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27节

苏辰这个问题一问完。

群里直接炸锅了。

嬴政:?????

刘邦:????千古一帝,只有政哥!

刘彻:是啊,苏先生在帝王榜已经确定了,千古一帝,唯有榜首始皇帝一人尔!

李世民:是啊,他康熙也配?

武则天:@苏辰,你这个问题是认真的?

杨坚:肯定不是千古一帝啊。

赵匡胤:确实不能算。

朱元璋:呸!

苏辰:???

朱元璋:哦,苏先生不要误会,咱是对康熙呸的!

朱棣:确实不算,他要是算千古一帝,我爹就是万古一帝!

群里皇帝们,看了榜单上康熙的简介后,大家一致认为不能算千古一帝。

苏辰:这是后世有一部分人对他的定位,认为康熙大帝是千古一帝也!

“当然,榜上关于康熙皇帝的介绍太简略。”

“让苏某详细给各位说说,这位皇帝在位六十几年,到底干了些什么!”

“等我说完,各位可以重新评价一下。”

刘邦:请说吧,蛮好奇的!我倒想看看,这位被后世评述千古一帝的康熙,是何等人物?

朱棣:坐等!

苏辰:后世认为康熙是千古一帝的理由有以下几点:少年亲政便除去权臣鳌拜,后平定三藩之乱,挫败沙俄,征服葛尔丹,统一全国,奠定版图,可为千古一帝。

杨坚:咦,这样一说,这康熙好像还行。

李世民:确实,武功方面听起来还不错。

朱棣:且听苏先生分析。

苏辰:康熙确确实实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奠定大清基础版图这也不假,可以说他有所作为,但绝达不到千古一帝的地位!

“首先,康熙少年亲政除去鳌拜,这个理由就很搞笑,如果把康熙除鳌拜,和始皇帝除吕不韦,这两件事比较,就会发现,鳌拜虽权倾朝野,但最多是骄奢跋扈,排挤其他大臣,并不敢不敬皇帝,康熙皇帝后期还给鳌拜平反了,仔细品品这其中意味,意思就是鳌拜本来就无反心,完全是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康熙设计擒拿住的。”

“再看看始皇帝和吕不韦,吕不韦也是权倾朝野,但他比鳌拜牛气多了,让少年嬴政称其为相父,凌驾于秦王之上,这样牛的人,还不是被嬴政给收拾了?”

“所以康熙擒鳌拜,本身就不值得吹。”

“再者,看看这位康熙皇帝的军功吧!”

“藩王,历代都是帝国大隐患,汉文帝汉景帝都削藩,到了汉武帝,天下第一阳谋推恩令,直接削废了诸侯王,后来大明的建文帝朱允也削,将自己的几个叔叔都干倒了,就剩下一个最牛的燕王了,要不是朱棣反应快,还真被干倒。”

朱棣:……又提我?

苏辰:咳咳,康熙也学这些皇帝,他也削,但是你得把时机找准啊,局势不稳的情况下,强行削藩,不削藩或许天下还太平,他这样一削,吴三桂等几个藩王立马就造反了,康熙也懵逼了,马上出兵镇压三藩,耗损了大量兵力财力,打了足足八年,国库都打空了,要不是平西王吴三桂半道死了,指不定还得多打几年,这平定三藩,差点没把清王朝给葬送了。

“还有打沙俄,以多战少,结果打的还很费劲,最后签订个尼布楚条约,又是个割地的不平等条约!”

“还有三征葛尔丹,葛尔丹只有两三万人,康熙大帝兵发十万,第一次竟跟人家打成了平手?”

“尽管最后康熙确确实实奠定了版图基础,但军功绝不是吹的那么神。”

“和汉武大帝刘彻比比就知道了,刘彻比康熙高明的地方就是,人家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匈奴强大汉弱,那就先苟着,等到刘彻养精蓄锐,时机成熟后,再一举锤爆匈奴!这康熙皇帝,明明局势不稳,还非要挑衅三藩,夺人家的权,你说吴三桂这几个藩王他能同意?很明显,他对局势的把稳太不清晰了,间接说明,这康熙皇帝还是急功心切,特别喜欢打仗,不管打的赢不赢,打过去再说!”

“光从这些康熙年间的战争来看,想必各位应该有所了解了吧。”

苏辰打字罢。

嬴政:这小子就是很想创下丰功伟绩,太急了,而且打仗好像挺稀碎的。

刘彻:这哪里是千古一帝嘛!

李世民:听苏先生这样一说,这康熙也不过如此吧。

朱棣:我打了那么多胜仗,后人不吹我?这康熙怎么这么多人吹?

苏辰:……清朝皇帝能拿出手的就两个半,所以有人吹,也非常正常!

“另外,康熙,除了做皇帝,他还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数学家!”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朱元璋:???

第29章 臭名昭著的慈禧

苏辰:历史上的刘徽,祖冲之,都是非常著名的数学家,清初期,西学逐渐传入中原大地,康熙皇帝对数学格外痴迷,而且勤勉好学,学的相当不错,水平还挺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康熙的中后期了!”

“虽然他前期常年征战,耗损国库,但基本奠定版图,军功还是可以的,但中后期弊政百出!”

“皇帝做的太久了,容易好大喜功,容易倦政,这几乎是每个长寿皇帝犯的通病,康熙也不例外!”

“首先,他在立储之事上犹豫不决,两废太子,后面更是导致了影响极其不好的九子夺嫡事件,满朝文武,参与到诸皇子之间的党争之中,皇城一片乌烟瘴气!”

“其次,大兴文字狱。从文人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规模之大,株连之广,乃空前之举。”

“再其次,康熙晚期,腐败之风盛行,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要不是后来的雍正把这烂摊子收拾了,恐怕康熙的评价会再降一档!”

“而且,康熙一朝,大力闭关锁国,阻碍经济贸易!到了乾隆,全面锁国,以至于后来……落后挨打!”

“综上所述,康熙这位皇帝,前期开疆拓土,统一国家,后期虽多弊政,但和清朝后期的皇帝们比,那是相当不错了。”

嬴政:朕大概了解了!

刘邦:这个康熙,军功上好像还凑合吧。

刘彻:文字狱?这简直是胡闹啊。

曹操:武帝你搞的巫蛊之祸也差不多。

刘彻:曹阿瞒,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斜眼瞪表情)

曹操:(害怕表情)

刘询:不一样的,太爷爷那是晚年迷糊了,迷信巫术搞的巫蛊之祸,康熙这纯粹是为了杀文人!

刘秀:……

杨坚:汉宣帝你是真牛逼,被你太爷爷迫害了,你还能为他说话,这路,走宽了呀!嘿嘿!

刘询:……

李世民:咳咳,康熙只能说凑合,千古一帝那是不可能的。

李治:同意

武则天:同意

赵匡胤:+1

朱元璋:咱也同意

朱棣:说的是,什么千古一帝康熙,属实给大伙儿整乐了。

苏辰:……

嬴政:那苏先生所说的,清朝能拿得出手的皇帝只有两个半,作何解?

苏辰:康熙勉强可算一位,雍正那的确算一位,乾隆算半个吧,前期还凑合。

“至于后面的几个皇帝,你要说他们勤勉政事,这的确不假,但都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清帝国已经是江河日下,处在灭亡边缘,与同时代相比,更是全面落后!”

“大清晚期,名气最大的,应该要数那位慈禧太后了!”

苏辰打字道。

嬴政:慈禧太后?又一女流?名气最大?莫非她也有丰功伟绩?

刘邦:我也好奇。

杨坚:名气有多大?

曹操:和武妹妹相比,如何?

武则天:额……这曹操!

朱棣:哈哈,曹操三句话不离武妹妹。

曹操:你笑个甚!

苏辰:……,我说的名气大,是因为她的臭名昭著,足以遗臭万年,被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嬴政:……

刘彻:……

武则天:……

曹操:……

朱棣:……

苏辰:清晚期,慈禧太后垂帘亲政,实际掌控帝国大权。

“此人奢靡浪费之程度,空前绝后!”

“外敌谋我中原,边境战事吃紧,军费支出巨大。”

“谁料想,这慈禧太后为了修一个皇家园子,竟挪用军费,间接造成北洋水师的覆灭!”

“一个生日大宴,费用何止万计!”

“后来京城失守,慈禧太后仓皇西逃,逃至西边,也不安分,竟然要当地厨师给她做出一套南北大菜,满汉全席!”

“何等荒谬!”

“在她的统治之下,中原与世界诸国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百姓生活,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震烁古今的话语,正是出自其口。”

“疆域缩水,中原沉沦。”

“总之,慈禧太后贪图享乐,对列强奴颜婢膝,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实为千古罪人!”

苏辰敲完键盘。

群里的皇帝们,彻底惊呆了!

首节上一节27/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