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令:开局抄诗就名扬天下 第198节

这时,所有人才回神,纷纷端起将酒杯,遥遥相敬,“敬李侯爷,李诗仙......”

一杯酒喝完,李牧再次看向众人,微笑道:“今夜佳节,诸君断然不可藏拙,一人一诗,以祝酒兴。”

话音落下,苑中才子们短暂的安静了下来。

沉默片刻,才有人开口,“今夜有李诗仙在此,我等岂敢班门弄斧。”

“这位兄台说的不错。”有才子点头。

“是这个道理。”

......

很多人纷纷跟着附和。

这位才子的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他们确实是没有底气,压力很大。

“此言差矣。”

声音再次响起,众人闻声,停下交谈声,看向阁楼。

李牧微微一笑,“诸君皆是饱读诗书之辈,为何会有如此荒唐的言论?”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作诗词,所写文章,皆是抒写胸中锦绣,只有不断的磨砺前行,方能有所成就。”

“我们皆是站在先贤的肩上登高望远,学习先贤绝学的同时,也要有一颗不断进取,创新的心,要有一往无前气势。”

说到这里,李牧顿了一下,看向一众才子,严肃道:“我辈读书人应当奋勇争先,怎可受他人影响,断了自己的文心?”

李牧说完,场中陷入了一阵寂静。

就连阁楼中的一众文坛名宿都停下了交谈,陷入了沉思。

很久很久,才子们才纷纷醒悟,而后朝着阁楼之上抱拳躬身,“我等谨记先生教诲。”

李牧一番话如师者一般的敦敦教诲。

一番言语之后,苑中众人皆如醍醐灌顶,心中巨震。

众人敬重的并非只有李牧绝顶的诗才,更多的是他在北境对大周所做的贡献。

如今再看向那道身影之时,他们已经把李牧放到了另外的高度。

“先生说的没错,诸君请拿出自己的才华,今夜看谁能一鸣惊人。”有才子豪情万丈道。

“来来,在下已然有了佳句......”

才子们重燃信心。

在座的本就是江南郡有名气的读书人,也有着自己的骄傲。

只是先前被诗仙的名头压了下去。

如今再无心里压力,众人也开始惹了探讨,纷纷研墨书写。

......

第281章 神童

“大善。”

阁楼中的郭长山抚须大赞道:“穆公有一位了不起的外孙。”

“李侯爷一番话,令人振聋发聩,老朽枉活几十载。”有老者惭愧道。

“天生的师者……”

听着赞叹声,穆老爷子本就挺直腰杆,又挺了挺,满面红光的脸上越发红润了。

他没有说什么,“不敢”,“过誉了”之类的话,只是不断向众人举杯。

他的外孙绝对当得起这一番夸赞。

不大的阁楼之中,赞扬之声不绝于耳。

李牧的一番话,同样也让其余各国才子深思。

“看来我们不能拿同等的身份去和李侯爷对比了。”有唐国才子叹道。

他们一直把这位诗仙当作同辈来做比较,如今看来是大错特错。

当众人细想之后才发现,李牧无论是才华心境,还是身份地位,已经达到了他们所需要仰望的地步了。

早早的便已经是金榜题名,为官一方。

而如今更是以读书人的身份马上封侯,完成了多少人的终极梦想。

另外一名才子放下手中的酒杯,看着摩拳擦掌的大周才子,豪气道:“既然如此,我等也各自拿出最好的诗词,与大周才子争锋。”

“宫兄说的有理,如今大周这位李侯爷已经不是和我们一个层级,那就交给前辈们去头疼吧,我等只需和年轻一辈的大周才子较量便是。”

“此言甚是有理。”

一众唐国才子开始提笔。

不但唐国才子这么想,其他诸国才子想通之后,也都纷纷开始舞文弄墨。

随后,集贤苑中便开始了激烈的诗词比拼。

今夜来的皆是文采出众之辈,更有他国才子在场,谁也不愿意输阵。

直到此时,西山诗会才算是真正热闹起来。

不消片刻,便已有佳作开始在苑中流传观看,相互品评。

随着时间的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笺纸传出,或有好的诗词,便会传到阁楼之中。

一众文坛宿老开始点评,随后便会有小厮送到舞台后方,由今夜被邀请而来的歌女开始吟唱。

乐声中,也有小厮拿着诗词朝着别院外走去。

门口早有各个酒肆茶楼,青楼歌坊的伙计等候,接到诗词时候,便传向四方。

没有接到邀请的才子们,若有好的诗词,同样可以传到西山诗会。

每年诗会皆是如此,诗词都是在城中各地流传。

只不过今年有名的才子文人都汇聚在了西山诗会,其余的也就只能称作是聚会而已。

别院门前的画舫之上,已经等的无聊的学子们精神一振,他们酒水都快喝饱了,总算是有诗词传出了。

阁楼中,李牧也坐在桌前跟着一帮老头传阅才子们的诗词,不但传阅,还需要做出点评。

还不时和耳背的公孙羊互相的交换意见。

“您老觉得这首诗词如何?”李牧拿着一张笺纸凑到老头跟前,问道。

公孙羊看了过来,揪着稀疏的胡须,点头,“这个字不错,有些登堂入室的感觉。”

李牧点头,照着老头的话,在后面写上一句,登堂入室。

写完后,拿过另外一张,继续问道:“这一首呢?”

“甚好,甚好,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李牧心中有数,拿过笺纸写上甚好二字。

接着又是下一首。

老头看了一眼,给出评价,“嗯,这字有待提高。”

李牧拿过,开始点评。

一连点评数张之后,公孙羊一脸奇怪的看向他,斟酌开口道:“李侯爷对诗词的点评,倒是......倒是有些不同。”

“您老何出此言?”李牧不动声色,微笑问道。

“李侯爷这......?”公孙羊迟疑着,欲言又止。

“您老但说无妨。”

“侯爷点评的好像和老朽说的一样。”

“被您老看出来了。”

李牧哈哈一笑,早就打好了腹稿,开始胡诌,“练字如练的是心,字都练不好,又怎么能有心境写出好的诗词?”

“诗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是因为它有内涵,而这个内涵并不只是简单的形容词、比喻词、辞藻,更多的还是体现了一种意蕴。”

“李侯爷大才。”

俗话说,一法通,万法通,公孙羊是书法大家,对儒家诗词文章同样理解深刻。

李牧的话也不算全部是胡诌,自古皆是如此,能写出千古诗词的诗人,一生的经历都很坎坷,心也早已经沉淀了下来。

而想要把字练好,就得有一颗平稳的心,日复一日的练习。

好的诗词皆由文坛大佬们点评而出。

还有一些诗词是不需要点评就知道好与不好的。

就比如传世诗词可引发天地异象。

但同样,上好的佳作同样可以引发天地共鸣。

此时的一座风亭中,一名三十多岁青色布衣学子已经提笔站在原处整整半个时辰,一直未下笔。

周围很多才子有所注意,皆是疑惑,不明白这位今夜缘由出现在此。

江南郡的读书人,很少有不认识这位布衣学子的。

这位有过惊人的天赋,而又很平庸。

众人看向他的眼光也有些复杂,有敬佩,有怜悯。

这名学子名叫范生,出生于江南郡的书香世家,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

五岁的时候便已经数读儒家经典,六岁能出口成章,时辰一道更是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七岁便成了童生。

而且是大周百年来最年纪最小的童生,称之为神童也不为过。

当时是名传整个江南郡,被当时云麓书院的院长收为关门弟子。

大家都以为这范生从此以后会一飞冲天,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神童就像受到诅咒一般,变得越来越平平无奇,甚至平庸。

参加科考,屡试屡败,年年名落孙山。

没人知道为什么,就连他的老师,那位云麓书院的大儒也是不明所以。

这位曾经得神童,一生参加科考无数,至今还是童生。

让人唏嘘不已。

第282章 先生,水调歌头

风亭中。

那位三十多岁坚持不懈参加科考,却依旧是童生的范生,提着笔,双目紧闭。

众人只是关注了一会,便移开了目光。

首节上一节198/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