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1857节

他们都知道苏星晖的背景,如果说有谁能够完全解读这一次政策的奥妙,那当然非苏星晖莫属了。

苏星晖微微一笑道:“其实这一次的政策也很简单,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很重要,要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也不能太超前,比如一些明显还用不上的基础设施,现在建了就是浪费。”

苏星晖说的,邢国栋和夏松当然都懂,比如你往无人区建一条高铁,那不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吗?虽然gdp好看了,但是不实用。

说起来,今年中央的政策出台之后,受影响比较大的就是铁道部了,铁道部这两年有不少修建高铁的计划,可能会被砍掉一部分,然后延期一部分。

铁道部的石部长雄心勃勃,想在这几年修建几万公里的高铁,而且本来他都已经成功了,可是现在的政策一出台,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没有之前预料的那么大了,他那些宏伟的计划,当然有一部分就得牺牲了,因为修建高铁的花费实在是太高了。

这几万公里的高铁,就得花费几万亿的资金,想不造成通货膨胀都不可能啊。

说实话,石部长雄心勃勃的计划里,有一大部分也确实太超前了,像那些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像宝州、嶙山这种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修建高铁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些地方的人们有这个需求,也坐得起高铁。

可是在石部长的计划里,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也不是旅游风景区,他也打算修建高铁,这就有一些超前了。

当然,这些地区以后迟早也是要修高铁的,但是有没有必要这么早修呢,事实上,在苏星晖的前世,不少高铁修建起来之后,客流量非常小,有时候一列高铁也就几十个人坐,连运营成本都收不回来。

像这样的地方,完全可以缓几年再修高铁,到时候经济进一步发展,目标人群也培养得差不多了,时机就相当成熟了,这可以把修建高铁的巨大资金平摊到今后的几年里,而且也节省了那几年没有什么乘客也需要支出的巨大运营费用。

在苏星晖看来,这样缓一步,对中国的未来是更好的,而且缓一步也不等于不修,石部长虽然不高兴,但是应该也能够理解。

倒是嶙山市,在一两年前就立项申请修建了高铁,也得到了批复,现在高铁已经修了一半了,倒是抢在政策之先,造成了既成事实,还算是非常及时的。

当然,嶙山市有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是从世界银行贷款的,这样没有占用太多国家专项资金,也没有给铁道部造成太大压力,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多多益善。

这些道理,邢国栋和夏松都懂,他们都点了点头。

苏星晖道:“你们还是要继续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现在主要是道路,前两年,嶙山市的几条对外的主干道已经都立项成功了,现在嶙山至唐川的国道已经通车了,嶙山到燕中的高速公路大概明年底能够通车,而高速铁路后年也能够通车,但是一些县道和村级公路,还需要进一步投入。”

“如果说这些主干道是嶙山市的大动脉,那么这些低等级公路,就是小的血管和毛细血管,虽然不起眼,但是也很重要,关系到嶙山市的血脉通畅,而这些低等级公路,要修建的话,花费的代价也不是很高,我们要每年逐步投入,争取在五年内,让嶙山市村村通公路。”

“村村通公路,不但可以极大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也能够让山里的特产运出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发展嶙山市的经济,可不要小看嶙山市的特产,嶙山多山,特产自然也多,这些特产如果能够都运出来的话,在经济增长上也是一个不可小看的数字。”

邢国栋点着头,他这个分管经济的副市长,现在在经济方面也是一个行家,他当然知道,苏星晖说的都是非常正确的。

嶙山市的物产确实非常丰富,可是以前由于村里通公路的非常少,所以大部分物产都白白的浪费掉了,都烂在了山里,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如果修建了公路,这些物产被运出山来,经过简单的包装,就可以进入超市进行销售,或者作为加工原料,也可以吸引这方面的食品加工企业,到嶙山来投资,完全可以形成又一个支柱产业。

邢国栋在刚刚看到这个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时候,还有一些担心,国家似乎是要遏制基础设施投资过热的现象,那嶙山市的发展怎么办呢?

可是现在苏星晖的解读,让他一下子吃了一颗定心丸。

是啊,以后向国家要钱可能难一点了,但是村村通公路并不需要太巨量的资金,凭借嶙山市的经济发展,嶙山市的财政也能够支撑起这个工程了,五年时间里完成这项工程,完全没问题。

邢国栋高兴的说:“市长,您这么一说,那我就明白了,我一定争取在五年之内,让嶙山市能够村村通公路,让山里的特产都能够运出来。”

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 苦练内功

苏星晖点头道:“基础设施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目前还是要按照需求和地方财政的能力来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个度要把握好,跟中央的政策还是要保持一致。”

邢国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个度的把握,确实是很重要的。

他当然看得出来,国家这一次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本质上还是要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现象,如果嶙山市盲目投资的话,那就与中央的精神背道而驰了,那当然是不行的。

另外,一个城市如果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举债太多的话,那也是不健康的财政状况,当然,现在嶙山市的经济发展以及财政预期还算是不错的,但是同样也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无止境的增加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

夏松道:“嗯,这个度确实要把握好,我们在实际操作当中,都会注意的。”

其实,以往苏星晖不管在哪里,都是一上任就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他在彭家湾的时候,就修过长江大桥,在昌山的时候,修过高速公路,在崇津县的时候,长江大桥和高速公路也是一起修。

到了宝州,他修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在嶙山,他同样修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而且里程比宝州的更长,这两个城市的城建也有了大变样。

不过,苏星晖跟一般的地方干部不一样,他有信心有底气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能够在短时间里把贷款还清,另外,他的融资方式跟一般的地方政府也有不同之处,地方财政并不会有太大的负担。

苏星晖的融资方式一般是bot方式,往往一部分是向世界银行融资,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资部分,另外一部分,一般是向其它金融机构或者民间财团融资,以地方财政作抵押,以过路费来偿还,这实际上是一种共同经营的方式,对于地方财政没有多少压力。

所以,苏星晖修的这些工程,不但不需要地方财政出太多钱,相反,之后还有稳定的收益,对地方财政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节省下来的财政支出,就可以用在其它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这种方式是相当好的。

当然,苏星晖惯用的这种方式,其它地方政府很难效仿,他们跟世界银行没有那么好的关系,也找不到这么有实力的民间财团来共同合作,而且他们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财政预期,能够有能力偿还贷款。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地方政府都要大肆卖地,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原因了,因为把地价推高,地方的财政收入就能够有大幅度的提升,这种钱来得最快,而且也不用操心,还有政绩。

不过这一次,国家刚刚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货币投放的计划,这就预示着对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当降温了,所以现在嶙山市也不能顶风而上,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那样不是跟自己作对吗?

所以,这一次苏星晖打算给嶙山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降降温了,不过,嶙山市的几个重点工程现在都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嶙山市的旧城改造也完成了很大一部分,现在降降温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嶙山市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好好修炼内功。

苏星晖道:“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对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优惠政策,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进一步的吸引投资商到嶙山市来进行投资。”

邢国栋道:“有了这样的优惠政策,我们吸引投资商一定更加容易了。”

苏星晖道:“这个可不能掉以轻心,以前我们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一直都有对高科技产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可是现在是全国都有这个优惠政策了,我们的优势反而失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想保持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我们就要苦练内功,以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邢国栋缓缓点头,苏星晖确实说得有道理,如果他们不苦练内功的话,在全国都有这样的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他们还真的没有什么优势了。

嶙山市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嶙山市的行政服务中心早就建成了,在机关人员办事态度方面,有着巨大的改善,这让嶙山市的投资环境很不错,所以到嶙山市来投资的投资商,对嶙山市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满足,更加不能放松,只有更好的投资环境,才能更好的吸引投资商,这个道理邢国栋还是明白的,他也打算进一步改善嶙山市的投资环境。

而苦练内功,不仅仅只是一个投资环境的问题,还有人才培养的问题,现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有一些偏离正常的方向,急功近利,一切都向钱看,而对于一些体力劳动者,却又有歧视的心态。

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导向的问题,这样的价值观,让原来很吃香的工人,现在不吃香了,这让很多学生上大学都不愿意读机械专业、化工专业、土木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就算读出来了,也都是要下车间,下现场的,跟工人差不多,而且工资也不是非常高。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里,那种白领才是最吃香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高考状元们选择最多的专业就是金融和软件,因为这两个行业既能够在写字楼里舒舒服服的坐着,也能够拿到高薪。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两个行业不重要,但是,那些制造业也是急需人才的,也同样对于这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苦练内功,也需要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导向,让社会重新树立起对体力劳动者的尊重,也要提高体力劳动者和技术人员的收入,这样才会让更多的好学生选择从事这些行业。

苏星晖道:“我们的宣传部门,要加大对体力劳动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至于政府部门,就要加大对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这项工作,我们市政府马上就要抓起来,这也算是内功的一部分了。”

邢国栋道:“市长,您说的很对,现在我们要发展高端制造业,有一个瓶颈就是人才不够用,光是高级技工,现在就很缺,确实应该加大培养力度了,要不然,到时候办起了企业,却招不到足够的高级技工,那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了。”

苏星晖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嶙山市一定要加大对高级技工的培养力度,并且要树立起对工人的尊重。”

首节上一节1857/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