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小侯爷当家 第170节

“听说前几天尚书大人的二公子娶了第三房的姨太太,花了 2000两银子,这不……果然是人口多。”御史大夫。

那个姨太太还是青楼出身的,养婊子倒是有钱。

“这件事微臣也听说了,好像是什么院的花魁。”吏部尚书笑嘻嘻的道,“老臣家中就捐个20万斤大米意思意思吧,至于给哪里,……就跟御史大夫一样,给慈善之家让李小侯爷去安排吧。”

“微臣也捐给慈善之家。”

“微臣也是。”

“还有微臣。”

捐给军队,那是大批量的,他们决定捐个几百斤几千斤的,还是给慈善之家吧。

照宁帝看着他们的配合,很满意:“朕会给李小侯爷交代,知道爱卿们的一片心意。”敢捐少,给他等着。“不过,朕听到朝廷士兵的军粮竟然还要一个六岁的孩子去捐助,朕很伤感”

朝堂上,又恢复了安静。

“一个六岁的孩子,身无分文的来到京城,听说了他父亲在西北的故事,知道那里地处不好,所以有时候吃不上饭,于是他把家里2200亩农田种出来的大米,全部捐给了西北。不是大家以为的90斤,而是110斤大米。”照宁帝说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别说其他人,就是朕当年从军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让齐王府农田里产出来的大米,捐给西北军营。比起李小侯爷,朕都自叹不如。”

“臣等惶恐。”满朝的大臣跪下。

皇上说自己都不如,那么他们呢?岂不是更加不如。

“朝廷没有银子、没有粮食,一个六岁的孩子懂得去捐款,可是朝廷的银子和粮食去哪里了?”照宁帝问。

还是没有人回答。

“户部。”照宁帝加重了声音。

“微臣在。”户部尚书额头开始冒冷汗。

“你是户部尚书,你来告诉朕,朝廷的银子和大米去哪里了?每年收起来的田税和人口税呢?”照宁帝问。

“每年的支出都在账本里,微臣……微臣一时之间也说不出来。”

“去,现在就把账本给朕拿来。”

“这……诺。”

于是,户部尚书去拿账本了,所有人在大殿等着。

户部尚书是连滚带跑的过来的,抱着一堆的账本:“皇上,账本在此。”

“呈上来。”

账本到了照宁帝的手中,没有人知道他看不看得懂,只见鸦雀无声的大殿里,帝皇在认真的看账本,突然,帝皇开口:“刑部侍郎借款1200两银子、礼部尚书借款5000两银子、太常寺卿借款2500两银子、五城兵马司北城指挥使借款1000两银子、鸿胪寺卿借款800两银子、兵部尚书借款30000两银子……”名字报到这里,照宁帝停了下来,凌厉的双眼看向下方的大臣们,然后轻轻笑了,“原来国库的银子不是用在军队身上,而是用在你们这些人身上了。朕都没有用国库的银子,你们有什么资格用?”

“请皇上恕罪。”大臣们纷纷跪下。

“恕罪?”照宁帝冷笑,“把你们拉出去砍了吗?”

“微臣不敢。”

“不敢?朕只是不明白,这些银子被借走的时候,怎么朕不知道?”照宁帝问。

这……

“还是你这些银子是在父皇在位的时候,或者皇兄在位的时候借的?”照宁帝又问。

这……还是没有人敢回答。

“父皇在位三十二年,如果是父皇在位的时候借的,你们是不是该算上利息一起还了?如果是皇兄在位的时候,皇兄在位连三个月都没有,那个时候国丧,你们怎么有这个勇气向国库借钱?”照宁帝又问。

大臣们别说说话,就是连大气都不敢踹一声。

“你们……你们真行。”砰,照宁帝把账本扔了下去,“三天,三天内如果没有把欠国库的银子还上,抄家还。退朝。”

随着照宁帝的一句退朝,大家瘫痪在朝堂上。

还钱?朝廷有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欠钱了吧?兵部秦尚书还欠了3万两银子,他也还吗?

不管其他人心里怎么想,李晨是心里乐乐的走了。

“国公爷稍等。”大理寺卿追了出去。

“洪大人有事?”李晨问。

“李小侯爷真是厉害,这一捐大米,朝廷的风向马上变了。”大理寺卿道。

李晨笑了笑:“洛哥儿年纪小,很多事情不懂,还得有洪大人这样的明白人看着点才是。”

“哪里哪里,李小侯爷才是京城世家里的一道清流吧,让本官都佩服的不行。”大理寺卿道。

两人有说有笑的离开了。

引起朝廷大动的李洛还不知道这件事。因为元末及笄了。婢女及笄是不办的,但是李洛体恤下人,就让大家在琼极院里做了一桌子的好菜,为元末庆生,又送了她一件礼物。礼物是平安去挑选的,一个化妆盒子。盒子打开之后,里面有很多的小东西:胭脂、手链、项链、头花元末大为惊喜。

作为元末的姐妹,平安、年红和绿瓶也送了东西。还有其他院子的一些婢女,跟元末有些交情的,都送了东西。当然,吃饭的时候元末也叫上她们了。

元末没有家,及笄之后,李洛就把她的卖身契还给了她:“接下来你就要嫁人了,好好的准备。”

“谢谢小侯爷……小侯爷的大恩大德,奴婢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元末决定立个长生牌,一辈子保佑小侯爷。

“傻姑娘。”可不就是傻姑娘吗?才十五岁,就要嫁人了,接下来是生子。好在李长诚是个靠得住的,李家也是好人家。“长诚,我们来谈谈人生。”

李长诚不知道李洛要跟他谈什么赶紧过去。“走,一边走边谈。”

李洛把李长诚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道:“长诚啊,在医学上,女人太早生孩子对身体不好。”

李长诚心一紧,脸一红。“请……请小侯爷指点。”

“按照医学的角度,十八岁……二十岁左右生孩子才好。”李洛道,“所以你们洞房之后,记得让元末喝避子汤。”

李长诚的脸更红了,跟一个六岁的孩子谈人生,真的合适吗?

首节上一节170/60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