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我,东海龙太子,拜师菩提 第24节

这精神,并不是所谓的“元神”,其并不具备形体,一种意识。

当这意识浮现而出时,三星洞内的景象,顿时全部收入到了敖青的脑海中。

他感觉自己似乎飞到了高处,以一种俯视的目光,看向三星洞。他看到了三星洞的无数美景,也看到了樵夫和祖师,甚至看到了“自己”。

在庭院之中,一个身穿素衣的童子站在院中。那童子眉目清秀,额头上有两枚龙角,正是敖青如今化形之后的模样!

他的样子,总体而言与“人”一模一样。只是多了龙角,象征着他前世和今生的身份。

由于其龙躯尚幼,尚未长成,故而化形之后的年龄也似乎并不成熟。

而虽然刚刚也在池边看到了自己的模样,但是现在敖青对自己化形以后的相貌,才更加清晰。

不过,比起这个。他更加好奇,这“菩提子”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为何,能够让自己的意识凌驾在虚空之上,就仿佛灵魂出窍一般。但又好像,并不是真的“灵魂出窍”?

敖青顿了顿,尝试着激发更多菩提子的力量。随着这力量的攀升,他再次感受到了之前在“菩提树下”一般的状况。他的意识似乎超越了这个世间,竟然逐渐浮至灵台方寸之外。

是的。他的意识,重新回归到南海之上,看到了在南海上,“心界”的所在。

这菩提子的力量,竟然让他超越了“灵台方寸山”!

敖青顿了顿,旋即,转念间散去菩提子的力量,意识再度回归到了本体之中。

他睁开双眼,看到周遭景象,仍旧是在三星洞内,不由啧啧称奇。

看来,自己的确是在那“菩提树”下,得到了一个机缘。只是,这机缘到底是什么,却还不知道。

敖青想了想,打算,在三日之后,去问一问菩提祖师。

一则是因为,自己是在菩提树下得到的这机缘,那么这机缘,便很有可能是菩提祖师赐予自己的。即便不是,祖师也应该知道一些。

二则也是因为,如今这机缘,敖青还摸不透,并不清楚其利弊。而且在他的心中,祖师接下来对他的教导才是更重要的。自然不会选择去因小失大,刻意隐瞒。

第三十三章 四境

三日时间,对于敖青来说,不过弹指瞬间。

他在方寸山中游览赏玩,回过神来时,已过了三日。

时间流逝之快,如白驹过隙。不过回首之间,便已到了如期之时。

铛!

洪钟大吕,赫然响彻。三星洞中,振发出一道厚重的钟声。

敖青算着时间,也正好到了,遂站起身来,不急不缓,朝瑶台走去。

时至清晨。瑶台之处,菩提祖师看似随意地坐在台下。那樵夫,也没有来到这里。

看来钟声,只是祖师提醒自己时辰已到。倒并无“召集”之含义。

说起来,《西游记》中,祖师麾下弟子不少,还有道童小仙侍立左右。

但是,敖青这时来到,也不知是比那孙猴子早了多少,除了祖师和那樵夫师兄,三星洞中就没有第四个人了。

当然,这倒也是正常的。毕竟那些所谓的“弟子”,怎么看都不像是得了祖师真传的。

“拜见师父!”

敖青来到瑶台,便向祖师行礼。

祖师微微点头,道:“徒儿,你来了?你在我方寸山中,已度过两百年岁月,虽然此前你并未拜师,但为师对你多有了解。你我师徒,倒也不必如此多礼。”

敖青道:“弟子谨遵师命。然自弟子来到方寸山中,为师父恩赐诸多,铭记于心,岂敢失了礼节?”

敖青此番话,乃是真心实意的。

虽然他正式拜师,仅仅是三日之前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其实自从他踏入这片“心界”时开始,他就已然承了祖师恩情了。

那三道考验,处处玄妙异常,乃有莫大机缘。而且樵夫对敖青的提点,多半也是来自祖师的授意。因此二人那时虽无师徒之名,却早就有了师徒之实!

祖师看敖青这般谦逊,也是异常欣喜。他露出些许欣慰,笑道:“也罢,你倒是条懂礼节的龙。徒儿,你既拜了为师,又要学道,可知道这世间道术,因缘为何?”

敖青道:“弟子虽有些许耳闻,但却不真切。譬如弟子知道,佛门修金身、法相,道门有金丹、元神。而天庭众神,则各自掌握世间之权能。至于我龙族,多以天赋神通为主要。”

菩提祖师微微颔首:“不错,你所说的,都是这世间所存在的法力。佛有佛法,道有道术,神有神职。似你龙族这般瑞兽,也是天生就有着诸般神通,呼风唤雨,不在话下。不过,若以修行境界而论,世间修行法,却可分为四种……”

菩提祖师缓慢道述,为敖青讲解这世间修行。

却原来,这世间修行之法虽有万千,但终究殊途同归,但凡是在修行路上,大体可分为四个大境界。

这四个境界,分别为“凡”、“仙”、“圣”、“道”。

凡境,则是未曾踏入修炼门庭之境界。小到世间凡人,大到瑞兽,凶兽。都属凡境。

所谓“凡”,乃是“帆”之含义。寓意于苦海之中,孤帆远航,难能超脱之意。

仙境,则是通过修炼,达到“逍遥”之境界者。

所谓“仙”,即长生仙去,从人从山之意。可独善其身,长生不老,或有种种神通,能斩却欲望,逍遥自在。

而世间仙人,无论是天庭仙神,还是西方的罗汉、比丘,大多都是“仙境”。

圣境,乃是有大智慧,大德行。顺应天意,救度万生。

所谓“圣”,本意乃是竖起耳朵倾听之状,意为教化。圣境之者,明事理,通天数。

于法力,亦可以洞察三界,镇压一方。乃至于开辟天地,彻查前后因果。

对应的乃是诸如观音菩萨、真武大帝这般神圣。

而“道境”,则是通明道果,监听大岁月之变数。超越“天地”之概念,直指大道之境界。

道可道,非恒道。到达此境界的大神通者,亦不可以用常理而观之。

譬如那佛祖一梦之间,心念漂浮万界。那道祖八十一化,演悟诸天玄黄。

……

……

听了祖师的一番讲解。敖青也是心神激荡,甚为向往。

他第一次明悟了所谓的“境界”,同时也未想到,这三界大神通者,竟然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神通广大!

仅仅是达到“仙境”,几乎就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了。而“圣境”,甚至可以开辟小世界,镇压一方天地。

至于“道境”,就加难以想象了。

不过,那些对自己来说,还太过遥远。且不说“道境”中,明确被祖师提及的只有佛祖与道祖等寥寥数人。那“圣境”,就已然是自己遥不可及的了。

敖青问向祖师道:“师父,既如此,我现在可算是达到了所谓的‘仙人’之境界?”

菩提祖师看向敖青,微微笑了笑,说道:“也非是如此算来的。你虽然天资不凡,但如今还未正式修炼,谈何有什么境界?何况,所谓境界,并非如此刻板,更不代表实力之强弱。只是‘修道’与‘求仙’途中的一个个小小标识罢了。”

敖青点了点头。

的确。

这所谓的“凡”、“仙”、“圣”、“道”四大境界。与一般概念中的什么金丹、元神。亦或是佛门的法身、法相不同,并不是真正可以判断实力的根据。

而只是一个,大的分类罢了。

如今的敖青,并未踏入修炼,对于“法术”,也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若按这四大境界来看,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凡”境。

但是,若论其实力,却已经是许多“仙人”也不及的了。

且不说龙族的天赋神通,能够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掌控雷电法力。他那一万两千丈之庞大的龙躯,就已经是一般仙人望尘莫及的了。

毕竟,一般仙人,都不会什么太强大的法术。哪怕是稍微懂得一些类似“法天象地”的神通,面对一万两千丈之巨大的青龙,也是力有未逮。

因此,“凡”、“仙”、“圣”、“道”四个境界。若仔细追溯,其中细节分类诸多。例如“凡”境之中,有金丹之术,有舍利之法。“仙”境之中,有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亦有法象金身,菩萨十地。

当然了。

虽说如此,这四个境界的大方向,还是可以作为敖青的目标的,指点一下前行的依据的。

第三十四章 龙祖

如今,敖青得知了修行路上的“四境”以后,更是心向往之,对祖师拜道:“望师父传授修行之法,弟子承继师父衣钵,日后自当令方寸山踵事增华,将三星洞发扬光大!”

“三星洞?”

菩提祖师眼含笑意:“莫不是将龙族发扬光大罢?”

“师父,我……”

“好了。”

祖师摆了摆手,道:“为师不是教你舍弃龙族。你在那菩提树下的所作所为,为师也看到了。所谓顺其自然,你既有大志,那也是缘法所致。但切要记得在菩提树下的洒脱,牢记凡事不可强求之道理。若有朝一日,你失了初心,为师纵不清理门户,也要将你逐出门庭,以免坏了我之道法。”

敖青正襟危坐,恭敬道:“弟子谨记。”

“善。”

祖师满意点头,道:“世间修行法,有修道路,有求仙路。修道为修心,求仙为求术。如今你心证菩提,算是踏入了‘修道路’,这‘心’之境界,一时半会,也难以说的清晰。因此,接下来为师便从‘求仙路’,也即是‘术’的方面开始教你。”

敖青大喜。他虽然心证菩提,也知道,这“修道”是很重要的。不过,这也并不代表“求仙”不重要。

尤其是在“道”未修成之前,那以“术”护道,防止妖邪、魔罗阻挠扰乱,乃是必然之事。

对敖青来说,他对“术”也是很向往的。哪个人不想自己能够变化自在,腾云驾雾。睹青天而攀白日,朝北海而暮苍梧?

敖青道:“不知师父是要教授何等法术?”

敖青记得,在《西游记》中,菩提祖师融汇三教,无论是对佛、对道,还是对儒都很精通。

除此之外,祖师还通晓“术流动静”四果旁门。虽然,孙悟空对这些旁门不屑一顾,但也都有着“旁门正果”。

术门之道,趋吉避凶;

流门之道,朝真降圣;

静门之道,作关入定;

动门之道,采阴补阳。

而祖师传授给孙悟空的“大品天仙诀”,便是三教合一的至高修行之法。那句“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可以说是将此法的强大之处,尽皆道出了。

敖青当然也好奇,祖师会不会教他大品天仙诀。

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如此。

那菩提祖师看向敖青,道:“若是一般人,我有三百六十旁门,七十二左道可教之。若天赋异禀,我当教其佛、道、儒中三教的修行大道。若悟性卓绝,道心天成,我当授其显密圆通真妙诀,令其承我真传。但你却有所不同,你乃是龙族,为师觉得,你虽可学我之大法,但也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有一些你自己的东西。”

祖师言罢,便轻轻挥动手中的拂尘。

只见,那虚空之处,一道光芒变换,忽然出现了一张白纸。

“这是?”

敖青微微一怔。

菩提祖师道:“徒儿,你看此物可眼熟否?”

敖青道:“此乃弟子无聊之时授与凡人之物,名为‘纸’。”

是的,这正是“纸”。

首节上一节24/2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