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打卡签到 第185节

但也不愿意去跟礼部的那些人争权夺利,索性就想个法,另辟蹊径。

整个过程中并无陈玄策什么事儿。

这非是林如海贪功,而是陈玄策自己讲的明白,无意再去出风头。林如海自然不会把功劳白白浪费了。

但新式纺纱车的事儿就必须按在陈玄策的头上了,包括那铅模的事儿。

因为林如海根本就不擅长这些,说是林如海倒弄出来的,他自己都不信。

卢正只赞了陈玄策一声机巧,却是很理所当然的把那两件器具的作用意义与陈玄策这个发明人区分了开来。

后者只多是个机巧过人,存在意义还全处在工匠这一范畴,与造福社稷苍生无关。

因为那与苍生社稷有关系的是推广人。

是泰昌帝!

这没毛病。

可也正是没毛病才是真正的大毛病!

大周朝立国百年兴武废之势真的已经很明显的。

卢正的如此作为,真的不全是一个避嫌就可以概括的,而是人那根深蒂固的劣根性。

跟蓝星上的朱明人相比,他们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周朝的人虽然依旧蔑视匠人,但好歹还能对匠人一个夸奖的评价。

朱明一朝的人却是完全无视了其他所有!

不过陈玄策才不会在乎这点呢。

他现在正忙着挑选着对象,因为接下来二次敲诈王熙凤之后,就需要使用到这个工具人了。

而至于如何驱使着此人去馒头庵送死,陈玄策就有太多的手段了。

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移魂大法,对付之都轻而易举。

移魂大法是十日小结抽出的东西,陈玄策连嗑技能值都不用,便轻而易举的练成了。

他内力高绝,神识过人,一个区区摄心术,还不手到擒来?

“卖报,卖报,新鲜出炉的新闻报,五个铜子就能买到一份啦”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一样的林妹妹===

气色红润,精神抖擞,这就是现在的林如海。

一连几天都是走路带风,状态不是一般的好。

因为报纸从第一版开始,就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当头炮。

泰昌帝亲笔撰写了新闻报第一期的头版头条,内容上有假大空比如他想要天下无疾苦无饿殍,也有真货泰昌帝准备每年从宫中拿出一笔钱财,用来在地方上开设蒙学、办养老院、办育婴堂等,最后表达了一番自己希望全天下都能越来越好的期望。

之后再正儿八经的推荐了一番新式纺纱车。

没有去宣扬君君臣臣那一套,更没有阴阳怪气的点名几个不安分的兄弟。

可这已经叫泰昌帝在民间声望大增了。

因为这报纸已经流传开了,林如海提议叫各州府县有头有脸上档次的茶馆酒楼,但凡有说书人在的,就全都设点,令其每日某个时间段里必须宣讲报纸内容。

这个提议很一刀切,很有些强权的意思,但这就是封建社会么。

泰昌帝非常爽快的同意了。

然后从新闻报的第一期发行,当报纸开始由京城向四方传递的时候,泰昌帝的好名声就也开始水涨船高,开始节节攀升。

当然新式纺纱车也随之广播于众。

老百姓们实在太好糊弄了,泰昌帝就拿出了这么点东西,就已经叫普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仁慈、有爱的了。纺纱车因为有皇帝的背书也迅速的传播开来。

等到地方上开始有新式纺纱车开工,等到那纺纱车真的能有数倍之功后,泰昌帝的名声自然就会更好了。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情。

你说那几个宗室王爷能不气不急吗?

这就是报纸的作用。很轻易的就能把自己的话告知千千万万芸芸众生,而不是告诉一些官员,然后再由这些个官员去念经。

谁知道他们念的正经还是外经啊?

作为始作俑者,林如海又岂能不意气风发?

泰昌帝有多高兴就说明了报纸的意义有多重大,同样也说明他林如海有多牛逼和重要。

所以打从扬州回过京城后就神隐了的林如海,短短时间里变成为了京城的风云人物。

那不知道又叫几个王爷咒骂了他多少次。

陈玄策不管这些,朝堂这些事儿跟他啥大关系,他现在就盼着满一年的时候能抽出什么好东西来呢。

半年之期时,他抽出了一个青铜转盘。

为陈玄策带来了至今为止最强的一张底牌白虎刀章。

那一年之期呢?想想就叫人兴奋。

哪怕暂时看他现在安全的很,全无外来威胁,但实际想一想。

从那血人到韩螭,还有黑魂,他的仇家可是很有几个的。

陈玄策当然期望自己的实力能变得更强大了。

如果能再多一样白虎刀章这般的底牌,他求之不得!

林家的后花园里。

首节上一节185/5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