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32节

(排名仅代表个人,它们都曾在我华夏土地上存在过,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到无可挑剔的王朝,所以,排名仅供参考,不具备权威性!)

……

[十大朝代榜]

“秦,隋,并列第五!”

“秦,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名义上历三世,实则二世而亡,短命王朝!”

“得国程度:一般偏上,秦王嬴政,磨剑待机,十年时间,横扫六国,建立了华夏大地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优:秦始皇开创大一统,为后世奠定基础,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对外击匈奴,修长城灵渠。”

“弊:虽始皇帝丰功伟绩,乃千古一帝,然秦二世胡亥,实行残暴之政,激起民变,最终亡国,享国仅15年。”

“评分:75/100”

“隋,结束南北战乱,使华夏再次大一统。经历二帝,又一短命王朝!”

“得国程度:容易,北周贵族杨坚以大丞相身份,废周静帝自立,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优:隋文帝统一南北,使华夏再次大一统,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产生,隋文帝《开皇律》废除一些酷刑,成为后世朝代法律条文范本!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沟通南北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弊:隋文帝杨坚得国不正,隋末,隋炀帝频发战争,征调民夫,加重赋税,百姓生活惨重,最终激起全国范围造反!享国38年。”

“评分:75/100”

“秦朝与隋朝,同为短命王朝,为后面的汉,唐奠定了基础,尽管短命,却也创造出了不少丰功伟绩!但晚期问题也很尖锐。”

“综合评为并列第五!”

……

杨广位面!

杨广:???什么?朕竟然导致全国范围造反?思之极恐!

“朕攻打吐谷浑和高句丽,还不是为了开疆拓土,扬我大隋国威?”

“这金榜上预言了大隋命运,看来,朕要重新考量一下征战频繁的事情了。”

杨广看完金榜,若有所思。

聊天群里。

皇帝们聊的热火朝天。

嬴政:这个结果,朕其实已经猜到了,朕从帝王榜发布的第一个名字就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赢秦子孙全上榜,可笑的是,到最后,竟只朕一人尔!

“最可恨的是,朕的大秦,竟然被朕的废物儿子胡亥给搞砸了。”

刘邦:大秦能位列第五,得到75的不错评分,几乎全是政哥的功劳啊。

刘彻:把几乎取掉吧!

曹操:有道理,如果只评价始皇帝一朝,那绝对是丰功伟绩,但综合评价秦朝,胡亥确实拉了不少分。

李世民:咳咳,这隋朝,竟然能和秦并列?

杨坚:李二你不服么?

李世民:杨广残暴,以至于激起造反,才导致亡国,从结果上看,和胡亥并无二致!

杨坚:呵呵,你这是在侮辱吾儿杨广吗?杨广虽后期暴政,但从榜上来看,他比胡亥起码强出好几个赵构吧!

赵匡胤:……

朱元璋:@杨坚,赵构?你这个例子举的,我怎么觉得你这当爹的也在侮辱你儿子呢?

朱棣:哈哈,就是,隋炀帝后期虽然确实暴政,但也不能抹杀他的功绩,同为亡国之主,杨广比胡亥强了太多太多!

武则天:我也觉得,隋炀帝比秦二世肯定厉害的多。

康熙:别争了,听听@苏辰,苏先生怎么评价?

苏辰:咳咳。

“一般能上70分的王朝,基本都是功大于过的。”

“秦之功绩,前面已经说了太多太多,集中表现在始皇帝的身上。”

“但我要从另一个方面,再谈始皇帝!”

嬴政:哦?

嬴政充满期待。

其他皇帝也都充满期待。

苏辰:始皇嬴政,千古一帝这是不假,但他真的就没有过错吗?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要综合看待,一分为二,不能过褒,或过贬!”

“更何况,作为一个集权的帝王,更容易犯错,帝王犯错,那对一个帝国的运作和影响都是要放大数倍的。”

“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法极为严厉且酷刑残忍,始皇嬴政后期一味追求长生,且苛政,这为后来秦二世的暴政埋下隐患。”

“尽管如此,但他功在千秋!”

嬴政听完苏辰的话,不由的一惊。

什么?朕后期也会暴政?

嬴政心里喃喃道,陷入了沉思。

“隋文帝杨坚,得国手段和宋太祖赵匡胤差不多,都为后世所诟病,不过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比如颁布大索貌阅核查户口,输籍定样法制定税收等,这些法令政策的发布,极大的增强了隋朝国力,使得人口增加,国库充盈。而且,隋文帝对外军功也丝毫不弱的。”

“因此,秦和隋的这两位开国君主,他们为朝代的排名提分不少。”

“而这两位亡国之君,很显然,隋炀帝杨广的贡献远远大于胡亥,但也绝达不到后世许多人说的千古一帝的水准!”

苏辰打完字。

曹操:不明觉厉的说。

李世民:杨广?千古一帝?

李治:太夸张了吧。

朱元璋:杨广总的来说,功很大,但过也不小。

朱棣:爹这总结,精辟啊。

康熙:@李世民,后世也有人说你是千古一帝呢。

李世民:(微笑表情)

杨坚:你笑个锤子,你这千古一帝,我不认。

李世民:……

刘邦:别吵了,千古一帝的称号,只属于政哥,苏先生榜单已经确定了,没有政哥,哪有你们后世这些皇帝啊。没有他开创帝制,你们根本当不了万人之上的皇帝!

嬴政:@刘邦 咳咳,请不要捧杀

刘邦:嘿嘿

苏辰:千古一帝有且只有一位,便是始皇帝嬴政,这不是本群共识吗?怎么还在争?

康熙:这个不争了。千古一帝确实只有秦始皇。但是历史上有位皇帝好像被某个文人称作千万古一帝呢。

康熙阴阳怪气道。

康熙:@朱元璋 你知道这个皇帝是谁吗?

朱元璋:??????

第36章 曹操:盗墓我在行

朱元璋:@玄烨,你小子艾特咱作甚?这千万古一帝,跟咱有什么关系?

嬴政:@玄烨,到底是谁?不要卖关子!直接告诉大家。

刘邦:强迫症发作了。

曹操:这个玄烨,真吊人胃口。

李世民:快说,不然我诅咒你吃饭噎死!

康熙:……

“各位大佬好奇心这么重的吗?”

“好吧,告诉各位,这位文人便是明嘉靖年间的思想家,名叫李贽,他将他们明朝的太祖朱元璋,誉为千万古一帝,那是独一无二的称号啊,要知道,始皇帝,汉高祖,李世民这几位,在人家李贽眼里,也不过是千古一帝,但朱元璋直接独一档,千万古一帝!”

朱元璋:……啊这!

朱棣:这李贽到底是夸俺爹还是捧杀俺爹呢?

嬴政:朱元璋的评价这么高?

刘彻: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明朝人评价自己的太祖,肯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刘秀:还是武帝看的透彻,确实如此。

李治:同意。

武则天:同意。

苏辰:咳咳,@朱棣,这李贽他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在夸你爹!

“明太祖极端反感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取消了孟子亚圣称号,一怒之下直接将孟子牌位扔出了孔庙,那可是得罪了整个士大夫阶层啊。”

“而这李贽是个例外,他恰恰是批判孔孟儒学的代表,公开与儒家唱反调,所以,他为什么能对朱元璋如此高的评价,你们仔细品品。”

刘彻:原来如此。

李世民:明白了,没想到朱元璋这么刚啊,直接把人家孟子牌位扔了?

朱元璋:……

苏辰:@所有人,你们又跑题了,又被@玄烨带节奏了,咱们现在明明说的是秦和隋,怎么又说人家朱元璋?

朱元璋:@玄烨,真能带节奏

朱棣:给他禁言了。

康熙:……

[恭喜玄烨获得节奏大师头衔]

康熙:???

苏辰:那个,还是继续说秦和隋吧。

“说到秦,我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32/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