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1922节

苏星晖还叮嘱他们,在蔬菜和肉食的保障上面,也要做好,要保证这些受灾群众的营养,越是这种雪灾,越得保证营养,他们也都点头答应了。

从代家出去,他们又看了其他几家村干部的家,这些村干部的家虽然没有代正阳家那样,修了三层楼,但是也算是村子里修得不错的房子了,面积也都算比较大的,所以,他们每家人至少也都接待了一户灾民。

就这样,村里受灾的十几户人家,就都有了安全的住处。

代正阳说,等到雪化之后,他就会带领其他村民们,帮着这些受灾的村民重新盖房,帮他们建设新的家园,并且对村里比较破旧的房屋都进行翻新,让这些房屋能够抵挡得住暴雪。

分管民政的副市长秦世诚道:“代正阳同志,请你们放心,民政部门的救灾款一定会及时到位的,到时候你们就可以用这笔救灾款来为这些受灾群众们重建家园了。”

代正阳激动的说:“秦市长,那就谢谢你们了!”

汤兆和道:“苏市长,秦市长,代正阳同志这个村支书当得还是很称职的,他不但在救灾上表现出色,去年还引进了一家饮料生产企业,所以现在村里的经济发展也很迅速呢。”

苏星晖倒是知道,去年夹石村引进了一家饮料生产企业,就是代正阳之前供职的那家南方饮料生产企业,那家企业的老板对代正阳的人品和能力十分信任,因此,在代正阳当上夹石村的村支书之后,他就到夹石村来考察,最终选择在夹石村投资办厂。

夹石村这里的山上,倒是有很多物产,不少山里的野果等等物产很适合生产饮料,而且代正阳也带领村民们种下了许多果树,等到果树挂果了,那这个饮料生产企业的原料就更多了,因此,这位老板在这里投资生产饮料,倒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苏星晖问道:“现在这个饮料生产企业每年有多少产值?”

代正阳道:“目前能够有个一两千万吧,等到我们这里种植的果树都挂果了,就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了,到时候说不定产值能够上亿呢?”

苏星晖微微点头,一个一两千万产值的企业不算大,不过对于夹石村这样一个小村庄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企业了,应该能够解决上百个就业岗位,而且以后还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以后就能够解决更多就业岗位了。

苏星晖问道:“那今天能够去看看吗?”

代正阳有一些不好意思的说:“现在这家厂子暂时停产了,这天气太恶劣了,根本生产不了,厂子的高管都因为天气太冷,回到南方去了,估计要到年后才回来了,等以后厂子的设备和原材料的储藏技术更加先进了,就能够全年生产了。”

苏星晖点了点头道:“那行,等以后他们的生产规模扩大了,我们有机会再到你们这里来看一看。”

代正阳高兴的点头道:“好的,市长,这也不会让您等太久了,果树今年已经种下去两年了,明年就能够挂果,杨老板也打算明年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到时候欢迎您到我们这里来看一看。”

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要多读书啊

苏星晖点头道:“那我明年有会一定会来看看的。”

几人一边说,一边冒着雪在村子里走动着,不一会儿,就把夹石村受雪灾的群众的情况基本上都看了一遍。

夹石村受灾的户数还是不少的,这十几户是房子塌了的,还有不少村民家里的牲畜被冻伤甚至冻死的,有一些养牲畜的棚子也有被压塌的,有一些比较弱的果树也被冻死的,有一些村民走动的时候滑倒受伤的,伤情最重的有大腿骨折的。

总之,夹石村的雪灾灾情还算是比较严重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样的天灾,想要毫发无伤的度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还是代正阳等村干部的战斗力比较强,在抵御雪灾的工作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才把雪灾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不过,苏星晖的心里还是沉甸甸的,看这个势头,这场雪还不知道要下多久,要是再下几天,灾情只会更加严重。

夹石村村干部的能力算是相当强的了,灾情都比较严重,其它村里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

苏星晖现场下达了指示,让当地政府以及民政部门的同志一定要做好抵御雪灾的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后,他们一行人便去了下一个村子。

这一天,苏星晖连着跑了赉平县的八个村子,视察那里的雪灾灾情,这些村子的灾情有的跟夹石村差不多,有的比夹石村更加严重,有的连电线都被压断了,电力工人正在抢修。

不幸的万幸是,这些村子还没有发生一起人员死亡事故,这应该要归功于县委县政府通知及时,措施得力,让那些住在危房的群众及时的转移,这才让他们没有发生人员死亡事故。

当然,这些村子的财产损失还是比较严重的,这对明年市里的财政预算也增加了比较大的压力。

不过,只要人员都能够保证安全,财政压力大一些倒并不让苏星晖太放在心上,这几年,嶙山市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当大,这些钱还是出得起的。

而且,这些村子的基础设施也确实应该加大投入了,嶙山市以前是个穷市,对于乡村的基础设施投入欠债太多,这也是这一次的雪灾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的原因之一,这些欠债也到了还的时候了,所以这些投入就算没有这一次的雪灾,也是必须要投入的。

回到市里,苏星晖立刻见了钱建安,将这些村里的灾情向他作了汇报,钱建安对此倒也是非常重视的,他在听取了苏星晖的汇报之后,立刻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对全市抵御雪灾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抵御这场雪灾,就是嶙山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了。

对于嶙山市区的市民们来说,这场暴雪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样也有影响,路面上倒还好,路政工人开着特制的车辆将路面上的雪都进行了清扫和融化,所以路面一直保持畅通无阻,不过其它地方的积雪也给人们造成了比较大的困扰。

这些天,牛牛就参加了几次学校组织的扫雪活动,当然,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锻炼会,孩子们的体魄和精神都能够在这种活动当得到淬炼。

市政府也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号召,号召他们在与雪灾的斗争众志成城,用坚定的意志和实际的行动取得抵御雪灾的最后胜利。

在雪灾当,最大的困难还是后勤保障上的困难,特别是副食类的供应是比较大的麻烦,嶙山市由于这个冬天特别冷,所以许多牲畜都冻死了,在肉、奶、禽蛋方面的供应就减少了,而蔬菜、水果类的食品,嶙山市的冬天基本上是不出产的。

但是这些副食的供应又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要保证这些副食的供应,还要保证这些副食的价格稳定,不出现疯涨的现象,如果物价疯涨,也会造成人民的恐慌情绪。

因此,苏星晖也是亲自跟一些朋友联系,又指示了市里的相关部门和实体,让他们从南方组织大批的副食,运往嶙山,投入市面,以保证嶙山市的副食供应充足,物价稳定。

因为这一次的暴雪,嶙山境内的高速公路已经停了,不过苏星晖也跟铁路部门取得了联系,请他们一定全力保障铁路运力,以保证这些供应嶙山市场的副食能够源源不断的运进嶙山来。

&nsp; 在这一次副食供应的事情上,余高山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惠民贸易公司现在已经成长为了惠民集团,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上有着强大的实力,在南方有着广泛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在苏星晖给他打电话之后,他立刻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这件事情上。

而且余高山也随着第一列火车北上,来到了嶙山,其实,他的惠民集团在嶙山也有分公司,这一次的副食供应,他的惠民集团嶙山分公司也就成了主力军。

余高山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要供应一个市的副食,保证物价稳定,谈何容易,他生怕嶙山分公司的经理稳不住阵脚,便亲自赶到了嶙山,来把这件事情做好,他知道,这件事情是苏星晖非常重视的,绝对不能出岔子。

余高山最近几个月,已经来了几次嶙山了,陆小雅生孩子的时候,他就来过,之前他还来送过一些补品,这一次他又为嶙山市副食供应的事情赶来的,因此,苏星晖很是隆重的在自己家里请他吃了一顿饭。

余高山现在也有了大老板的气度,并非吴下阿蒙了,这些年,他听了苏星晖的建议,读了a课程,也看了很多书,把惠民集团经营得风生水起。

他没有像一般的农民企业家一样,发家之后就把自己家里人都安插进公司,把公司搞成了家族式企业,他的做法是聘请专业人士,职业经理人,对公司进行规范经营,这样做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苏星晖举杯对余高山道:“高山哥,这一次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谢谢你了啊!”

余高山跟苏星晖喝了一杯酒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这公司可不是我一个人的,你可一直都有百分之十的股份呢。”

苏星晖笑了笑,如果不是余高山常常提起,苏星晖自己都可能已经忘怀了自己还有惠民集团百分之十股份的事情。

惠民集团百分之十的股份,现在可非同小可了,最少就价值十来亿了,这还没算惠民集团持有的宏图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股份,把那算起来的话,那就是一更加巨大的财富了。

不过,这些财富还真没放在苏星晖的心上,他想要钱的话,再容易不过了,侯光弼、侯海、侯昌都多次想要赠予他股份,他都没接受,于锐志也多次说过这样的话,苏星晖还是没有接受。

惠民集团的这财富,就让它放在那里吧,现在苏星晖并不缺钱花,以后也许会有用得上这财富的时候吧。

苏星晖道:“高山哥,嘉志明年大学毕业了吧?到时候准备让他继续深造还是回到公司锻炼?”

苏星晖说的是余高山的大儿子余嘉志,余高山的年龄其实并不大,只比苏星晖大个五六岁,不过他是农村出身,结婚早,所以他已经有了一个二十一岁的儿子余嘉志。

余嘉志现在在江城理工大学读书,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这当然就是为了他以后进入惠民集团工作而准备的。

首节上一节1922/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