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逆天:人皇帝辛,加入聊天群 第77节

  汉灵帝刘宏怒斥道,“一群酒囊饭袋,竟然让一个妖道打到了帝都?我泱泱大汉,如今面对一群泥腿子农民,如今竟然没有半点办法?”

  汉灵帝阴翳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大臣,带着杀意问道,“你们是不是看到我大汉出现颓势,想要投降那张角妖道,所以故意不抵抗?”

  对上汉灵帝的目光,所有人忍不住低下头。

  实际上这个时候大汉王朝的确已经人心惶惶,很多大臣也早就开始谋取新路。

  可在对待张角所有的世家态度都是一样的,帮助大汉王朝与张角黄巾军两败俱伤。

  他们给张角安排的结局是,消耗掉大汉最后一丝国运,然后张角败亡。

  可谁想到他们预料的局面根本没有出现,张角领导的黄巾军战斗力强悍,反倒是大汉的精锐军队不堪一击。

  所以说这些大臣们也感觉很冤啊!

  如今汉灵帝再怎么说也是大汉王朝的实权帝王,就算大汉国运被斩,所以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违背汉灵帝的旨意。

  所有的大臣全都诚惶诚恐的叩首说道,“¨ˇ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息怒,息怒,你们让朕怎么息怒?”

  汉灵帝走了下来一脚将一个大臣踢飞,痛斥道,“乱臣贼子,乱臣贼子,都该杀,该杀!”

  他已经失去了理智,手持天子剑,竟然一剑将那个大臣直接给赐死了。

  “哈哈哈哈,朕是一言九鼎的天子,所有的乱臣贼子都该死,都该死啊。”

  鲜血刺激着汉灵帝,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感觉到他依旧是那个主宰天下,一言九鼎的君王。

  在朝堂之上当街杀死大臣,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不过想想老刘家的皇帝一向是这个德行,心性薄凉,也可以理解。

  汉灵帝血腥的手段震慑到了群臣,有些是真的害怕,有些是装的。

  看来疯狂的汉灵帝,不少出身世家的大臣们目光冷漠,疯吧,疯吧。

  将大汉皇帝的最后一丝威严彻底给废掉。

  这些世家出身的大臣也看清楚了,皇帝不过是借机出口气而已。

  没有看到他杀的只是没有什么背景的大臣,出身世家的大臣他敢动吗?

  这个王朝一直都是这样,光武帝刘秀虽然光复了大汉王朝。

  但是借助了世家大族的力量,所以自光武帝之后,这个王朝就处在世家的影响之下,世家大族的力量不断膨胀。

  就算是一言九鼎(李得的)的皇帝,也不可能随意的对付世家大族。

  “陛下,微臣提议派遣皇甫嵩将军出兵平叛。”

  “陛下,微臣附议。”

  “陛下,只要皇甫嵩将军率兵,那张角小儿定然在我大汉铁骑面前灰飞烟灭。”

  ....

  如今这种情况之下,张角已经带着黄巾军达到了帝都之前。

  短短几个月时间,曾经万国来朝的大汉王朝,似乎已经有了亡国的趋势。

  如果真的被张角攻破大汉神都,那所有人都没有戏了。

  所以说张角必须死。

  当然这个时候洛阳城之中其实已经人心惶惶了,不少人准备直接投奔张角。

  唯有这些世家大族联合起来,稳如泰山。

  他们相信他们全力支持,皇甫嵩出手,一定能够将张角轻易镇压。

  汉灵帝听到这些大臣的建议觉得所言不差,皇甫嵩的才能他很清楚。

  只要皇甫嵩率领帝国精锐,什么太平教,什么黄巾军,顷刻之间烟消云散。

  汉灵帝当即开口说道,“皇甫嵩何在?”

  “微臣在奸。”

  皇甫嵩头上已经是白发,但这一位将军依旧昂首挺胸,矗立着脊梁。

  这些年来汉灵帝愈发昏庸,重用宦官,十常侍弄权。

  汉灵帝更是说出了“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这样的话。

  一位天下的至尊,竟然认太监为父母。

  皇帝的威严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汉灵帝自己踩着了的脚下。

  取而代之的是十常侍愈发气焰滔天,如皇甫嵩这等忠臣之流,自然是愈发被打压,郁郁不得志。

  但皇甫嵩身上始终没有那种郁郁不得志的郁气,而像是藏剑于锋的宝剑,随时准备亮剑出鞘。

  汉灵帝这个时候也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他看着皇甫嵩哽咽一声问道,“老将军,我大汉不会亡吧?”.

第81章:大决战开始!只要我皇甫嵩在一日,这大汉的天下便不会倾倒

  “皇甫嵩在,大汉便在。”

  长剑出鞘,皇甫嵩的眉宇之间带着前所未有的锋芒说道,“我皇甫嵩世受皇恩,定为陛下除掉汉贼,”

  皇甫嵩没有多说,但他就如同的大汉的擎天柱石,给了所有人一种力量。

  一个人便是一座长城,镇守他身后的大汉帝国。

  汉灵帝一扫刚才的郁闷对着皇甫嵩说道,“好,好,好,有皇甫将军在,我大汉无忧矣。皇甫将军,如今大汉军队任你调配,朕只有一个要求,朕要那一群乱民全都死。”

  皇甫嵩领了君令,在场所有的大臣全都松口气。

  有皇甫嵩出手,那太平教的军队应该止步于此了。

  无论是皇帝,还是说世家们对于皇甫嵩都很自信,而皇甫嵩也当得起这一种自信。

  但是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一次的对手前所未有的强大。

  皇宫之中,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有钟鸣鼎食之家的大臣,再次欢笑起来,一片歌舞升平之景。

  仿佛那席卷天下十三州的黄巾叛乱,已经被平定。

  帝都之内,帝都之外仿佛像两个世界。

  纸醉金迷的权贵们,始终想不明白,那一群屁民哪里来的胆子敢造反。

  皇甫嵩走出了皇宫向后看了一眼,感觉一种剧烈的割裂感。

  他的心中不由出现了一抹悲哀,大汉无忧矣。

  大汉真的无忧吗?

  就算他平定了黄巾之乱,就算他诛杀了张角,这大汉真的无忧吗?

  皇甫嵩不由苦笑,不能啊,不能啊。

  这大汉的衮衮诸公没有看到,真正造反的不是张角,而是那天下的黎民百姓。

  朝堂之上依旧如此腐败不堪,今日平定了黄巾之乱,明日还有红巾之乱。

  只要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依旧如此醉生梦死,那这天下的义士便是杀不绝的。

  这一点他皇甫嵩都能明白。

  可朝廷之上的衮衮诸公怎么就不明白呢?

  大汉的陛下怎么就不明白呢?

  或者说,他们明白,但他们不在乎。

  谁会在乎那最底层百姓,最底层的泥腿子呢?

  皇甫嵩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的心中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也许四百年之大汉真的走到了尽头。

  而葬送大汉帝国的罪魁祸首,不是那乱臣贼子510,而是帝国的皇帝,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

  皇甫嵩收回了目光看着苍穹之上的方向,出现了几许迷惘。

  他皇甫嵩真的能够拯救大汉吗?

  真的能够阻挡那浩浩荡荡的大势吗?

  他隐约之见看到了,看到天下起义风起云涌,看到了帝国的倒塌,看到了大汉的灭亡。

  他真的能够逆天而为,挡住这种大势吗?

  皇甫嵩不知道答案。

  他只知道他世为汉臣,便要为这个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只知道,只要他一日灭有倒下,那便永远挡在大汉帝国的前面。

  世为汉臣,死为汉鬼。

  皇甫嵩转身轻出一口气,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是武将,不懂政治。

  但是他身受大汉皇恩,就要为大汉效死。

  其余的只是尽人事,听天命。

  皇甫嵩很快就组织起大军和张角在洛阳城不远之处相遇了。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皇甫嵩无愧国之柱石之名,短短时间之内便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挡住了张角的黄巾军,暂缓了张角太平教的步伐。

  本来黄巾军来时汹汹已经朝着洛阳帝都而来,而皇甫嵩将黄巾军拦在了洛阳城之外一座名为苍亭的小城之外。

  想要灭亡大汉,攻破帝都,必须将皇甫嵩这一颗钉子给拔除。

  “张角见过皇甫将军。”

  张角远远看着皇甫嵩出声打了一个招呼。

  皇甫嵩冷哼一声说道,“你便是太平教的首领,那个妖道张角吗?”

  天生立场的不同,让皇甫嵩对于张角这样的乱臣贼子天然就有一种恶感。

  皇甫嵩理解这天下百姓造反,但身为汉臣,这要求他必须镇杀这些所有乱臣贼子。

  “正是贫道。”

  张角看着这一位大汉将军开口劝道,“皇甫将军,大汉已失了天下,失了民心,如今帝国倾倒在即,皇甫将军,何必负隅顽抗?”

  对于皇甫嵩这一位国之柱石,张角早有耳闻。

  在故事线之中,便是在皇甫嵩的带领之下,黄巾军败亡。

  摧破强敌易于折枯,消化坚冰易于融雪,席卷七州,屠三十六方,夷灭黄巾之师。

  威德震本朝,声名扬海外,群雄回首,万民仰望。

首节上一节77/2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