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急诊科医生开始 第120节

  “吻合时间太长了,脚趾凉了。”周元淡定地说道。

  “吴主任,麻烦帮忙加热,用温盐水浸泡纱布,稍微覆盖片刻。”

  吴国辉赶紧照做。

  果然,几十秒钟之后,血管痉挛现象消失了。

  因为管壁狭窄而导致的血管近端喷血不良现象也消失。

  周元迅速进行缝合,很快,复杂的网状血管也完成连接。

  “重建骨骼。”周元道。

  这一步相对较简单,运用克氏针将断离面的手掌骨和趾头的趾骨连接起来,接着用小夹板行固定术。

  固定的部位显露除了指端,这是为了观察血液循环,一旦血运出现了问题,周元需要随时对其进行调整。

  毕竟,所有血管的吻合都是周元独自摸索出来的,究竟可不可行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开放血流循环。”周元道。

  吴国辉取下了手掌处的血管阻断钳。

  血流在心脏的推力下,缓缓地进入了两根趾头中,循环一圈,又回到了静脉。

  足足等待了两分钟,周元没有看到血管出现异样之后,才稍微松了口气。

  不过,这只是代表着血管吻合得很好,最后的效果究竟如何,还是要看患者的愈后恢复了。

  “阻断血流,开始进行神经的吻合。”周元道。

  “手术刀。”

  周元毫不犹豫地划开了趾头处的几块皮肤,以神经需要缝合的地方为中心,从神经断端的近侧游离到了另一处连接神经的部位。

  这是为了提供了良好的术野。

  相比皮外伤,保证缝合效果的术野显然更重要,切几个口子很正常。

  “间断缝合。”周元道。

  进行间断缝合的原因很简单,避免神经扭曲。

  连续锁边缝合不适合用于神经上,因为一旦出现了缝合不恰当的地方,或者是神经兴奋性太高,会导致整条神经受到缝线的牵拉,从而造成扭曲。

  一旦产生神经扭曲,神经会受到损坏,同样,也会对肌肉造成马尾状的神经性损坏。

  所谓马尾状神经损坏,是周围神经受到外界因素而发生麻痹,紊乱或功能不全,不能调节支配区域运动感觉、痛觉、知觉、温度等功能调节的一种神经综合征。

·· ······求鲜花···· ······

  比如,神经因缺血时间过长或并发继发水肿麻痹加重会导致截瘫。还有一些马尾状神经损坏是男人的噩梦——会引起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

  马尾状神经损坏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除了尽量避免之外没有更好的应对策略,而神经扭曲也是引起马尾状神经损坏的因素之一。

  一旦发生了马尾状神经损坏,恐怕这一次的再生手指手术只能宣告失败。

  “手术刀。”

  周元在显微镜下对断离面以及趾头的神经进行着游离,部分病变的神经只能选择切除。

......... . ...

  还有几条神经发生了神经缺损,说的简单点就是太短了,周元只能稍微降关节屈曲起来,轻柔地牵拉着神经,使其延长,从而克服神经缺损。

  “完成了。方院长,麻烦再帮忙固定一下神经。”

  人形固定器方院长默默地点了点头,瞅着显微镜,开始对神经进行着端口的吻合。

  神经之间的缝合不能存在张力,一旦有张力,张力会使得已经缝合好的伤口崩裂开,造成二次损伤。

  所以,周元在之前牵拉延长了神经的时候稍微多延长了 毫米,以防意外发生。

  所幸,神经的缝合也很顺利。

  一直在帮忙固定的方院长看得一脸惊恐。

  他的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在争论着着周元的神经缝合术究竟好还是不好。

  一号小人:“卧槽,对接得好精准!”

  二号小人:“好精准好精准!”

  “卧槽!这个病变神经周元选择了直接进行神经移植,把旁边拉出来的神经进行了双端吻合!”

  “卧槽卧槽!吻合吻合!”

  方院长内心无比震撼。

  望着眼前专心致志的青年,方院长有一种感觉……他在见证历史!手外科的历史!

  他在看着未来医学界翘楚、领军人物冉冉升起!!个.

第180章

  周元依旧全神贯注着缝合,没有注意到方院长的目光。

  “完成了。”

  终于,周元放下了持针钳,长长地松了口气。

  血管和神经都很细小,跟头发丝差不多,甚至还要小一些。这是缝合难度很高的部分。

  不过,总比只有0.0076毫米的毛细血管好。

  如果是缝合毛细血管,周元可以当场宣布死亡时间。

  那玩意儿跟红细胞的直径正好差不多,根本不是人能够缝合的。最细的缝线都要比毛细血管粗。

  “完美级的对接缝合法不会能缝合毛细血管吧?”周元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

  不过,他很快就甩掉了杂念,道:“继续进行肌肉、肌腱的交叉缝合。”

  血管保证了血流循环,为整个手掌提供了营养、动力。而神经,则是确保了感觉以及反射能够传达到每个地方。

  完成运动,需要的是肌肉组织的牵拉、屈伸等等。

  没有肌肉,就跟鬼压床似的,有感觉、活着,但是动不了。

  不同的肌肉,有不同的联系方式,比如肌腱两端直径差不多的,采用的是直接缝合。张力较大的肌腱则需要在肌肉组织中插入钢丝,在钢丝的辅助连接中缝合。

  周元之前缝合神经时候留下的切口还留着,也是为了这一步。

  为了尽可能地减小伤害,周元选择的切口不仅暴露了神经,还为现在的肌肉缝合提供了良好的术野。

  由于肌肉是皮下的组织,所以一般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可吸收风险。

  “方院长,帮忙把肌腱的两个近端拉紧。”

  第一步是进行肌腱近断端的缝合。

  方院长有经验,拿过止血钳,夹住了两侧的肌腱断端,拉紧并且吻合在了一起。

  肌腱的缝合不需要保证无张力,这玩意儿本身张力就很大,任何运动都会引起肌肉的收缩,所以采用的缝线是比较牢固的,只要不发生剧烈运动,一般都不会破裂。

  而手指部位,本身剧烈运动就不多,再断裂的可能性很小。

  “30cm长丝线。”周元道。

  又是开始挑战高难度缝合的时候了。

  进行肌肉缝合跟神经缝合不一样,这玩意儿要是间断缝合,费时费力,而且会因为缝合的线头太多,导致肌肉活动受到限制,愈合之后可能会引起肌肉的僵硬等等。

  所以,连续锁边缝合是最好的办法。当然,也很考验技术。

  因为肌肉是随时在变化的,就算患者已经失去了意识,只要肌肉还是活着的,就跟拍了脑袋的死鱼一样,时不时会抽搐两下。

  周元在长丝线的两端都穿了一根细长的指针,接着,在距离肌腱断端1.5厘米的地方横行贯穿了肌腱进针,使得丝线在肌腱两侧都等长。

  接着,周元紧靠着刚刚入针的地方,在旁边再次进针,斜向着肌腱的断端交叉而对称地穿过了肌腱,反复交叉进针一共三次,最后在止血钳拉紧肌腱近侧3毫米的地方穿出了这一针。

  “手术刀。”

  周元将两根细长指针握在了一只手里,另一只手结果手术刀,沿着止血钳的近侧大部切开了肌腱。

  “方院长,麻烦翻转一下止血钳。”

  方院长右手拿着止血钳,往旁边扭了扭,翻转之后,肌腱的断面显露了出来。

  上方的肌腱已经完成了缝合,接下来该缝合近端下方的肌腱了。

  这一次的缝合与之前的操作一样,最后,周元多次交叉缝合后,在止血钳近侧3毫米的地方再次将针穿了出来,正好跟上方的缝合线对称分布。

  缝合处还有部分肌腱是多余的,这点没有办法避免,为了保证肌腱缝合的质量,必须使得两部分肌腱有一点交叉。

  毕竟,出现肌腱重合可以增强肌腱的强度,但若是肌腱缺失了,整条肌腱的压力都会变得,它承受了不该有的压力,可能就会崩溃。

  切除了多余出来的肌腱之后,周元收紧了缝线,完成了近端的肌腱缝合。

  “接下来,肌腱远断端缝合.. ......”

  最开始的步骤差不多,方院长用止血钳夹住了断端,把两侧的肌腱收紧,并且有部分重合。

  周元没有直接缝合,而是拿起了手术刀,沿着止血钳的内面大部切断了此处的一部分肌腱,然后翻转止血钳,露出了断面。

  周元望着近侧已经完成缝合的肌腱,调整着肌腱轴线。切除肌腱正是为了保证远端的肌腱轴线与近端一致,只有这样,肌腱才会均匀受力。

  调整完肌腱轴线后,周元在远断面与近断面缝合线点相对应的位置斜向交叉进针,在距离远端面3毫米的地方引出了缝线。

  同样的方法,周元在远端肌腱处连续进行了三次的斜向交叉对称缝合,最后贯穿肌腱,将缝线拉了出来,另一只手再次进针,沿着前一针的进针口穿了出来。

  完成了远端缝合,周元再次拿起手术刀,把远端吻合处多余的肌腱切除了。

  在近端肌腱的缝合与远端肌腱缝合中,周元并没有将缝线打结,此时,周元拉起了一根缝线,另一只手按住了远端的肌腱,稍微用力把蜷曲的缝线拉直,以消除肌腱内缝线的松弛,影响肌肉的运动。

  另一边,近侧段周元同样收紧了缝线,让手掌断离面与趾头的肌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做完后收尾工作 ,周元开始结扎缝线。

  周元拿起了持针钳,把相邻传出的两根缝线结扎,接着翻转着线结,使其陷入了肌腱的表面。

  方院长沉默了。

  连细节都处理得这么好……

  一般来说,在如此高强度的精密手术中,完成了一次极高难度的操作,主刀的心情会有所放松,从而导致遗漏一些并不起眼的细节。

  这是人之常情,就连方院长有时候也会忘记。

  此时,方院长只是个固定器,所以能够仔细地观察、思考,而周元的注意力全在手的操作上,怎么还有可能思考其他的……

  换言之,周元把线结按进了肌腱的表面,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第181章

  很多人都知道,在进行缝合的时候,最容易断裂的不是缝线,而是缝合完毕之后结扎留下的线结。

首节上一节120/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