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392节

陆小雅点头道:“收拾好了。”

苏星晖道:“有事找我吗?”

陆小雅一脸的忸怩,苏星晖笑道:“有什么事你尽管说嘛。”

陆小雅这才开口道:“还不就是上午在庙里求的那支签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嘛?”

苏星晖哑然失笑,他这才知道,陆小雅还记挂着这件事情呢。

他拉着陆小雅坐了下来,对陆小雅道:“小雅啊,这支签呢,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李旦龙凤配合,李旦这个人你知道吧?”

陆小雅点头道:“知道,是武则天的儿子吧?当过唐朝的皇帝吧?”

苏星晖道:“对,他在父亲李治驾崩之后继任当了皇帝,却又把皇位让给了母亲武则天,民间传说,他被母亲武则天派人追杀,流落到了民间,在一个胡姓大户家为奴,认识了胡家的小姐胡凤娇。”

说到这里,苏星晖住了嘴,看着陆小雅,陆小雅听得入了神,可是苏星晖却停住了,她连忙问道:“那后来呢?”

苏星晖道:“后来当然是他们两个相爱成婚,李旦第二次登基为帝之后,封胡凤娇当了皇后,因此啊,这个故事就是李旦龙凤配合的故事,也成了这支签的签名,这样说,你应该明白这支签文的意思了吧?”

陆小雅的心跳一下子加快了,她的脸红了起来,点头道:“明白了。”

苏星晖笑道:“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李旦这个人呢,懦弱无能,当皇帝也没什么建树,我可不希望像他那样,不过呢,我希望能够像民间传说里一样,我是李旦,你是胡凤娇,咱们有一段美满的姻缘。”

陆小雅起身娇笑道:“不跟你说了,我去收拾东西了,休息一会儿,咱们就得走了。”

陆小雅开了门,带着一道香风去了她的房间,苏星晖笑着摇了摇头,这小妮子,明明心里已经千肯万肯了,嘴上却还是不肯说。

收拾好了东西,休息了一会儿,就已经两点多钟了,苏星晖敲响了陆小雅的房门,过了一两分钟,陆小雅开了门,她微笑道:“咱们走吧。”

苏星晖点了点头,两人提上了东西,陆小雅对苏文军和郭素华道:“伯伯,伯母,那我就回江城去了。”

苏文军夫妻站了起来,苏文军点头说:“好好,路上小心啊!”

郭素华笑道:“小雅,下一次有时间再来玩啊!”

陆小雅笑着点头道:“伯母,行,下一次有时间,我会过来玩的,这一次谢谢伯伯伯母的招待了!”

郭素华道:“这么客气干什么?只要你不嫌弃我们家里条件差就行了。对了,你回去之后,帮我们问你爸妈好啊!”

陆小雅点头道:“我知道了!”

苏星晖便跟陆小雅一起下了楼,去车站坐车,当他们回头看去时,还看得到苏文军和郭素华站在阳台,向他们挥着手呢。

第355章 省美协会员

十月初,彭家湾镇的水稻收割结束了,这也成了老百姓们一年当中最高兴和最忙碌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晒稻谷,翻地,移栽蔬菜。

如果是往年,估计很多人家里都会忙不过来,不过今年倒是好多了,因为各个合作社都用上了农业机械,收割机、旋耕机、起垄机、移栽机在这个时候都派上了用场。

虽然机械拥有率还不是很高,可是这已经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工作量,让他们更加从容了。

今年彭家湾镇的新鲜稻谷平均亩产量达到了八百斤左右,这是彭家湾镇历史上的最高亩产量了,创下了一个纪录,这个纪录还是在今年遭了水灾的情况下取得了,可以说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彭家湾镇蔬菜批发市场工程的招标工作也结束了,海民建筑公司对这个项目早有准备,而且这两年来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因此他们非常顺利的拿下了这个项目。

由于镇里把征地补偿工作已经提前做好了,这块地上的水稻也已经被收割了,所以海民建筑公司以最快的速度进场,开始了这个工程。

这一天,苏星晖下村来到了东塘村,察看东塘村的蔬菜移栽情况,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刘拥军。

一到东塘村,便看到村里的晒场上许多村民们正在对收割后的稻谷进行晾晒、扬谷,大家的脸上都是丰收之后的喜悦。

苏星晖问刘拥军:“小刘,今年你家的水稻丰收了吧?”

刘拥军道:“我家今年的水稻平均亩产量达到了八百二十多斤,算是比较高的了。”

苏星晖点头道:“那就好。”

两人来到了村委会,刘铁钢正在这里等着他们呢,见他们来了,他正要沏茶,苏星晖道:“不用沏茶了,咱们直接到地里去吧。”

刘铁钢这次还是把苏星晖带到了刘拥军家的地里,刘拥军的父亲刘东田和妻子两人在地里,正在察看移栽之后的蔬菜苗。

苏星晖直接跟着刘铁钢和刘拥军下了地,刘东田见他们来了,高兴的叫道:“苏镇长,你来了啊!”

苏星晖扬手跟他打了招呼,走到了他的身边道:“刘大叔,你家今年种了几亩地的蔬菜?”

刘东田道:“我家种了三亩地的大白菜,四亩地的甘蓝,还有两亩多地的大棚蔬菜。”

苏星晖看了一眼地里的菜苗,点头道:“看样子长势不错啊!”

刘东田点头道:“这段时间天气不错,风调雨顺的,我们又用上了滴灌设备,能够均匀浇水、施肥,那些农业专家又经常来指导我们,所以长势才这么好啊。”

刘铁钢道:“科学种田就是好啊,看样子今年这蔬菜又可以丰收了。”

苏星晖道:“刘大叔,在大棚技术上没什么问题吧?”

刘东田道:“我们全村的村民都跟着农大的专家们听了课的,在建大棚的时候,专家和镇里的农技员们也都来指导过,专家说大棚盖得不好,有可能会烧苗或者冻苗,我们怎么敢怠慢?”

刘铁钢道:“是啊,这一亩地的大棚投资得好几百,谁敢怠慢啊,万一把苗烧了或者冻死了,这一季就白干了。”

苏星晖看了看周围的田地,几乎每块田地里都有村民在劳作,他问道:“刘主任,现在你们村蔬菜移栽面积达到了多少了?”

刘铁钢道:“目前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亩了,主要是早熟品种,晚熟品种还要等一段时间。”

对这样的进度,苏星晖还是比较满意的,现在才十月上旬呢,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进度,今年进度快,主要还是因为比较多的使用了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实在是太明显了。

苏星晖在东塘村转了一上午,主要看蔬菜移栽的情况,不时还会向村民们问一下情况,这里的情况让他感到非常满意,东塘村是镇里蔬菜种植工作进展得最好的几个村之一了。

看完了东塘村,苏星晖对刘铁钢道:“老刘,你们村的工作进展还是不错的,希望你们能够保持下去,这种植蔬菜意义重大啊,既关系到县里建设省蔬菜产业基地,更关系到你们家家户户增加收入啊!”

刘铁钢点头道:“镇长,不需要你说,现在村里的老百姓干劲大着呢,今年的水稻丰收了,大伙儿已经尝到了甜头,他们对镇里和农业专家的话不知道多相信了,当然有劲头了。”

苏星晖点了点头,欣慰的笑了。

之后的几天,苏星晖都在各个村里转,察看各村蔬菜种植工作的进展,不时还会到蔬菜批发市场的工地上去看看,蔬菜批发市场工程是由许小光在这里管理的,许小光这两年也管理过几个工程了,对于工程管理,他也是驾轻就熟了,他在这里管理这个工程,苏星晖还是非常放心的。

这一天,苏星晖从村里回来,刘拥军交给他一封挂号信,苏星晖打开一看,原来是省美协寄来的信,他加入省美协的申请已经通过了,信里是省美协的会员证。

首节上一节392/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