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十个天赋位 第64节

两人告退后,林雨欣仔细的为李初进行讲解。

“……”

第四十六章:天赋:两仪生灭玄光

“因为我们太初一脉的特殊,再加上我的天赋原因,两仪生灭法算的上我的根本大法,我的修行、战斗全系于此。修行方面不必多说,只要是太初一脉的弟子自然知晓。战斗方面,我仅凭两仪生灭法就能构成完整的战斗体系!”

“我的两仪生灭法如今被我推升到意境层次,最低也需要以两种对立的意境来构成两仪生灭意境,比如你现在领悟的阴、阳两大意境。在这之后我还可以将水与火、风与土、光与暗、生与死、清与浊、快与慢无数对立意境融入,多种意境的融入我就可以借此开发出攻击、防御、辅助、移动等等运用,理论上我的两仪生灭法将有着无限进化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两个人的领悟意境不同,眼界、见识不同,心态乃至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因而我不可能将我的一切开发与运用都传授于你。

这种说法不怎么准确,我的意思是不会一股脑的将所有知识传授于你,而是在你自行开发的过程中给你种种启发,你最后开发运用成什么样子都要靠你自己。

比如你的师兄张千便是将两仪生灭法当成纯粹的攻杀术法,你却可以开发为治愈、防御类术法。”

“而且修炼成功的外在表现也不尽相同同时如我的两仪生灭法外在看来就是一道玄光,但是你的师兄张千,他的两仪生灭法的外在表现却是一枚枚黑白棋子,运用方法都与我有不小的差别。不要只想着修成我的两仪生灭玄光。”

李初听到这心中却是明了,两人的对同一种法门的运用不同,外在表现不同正是依托于各自的天赋,李初早就查看过两人的天赋信息。

“天赋:两仪生灭玄光

等阶:四阶

效果:①被动,掌握一种意境后,如果该意境有对立意境,可以提高其对立意境的亲和。

②主动,消耗灵气可凝聚一道两仪生灭玄光,该玄光可在生灭之间转换,生可治愈万物,灭可毁灭众生。

备注:当前等阶为四阶,生灭只对神胎境及以下的目标有效。

介绍:两仪之变,生灭之间,一念生,一念灭。”

这就是林雨欣的天赋,林雨欣的两仪生灭法便是根据她自身的天赋,然后在太初一脉根基法的基础上创造而成。

根据自己的天赋创造种种术法也是高级修行者的一种趋势,首先是有常规的手段,不至于动不动就使用天赋,大多数时候只要不是那种特别明显的天赋,基本都会当成底牌来使用。

另一个原因便是只要有相应的条件,大多数修行者都会根据自己的天赋来规划自己的修行道路,构建自己的战斗体系。

如果修行者不创造对应术法,修行者死后想要留下传承却发现自己的最大依仗就是自己的天赋,这个时候修行者总不能告诉后来者“我的一切传承都放在我的天赋里了,你想要的话就自己去寻找吧!”。

哪怕一些体质类天赋也是有转化为战体类术法的可能,不过越强大的体质越是难以转化为相应法门。

再一个原因便是不是所有天赋都强大无比,也可能有着自己的缺陷,创造功法术法有着打破天赋界限的可能。

张千的两仪生灭法外在表现为黑白棋子也是与他的天赋有关。

“天赋:执黑御白

等阶:三阶

效果:①主动,消耗灵气凝聚黑色棋子。

②主动,消耗灵气凝聚白色棋子。

③触发被动,当黑白棋子同时出现时,两者在一定距离内会相撞爆发出强大的攻击力,距离越远,攻击力越强。

备注:当前黑白棋子相撞距离极限为一百米。

介绍:棋分黑白,人分黑白,黑白结合,其力更强。”

李初见过张千演示他的天赋,或者说根据自己天赋创造的术法。

张千将种种不同的术法制作成黑白棋子,两者相撞爆发的威力绝对一加一是大于二。

张千学习林雨欣的两仪生灭法后,就可以将对立属性的术法封印碰撞,在黑白棋子碰撞的同时使用两仪生灭法,这样就能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威力。

李初心中闪过林雨欣与张千的天赋信息后,继续听林雨欣的讲解。

“我现在的两仪生灭法是一门灵法,蕴含着意境,文字已是无法表达,我也没有专门刻制蕴含意境的灵法传承玉牌,因此我便亲自演示!”

说着林雨欣指尖泛起一抹黑白光芒,正是林雨欣以两仪生灭法凝聚的两仪生灭玄光!

“这便是阴、阳两种意境结合而成的最基础的两仪生灭意境,其他对立意境的结合方法也离不开阴、阳意境结合的范畴,除了两种意境的融合,如果你想进行多种意境的融合那就要靠你自己了!”

林雨欣将指尖两仪生灭玄光的根本两仪生灭意境很清晰的展示在李初眼前,李初只看了一眼就有诸多感悟纷纷涌现。

李初明白林雨欣表达的意思。

两仪意境不仅仅可以由阴、阳意境组合而成,生与死,快与慢,水与火都可以组合出两仪意境。

这种组合是有着相同的规律在其中,学会其中一种,另外的自然明白。

但是如果李初想进行将两对对立意境同时组合成两仪意境,那就需要李初自己进行推导。

不是说阴与阳组合两仪意境,生与死组合出两仪意境,然后两者叠加就能组合出更加强大的两仪意境,而是需要另外的组合之法。

这种组合之法现今还没有通行一切组合的公式或者规律,所以需要李初自己进行推导。

李初沉浸在两仪意境的玄奥之中,直到林雨欣将两仪生灭玄光收起,李初才从那种感悟的状态醒转过来。

李初知道今日的授课时间已到,虽然很想一股脑将两仪意境参悟成功,但是李初知道那并不现实。

或许是林雨欣看好李初,就在李初告退要离开雨柔峰的时候,林雨欣却是叫住了李初。

“我太初一脉有四道真仙传承,不知道你选择了哪一道传承?”

这里的传承说的可不是观想法,每一道传承中包含成千上万的法门,观想法只是其中的一种。

太初一脉当然不止出过四尊真仙,但是在太初一脉留下传承的只有四尊真仙。

四道传承分别名为《太初化气经》《太初玄光经》《太初乾坤经》《太初羽霄经》。

除了太初一脉创建者太初圣尊,后面留下传承的三名真仙却也没有跳出太初圣尊的范畴。

之所以说后来者没有跳出创建者太初圣尊的范畴,那是因为后来者传承的根基依然是太初根基法《太初始气》,不同的传承仅仅是对《太初始气》的不同开发方向。

“弟子还未选择,一般不是神意境才会彻底选定传承吗?”

李初摇头,表示自己还没有选定传承。

李初所言林雨欣怎会不知,林雨欣还不是怕李初不管不顾选择了看起来最适合万法仙体的《太初化气经》。

林雨欣为了李初日后不至于走上一种绝路,因而为李初分析四大传承的利弊,让李初对四大传承能够有清晰的认识,神意境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

第四十七章:太初根基法《太初始气》

“我们太初一脉虽说分为四道传承,但是四道传承的根基都在于太初根基法《太初始气》,每一道传承都是对太初始气的不同开发。”

“《太初化气经》是我太初一脉创建者太初圣尊遗留的传承,也是这道传承中最根本的《太初始气》才造就了我太初一脉的辉煌。

在这道传承中,太初圣尊有着开创性的成就,《太初始气》这门法门可以让我们修炼一道本命之气,本命之气承载意境或者法则,而意境的晋升乃至法则的突破就会带动修行者本身修为的晋升,使得我太初一脉的法修在凡人阶段就可以专修术法境界,以术法境界带动修为境界的晋升!”

“在过去……不,哪怕是现在,大多数凡人阶段的修炼,术法境界是术法境界,修为境界是修为境界,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一名气海境的修士,他可以领悟意境,甚至可以领悟真仙层级的法则,那怕他已经有了证仙的资格,但是他本身依然是一名气海境的修行者,想要提升修为境界依然要一步步的打磨灵魂、意志,吸收灵气,术法境界极高不代表他可以修为极高。

但是我们太初一脉的修行者却不同,如果你在气海境就领悟了法则,并修炼出太初始气,然后将那种法则选定为太初始气的本命法则,你的修为就可以突飞猛进,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就一尊真仙!”

“太初始气的存在使得我太初一脉可以专修术法境界,全力钻研术法境界带动修为境界的晋升反而比单纯修炼还要快!”

林雨欣所言正是太初一脉最核心、最精髓的地方,也正是太初一脉弟子只需专修术法境界,因而在修行中期,神意境、神胎境时期最是强横,杀伐无双。

“不过我太初一脉的修行法门也有着缺陷,至今都没有寻到完美的解决方法,或者说完美解决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影响的因素太多太多。”

“第一个原因便是术法境界的参悟前期易,后期难,修为境界虽然也是如此,但是修为境界哪怕遇到瓶颈也可以勤修不辍,靠水磨功夫来寻求突破。术法境界一旦遇到瓶颈很容易出现一定时间内境界提升彻底停滞,不过这个缺陷可以在那段时间去进行修为境界的修炼,因而算不得多大的缺陷,反而因为有多种选择算的上是优势。”

“第二个原因便是若想靠术法境界推动修为境界的晋升就要将融合进本命太初始气的所有意境或者法则同时突破。

比如我现在本命太初始气承载着两仪意境,最简单的两仪意境也是有阴、阳两大意境组合而成,若想术法境界带动修为境界晋升就必须两大意境都进行新的突破,然后组合出的两仪意境也要突破。

如果我在之后的修行者加入更多的意境融合,就要更多的意境统统做出突破,这种突破越到后期越发艰难。这也是太初始气的最大缺陷。”

“四大传承除了本初的《太初化气经》,其他三大传承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良却又有了新的缺陷,总是不得完美。”

“《太初化气经》中的太初始气承载的意境、法则这能增加,不可减少,太初圣尊惊才绝艳,在凡人境界融入许多意境,并在凡人时齐齐推升到法则的境界,然后一举晋升真仙,一经晋升就是真仙中战力极强的存在。

但是晋升真仙后太初圣尊发觉如果他要再次晋升,就要将所有法则再次推升,但是法则提升何等艰难?

到了真仙境界,术法境界……不,应当说道的境界与修为挂钩,道的境界到了,修为境界的提升自然就没有了障碍,但是道的境界不到,再怎么修炼都是徒劳无功!

太初圣尊创造的《太初始气》确实强大,在凡人境界便追求融合,多次晋升后,意境、法则已经密不可分,这也是他战力极其强大的根源。

但也是这种贪大求全使得他在真仙境界难以做出突破,他的法则结合太过紧密,想要舍弃一些法则都做不到,因为舍弃部分法则就是使得本命太初始气形态不稳,乃至崩溃。但是太初圣尊的所有修为便系于本命太初始气之上,太初始气如若崩溃,圣尊也就命不久矣。

最后太初圣尊无法推升所有法则,寿命大限到来,只能含恨而终,最后留下的告诫便是莫要贪心!”

“太初圣尊陨落后,我太初一脉出现了第二尊真仙,《太初玄光经》便是那名真仙圣尊留下的传承。

在这道传承里,那名圣尊另辟蹊径。创造出玄光之法,玄光也可以承载种种意境,但却不与修为挂钩。本命太初始气只承载一种意境,战斗时可以将玄光承载的意境与太初始气承载的意境进行短时间的融合,以此增强战斗力。

本命太初始气只承载一种最简单的意境,这样术法境界的提升将会变得十分容易,战斗力由玄光承载的意境弥补,看起来是不是十分完美?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种方法对修为提升有利,但是越到修行后期,战力便越发低下。

因为玄光承载的意境不与修为挂钩,在前期术法境界的提升稍显容易,因此便有时间精力将次要意境也是提升,但是越到后期,领悟突破越发艰难,为了修为的突破,很可能出现一些意境被舍弃的现象。

这样就会导致一名修行者在气海境或者神意境是顶级战力,同境界难逢敌手,但是神胎境战力就会下降,仅有一流战力,算不得特别突出了,五行境就会沦为二流战力,单一法则成仙后将是一名三流真仙。

其他修行者是厚积薄发,不断做加法,但是修习《太初玄光经》的修行者却是不断做减法,自然越来越弱。”

“再后来,太初一脉陆陆续续出过多尊真仙,但是要不就是完全修习这两道传承成仙,没有自己的创新,羞于留下传承。要不就惊才绝艳,彻底脱离太初始气的范畴,自开一脉,成就不朽的传承。”

“最终只有两尊真仙在太初一脉留下了自己的传承,那就是《太初乾坤经》《太初羽霄经》。”

“这两道传承也有自己的优势与缺陷。”

第四十八章:二闯通天塔

“《太初乾坤经》汲取了一击定乾坤的流派理念,本命太初始气仅仅承载一种意境,但是在这一种意境下细分许多意境,比如承载火之意境,火之意境下可以分阳火意境、阴火意境、爆裂意境、焚天意境等等意境,进行同系的融合,在某一方面去达到极致。

这道传承很可能出现攻击方式单一但却威力强大的现象,与一击定乾坤的流派很是相像。

这道传承看似完美规避了《太初化气经》《太初玄光经》的不足,既是单一意境,境界提升简单,又有着强大的攻击手段,弥补了战力的不足。

但是有时候一方面的圆满,比多方面的大成还要困难,成仙需要将其升华为法则,比如包含万千的火之法则却是高等法则之一,十分难以领悟。”

“《太初羽霄经》汲取了灵术洪流流派的部分理念,这道传承虽然与《太初化气经》一样只增不减,但却不进行各种意境的复杂结合,只是简单的叠加,这样便大大减少了意境突破后还要进行组合的时间。

不过这种做法很可能使得修行者没有强力的一锤定音的攻击手段,所以该传承攻击手段如同灵术洪流流派般,一般的外在表现便是千万飞羽肆虐,每一片羽毛便是一种或多种灵术。

你的师兄张千选定的便是这一传承,攻击时无数黑白棋子涌现,再以我的两仪生灭法增强棋子的碰撞威力,威力也是不容小觑。”

“这四道传承中一眼看去最适合万法仙体的应当是《太初化气经》,万法仙体在领悟意境方面得天独厚,修为能够突飞猛进。但是万法仙体凡人境界之时对法则领悟力极低,成仙这道门槛太难跨越。

因此在我看来最适合的应当是第二道传承《太初玄光经》,先选定一种意境,全力领悟一种法则以成仙,万法仙体在其他意境方面的领悟不至于出现太多战力下降的问题,真仙后再转修《太初化气经》,那个时候就能厚积薄发。”

……

李初离开雨柔峰,经过林雨欣的一番提点,他现在对四道传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正如林雨欣所言那般,先修《太初玄光经》,再修《太初化气经》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李初拥有万法仙体能够兼顾修为境界与战力。

其实李初觉得自己如果没有万法仙体这个天赋的话,这条道路才是最正确的。

战力够用就行,但是修为境界却没有人嫌高,修为境界自然是越高越好,境界到了,战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修行的目的是长生,而不是无敌,修无敌不过是为了更好的长生,但是可以先长生,再无敌又有何不可?

如果李初能快速成仙,然后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开发他复制的天赋,厚积薄发下战力定然飙升。

不过现在李初想想自己先天灵气晋升气海境,打下的根基无比扎实,气海境仅靠灵力的强度就足以堪比一流,再加上万法仙体的配合做到同境界的横扫无敌不是难事。

再加上长生圣尊赐予李初的三千年寿命,万法仙体恒定天寿,那怕李初只有蕴气境修为也能拥有人族的极限三千年寿命。

首节上一节64/42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