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视频:开局盘点十大绿帽男 第179节

  要遭了!

  殷梨亭哪里还不晓得,这个熟悉的声音正是自己的师父张三丰发出的。

  他顿时心中一颤!

  知道不妙。

  他可是晓得,别看张三丰这个师父仙风道骨的,一副老神仙的样子。

  但是脾气可说不上很和善。

  遇到了不爽的时候,那也是吹胡子瞪眼睛的,下手狠着呢。

  不过现在也没有办法,他只能是强笑着转过身看向了师父张三丰道:“师父,你什么时候过来的啊?你走路怎么也不发出点声音?!”

  “哼!也就是我走路没有发出声音,不然的话,岂不是就听不到老六你的好话了?!”张三丰冷哼一声,似笑非笑的看着殷梨亭。

  完蛋了!

  殷梨亭一看就知道要遭殃了!

  老头子张三丰这是要对他下手啊。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于是他开口道:“师父,你快看,大师兄在找你呢。”

  说完,就趁着张三丰转身的一刹那,要溜走!

  岂料还没走几步呢,就被张三丰抓住了:“呵呵,小猴子,跟我玩这把戏,你这是老寿星上吊找死啊!”

  “师父,不要啊,我不是故意说的。”殷梨亭哀叹一声道。

  “那你是有意的了?!”

  “我不是有意的!”殷梨亭开口道。

  “那你是故意的了?!”

  “呃...”

  接着,一声惨叫响彻整个武当山。

  ...

  ps:求鲜花、求推荐票、求打赏、求一切的支持!.

第一百六十四章:昆仑三圣何足道的寂寞!(5更求订阅)

  打完了殷梨亭之后,张三丰也是陷入了沉思。

  他这一生,真的是一段传奇。

  而且他经历的高手,那也是众多。

  像横行江湖的百损道人,那玄冥神掌,那是相当的厉害,没有足够的纯阳内力护着,一旦中而来玄冥神掌的寒毒。

  那是必死无疑!

  其它的还有一些邪门高手。

  道门高手,佛门高手。

  他都见识过。

  特别是少年的时候,遇到的昆仑三圣何足道。

  何足道,自号昆仑三圣,昆仑派前辈,以琴棋剑三才艺著名。

  他自负才高,曾上少林寺论剑,风度脱俗,何足道颇有书呆子味道,也有令人尊敬的情操和道义感,引郭襄为知音。

  传说昆仑三圣何足道,号称是昆仑派百年来最出色的天才,少年时期便名满西域,拥有绝高琴艺,能以音而聚百鸟。

  何足道视郭襄为知音,助她击退西域少林的潘天耕、方天劳和卫天望。

  而潘天耕、方天劳和卫天望,就是当年火工头陀大闹少林派,使得少林发生了内讧,罗汉堂首座苦慧禅师一怒而远走西域,开创了西域少林一派的弟子。

  何足道虽然是高傲,但是并不是那么的坏,令人讨厌。

  恰恰相反,其为人还是不错的。

  有令人尊敬的情操和道义感。

  偷走少林寺《九阳真经》的尹克西,临死前良心发现,曾托何足道转达少林派觉远禅师“经在猿中”之话。

  但因方言口音讲不清楚,何足道听成“经在油中”而转达错误。

  他远自西域来嵩山少林寺,不过是受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所托,来传一句十分莫名其妙的话。

  然后糊里糊涂地跟觉远打了一架,在巧合下落败于张君宝后,便立誓终身不履中土。

  当然了,这段经历张三丰是不知道的。

  他只是对何足道印象很深。

  哪怕是以他现在的看法,昆仑派三圣何足道,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其人的品质和武功才情,都是让人叹为观止。

  当时少林的僧人,不知道多少人败在何足道的手中。

  直到他出手,才把何足道打败。

  何足道,长脸深目,瘦骨棱棱,一身白衣,三十余岁的年纪。

  看起来风采出人,卓尔不凡。

  除了傲气过人之外,其它的,还挺好。

  何足道的出名武学为迅雷剑法,剑法共一十六式,先聚内力,蓄劲弹出,剑声嗡嗡,有若龙吟。

  出招之快,长剑颤处,前后左右,瞬息之间攻出了四四一十招。

  一般人哪里能够抵挡的住。

  也就是张三丰天纵奇才,还有他师父觉远大师有九阳真经,传授给了张三丰,才使得张三丰能够打败何足道。

  但是当时也是何足道小觑了张三丰,而张三丰是侥幸至极的缘故。

  后世有诗赞道。

  按长剑,抚瑶琴,空山独吟、翎羽绕缤纷,清水白石何离离,剑点沟壑,独弈求知音。

  奏考盘,诉蒹葭。

  伊硕白衣,痴向曲中音。

  古刹钟声撼山应,昆仑情断,何足道虚名,睡在坟头上的狐。

  其实,何足道和郭襄也是有故事的。

  话说当年,郭襄一驴一剑,只求能在江湖上得到神雕大侠的一点消息。

  郭襄遍寻杨过不获,在少室山上得知昆仑三圣要来少林寺显本事,本想到时间了瞧瞧热闹,到处闲逛之时,竟见到了有人以琴音吸引百鸟的盛状。

  独自抚琴不算,还用剑画了棋盘在地上与自己对弈起来。

  真是一阵操作猛如虎。

  寂寞如雪!

  那时的郭襄不知,他就是令自己大为好奇的昆仑三圣。

  昆仑三圣并不是三个人,而是何足道在西域昆仑山上,精于剑术、琴韵和棋艺,人送他外号“昆仑三圣”。

  琴、剑、棋皆精通的人,在中原这等锦绣繁华之地尚且不多,更何况是西域。

  那种苦寒之地,人烟稀少,出一个光风霁月的妙人更是罕见。

  何足道另一个讨人喜欢的地方是,虽然文武双全,但自信而不自负。

  虽然有点小傲气,但是总体来说,并不是那么的让人讨厌。

  别人赠他“昆仑三圣”的名号,他却不敢安然接受,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何足道”,这样一来别人就成了“昆仑三圣何足道”,倒也不如何狂妄自大了。

  他独居昆仑山上,一人弹琴下棋练剑,到了中原也还是一人弹琴下棋练剑。

  这才发出“世间苦无知音,纵活千载,亦复何益”的感慨。

  下里巴人和者众,阳春白雪知音少。

  越是顶尖的人,越是高处不胜寒。

  所以寂寞的何足道遇到了能理解他的郭襄,他是开心的。

  何足道为什么会喜欢郭襄?

  郭襄虽然不擅琴艺,却善解琴意。

  听了何足道的琴声,观看了他自己与自己的对弈,知他是一个曲高和寡、出众风采的雅士,便以一曲《考》回赠。

  考在涧,硕人之宽。

  独寐寤言,永矢勿谖。

  这琴曲之意出自《诗经》,是一首隐士之歌,说大丈夫在山涧之间游荡,独往独来,虽寂寞无侣,容色憔悴,但志向高洁,永不改变。

  那人听这琴音说中自己心事,不禁大是感激,琴曲已终,他还是痴痴的站着。

  《诗经》里的这首隐士之歌真真是何足道的写照,似他本人,高洁无伴,却不改心志。

  于是二人是聊的投机。

  想必何足道一生之中第一次遇到一个能与他相知的女子吧,况且他眼前的郭襄,落落大方、不拘俗礼。

  他怎么会不喜欢呢?!

  在郭襄与西域少林三位老者起了争执的时候,现身相助。

  他身上的书呆子气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对手杀气腾腾地想找他挑战,他却只顾着弹琴。

  因为他找郭襄的目的是为了给她听自己新谱的曲子,其他天大的事情也不放在心上。

  别人以为他傲慢托大,殊不知他只是一腔痴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何足道的琴音里,似乎自己正是《考》里的隐士,却也是《蒹葭》里那个寻找伊人的男子。

  爱慕之情已经满溢,郭襄也不由得脸红了。

  毫无疑问,何足道对郭襄是一见钟情的,所以指尖的琴音情致缠绵,真真是把郭襄当成了“伊人”。

  在知道郭襄想去少林寺瞧热闹后,他说服了方丈,将郭襄带进了寺门。

  只是没想到,少林寺众人不满他“剑圣”之称,一定要与他比试武功。

  本来会力压群雄的何足道,竟出乎意料地败给了少年张君宝。

  而他之前便立誓,倘若此战败了,终身不赴中原。

  言归正传,张三丰看到了天幕主人对于自己的介绍。

首节上一节179/19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