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691节

“好!”邓宗云鼓掌叫好,“等咱有了钱,就在观景台和鹰嘴岩之间修一条索道,这里距离市区近,开发旅游业有天然优势。坐在索道缆车上俯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也许只有太祖的诗句才能抒发邓宗云畅想未来的心情,一直跟在一边等待领导语录的胡思,有一点发呆。市长和邓书记此时仿佛变成吊书袋的酸儒,完全没有了领导的霸气,特别是小邓书记的反差太大,还真是一个百变男人!

胡思的家就在下面不远处,竹林掩映间面向池水河,从前似乎从来没有欣赏风景的觉悟。说实话池水河鱼资源很有限,偶尔捕鱼够一顿吃的算是运气好,更多时候胡思把池水河当成拦路虎。

如果真的像两位想象的那样,修建水大搞养殖业,这里似乎真的要变成聚宝盆。第一次用欣赏的眼光看对面的鹰嘴岩,以往黑黢黢冷森森的感觉不见了,从前噩梦的鹰嘴岩此刻像是一只振翅欲飞的苍鹰!

贾思怡微微一笑:“虽然没有峡的绝世风姿,却也别有一番情调,也许十年后这里真的可以成为一处兴旺的旅游景点。邓华同志说的没错,不要怕麻烦,扶贫产业园整个项目岂不是更麻烦?一定要有长远眼光,一定要让邓华同志提出的,梦想成为现实!”

在场的几个人不会相信,新世纪华夏的旅游业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邓华经历过长达百公里的高速路堵车,无非是为了出去玩一个小长假,到风景上佳所在被人狠狠宰一刀。

当初的经历,邓某人一直在幻想在旅游业上赚一桶金,被宰了不还回来似乎难解心头恨!当初的古城县不行,那里虽然也地处深山,却缺乏有特质的旅游资源。

有过失望而归的经历,邓华绝对不想自己开发的旅游产业平淡无奇,来一次回去后无数人在网络上吐槽。河池虽然交通闭塞,但是几年后蜀桂公路贯通,加上黔州省本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小小的河池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时候拥有如画风景的河池,势必会成为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未来蜀桂公路将会成为河池经济腾飞的发动,我们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打牢基础,让河池在不远的将来,在会出现的时候不至于错过。”

“蜀桂公路真的能成为现实吗?”

也难怪向清源向部长怀疑,据说蜀桂公路从抗日战争时期就有了规划,甚至有几段路径开工修建,可是六十年过去了,规划的蜀桂公路越发精彩,可惜只是蓝图上的精彩,沿途百姓期盼很久依旧无影无踪。

毕竟修筑公路耗资巨大,邓宗云点点头:“发改委西部开发司第一批立项重点工程就有蜀桂公路,据说要在大西南修建一条出海通道,一条横贯东南亚的陆路走廊。不只是蜀桂公路,将来西南诸省之间将会被高速公路和铁路串联,不再是闭塞的蛮荒之地!”

“真幸福!”贾思怡由衷而发,不是因为市委书记的身份,女人没有那么官迷,而是因为丈夫的家乡终于要发展起来,“不知道我们这一届班子能不能赶上那个大时代!”

刘庆叹口气:“立项容易实施难!大西南山高路险,想要搞高速公路建设,消耗的资金将是海量的,能在下个世纪叶投资,已经是天大的造化。”

不是老刘悲观,而是如今的华夏几乎变成一个超大工地,处处巨额资金投入,处处资金紧张。而西南诸省一向经济发展滞后,这里修建公路项目,显然不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

“应该不会太久!”刚刚渲染起来的气氛,可不要被熄灭,邓华想起前世西南大通道建设好像就在这两年,“东南亚经济危给全世界经济造成重创,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面临重大挑战,国家想要改变严峻的经济形势,势必会在扩大内需上做章。而拉动内需最有效的段,无疑是大工程大项目,既然蜀桂公路立项应该就是刺激内需的一部份。”

连邓宗云都有点佩服邓华的消息渠道:“不错,开发大西南已经不只是一个口号!沿海沿边经济区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产业发展已经处于一个瓶颈期。而此次经济危爆发,使得瓶颈期效应越发凸显,按照发改委的设想,沿海沿边经济区要走出经济危带来的困境,就要实施产业升级。”

第1307章 乡土作家

二邓的话让大家眼前一亮,张海霞不确定问:“邓书记是说,河池也可以承接产业转移的红利?可是河池太闭塞了呀,招商引资工作恐怕很难收到效果,谁愿意来这里?即便有蜀桂公路那也不过是水月镜花,商人最注重现实,他们不会拿着期票来这里创业的。”

一直以来河池招商引资工作就是一大难题,这边闭塞的交通,惨淡的经济状况,根本不可能招徕到好的企业入驻。河池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大概是最优厚的,可是即便土地白给人家不收税也没用,赚不到钱本身就是赔钱。

眼下外面商无限,整个华夏都在高速发展,来到生活节奏慢两拍的地方能有什么作为?在河池生产没原料,销售没渠道,走出去没好道,哪一个商人来这憋死牛的地方?

邓华摇摇头:“招商费劲我们就购买淘汰下来的设备,那些在沿海沿边经济区落后的设备,很多都堆积在仓里慢慢锈蚀。那些设备对河池来说,绝对不落后,相反还有相当的先进性,一定要抓住会购买一批回来。别的不说,扶贫产业园的轻工业生产,需要的设备如果从那边购置,恐怕便宜的不是一星半点。”

买设备?尽管小邓书记描绘的蓝图很绚烂,可大家还是泄气,只要是花钱的项目,河池只能自废武功。采购一批设备还是淘汰产能的设备,对河池来说也是一巨额开支,钱从哪里来?

河池最缺的就是钱,别看那几个被小邓书记搬倒的商人有钱官家没钱,就连吃饭买酒都要赊账的市委市政府,大概全国罕见。张海霞叹口气:“都是钱闹的!”

“资金问题会解决的!”邓宗云也犯愁,搞来五千万转眼间就被小邓同志花出去,偏偏还弄出更大的资金缺口,“也许不需要太久,只要产业园项目产生利润,资金问题不会在困扰河池的发展!”

尽管明知道邓市长画了一个饼,大家也只能是听着,要说小邓书记还真是花钱的祖宗。河池从来没有过上千万的资金,邓书记真是大,转眼间一个水电站就把五千万花出去。

看看大家兴致不高,贾思怡笑道:“从前的河池没钱更没前途,眼下有了扶贫产业园项目,发财致富指日可待,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如果说有些不完美,欠缺的还是人才,邓华同志说得对,没有人才支撑,扶贫产业园项目也许只是一个农业示范园。我们不要示范园,河池需要的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龙头,我坚信扶贫产业园就是这样的龙头!”

魏庆感觉到压力,来河池有段时间,魏部长身为组织部长一直在苦恼人事问题。任何地方班子转换后,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这一点本是正常。

只是河池的情况特殊,新老班子之间实力不均衡,本应该占据上风的钟铁和王林太过跋扈,以至于同样新来的魏部长、赖仕飞和他们二人走不到一起去,冯娟更是第一时间投入贾思怡的怀抱。

眼下新老班子双方阵营明显,让魏部长选择站位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据魏庆掌握的情况,贾思怡并不是一个强势的女人,而邓市长和贾书记之间的蜜月期,恐怕取决于小邓同志什么时候上调黔易市省委宣传部。

此时魏庆投靠谁都是不明智的,也许保持一点个性才是最好选择,尽管党群书记钟铁给他的压力够大。其实干部考核钟副书记一直采取抵制的态度,党群书记不配合让干部考核工作步履维艰。

眼下不是诉苦的时候,贾思怡书记和邓宗云市长显然在给班子成员大气:“年干部考核已经进入关键时段,尽管阻力很大,市委组织部有信心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听说河池曾经出过几位豪?”

邓华看着对面的鹰嘴岩忽然想起一事,回头看向张海霞,宣传部长一愣点点头:“算不上豪吧?也许是生活的困境让很多人第人生感悟更深,乡村的确有几位乡土学作家,只是在省内发表过一些小说散。不过乡土学作家对家乡的感情很深,如果命题作肯定不会同意,跟他们说推广家乡旅游资源应该不是问题。”

“张部长心有窍!”邓华哈哈一笑,“就是要让乡土学作家出头,好好写河池的山山水水,好好为我们河池大打广告。可以跟作家们说,看写的章刊登在什么级别的报刊杂志上,我们可以有相应的表示。钱么就算了,太俗!可以在水电站落成后建一座丰碑,为那些给家乡做出贡献的人们树碑立传!”

别人差点没笑出来,没钱就说没钱的,什么叫做俗!张海霞忍住笑冲身边的胡思道:“听见邓书记的话了?回去好好做一份策划案,忽悠呃鼓励那些作家大力宣扬家乡风光,只要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就可以在丰碑上题名。如果谁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刊登章,电视台负责给他拍摄专题片,市委宣传部为他立传!”

“是!”胡思的声音清脆至极,“请邓书记和部长放心,宣传部马上发动全部市作协成员,还有那些学爱好者,最大限度为我们的河池风光做宣传。不只是黔州省,我们会把作家组织起来,分别向巴蜀省和川渝市投稿,毕竟他们很可能是河池市未来潜在的旅游市场。”

聪明!邓华忽然发现,此前自己似乎真的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胡思也许不只是一个花瓶。就凭女人第一时间想到未来的旅游市场,就不是一个仅凭容貌上位的女人。

第1308章 节外生枝

贾思怡想了想:“也许我们思想有点僵化,邓市长说得对,河池的事是全体河池人的事!市委市政府没钱,河池民间还是有一些小土豪的,我们为什么不发动群众,让河池人首先在扶贫产业园项目上投资?毕竟扶贫产业园项目除了水电站项目是巨额投资,其他项目投资有限,非常适合普通民众投资。”

“好!”邓华鼓掌叫好,“思怡书记的想法另辟蹊径,却是最适合河池的发展模式!虽然每一个土豪或者说小财主资金不多,不过积沙成塔却可以积聚起不小的资金量。竹制品项目本身就适合家庭式作坊生产,只要家里或者家族有十几万的存款,就可以开办工厂生产。还有药材种植成本也不高,平坝镇完全可以在种植者有收入之后再收取荒山租金。”

也许之前贾思怡根本没有定位好自己的位置,一直还把自己当成是班子里的举常委,一点领导气质没有。现在似乎渐入佳境,说实话凭贾思怡对河池的感情和了解,只要女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势必比邓华和邓宗云发挥更大作用。

邓宗云大有深意看一眼贾思怡,有一段时间邓市长有点纠结,在他的心目贾思怡夺取了自己的书记位子。女人在原班子排名最靠后,按理说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她接任市委书记,偏偏贾思怡异军突起成了河池的掌舵人。

如果没有邓华在间做润滑剂,两个人绝对不会表现的如此和谐。老邓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离开的几个月里,邓华和贾思怡之间发生了什么,否则没理由扶持贾思怡上位。

当初邓宗云和贾思怡走进,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河池老班子只有贾思怡不排斥他。今天贾思怡的表现的确出乎意料,在邓宗云的记忆女人像是应声虫,除了举表决似乎再没有其他作为。

一边鼓掌,邓宗云一边肯定道:“思怡书记的想法很有创意,宣传部要大力宣传推广扶贫产业园项目,要向老百姓详细解说市委市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鼓励老百姓投资建厂。当然,针对原平坝镇拆迁农民,可以政府出面做担保,向银行申请专项贷款。只要是扶贫产业园的项目,全市各职能单位都要大力支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推诿阻挠。”

“宗云市长高屋建瓴!”魏部长点点头,“组织部会配合项目推广,把干部配合列入年干部考核,如果哪个单位不能很好配合,相关领导和个人考核分数会打折扣。河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扶贫产业园项目,一切都要为产业园让路,一切都要为产业园保驾护航!”

市委领导此刻达成共识,扶贫产业园项目要在全市展开动员令,就在未来水电站坝址上。扶贫产业园项目对河池班子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不管是市长还是市委书记,此刻大家真的劲往一处使!

扶贫产业园从提出设想到付诸实施,几乎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如此高效率不要说在一向慢节奏的黔州省,即便是在华夏大概侨州速度也未必能够做得到。

不过蓝图勾画没有详细的论证过程,也就导致考虑不周,小邓同志的脑子不是计算!可以说邓华的策划案想象力足够丰富,更是剽窃前世诸多成功范例。

但是正因为四处拼凑的设想掐在一起,也就导致策划案漏洞百出,不过河池的领导班子对邓某人的设想已经惊艳,根本不会挑出什么毛病。至于说在实施过程,逐渐发现问题,用各种方式弥补策划案的漏洞,比方说鹰嘴岩的保护。

鹰嘴岩保护是出于未来旅游资源考量,施工单位对此很不满,项目部经理常海找上来:“邓市长,鹰嘴岩爆破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截断池水河,大大减少土石方转运量,缩短工期减少劳动强度,为什么不允许爆破?”

常海所在的黔州省水电项目总公司第五项目部是国企,常经理虽然不过是企业副处级干部,但是人家权柄够大。邓宗云虽然后台足够强硬,别忘了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县官不如现管呐!

“常经理请坐!”常海没有顾忌房间里其他人,径自坐在沙发上,“我们知道鹰嘴岩爆破有诸多优势,不过从长远考虑我们决定留下鹰嘴岩,它将成为河池未来一处重量级景观。您也看到了,河池很穷,每一处资源都是宝贵的,而且鹰嘴岩后面有一片原生态竹林,里面有国家级濒危物种,如果爆破掉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首节上一节691/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