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40节

第45章 朝代第二名,万众瞩目

嬴政:如此说来,还真是你开的和亲先河?@刘邦

刘邦:……应该是吧!

朱元璋:什么应该是,请汉高祖不要装糊涂,明明就是你先提出的和亲政策。

刘彻:唉……

曹操:哇,武帝来了,好久不见。

刘彻:???不就离开一小会儿?

曹操:武帝前辈不是去看望霍去病将军了么?怎么样了?

刘彻:有劳关心,我已经命令卫青向全国范围内召集名医,为冠军侯问诊断疾。

曹操:好。

刘彻:刚才看到你们讨论唐朝,尤其是听到和亲二字,我就本能的发言了。

刘秀:……

嬴政:搞不懂,@刘邦,你这华夏皇帝当的好好的,和的哪门子亲?给朕解释解释。

刘邦:额……

朱棣:汉高祖羞于启齿,始皇帝,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刘邦坐了天下之后,匈奴南下扰边,刘邦率大军亲征匈奴,结果,刘邦大意冒进,中了匈奴诱敌之计,被围困在白登山下,直接被围了七天七夜。

嬴政:@刘邦 丢人啊。

刘邦:……

朱棣:后来陈平使计贿赂了匈奴单于的阏氏(妻),匈奴单于被阏氏一顿忽悠,便撤军了,刘邦才得以逃出生天。

“之后,匈奴屡次侵扰汉朝北境,刘邦便采取底下人的意见,和匈奴和亲,本来是准备嫁公主过去的,结果吕后不愿意,最后只能改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了匈奴单于!”

嬴政:想那匈奴,在我大秦时期,被蒙恬将军击退七百余里,不难南下牧马,@刘邦,你为何被匈奴锤爆了?

刘邦:哎呀,政哥,今日不同往日,匈奴趁着秦末动乱,偷偷发育了几十年,并且灭掉了当时最强的东胡,取得了草原上的霸权,这才对我大汉造成了巨大威胁,也怨我确实太激进了,才中了匈奴蛮子的奸计,唉……

嬴政:天朝公主下嫁北狄,真乃耻辱也!

刘邦:可当时,用宗室女和亲换取和平,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嬴政:……

所有皇帝都沉默了。

苏辰明白刘邦这句话的深意。

在古代,宗室女身为亲王的女儿,比皇帝的女儿就是要低一个档次。

所以,她们往往是政治牺牲品。

刘秀:文景之治这样的经济盛世,便是建立在和亲政策之上的,如果没有和亲换来的和平,就不可能有文景之治。

曹操:不错,没有文景之治的底蕴,汉武大帝也不可能有底气跟匈奴干那么多年。

“如果这样说的话,汉高祖的和亲之策,以牺牲一个宗室女为代价,换取一个盛世,这倒并不亏。”

“况且,汉武大帝成功复仇匈奴,打垮了巅峰状态的匈奴,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苏辰:和亲之策,一般都是选宗室女,封为公主,远嫁异族。

“汉朝和匈奴搞和亲,隋唐和突厥吐蕃搞和亲,其实都是选用的宗室女。”

“当皇帝的,自然是不愿意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出去的。”

“于私心来说,是这样的。”

朱元璋:对的,所以在隋文帝时期,杨坚将宗室女封为安义公主,远嫁突厥,为了笼络突厥。

“而唐太宗李世民也一样,将亲王的女儿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仅如此,和亲队伍还带走了大唐大量的文化习俗和生产技术。”

“并且吐蕃派遣大量使者来大唐学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周边国家派大量遣唐使向中原学习,虽说是促进各国和平发展,但也酿成了隐患,间接提升了领国的实力,这可是养肥了一堆狼啊。”

“结果安史之乱爆发,晚唐时期,吐蕃人翻脸不认人,忘恩负义,攻入长安,烧杀掠抢,长安城一片阴云。”

“从这点来看,唐之和亲,远比汉要影响恶劣。”

朱元璋愤愤道。

他是最痛恨和亲的皇帝,所以对此事非常意见大。

李世民:……这个,周边邻国派遣使者向天朝学习的政策,隋朝就已经有了。

朱元璋:确实是从隋朝开始的,但在你唐朝最盛啊,倭国为了学习中原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次数最多,规模最大,学习时间最久。@李世民,这个你怎么狡辩?

李世民:……

朱棣:爹说的对,看我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

李世民:……

刘邦:……

赵匡胤:……

朱元璋:就和亲这件事来说,咱还是觉得,李世民对外开放的太过头了,虽说大唐乃中原上朝之国,军事科技各方面都是第一,但你也不能平白无故让他国白嫖啊。

李世民:这……

朱元璋:希望@李世民 好好思考下,这次不要再让大唐的好东西外流了。

苏辰:基本同意@朱元璋的观点。

闻言,皇帝们都想听听苏辰怎么说。

苏辰:依我看,这些臭不要脸的邻国,最忘恩负义,根本不存在兄弟之国,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尤其@朱元璋提到的倭国,此小邦,最无耻最阴毒,所以@李世民,请务必阻断大唐与倭国的各种交流。

苏辰想到这里,情绪颇为激动。

想到那清末的屈辱史,不由的令人为之愤慨。

落后便要挨打!

唯有华夏自强,方可傲立东方。

李世民坐在太极殿内,听到苏辰这些话,不由得内心一震。

连苏辰都这么说。

难道,自己对于倭国遣唐使的政策,真的是错的?

这个倭国,莫非未来会对华夏忘恩负义?

李世民:好,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么,朕明日便认真处理这些问题。

……

一番深沉问题的交流之后。

刘秀:咱们换个话题,说说盛唐的文化吧。

刘询:这个可以。

苏辰:盛唐的文化魁宝,毫无疑问,便是唐诗了!

嬴政:唐诗是甚么东西?

苏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都是华夏文化瑰宝!”

“其中,唐诗宋词最为繁荣昌盛,一度达到了鼎盛高潮,并称为双绝!”

刘彻:楚辞汉赋,嗯,司马相如的赋做的就很不错嘛!(满意的表情)

赵匡胤:(泪目)我大宋帝国终于有能拿出去的东西了!

忽必烈:……

朱元璋:……

朱棣:……

康熙:……

苏辰:……

杨坚:@赵匡胤,看给孩子委屈的。

苏辰:@赵匡胤,说实话,两宋就军事拉胯,文化上应该比唐朝还要繁荣,毕竟,崇文抑武的政策,必然会导致文学的极大发展。

赵匡胤:……

苏辰:词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在宋极大繁荣,故而称宋词。

康熙:虽然咱们现在是平行位面,但是按照历史位面皇帝的顺序,我是这个群里见识最广的皇帝,苏先生说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我全都熟悉。

“其中,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其一是李白,其二是王昌龄!”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的自信洒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何等的气吞山河!”

“我最欣赏的宋代词人,一位是婉约派的李清照,一位是豪放派的辛弃疾。”

“醉里挑灯……”

嬴政:打住打住,不要刷屏@玄烨

“你搁这儿办赛诗会呢?”

康熙:……

刘邦:哈哈,玄烨这小子凭借自己知识渊博,所以故意作秀。

刘秀:在下表示,第一次听唐诗宋词,竟然有一种莫名的喜悦之感涌上心头。

刘彻:???你开始了?

刘秀:真的!武帝爷,你仔细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难道不是在描述我大汉抗击匈奴的事迹么?

康熙:卧槽,@刘秀,不愧名字里带秀,你是真的秀,别人都还没琢磨明白,你立刻就精准领悟了这两句诗的主旨,牛逼,在下膜拜!

“这确实是形容汉朝大将军卫青奇袭龙城的两句诗。”

刘彻:卫……卫青?

康熙:是的,龙城飞将,正是指卫青!

朱棣:不对吧,龙城飞将,应该同时指两个人,飞将军李广,以及龙城飞将卫青!

朱元璋:争个屁,这玩意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非你把王昌龄找来当面问问。

康熙:……

朱棣:……

武则天:文无第一,不管唐诗还是宋词,这些都是好东西,没必要讨论。

首节上一节40/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