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小侯爷当家 第233节

“这件事于殿下无关,殿下只当不知道。”兵部尚书道,“老夫年底就要告老了,在老夫告老之前,一定帮殿下把事情定下来。”

“可是……可是那到底是我父皇。”大皇子犹豫。

“你父皇?”兵部尚书嘲笑,“当年我们为助他,几乎都把命搭上了。可是他呢?现在想收了我手中的实权,而且他从来没有想过立你为储君。他不仁,就不要怪我们不义。”

大皇子沉默。

“殿下……不下狠心,你怎么当皇帝?”兵部尚书又道,“自古无野心者不成帝,殿下放心,所有的计划都在下官的掌控之中。”

“可是……”

“殿下想当王爷?还是相当皇帝?”兵部尚书加重了声音。

夜晚

秦阅兵和二皇子避开了所有人约见,在大队扎营的树林背后。

“你回来了?”二皇子声音中夹着惊喜,“真是太好了,我以为你会错过这次的春猎。”他上前,握住秦阅兵的手,“一路可好?”

秦阅兵手一抖,慢慢的缩了回来。他眷念眼前的人给的温暖,但是又不得不压抑住自己,他深怕被对方看出了端倪。“回来了,连夜赶回来的,昨天下半夜到的。直接中途进了秦家的家眷里,连夜赶路实在太累,还未和殿下打招呼,请殿下见谅。”

“无妨无妨。”二皇子道,“你能赶回来我就已经很高兴了,调查的怎么样?”

秦阅兵摇头:“调查出来的线索不多,但是可以肯定西北没有这样的一个人。”

“那么对方有没有可能大哥的人?”二皇子问。

秦阅兵摇头:“不能确定,这个人的背后肯定不简单。但如果是的大皇子的人,大皇子的背后是什么目的?明知道这个人会暴露,李小侯爷也不会受骗,为什么还要对方来冒充?”

二皇子轻笑:“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李忠铭是李旭的副将,只有他知道李洛的身世,有他在,别人根本无法冒充。所以对方的目的,不是想要冒充李小侯爷的生母,而是想要借用这件事,达到一切目的。”

“什么目的?”秦阅兵道。

二皇子拍拍他的肩膀:“什么目的跟我们没有关系,李小侯爷一个七岁的孩子,有什么原因值得对方这样费心思?”

“齐王。”秦阅兵道。

“对,就是四弟。对方和四弟干起来,不管他们伤的是哪一方,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情。”二皇子道。

“还有一件事。”秦阅兵又道,“秦家准备在这次春猎的时候动手。”

“春猎的时候动手?”二皇子嘲笑道,“他们把父皇当什么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吗?御林军和五城兵马司都随同,想要杀父皇造反?这根本不可能。”

“具体什么计划还不知道。”秦阅兵道,“具体的计划他们连大皇子也瞒着,我这边打听不到。”

“派人送信到西北。”二皇子道,“你说如果四弟知道有人会在春猎造反,会怎样?”“一定会带兵赶过来。”秦阅兵好不怀疑。

“那就最好了。”二皇子很是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四弟一旦离开西北,就动手。”“杀了齐王?”秦阅兵问。

“胡说,是兵部尚书要杀四弟,可不是我们。”二皇子笑着道,“兵部尚书要在春猎动手,那么多杀一个四弟也是可能的。到时候我们再联络相关人士反了大哥……曲龙国那边会全力的配合我。”

秦阅兵跪下:“属下在这里先恭喜殿下。”

“借你吉言。”二皇子接受了他的恭喜。

西北将军府

一匹马停在将军府门前:“快,快起报告王爷,大事不好了。扶丘国又来攻击了,李将军已经带着人前去迎战了。”

时隔一年多,扶丘国怎么突然又攻击了?

“快,马上去军营。”顾郡辰上了马,对那名士兵道,“你来跟我说说那边的情况。”“是。根据前线来报,扶丘这次攻击的人数约有二十万。”

顾郡辰拉着马缰的手一紧:“二十万?不会弄错?扶丘不是只有五万的兵马吗?”二十万,难道说这一年多扶丘一直很安静,是在准备兵马吗?可是扶丘就这样一个游牧民族,哪里来的二十万兵马?借兵?这是顾郡辰最直接想到的一个问题。

“这个属下不知道了。”

从将军府到军营也就一刻钟的时间。但是这一刻钟的时间里,敲响的战鼓让人非常的心惊“王爷您来了。”

“王爷。”

“熬疗,你去查查,扶丘多出来的兵力是怎么来的。”顾郡辰又道。

“现在?”熬疗犹豫,“可现在这种情况,战事紧张……”

“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顾郡辰道,“这件事非常重要,要你潜入扶丘,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末将遵命。”熬疗跪下,“熬家男人,最不怕死。我父亲、我兄长,都是为了守卫华国国土而死的,我们死的伟大。所以末将不怕死。”

顾郡辰扶起熬疗:“本王信任你,所以把这件事托付给你。”

“末将不会辜负王爷的期望。”熬疗道。

“你和李淡一起去。”顾郡辰又道。

“王爷,我不走。”李淡拒绝,他是齐王的伴读,他怎么能在王爷有危险的时候离开王爷“军令如山。”顾郡辰说出四个字。

…“诺”

接着,顾郡辰又道:“八百里加急,马上送回京城,把这里的事情告诉皇上。”

“诺”

“等一下,过了三月,这个时候皇上应该在春猎,送去皇家猎场。”顾郡辰蹙眉。不对,三月皇叔在春猎,扶丘国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攻击西北,是为了什么?顾郡辰是个心细的人,经历过七年前的叛乱,他的父皇中毒死了,他又中了毒。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不得不心思细密。

“君卜。”

“王爷。”

“我再写一封信,你派王府侍卫拿给松岭县县令。”

“诺”

“记住,交代侍卫要新手交给松岭县县令。”

“诺”

首节上一节233/60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