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第16节

“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尧君素朝城下轻蔑地说。屈突通知事不可为,满面羞色,当即拨马而退。  

时间进入大业十四年(618年),在攻守洛阳的战斗中,李密的瓦岗军大败隋军守将王世充。  

此次胜利,瓦岗军名声大振,河阳都尉独孤武都、检校河内郡丞柳燮、职方郎柳续率所部来降。窦建德、孟海公、朱粲及李密部将裴仁基皆上表请李密称帝。  

李密认为没有攻下洛阳,缺乏根基,没有应允。言平了东都后,再议此事。  

李密势力的迅速膨胀引起李渊的不安。他深知李密是个有才能、有野心的人,若不设法钳制,必将成为自己称帝道路上最强大的对手。  

正月十九,李渊命李建成为左元帅,李世民为右元帅,率军十万,去救洛阳。  

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并无阻碍,一直开到洛阳城下,驻军于芳华苑。越王杨侗知道李渊没安好心,名为救洛阳,实则来与李密抢洛阳。乃紧闭城门,拒绝李家军入城。李建成几次亲临城下,向城内宣讲援救东都之意,但却枉费口舌。  

大军在洛阳城郊与李密军有几次小规模冲突,李密亦遣使持书信,责备李渊父子不守信用,违反当初联盟之约定。并表示必要时,将与唐军决一死战。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认为,十万大军滞留在洛阳城下毫无意义,除枉费粮草外,一不能入洛阳,二弄不好会受李密与洛阳军的夹击。且李密势大,急切间不能图之。不如暂且撤兵,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更为巧妙。于是遣使告李渊想法,要求撤军。李渊与部下分析了洛阳的形势,认为李世民说的有理,乃下令撤军。退兵时,李世民让李建成左军先走,自为断后,他对诸将说:“城中兵见我军退走,必然乘机追击。我军可在三王陵一带设下伏兵,打击追兵,一者保卫大军的安全,二来叫洛阳隋军看我李氏军的手段。”  

李世民分兵一半,伏于三王陵两边的山野里。果不出所料,大军刚刚拔营,洛阳城中涌出万余人马,在紫金光禄大夫段达的率领下,试试探探往前追赶,欲瞅空捡个小便宜,回去好向越王杨侗交差。  

段达领兵追至三王陵,突然间锣鼓齐鸣,伏兵四起,千余名精骑在旗幡的指引下,旋风般地向隋军冲杀过来。本来如惊弓之鸟的段达军一下被冲成几段,连招架的功夫也没有,便仓皇向洛阳城逃奔。李世民率军追击,一直杀到洛阳城下,方才打住,此一役即让段达军损失大半,斩首四千余级。

◎今朝有酒今朝醉

越王杨侗初步领教了李唐军的手段,再也不敢小瞧。李世民才率大军徐徐退去,并设置新安、宜阳二郡,派行军副总管吕绍宗与任瑰镇守新安,史万宝、盛彦师镇守宜阳。以此二郡来临视洛阳方面,保卫关中门户。  

当李密在洛阳与隋军纠缠的当儿,李渊四下遣使招抚诸郡。三月,窦抗率灵武、临川等数郡归降。至此,李渊控制了东至商洛、南到巴蜀以及关中的大部分地区,成为隋末乱世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力量。  

话说隋炀帝自雁门之围解除后,为了图个清静,欲远避江都,近臣宇文化及投其所好,连忙表示赞成。右侯卫大将军赵才忧心忡忡地劝阻道:  

“今百姓疲劳,库藏空虚,盗贼蜂起,禁令不行,陛下当还京师,以安天下!”  

隋炀帝心情不好,最烦别人违他的性子,当即下旨将赵才撤职下狱。  

“谁人愿随朕南下江都?”隋炀帝两眼扫视着群臣问。  

天下大乱,当皇上的不主政首都,却远避他乡,怎么说也不是个人理。群臣低着头,默默无语,心下都不愿意去。  

老臣苏威自己不敢劝,却抖抖索索从怀里掏出一个谏书来,对隋炀帝说:  

“中书省内侍官文书任宗上表恳请皇上以国家社稷为重。长驻京师,以安社稷。谏表送到我这儿,臣不敢不闻。”  

说着,苏威双手捧着谏书,恭恭敬敬递上去。一个小小的官儿也敢来管朕,隋炀帝一股无名火起,当即喝令堂下的金瓜武士:“抓住那个任什么宗,就地杖杀!”  

奉信郎崔民象也以国家不稳,在建国门外冒死上表劝谏勿幸江都。隋炀帝即传令将崔民象就地处死。  

连杀二人,京城中再也没有敢劝谏的。隋炀帝舒舒服服坐上龙舟,沿运河南下,且留诗一首作别洛阳宫人,什么“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  

御驾至汜水,奉信郎王爱仁以烈士之心奉表劝帝还京师,隋炀帝将其斩首,继续南下。  

至梁郡,又有仁人志士上表明确指书:“陛下若幸江都,则天下将不为陛下所有。”隋炀帝二话不说,又命人杀死上表人。忠臣烈士性命如草芥,天下人莫不伤情,隋炀帝还未到江都,已失去大半人心。  

到了江都,王世充拍马屁献铜镜屏风,又私为隋炀帝挑选江淮美女奉上。隋炀帝仿佛已知道来日无多,更加荒淫无度。每日与各房美人轮流作乐,杯不离口,从姬上千人皆跟着酩酊大醉。隋炀帝好吴侬软语,好占卜,一日夜宴,坐观天象,对萧皇后说:“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和城公(陈后主降隋后受封的官爵),卿不失为沈后。且不管三七二十一,但乐饮可也,今朝有酒今朝醉!”  

隋炀帝又揽镜自照,以掌加颈,对萧皇后说:“好头颅,谁当斫之!”  

萧后惊惧,掩面伤心,隋炀帝倒也想得开,抓起一觥酒一饮而尽,说:  

“贵贱苦乐,互相更替,有什么值得忧伤的。”  

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粮尽。隋炀帝意欲迁都丹阳,臣下大部分表示反对,认为江东潮湿,田地又少,内奉万乘,外给三军,民不堪命,日久恐会发生动乱。隋炀帝不听,命建丹阳宫,准备迁都。  

隋炀帝南下的禁卫将士,皆是关中人,见隋炀帝已无西归之意,思乡心切,许多人私下里逃走关中。郎将窦贤领着手下一些骁勇,集体逃走,隋炀帝派人追杀。但逃者仍逃,难以制止。虎贲郎将司马德戡,乃隋炀帝近卫亲信,见骁勇一拨一拨地逃跑,找好友虎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商量怎么办。他以试探的口气说:  

“手下的骁勇们,皆欲逃跑,我们若上奏,恐怕暗中会被杀掉,若隐瞒不报,日后变怕免不了灭族。咋办?我又听说关内沦没,李孝长向敌献出华阴,主上困禁其二弟,将斩首。我们的家属老小皆在关中,若不提早考虑,恐怕也免不掉被杀的命运。”元礼、裴虔通一听这些话,急得不得了,忙问司马德戡怎么办。司马德戡见左右无外人,小声道:  

“骁勇逃亡,不如与之俱去。强似在这替一个快死的人看家守院。”二人皆表示赞成,于是分头准备,相互招到同伴。一时间,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所郎将孟秉符、玺郎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寿义、医正张恺、勋侍杨士鉴等人皆参与此事。开始还偷偷摸摸,窃窃私语,后来见想叛逃的人多了,便没有了顾忌,在公开场合也谈论此事。  

有个小宫女,向萧皇后禀报道:“外面人人想造反,大庭广众,也敢宣扬此事。”萧皇后自知回天无术,随口说道:“你可自去与皇上说。”  

小宫女闻言,一阵风跑到隋炀帝那儿,把事一说,隋炀帝神经过敏,已到听好不听坏的地步,恼怒宫女多事,当即命卫士将她斩杀。此后,仍有人向萧皇后汇报外闻谋反之事,萧后长叹一声道:“天下事已至此,已无办法可救,说也是白说,徒增帝忧。”众将官密谋叛逃的事,传到宇文智及的耳朵里,宇文智及以为有机可图,乃找到众人道:  

“主上无道,但其威令还在,诸位若逃跑,肯定会被皇上派人追杀,如窦贤一般,自取死亡。如今天将亡隋,英雄并起,咱们想叛逃的人,已达数万人,皆精兵骁卫,如果起大事,可成帝王之业!”

◎时人谓之为“七贵”

众人一听有理,暂时打消了回关中的计划,并一致推举宇文智及的哥哥宇文化及为盟主,准备起事。  

众人又一齐涌到许公府,将计划告诉了许公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平日最好出头露面,但一听这事,吓得面色苍白,脸上流汗,瞠目结舌。大家又是一番劝说,言已人多势众,一定成功,宇文化及才点头应允。司马德戡等人回到军府,一脸严肃对部下们说:  

“陛下离骁果欲叛,勾兑了上百瓮毒酒,待等享会之时,鸩杀我们,独与南人留此。”  

部下们一听,都吓得不得了,四处奔告,意欲叛乱。  

司马德戡又把起事的计划告诉手下,感到走投无路的禁卫军皆举臂高呼:  

“惟听将军号令!”  

三月的这天夜里,风雨交加,司马德戡盗出御马,于城东聚兵万人,举起火把,与城外的宇文明朗遥相呼应。隋炀帝望见火起且闻宫外喧闹,问值宿的裴虔通:“何事如此?”裴虔通答道:  

“草坊失火,众人往救。”  

隋炀帝信以为真,回内殿去了。外间燕王杨倓发觉情况有异,自芳林门水洞入内,欲面见隋炀帝,被裴虔通横刀拦住。燕王谎称说:  

“臣猝然中风,命悬俄顷,请让我面辞。”  

裴虔通不予通报,并叫人把燕王扣了起来。这时马司德戡统兵入皇城,以代诸门卫士。裴虔通率百余骑至成象殿,屯卫将军独孤盛迎上来问:  

“哪里来的兵?其势怪异。”  

裴虔通一脸杀气,按剑说道:  

“事势已经这样了,不干将军事,将军且勿动!”  

独孤盛明白过来,大骂裴虔通作乱,率左右十余人与之搏斗,为乱兵所杀。  

裴虔通与元礼领兵涌入,在内官魏氏的指点下,来到永巷,高声喝问:  

首节上一节16/10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