帝哪个不避讳?”

“秦始皇嬴政,名为政,通正字。为了避讳,秦朝将正月改端月!”

“汉武帝刘彻,名字有彻。西汉初期有个叫蒯彻的谋士,为了避讳,司马迁在《史记》里直接改成了蒯通!”

“唐太祖叫李虎,也就是李世民的曾祖。唐朝为了避讳,改虎为武,或者兽。”

“还有李世民在位期间,为了避讳,把三省六部里的民部,改成了户部。”

“还有刘秀一朝,为了避讳,改秀才为茂才!”

“刘询一朝,为了避讳,改荀子之名为孙卿!”

“汉文帝刘恒一朝更离谱,古籍中的月宫仙子本名娥,为了避讳,最后改名成了嫦娥。”

“还有很多,说一天都说不完,这避讳的把戏,历朝历代都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啊!”

李世民:……

武则天:牛啊牛啊

刘邦:卧槽,@玄烨 一喷九

嬴政:……这小子真能说

朱棣:玄烨他说的基本都是事实,确实是这样的,避讳这玩意,确实屡见不鲜。

苏辰:嗯,这只是加强集权统治的一种文化枷锁罢了。

“要说到避讳,最惨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贺了!”

首节上一节56/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