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24节

李世民:我都没有封禅,这小子哪来的勇气?

刘邦:就是。

朱元璋:这事啊,咱倒是清楚,这赵大的江山自从到了赵二的手里,赵二的后人似乎都不太行。

朱棣:哈哈!

赵匡胤:……

苏辰:历史上有六位皇帝曾封禅于泰山。

“第一位,便是榜首的千古一帝始皇帝,嬴政!”

刘邦:千古一帝,政哥威武霸气,开创帝制,开创大一统,多么美好的言语也无法赞誉他,他封禅,我举双手赞成,

刘询:+1

刘秀:+1

苏辰:咳咳,这泰山封禅的第二位皇帝,便是你们大汉的汉武帝刘彻!

刘询:太爷爷丰功伟绩,开疆拓土,为华夏树立了无上的自信心和荣耀,他值得!

李世民:汉宣帝,你不是被你太爷爷差点坑死了么,你怎么还替他说话?

刘询:李二你这话说的,不要这么狭隘,一码归一码,太爷爷的丰功伟绩,我从不否认。

刘秀:说的好!

苏辰:这第三位封禅泰山的皇帝,便是汉光武帝刘秀了!

曹操:这个我来发言,光武帝前辈能够从王莽手中夺回天下,光复汉室,强行给大汉续命二百年,且在位期间光武中兴,他封禅泰山,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杨坚:行吧,这三位确实没毛病,@苏辰,苏先生,下一个是谁?

苏辰:第四位封禅泰山的皇帝,便是唐高宗李治了!

杨坚:李治?

刘邦:不对啊,通过聊天群,我发现李世民比他儿子名气大啊,为什么封禅泰山的不是李世民,竟然是李治?

李世民:……

苏辰:有一说一,唐太宗这皇位,属实来的不干净,玄武门之变,确实是黑点,另外还有个渭水之盟,虽然后面复仇了,但总归成了话柄,还有他亲自监督修史,此事也是充满猫腻。

“尽管不否认他开创的贞观之治,但其个人争议也比较大,所以他可能不好意思去泰山封禅吧!”

“反观高宗李治,一直被太宗光环笼罩,前面帝王榜上已经说过了,他是一位被低估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大唐疆域最大,创永徽之治,丝毫不亚于贞观之治,除了高宗晚期眼睛有疾经常犯糊涂,总体来说,没什么特别大的争议。”

刘彻:这样一说,李治封禅,倒也是可以接受的!

刘秀:有道理。

曹操:那,@女帝武则天,武妹妹有没有封禅泰山呢?

武则天:你管我?

苏辰:……历史上,女帝没有封禅泰山,但她在嵩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因为嵩山乃少林寺所在,佛教之地,女帝改周代唐,为了政权合法性,自然修改了大量的制度,唐朝国教本为道教,女帝改成了佛教,故而才到嵩山封禅!

曹操:武妹妹真优秀!

武则天:曹阿瞒,群里这么多人,你为何老盯着我?

朱棣:还不明白吗?这就是曹操!群里如果没女性,曹操可能早就退群了!

杨坚:人间真实!

曹操:……

武则天:……

嬴政:你们……真幼稚。咳咳,@苏辰,苏先生,请继续说吧。

苏辰:嗯,这第五位封禅泰山的皇帝,也是李唐这边的,唐玄宗李隆基。

“太宗李世民的曾孙!”

“高宗李治和女帝武则天的孙子!”

李世民:玄……宗?李隆基?我的曾孙?

李治:阿武,李隆基是谁?我怎么没听说过?

武则天:……陛下您驾崩后两年,李隆基才出生,您当然不认识了,他是李旦的三儿子。

李治:哦哦,原来是旦儿的儿子,那这小子还是牛啊,能够封禅泰山,肯定不一般。

朱元璋:我就笑笑不说话。

朱棣:我就笑笑不说话。

李治:??????

苏辰:李治开创了大唐最大版图,而李隆基开创了大唐最盛之世,不同的是,李治虽老年犯糊涂,但没有大问题,最后寿终正寝,然而李隆基前半生创立了丰功伟绩,后半生却在忧郁,被监禁的生活中惨淡离世!

“只因为一场安史之乱,巨大浩劫。”

“安史之乱,致使唐朝由盛转衰,一蹶不振,从此江河日下!”

“关于唐朝,咱们后面慢慢细说!”

武则天:……

李治:……

李世民:……

刘秀:怪不得十大帝王榜没他,这家伙功绩大的不得了,过错也大的不得了。

苏辰:那这第六位,也是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皇帝,便是咱们方才讨论的主角,宋真宗赵恒!

“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

“为了粉饰太平,进行的一场封禅大典!”

“以一己之力拉低泰山封禅的格调!”

“从此之后,后世皇帝再也无人登泰山封禅!”

刘彻:造孽啊!

杨坚:泰山:我好惨!

朱棣:所以我爹决定,绝不去泰山封禅!

苏辰:不错,泰山封禅的意义,便是创下丰功伟绩的皇帝,对全天下的庄严宣告,但是因为宋真宗赵恒辱没了泰山封禅的意义,明太祖朱元璋直接就不去了。

“当然,朱元璋不去泰山封禅,还有一个原因,他本底层农民出生,一生为了拯救华夏苍生,拯救华夏万民,所以,他认为封禅大典劳民伤财,故而不搞这些虚的。”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真宗赵恒拉低档次!”

“@朱元璋,不知苏某所说,可正确?”

朱元璋:知我者,苏先生也,不错,这就是咱不去泰山封禅的原因!

曹操:咳咳,趁@赵匡胤还没退群,关于北宋,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赶紧说出来,我还想听北宋的奇葩故事!

赵匡胤:???不给活路了???

第25章 王安石和司马光,谁真心为大宋?

苏辰:北宋的窝囊事,其实还有很多,但说来说去,就是怂呗,所以没啥可说的。

“如果非要挑一件重要的事来讨论。”

“那就避不开两个人!”

“赫赫大名的王安石王荆公,以及司马光!”

“谈这两个人,就避不开那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

“熙宁变法也称王安石变法,是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嬴政:商君?DNA突然动了,是啊,商君之法,富国强民,才能使大秦一跃成为强国,有了和山东六国对抗的资本,这王安石变法能和商君变法相提并论,看来,这场变法,必然闹的很激烈。

刘邦:前排板凳!

刘彻:坐等后续!

李世民:吃瓜

朱棣:咳咳,这场变法确实影响极大,且听苏先生如何品评!

苏辰:咳咳,说到变法,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变法?如果一个国家国泰民安,四海承平,那变哪门子的法,故而,只有国家危机到来,社会矛盾激发,才会有人站出来搞变法运动,目的,便是让国家变强!

“王荆公为什么要搞变法,追本溯源,还是和赵匡胤的开国政策息息相关!”

赵匡胤:……

刘彻:你说你小子,给后代埋了一堆雷啊。

刘秀:所以说,开国之君的一些政策法规,确实太重要了,对后面影响太大了。

苏辰: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令文人治国,夺武将之权。

“并且搞了冗官,冗兵,冗费这三冗!”

“而这三冗,为宋朝灭亡埋下了最大的伏笔。”

“冗官,便是设置大量无用虚职闲职养官,为了抬高文人士大夫地位,扩大文人治国队伍,官僚队伍严重超编!”

“冗兵,募兵制大量募兵养兵,以至于军队数量恶性膨胀,军费开支剧烈增加。”

“冗费呢,因为冗官和冗兵,所以国库开支巨大,逐渐的,便会导致国库空虚!”

“你们发现没?这里面有个矛盾的地方,既然冗兵,养了那么多兵,那就应该提拔大量武将,训练这些兵啊,如此一来,何愁没有力量去收复失地?但宋太祖怕武将权力太大,抑制武将集团,所以表面上看他养了大量兵,但其战斗力却是一塌糊涂。”

刘彻:一个不尚武的国家,能指望它崛起吗,不可能的事。

朱棣:说的太对了,衡量一个国家强大的最主要的标准,永远是强大的军事!你宋朝但凡军事强大,也不至于被人打成那个样子。

朱元璋:没有军事实力,就没有尊严,失去了尊严,也就只能被动挨打,签订各种条约了。

苏辰:各位,后面说到清朝的时候,你们会觉得,和清朝后面一比,宋真宗还算不错了。

朱元璋:???

刘彻:???

嬴政:???

苏辰:跑题了,继续说王安石变法之事。

“由于三冗问题,导致北宋朝廷支出巨大,而国库收入严重不足,国库收入不足那怎么办?只能对百姓增加赋税了呗,于是,百姓赋税增重,民生疾苦,还有,宋太祖赵匡胤承认了土地兼并,这也是够荒唐的,于是,土地兼并使的大量农民丧失土地,百姓们都快要被逼死了。到了宋神宗时,终于有一个眼光独到且超前的人,他看到北宋朝廷已是江河日下,社会矛盾激烈,有灭亡之迹,于是,这位勇士奋勇的站了出来,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提出了一系列变法图强的改革之策,他,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文学造诣极高,在北宋文人圈名气斐然,宋神宗登基之后,相当慕名王安石,提拔他做了高官,王安石趁此良机,向神宗提出改革变法的一系列建议,宋神宗前期其实也是想搞点成就,于是,君臣一拍即合,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就来了!”

“有神宗支持,王安石起初的变法非常顺利,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削弱大地主,他前后搞了均输法,青苗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等一系列措施,严重触动大地主的根本利益,但他的变法措施也不同程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取士方面,大力改革科举!”

“但,由于触动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展开了猛烈的批评,守旧派势力太大,无奈之下,神宗宣布,新法许多措施都被废除!”

首节上一节24/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