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43节

刘秀:……

康熙:哈哈

苏辰:……康熙皇帝总结的很到位!

“这些称呼也确实代表了这些明朝皇帝做的一些奇葩事,大家看着乐呵乐呵就行了,不能因为这些而忽略了他们的政绩。”

朱棣:同意,玄烨这小子其心可诛,故意黑我大明皇帝!

“另外,我想问问你@玄烨,独爱大妈朱见深和红丸达人朱常洛是什么鬼?”

康熙:朱见深喜欢比他大17岁的万贞儿,后来还立其为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这难道不是独爱大妈?

朱棣:……

康熙:朱常洛沉迷酒色无法自拔,身体跟个药罐子似的,经常生病,最后吃了一颗红丸,直接当场嗝屁了,这不是红丸达人?

“还有后宫达人朱载,也是痴迷女色,缠绵后宫,学他爹,沉迷于吃一些所谓的仙丹,英年早逝!”

“最奇葩是朱厚照,自己姓朱,属猪,然后颁布诏令,禁止全国杀猪吃猪肉,只能他自己一个人吃,你们说奇葩不奇葩?”

朱棣:……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朱元璋:@玄烨别说了,别说了。

曹操:大明皇帝们可真嗨

刘秀:哈哈哈哈。

杨坚:本来以为晋朝奇葩皇帝多,看来这明朝奇葩皇帝也不少。

朱元璋:(发怒表情)够了,不要再讲了,难道,咱的大明,就没有其他可讨论的了吗?

康熙:当然有,比如,靖难之役?

朱棣:???

第48章 开国皇帝的重要性

朱元璋:@玄烨 什么意思?

康熙:靖难之役,说白了,便是燕王朱棣和你的皇太孙朱允之间的一场战争,最终朱棣胜出,朱允下落不明!

“朱允刚登基便削藩,听从黄子澄之建议,一口气削弱了五个叔叔的藩王实力。”

“燕王朱棣慌了,听从姚广孝建议,先下手为强,以张玉,朱能等为大将,以清君侧之名,进攻京城。”

“朱允先后以耿炳文、李景隆为大将,抵挡燕王大军,战争持续了三年之久,最终,朝廷军被燕军所打败!”

“朱棣杀进皇宫,成功夺取帝位,而宫中恰好起火,朱允下落不明!”

朱元璋:(火气逐渐变大)@朱棣@朱棣@朱棣

朱棣:……爹,这……朱允是要置我于死地啊,我岂能坐以待毙?所以……

朱元璋:你你你……

曹操:朱棣以少胜多,果然猛啊。

杨坚:和@刘秀 这位比,他还是差的太远了。

刘秀:……

康熙:有道理,秀儿哥打仗简直有如神助,朱棣的这场战争虽然赢了,但过程非常坎坷,战争中后期,朝廷军大有优势,而朱棣军屡屡受挫,甚至军心涣散。

“然后,这朱棣说出了一句鼓舞军心的话语:

“他说: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尚且能得天下,吾十战九胜,天下必归吾矣!”

“军士们听完,自信心瞬间大起,凝聚一心,夺取了最后的胜利果实。”

刘邦:???关我什么事???

嬴政:哈哈,朱棣干的漂亮,原来刘邦打仗如此之菜?十胜九败?

朱棣:@刘邦,多有冒犯

刘邦:(斜眼瞪)

杨坚:邦哥主要是驭人之术太强了,打仗真一般,他御驾亲征而导致的白登之围事件,注定给邦哥减分不少。

刘邦:……

朱元璋:你们先别打岔,咱就想问,咱的允孙儿就这么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朱棣

朱棣:嗯

忽必烈:朱棣这回答,突出一个敷衍。

康熙:@忽必烈,不要说破。

朱棣:……

李世民:如此说来,帝王金榜上说朱棣是永乐大帝,武功极强,看来是真的强啊。

赵匡胤:确实强。

苏辰:说实话,@朱元璋,靖难之役跟你这位开国皇帝有密切的关系。

朱元璋:和咱有关系?

朱元璋一愣。

听到苏辰这么说,其他皇帝也都想听听这苏辰有何论述。

苏辰:@朱元璋 正是,确切的说,和你制定的国策,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

“开国皇帝的政策非常之重要,影响力非常之大。”

“关乎着后世皇帝的治国理政,甚至关乎着整个帝国的命运。”

“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崇文抑武,三冗两积问题,成了祖宗家法,导致两宋军事偏弱。”

“而明太祖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他们老朱家的祖宗家法,实际上是靖难之役为什么会爆发的导火线。”

“明太祖为了确保朱明王朝江山稳定,大力分封皇子为藩王,分驻在边境和战略要地,令这些藩王上安国家,下安生民。”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藩王地位非常高,拥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燕王朱棣拥兵自重,这其实已经酿成了隐患。”

“明太祖的祖训里有一句话: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这句话其实就是说给藩王们听的,结果,这句话恰好成了朱棣出兵的理由,他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于是便发出清君侧的理由出兵了。”

“靖难,就是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朱棣找到这个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役。”

“藩王的拥兵自重,再加上朱棣的武功卓越,最终击垮了朝廷上的小皇帝朱允。”

“再加上明朝藩王的俸禄非常之高,国库支出巨大,这就等于朝廷间接为藩王提供了经济基础。”

“所以说,祸乱的根源,实则与朱元璋开国的一系列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汉高祖刘邦搞分封,导致诸侯王势力过大,而汉景帝削藩,导致爆发七国之乱!”

“晋帝司马炎也搞分封,直接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乱的一塌糊涂!”

“这明太祖也搞分封,藩王崛起,所以小皇帝要削藩,所以,靖难之役,就来了!”

苏辰一顿敲键盘。

朱元璋忽而一想,发现苏辰分析的着实有点道理。

杨坚:确实,分封诸侯,这其实是历史倒退的表现。

嬴政:???你们后面搞了这么多次的分封?

“这肯定是弊大于利啊。”

康熙:我不同意始皇帝的观点,我认为利大于弊,不管是刘邦还是司马炎还是朱元璋,他们大力分封的目的,一来是让同姓亲王给他们看大门,抵御外敌,守卫京城。二来,即使有一天藩王真的造反了,反正都是一家人,谁当皇帝不是当呢?

曹操:牛逼。

武则天:要这样说的话,朱元璋虽然嘴上不肯承认朱棣,但心里其实也能接受?

康熙:女帝正解。反正还是他朱明天下,总比被异姓夺去好吧。

刘秀:我认为@玄烨说的对。

苏辰:所以开国皇帝最重要,但同样,他们也是最难的。

“毕竟,刚刚取得天下,面对支离破碎的江山,开国皇帝们,往往都比较勤勉政事,为了社稷操心劳累,这都是避免不了的。”

各大皇帝在各自位面,都进行了思考。

朱元璋决定,适当的对现有政策进行改革,制拟一套更加完善的体系。

……

与此同时,嬴政位面传来消息,蒙恬大军在北境大破东胡,秦军大获全胜!

苏辰向秦始皇表示贺喜。

随着明朝的榜单曝光。

十大朝代榜的第一名,即榜首之位,已经失去了悬念。

毫无疑问则是西汉帝国。

群里皇帝们以及其他位面皇帝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

西汉帝国到底凭借何等魅力,竟然被苏辰列为了十大朝代榜的榜首???

大家期待不已!!!

第49章 朝代榜榜首公布

苏辰将十大朝代榜第一名公布而出。

[华夏十大朝代榜]

“第一名,西汉帝国。”

“得国程度:较难。秦末,秦二世胡亥暴政,激起民变,天下揭竿而起,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掀起农民起义高潮,刘邦,项羽等纷纷起兵造反,最终秦朝被推翻,经历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前汉或西汉。”

“弊:汉高祖刘邦开和亲先河,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自宣帝以后,汉元帝即位,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败。

“优:汉高祖吸取秦二世灭亡经验,汉承秦制,制定休养生息国策,轻摇赋税,兴修水利,提出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汉文帝与汉景帝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史称文景之治,为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大汉帝国已是国库盈满,经济富庶,有此积蓄保障,汉武帝刘彻开启了他大刀阔斧的一系列措施。对内推恩令削弱诸侯,推行儒学一统思想,对外抗击匈奴,东西南北四方征战,开疆拓土,使得大汉版图大幅度增加,开创大汉军功巅峰,奠定了华夏版图基础,创造丰功伟绩,是为汉武盛世!”

“汉武帝晚期频发战争,民生疾苦,于是武帝下罪己诏,休养生息,挽回了帝国即将崩盘的命运。”

“汉昭帝以霍光辅政,推行政令,至汉宣帝,汉朝版图达到最大,合称昭宣中兴。”

首节上一节43/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