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851节

想让身边的女人不内讧,需要相当的智慧,很多时候黄玉英都纳闷,小邓同志如何做到的。特别是东方姐妹,她们的性格怎么可能和别人分享一段感情?

偏偏的,东方怡也好,一向叛逆的党飞燕也罢,都没有过一次吵闹的情形发生,就算之前孩子失踪也没有引发太大的震动。还有那个野丫头梅惠儿,想到惠儿黄玉英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车子稳稳停在别墅门口,邓华拎着旅行包进屋。

个人重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邓华刚刚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教书匠也未尝不可,不过玉英姐需要一点点缀,或者我帮你弄几篇经济论?”

啊?二女都是一呆,邓某人帮助弄经济论?怎么听着那么不靠谱呢?孙倩捂嘴轻笑:“你不是最厌烦写作的么?你写论?确定是给玉英姐帮忙不是抹黑?怎么觉得那么不靠谱呢?”

不得不说邓某人的学历一向是他的软肋,在邓华身边的小圈子里,他的学历是最低的没有更低。就连捡回来的墨竹,都是大学毕业,现在已经要考研了。

黄玉英却没有怀疑男人的能力:“经济论?哪方面的?是网络经济吗?记得你说过,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只是暂时性的,未来二十年将是网络经济的时代。”

“没错!”邓华笑着点头,孙倩一阵失神,对黄玉英和自己男人之间难以言喻的默契,她一向难以理解,“美国网络经济发展太快,他们太多的热钱追逐投资热点,造成了今天的经济泡沫,但是泡沫破碎挤掉空气之后,才是网络经济大踏步前进的黄金时代。”

经历过剁节的邓华,很清楚未来十几年华夏网络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距离他重生的日子不多,邓某人不知道那个时间点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再一次的死亡,还是继续生存?

从前的邓华不怕死,不怕死不是有足够的勇气,而是因为他牵挂的少。前一世直到死亡前才知道,自己牵挂父母亲,牵挂和自己相濡以沫的于思华,可是知道这些的时候已经晚了。

今生让他牵挂的人太多,有爱人、有子女、有父母亲,还有仕途上的良师益友,这些都成了他牵挂的心结。邓某人不知道2014年以后发生过什么,他的重生优势再有十年彻底消失,能不能在这十年奠定足够的根基,这是他最近一直在思考的。

十年对于仕途人来说有点短,即便他邓某人做出足够逆天的政绩,也不可能在十年内爬上足够的高度,这一点邓华有着清醒的认知,也就是说2014年到来之前,想要在官场拥有足够的权柄那是痴心妄想。

不管自己2014到来的时候会不会死亡,最少要让自己构建的网络有足够的能力和能量,保护自己牵挂的人和事。其实振兴能源集团是邓华的一次试探,试探国风实业在某些势力集团面前的自保能力。

结果并不能让邓某人满意,如果不是国风实业和大风集团联,如果不是成股份把川渝市政府拉进来,众筹水电项目能不能成功还真不好说,或者说八成的可能是以失败收场。

也就是说刚刚崛起十年的国风实业,还不足以给自己牵挂的人以切实的保护,如此一来尽快提升身边人,就成了当务之急。和东方姐妹相比,黄玉英拥有的资源不多但是积淀足够深厚,现在再进一步十年后踏上副省部级不是梦。

要知道十年内老人们都要离开自己的岗位,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现在兰北上即将退居二线,黄强也会离开省委书记的位子。接下来还有梅书记和陶省长离开权力宝座,十年后想要有能力自保,或者小邓同志爬得足够高,或者身边的人足够强。

尽管按照性格来说,黄玉英从来不是一个官迷,她似乎不适合挑起守护的重任,可是邓华别无选择。既然自己爬不到需要的高度,那么玉英姐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黄玉英嫣然一笑:“你是打算让我到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还是到燕京党校任职?商务部还是算了吧,团央么不想再去了,那里看似平静实际上竞争更激烈!”

想起小刘教授编织的人脉网络,邓华忽然笑了,没错燕京党校是一个相当优秀的选项,只是华夏有几个刘枫?别看邓某人有重生优势,可是小邓同志绝对没有信心和学霸比智商,搞不好被人家完虐!

邓某人没有被虐狂的潜质,他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自己擅长什么。说起来小邓同志擅长的就是先知先觉,论起智商、政治智慧不要说和妖孽的刘枫教授相比,就是身边的女人们都碾压他。

不过小邓同志有着自己的骄傲,他还拥有超前十年的人生体验,即便前世是宅男,重生的先知优势也足够自己挥霍了:“我们没有必要拾人牙慧走别人的老路,或者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呃!二女被邓某人的想法击败了,还以为他有多么逆天的想法,没想到是到计生委养老!要知道黄玉英还不到四十岁,刚好是政坛人最优秀的年龄,身为资深副司局级干部,女人拥有灿烂的前途。

即便没有什么逆天的建树,只要混资历退休前享受副省部级待遇还是有把握的,不只是黄家的底蕴在那,这些年的政绩也足以支撑她再进一步甚至两步。

第1641章 为什么不是你?

说起来邓某人没有经历过开放二胎的时代,但是早在新世纪之初,就已经有人唱衰华夏的人口红利,更是从各个角度论证计划生育政策的失败。到了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研究室已经开始探讨开放二胎的政策,当时政策只在副处级以上干部探讨可行性。

稍稍组织一下语言邓华道:“据我所知计划生育政策有一个时间节点,那就是政策实施不能超过十年,也就是说在社会老龄化到来之前,终止该项政策的执行。去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69比100,远高于国际认同的最高警戒线――10比100,而实际上局部地区的性别比甚至接近150比100,这已使我国成为全球人口性别比最不平衡的国家之一……”

“等一下!你是说计划生育政策只是短时间内的权宜之计?”

二女被这个消息雷到了,黄玉英瞪大眼睛盯着邓华,就算她如何相信小邓同志,也有点不相信这个说法。被国家定位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居然只是短时间的权宜之计,这个说法女人真的有点难以接受。

邓华郑重点头道:“华夏从1949年建国到195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1962年到190年净增人口1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经济学家预测假如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按照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我国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40亿。正是由于这一惊人的预测,才导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从十年代初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深远,大概是世界历史上最严苛的生育政策,六零后的黄玉英和零后孙倩自然都清楚。如果不是有计划生育政策,孙倩绝不会停止生育,最少要让邓馨雨有一双姊妹!

而四九城那些世家,如果没有严苛的生育政策,他们会像数百年前那样,渴望自己的家族开枝散叶,还有比血脉亲情更稳妥的联系吗?

与其费尽心力和各个势力勾肩搭背,莫不如多生多育,也许只需要十年后,那些家族就能繁育出百人世家,到了第代的时候,仅仅是家族散发出去的官僚,足以成为参天大树!

试想一下,如果黄强、兰北上和乔明英之流没有响应计划生育政策,黄玉英、兰馨和乔东会有多少个兄弟姐妹?还有四九城诸多的世家,那些省部级干部的子女会有多少?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这些二代的数量会是现在的倍不止,那么到了第代又如何?那个时候不只有代子弟开枝散叶,更有各种联姻结盟,这些世家子弟只要有半数进入仕途,恐怕再也没有平头百姓出人头地的会!

这绝非危言耸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商业世家成长的孩子走商路很正常,厨师的儿子当厨子也很寻常,医世家动辄传承几代人也很平常,政治世家为什么就不能传承下去?

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首先避免了华夏重现千年前世家大阀统治政坛的情况,给了寻常百姓人家子弟更多上进的会。对此邓华深有体会,看看君家两位上进的速度,看看林家当初的影响力,如果这样的人数量倍增长,小老百姓想要晋升到司局级都只是妄想!

“国家计生委认为由于计划生育,到1998年我国少生了亿多人,有激烈反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学者认为只少生不到一个亿。”邓华笑笑道,“很多时候看不得那些放马后炮的砖家放屁,他们只是想当然,完全没有考虑到华夏民族对添丁进口的渴望。按照自然生育年龄计算,近二十年是前两次人口生育高峰后的第四次高峰期,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绝对不会只是多生个亿!”

二女有点搞不懂邓华想要表述的意图,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不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四九城的那些世家,恨不得家族开枝散叶,怎么可能只生一个娃?

最起码黄家不会只有一个女儿,这是黄强一直感觉到遗憾的地方,连性格淡然超脱的黄书记都作如是想,其他的政治世家怎么可能不想着家族的膨胀扩散?

现在小邓同志居然要对这项国策下,难不成他还想要多生几个娃儿?黄玉英皱皱眉:“你想要我做什么?或者说你希望我到计生委反对计划生育,还是继续推行计划生育?”

“当然是反对呀!”邓华摊开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使命结束了!按照统计数据表明,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将在2010年达到18亿和119亿,让华夏在步入等收入陷阱的同时,迎来危害更甚的老龄化社会!现在是时候终止一项阶段性政策了,而玉英姐将会是终止此项政策的倡导者,也许五年后你的倡议将会改变华夏甚至改变世界!”

啊?原来小男人是要给自己找政绩!黄玉英眼睛湿润了,出身政治世家的女人很清楚,一向基本国策制定的繁琐和艰难。与之相比反驳实行了十年的国策,想要反证其已经落后于时代,推翻国策需要的不只是智慧和勇气。

但是与推翻某项国策付出代价相比,一旦成功获得的收益无疑也是巨大的,作为新国策的倡议者,哪怕仅仅是倡议者也足以收获足够的政绩,那会是自己一生的荣耀!

女人痴痴地看着小男人,看着给自己带来无尽欢愉的男人,心的感动无以复加。从古城县开始,这个比自己小九岁的男人,就始终是自己的依赖,不管是在仕途还是生活。

第1642章 危机感

恬淡的性格,让黄玉英从来不会想着在官场攀登,现在副司局级干部已经让她很满意。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拥有黄家的资源却从来不争不抢的女人,似乎不思进取不够努力。

就连黄强夫妇赌这么看,事实上黄玉英比表现的更“不思进取”,如果当年不是被父母亲逼得,也许她都不会到古城县挂职,也就不会和邓某人有相见相恋的缘份。

现在看来,有必要给玉英姐一点压力!邓华叹口气:“因为玉英姐有这样的会,现在提出这项政策,顶多五年就能看出政策的优越性。五年后玉英姐进阶副省部全靠这项政策,那个时候大家都要靠你呢,难道你不想承担这份责任么?”

承担责任?女人一下子呆住了,如果让她争权夺利,黄玉英不会答应她也干不来。可是当邓华把一顶大帽子扣在头上,女人真的无法拒绝:“华子!对不起,我只想到了自己,没有想过大家的处境!”

如果说谁了解黄玉英,恐怕不是黄书记而是邓华,他很清楚女人那种被动的性格,没有足够的压力绝对不会想着向上走。小邓同志就是要用施压的办法,让黄玉英燃烧起进阶的动力,否则她不会接受邓某人的提议。

事实上邓华的小圈子也的确遭遇了危,辉煌过后是落寞!眼下邓某人的小圈子已经达到辉煌的巅峰,不只有几个省部级领导站班,还和庞然大物的大风集团搭上关系。

只是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危!兰北上即将退二线,黄书记、梅书记和陶省长也即将到线,而东方世家和小邓同志的关系有点微妙,即便和东方姐妹关系修复足够好,东方世家也没有可能成为邓某人的助力。

无论哪一个世家,都不会把娥皇女英这种事当成荣耀,相反都会当成是奇耻大辱!东方世家没有出对付小邓同志,一方面固然因为东方怡、东方燕姐妹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邓某人身后的强大臂助。

一旦那些老人都离开现在的岗位,东方世家没有了忌惮,那个时候搞不好就是邓某人倒霉的时候。这一点很多人都清楚,只不过被眼前的辉煌遮挡了视线,经过邓某人的提醒,黄玉英终于意识到自己再进一步甚至再进两步的重要性。

身为黄家女儿,黄玉英也许性格恬淡,喜欢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可是女人智商绝对不低,政治敏感性更是远超邓某人,毕竟从政治世家成长起来的,见惯了官场的风风雨雨,见惯了一个个小团体的兴衰沉浮。

首节上一节851/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