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让你监国,竟成了千古一帝 第82节

  李世民眉头一挑,李泰体臭是因为吃肉?吃肉还能造成体臭?

  本来李世民以为李泰胖,是因为大唐风气,毕竟如今大唐是以肥为美,朝堂上也不光李泰一个胖子,像程咬金和尉迟敬德,那都是大胖子,甚至房玄龄也是个老胖子。

  感觉自己想得不对题,李世民赶紧转过头来问李福,“太子,你可有法子帮帮青雀?”

  “回禀父皇,儿臣也无法啊,这个得问太医吧,兴许他们能有法子!”李福干净利落摇头,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放弃。

  听了李福的心声,李世民知道东宫就有解决李泰体臭的办法,于是思来想去,李世民决定干脆放大招。

  “也罢,看来是他们有缘无分,如此看来,倒是可以考虑,阎立本的建议。”

  “既然阎丽兰不愿意嫁给魏王,把她嫁给太子你倒也合适,太子以为呢?”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福起初还没觉得啥,但是看李明达在一旁笑得奸诈,李福一通追问后,脸一下就青了。

  【我尼玛,快四百斤的胖子,这特么是养猪呢?】

  【靠啊,李二不为人父,特么居然坑老子,这特么是要我命的节奏啊!】

  【那么肥,比猪都肥的家伙,当然就该跟李泰凑一对啊,两个大胖子就应该在一起!】

  【尼玛,绝对不能够让李二的奸计得逞,看来这回是不帮都不行了!】

  李福可没有大唐如今的审美观,一想到一个四百斤的胖子跟自己躺在一张床上的样子,李福就有种作呕的冲动。

  “那个父皇,儿臣突然想起来了,我东宫有从西域胡商哪里淘来的舶来品,能够解决魏王的体臭问题,那东西叫肥皂,只要他每天拿肥皂多洗澡就能完美解决!”

  见李福上钩,李世民心中别提有多得意了,但面上却露出一副好奇的样子,“肥皂是何物,竟然能有如此奇效?”

  李福也不废话,直接让曹少钦,以最快的速度把肥皂给送上来。

  李明达看到曹少钦手里捧着的十块肥皂,琼鼻快速抽了抽,紧跟着跳到曹少钦跟前,伸手就抓过一块。

  “阿福,这是什么东西,居然这么香,就是它能够治青雀哥哥的体臭?”

  “你可别糊弄人,青雀哥哥的体臭,那可不是一般东西能够治得了的!”李明达这时候是见猎心喜。

  女孩子对带香味的东西,有着天生的获取欲望,但她说的也不为过,李泰的体臭,那真不是一般人不敢近身!

  “要不咱们打个赌,如何?”李福一脸坏笑看向李明达,李明达啐了一口,却死活不提打赌的事情。

  “就这东西,便能够治得好青雀的体臭?”李世民这时候也拿起一块肥皂,只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顿然眼睛一亮。

  “其实这东西,跟胰子很像,但是制作原理比胰子复杂多了,儿臣也是从胡商哪里知道,这东西洗过身上后,会留有余香,这才得了几块,都拿来献给父皇。”

  听到李福的解释,李明达眼珠子都绿了,女孩子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身上香香的,之前李福的玫瑰花,就是她现在洗澡的最爱。

  但是一件东西用的时间长了,难免有些腻歪,如今见了肥皂,李明达立刻毫不手软,直接抓起三块肥皂就揣进怀里,“那父皇,既然一块就够青雀哥哥用,那这三块我要了!”

  “你这丫头……”李世民知道肥皂的妙处,一看李明达瞬间拿走三块,不禁有些肉疼。

  不过看到还剩下七块是自己的,想想也懒得跟李明达计较了。

  “好,太子,若是能够治好青雀的体臭,你当记大功,到时候想必阎家都会感谢你!”

  听到李世民提起阎家,李福突然想到阎立本身上,心头骤然冒出一个念头。

  【李泰和阎家谢不谢的,都无所谓,不过阎立本这时候有没有给李世民画画?】

  【传说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都是出自他的手,按时间算,应该已经开始画了吧!】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李世民闻言一脸懵,一副不明所以的表情。

  不过好在是李福的心声,还在继续。

  【要是没记错,应该是贞观十年后的事情,李二为了纪念他和一起打天下的哥们,在皇宫大内三清殿旁起了一个小楼,专门用来陈列阎立本绘制的二十四功臣像。】

  【据说这二十四功臣像,个个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李二在这帮老伙计死了的时候,都会前往缅怀……】

  李世民听到这里的时候,表情一阵惊愕,皇宫三清殿旁确实是有座新砌的小楼,只是因为楼不大,所以一直没想好用来做什么。

  但是听李福这么一说,李世民还真的有些心动了,一想到给当年一起治天下的功臣画像,然后陈列在那小楼中,是不是过去看看,倒也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李世民对一通打天下治天下的兄弟们,一直都有别样的情愫,尤其是殷开山,屈突通,张公瑾和杜如晦这些早亡的兄弟。

  李世民心中一直都觉得,该给这些兄弟们留下一些能够传世的佳作出来。

  所以李福提到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立刻让李世民心思活络起来……

第188章 多加一位这边李世民还在心里犯嘀咕,另一边李福还在不断的念叨着。

  【话说老东西算得上一名不错的皇帝,尤其在君臣关系上,绝对没话说。】

  【别人开朝立国,名将功臣想要得个善终怕是都没可能,也就李二和始皇帝,能够做到开国之后,不对功臣下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就算是明证,不过李二好歹在人家活着的时候,对人家好点,不比等人挂了再画像缅怀,更直接一些吗?】

  【所以说来说去啊,永远只有死了的功臣,才能够让皇帝放下所有芥蒂和戒心。】

  李世民的表情有些扭曲,但也弄明白了,李福说的这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怕是他晚年身边功臣名将都故去后,才要求阎立本绘制出来的。

  所为的,不过是做给世人看的,同时也只是给自己在无人时缅怀故人所用。

  但是现在,李世民觉得,应该提前把这所谓的二十四功臣像给绘制出来。

  正如李福所言,最好还是在人还活着的时候,让那些个老兄弟高兴高兴,等真的人都死完了,再来绘制这个东西,作秀的嫌疑也太明显了,不是治世明君的做派!

  于是李世民就在内心里做出决定,等过了今日,就开始着手准备凌烟阁画像的事情。

  【但是不能否认,凌烟阁的存在,成为未来各朝各代豪杰从军报国的标志性建筑。】

  【不是有首诗,就是为了赞誉凌烟阁的吗,诗句是啥来着,让我想想……】

  【对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嘶……李世民眼眶一阵放大,当听到李福心声中念出这首诗的时候,整个人都激动了。

  男人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写得好,真的好,把李世民想要灭杀高句丽,收复辽东的期望,完美体现出来。

  还有‘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句更让李世民想要拍案叫绝。

  男儿当如是!如此一来,李世民越发觉得,凌烟阁非得设立起来,而且还得尽快设立。

  凌烟阁的存在,不仅能够让朝中老臣更为忠心耿耿,还能够成为大唐风骨的标杆建筑。

  有凌烟阁在,天下唐人都将以为国建功立业为荣,能让天下豪杰,有从军报国的志向。

  毕竟只要是个人,谁不想名列凌烟阁,封妻荫子,班列万户侯?

  李世民再看向李福,眼珠子微微一转,笑道:“太子,朕一直都有个想法,你说若是让阎立本为朝中功臣作画,装裱在宫中特殊位置,你以为将来会如何?”

  “嗯?”李福原本正在胡思乱想,猛一听李世民所言,表情瞬间一滞。

  【靠,什么鬼?李二这老货什么操作,怎么感觉我刚想什么,他就接上了?】

  【难不成他真成我肚子里的蛔虫了?不对啊,按照历史轨迹,凌烟阁画像不是现在啊!】

  【不过早设起来也好,李二这老货晚年的时候,好像也多了不少荒唐事。】

  【但他虽然荒唐,贞观盛世还是不能否认的,尤其他‘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还是相当有水平的。】

  李世民眼睛一亮,好容易听李福说他几句好话,大唐皇帝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好了,朕还得给青雀去送香皂,就不在你这里待了。”李世民拍拍屁股走人,但却不是真的要去给李泰送香皂。

  想想李泰,李承乾等几个让自己不省心的儿子,再想想李福,李世民顿时索然无味,打发李君羡安排一名百骑,前往魏王府送了三块香皂过去。

  等到李世民回了御书房,他心潮起伏澎湃,有些坐立不安,恨不能马上就把凌烟阁建成。

  但这时候,李世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李福的心声中好像没有说明完全,那除了已故杜如晦等人外,其他几个该是谁呢?

  李世民沉吟着,脑子里一个个朝中重臣的面相,鱼贯掠过。

  长孙无忌自幼追随李世民,虽为内兄,但善避嫌疑,该博文史,玄武门之变,他当居首功,所以凌烟阁中,自然有他一席。

  河间王李孝恭,乃是宗室名将,军功卓著,虽然玄武门之变时保持中立,但也不能否认他对大唐的功绩,兼之是皇室名臣,也应列一席。

  莱国公杜如晦早亡,曾经能让李建成忌惮的人,必须列入其中。

  郑国公、御史大夫魏征虽犯言直谏,经常让自己下不来台,可正因为有他的存在,才有了如今的贞观之治……

  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

  一个个老伙计的面孔,在李世民眼前掠过,但是到了最后,一个身影却定格在了李世民的眼前。

  李福,大唐太子,这位刚刚被自己册立才不过一年的太子,李世民有太多理由,把他列入凌烟阁功臣当中。

  李福自打成为大唐太子以来,他的功绩,真的是太多太多,多到让李世民无法遗忘掉他的存在。

  但是这么仔细算来,李福自己所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似乎人数少了。

  李世民心中有了定策,很快就派人召见群臣,当众宣布道。

  “朕准备在太极宫三清殿旁,设立一座凌烟阁!”

  “此阁分为三层,最顶层设立位列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为王公大臣,最外层,朕初步决定,设立二十五位功臣画像。”

  “所有画像,均为朝北而立,朝中诸君今后每日上朝,需绕道凌烟阁上殿。”

  啥?李世民这番话说完,大殿之内,群臣的表情都变得无比的精彩。

  不少大臣眼中都闪烁着激动地光芒,但又有些犹疑,似是在确定李世民是否说真的。

  李世民注意到大臣们的眼神,大笑着问道:“诸位爱卿,朕这个决定,你们以为如何?”

  “好,太好了,陛下英明,敢问陛下,可否透露那二十五位功臣,可有臣的名姓?”

  “哈哈哈……别人不知道,但肯定有俺的位置,陛下您说是不是?”

  “陛下英明,如此厚德,真乃是对我等的博爱……”

  大殿内的群臣,一个个都马屁声不断,就让李世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第189章 李世民的名单

  “朕已经拟了一份名单,你们且先看看。”李世民把龙案上写好的名单拿起来,交给身边的太监接过,递给了台阶下的群臣。

  房玄龄把名单接到手中,身边呼啦围上来一群人,就只见名单上写着,第二,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身为齐国公,是大唐皇后的亲哥哥,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更兼之他舅舅还是当朝元老高士廉,家世极为显赫,所以对这个名次,在场无人反对。

  从长孙无忌往后,河间郡王李孝恭,莱国公杜如晦,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

  看到这个排名,在场众国公们,终于脸色变得有些不对劲了。

  尤其是房玄龄,当朝宰辅,长孙无忌老二,他怎么应该也排在第三,怎么却跑到了魏征的后面,这不科学啊!

  还有鄂国公尉迟敬德,凭什么排在卫国公李靖和英国公李前面?

  位列二十五功臣的名单里,大部分都是同朝为官的同僚,大家平日里保持着表面上的客气,可不代表着实际上真这么客气!

  李世民能够看出在场大臣们,有对排名不满的意思,忍不住加了一句,“这个,诸位爱卿,这份名单的排序,并非按照什么排名,只是朕初步敲定的名单,拿来给你们看看的……”

  我呸……群臣表面上的鄙夷昭然若揭,都一个个只是在内心里冷笑,但却不愿意挑明。

  特么名单都已经出来的,当谁看不出这名单的座次,如何跟排名无关?

  河间郡王李孝恭倒是想替李世民解围,于是上前问了句:“这个,陛下,为何这名单上还缺了一个人,排名第一的好像漏掉了。”

  “是啊,陛下,这排名第一的,究竟是何人?”一听到李孝恭这问题,在场对排名多有不满的国公们,纷纷也跟着问了起来,还有人在私底下议论个没完。

首节上一节8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