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38节

刘邦:我只听说过春秋时期的西施。

曹操:前两位倒是听说过,貂蝉与贵妃是何人?

康熙:笨啊,贵妃就是杨贵妃杨玉环啊。

苏辰:貂蝉,是罗贯中《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身份是司徒王允的养女。但历史上并不存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以及正史书都没有任何记载,貂蝉就是个小说中的人物罢了。

曹操:王允养女?哦,不存在啊,那没事了,曹某还想着去慕名一看呢。

杨坚:……额@曹操,你别说了。咳咳,看来,这李隆基沉迷女色,就是被这个杨玉环所迷住的!

朱棣:是的。

康熙:这杨玉环就跟陈圆圆一样,是个祸水啊。

苏辰:其实,将亡国的罪名仅仅扣在所谓的红颜祸水身上,是不公平的。

苏辰: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李隆基的重大政策失误,他大力搞的节度使制度,这些节度使拥有巨大的军队和相当独立的军事权,造成唐朝内轻外重的局面。

“而且随着府兵制瓦解,李隆基不得不搞募兵制,募兵制坏处就是,募来的都是职业兵,长期为边将统领,成了他们的私人武装部队,所以节度使的军事实力直接起飞。”

“长安京城护卫兵,严重不足。”

“这才是根本原因。”

“再加上李隆基后期昏聩,杨国忠弄权,最终激发了安史之乱!”

赵匡胤:是的,一个国家的灭亡,是多因素的。

朱元璋:这李隆基后期还是太飘了,还活在醉生梦死的盛世里,殊不知自己已经逐渐养肥了这些边镇节度使。

朱棣:是啊,唐玄宗还是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啊。

苏辰:我觉得,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

此话一出。

诸皇帝聆听着,看看这苏辰有何论述?

苏辰:“唐玄宗巨大政策失误,造成藩镇权力的迅速膨胀,唐朝外实而内虚,只要这些节度使做大了,他们的欲望肯定也会随之膨胀,自然也就不会甘心替长安享福的老皇帝看大门了。”

“他们也想自个儿去长安大明宫享福!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节度使们迟早会造反,只是安禄山和杨国忠矛盾激化,加速了这场造反罢了。”

“因此,这场扰乱,是必然会发生的!”

嬴政:有道理,如果天子高坐明堂而不能集权号令,则必有隐患!

刘询:对,尤其是军队这方面,时刻都要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否则随时都会被架空。

曹操:这样一说,李隆基确实后期太坑了,神仙也带不动。

康熙:前期任用张九龄,姚崇,宋多少良相,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才有了开元盛世,可惜后面就乱用人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靠妹上位的杨国忠,这都是些啥。

苏辰:还有一个因素。

“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对皇子皇孙们的处置方式,大有问题。”

“汉朝对待这些宗亲皇室,一般是分封到外地,给中原朝廷看大门,哪怕这些诸侯王权力再大,也是同姓一家人。”

“就好比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假设吴王刘濞赢了,把汉景帝推下皇位了,他自己继位,也是刘家人。天下还是他刘家的!”

刘邦:……七……七国之乱?

苏辰:@刘邦,这个以后再说。

苏辰:但是唐朝从唐玄宗开始,直接搞了一个十王宅,后来变成十六王宅,把他的皇子们以及宗亲的同辈王爷们都安排在大宅里起居生活,读书学习都在里面,以至于丧失了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后面更夸张,李隆基又搞了个百孙院,将皇孙辈的全部安置在一个大院里,和十王宅一模一样的管理制度模式。”

“这就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的这些皇子皇孙们,根本没有强大的独立处事能力。比如他儿子肃宗,以及孙子代宗,完全撑不起整个帝国。”

“所以你们会发现,李隆基中后期搞了许多奇葩政策,这些政策都埋下了不同程度的隐患,以至于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帝国风雨飘摇一百多年,难以恢复,最终只能被灭!”

嬴政:十王宅?百孙院?这李隆基是生怕他儿子孙子造反是么?

刘邦:哈哈,有可能,所以这个做法相当于把后代们监禁了起来。

刘秀:有点秀。

曹操:不得不说,李隆基还是很有想法的一个皇帝,可惜大多数政令都起了消极作用。

杨坚:怪不得是玄宗,这人真玄啊。

忽必烈:@杨坚 哈哈

朱元璋:我的天,你们刷了这么多屏,就只是为了讨论一个坑货李隆基?

“难道,@李世民@李治@武则天 群里的这三位皇帝如此的不值一提?”

朱棣:爹,你没发现这三人都不说话了吧。

曹操:@李世民,@李治,@武则天。

李世民:在呢在呢,我在认真的听李隆基的“辉煌事迹”呢。

李治:哎,大唐盛世,竟就这样衰败了。

武则天:(发怒)越听越气,不行,我要马上让李旦废了他儿子的王位。

康熙:乖乖,女帝要大开杀戒了,快拦住她!

武则天:……

第43章 宦官他怎么这么牛

苏辰:@武则天,先别急,李隆基还有奇葩操作,听完再动手也不迟!

武则天:……

苏辰:比如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在大明宫里瞬间就懵逼了,急忙召集将军们前去抵抗,安禄山大军屡战屡胜,眼看就要打到长安来了,老皇帝这边的兵马肯定挡不住啊。

“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位将军退守到潼关,准备以守字诀,挡住叛乱军队,结果有个叫做边令城的太监,当时是监军身份,这家伙跑回去告诉老皇帝,说高,封二将的坏话,老皇帝气急败坏,直接一道圣旨,就把高仙芝和封常清砍了。”

“又派哥舒翰派兵抵抗,后来,潼关还是失守了,安禄山攻入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

武则天:(怒气值爆满)气死了。

李治:活的太久了,越活越糊涂,李隆基这后期太失败。

李世民:(发怒)真是混账啊!

杨坚:嘿嘿,@武则天,现在你可以考虑动手了,赶紧把你孙子废了吧,不然在你的位面上,又发生一次安史之乱。

康熙:@杨坚,隋文帝你还挺幸灾乐祸的啊。

朱棣:这话说的,李唐和杨隋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当然幸灾乐祸了。

刘秀:不至于不至于,和谐和谐!

武则天:这混账李隆基,还干了些什么?

赵匡胤:宦官专权,就是从他那儿开始的。

武则天:???

忽必烈:哈哈哈哈@赵匡胤,你终于说话了。

赵匡胤:我不一直在说?

康熙:行了,你两先别怼了。

武则天:@赵匡胤,怎么回事?具体说。

赵匡胤:宦官干涉朝政,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后期发生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只要影响恶劣的事情,全是他后期干的。”

康熙:要不怎么叫后期的坑呢。

赵匡胤:@武则天,李隆基旁边有个宦官,叫做高力士,这人可太牛了,李隆基身边的大红人,满朝之上威望极盛,大大小小的官员见他都得尊称一声“阿翁”,足以见得他的地位了。

“不过这高力士虽有威望但没实权,这人对李隆基相当忠诚,最后听说李隆基驾崩,高力士忧愤吐血而死!”

“和唐朝中后期那些宦官比,高力士绝对算非常不错的了。”

“李隆基晚期,宠信一些奸佞宦官,比如前面说的边令诚,宦官逐渐参政议政,到了肃宗,代宗,大宦官李辅国,这位更是个跋扈的家伙,权倾朝野。”

“后面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文宗本想除掉大宦官仇士良,结果计划败露,宦官们先下手为强,后来直接就把文宗给架空了!”

“唐晚期的宦官,可能是历史上最牛的,说废皇帝就废。”

赵匡胤一番精彩讲述。

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在各自位面气的直哆嗦。

李世民:???大唐后期竟然被宦官给玩弄了???(吐血)

李治:……

武则天:@赵匡胤,停停停,别说了,再说下去,心脏受不了。

康熙:哈哈。

苏辰:宋太祖刚才说,唐朝宦官可能是历史上最牛的,我告诉大家,不是可能是,唐朝的宦官确确实实是历史上最牛逼的。

“宦官干政,在历史上出现三次,东汉中后期,唐中后期,以及明中后期。”

刘秀:哎,东汉这个问题,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为此感到无奈。

朱元璋:什么?明朝也有???@苏辰,苏先生会不会搞错了?咱记得咱下过命令,不让宦官干政啊。

康熙:@朱元璋,这个问题,你问问你儿子朱棣就知道了!

朱元璋:????@朱棣,怎么回事?

朱棣:(尴尬)这个……爹,我……

朱元璋:(大怒)你到底做了什么?

康熙:嘿嘿,科普达人上线,@朱元璋,是这样的,朱元璋大哥你在位期间,确实明文规定宦官不得干政,对宦官把控非常严厉,但朱棣从他侄儿朱允手里夺位的时候,宦官帮助过他,于是,朱棣登基之后便视宦官们如亲信一般,专门设置一个东厂组织,给宦官放了一些权力。

“后面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王振权倾朝野,后面的汪直,刘瑾,魏忠贤等等,一大批宦官干涉朝政。”

“后面又设置了西厂制衡东厂。”

“说起来,这也是你们大明特色啊。”

朱元璋:……@朱棣@朱棣@朱棣@朱棣

杨坚:哈哈,玄烨,朱元璋被你这些话气疯了。

赵匡胤:@朱元璋请不要刷屏

朱元璋:咱是真没想到,咱大明后期,也能被这些太监阉人给干政了???真是气死咱了!

刘邦:消消气@朱元璋

苏辰:@朱元璋,别气,和唐朝宦官一比,东汉和明朝的宦官就是渣渣。

首节上一节38/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