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68节

这顿饭足足吃了六个小时,把老板的脸都吃绿了,幸好邓公子点菜很大气,喝酒也敞开量,这才没让人家赶出去。村官们没有接受邓公子邀请住下来,一个个都急着赶回去,学徒的事情快有慢无,必须早点敲定!

村官们带来的那些工艺品,第二天一大早,全部被邓公子搬到县委书记办公室:“你这是在干嘛?”

美女书记被邓华弄晕了:“黄书记,请您欣赏一下古城县民间艺人的作品,您帮着估个价,在燕京城、沪市和羊城能卖多少钱?”

“呀!太美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作品被展示在眼前,黄玉英被这些美轮美奂的产品晃花眼,“这些都是农民做的?”

邓华笑着点点头:“是,古城县地少人多,在很久以前,为了生存,这里的老百姓就想尽方法寻找赚钱的门路。古城县乡村,每一个村庄都有工艺人,如果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将会给古城县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没错,邓华同志,你做了一件大好事!”有外人在场,这一对儿小情人一本正经,“有了这些,不但可以给古城县增加财政收入,更可以为老百姓创收!这件事一定要下大力气扶持,争取短时间内,让老百姓捞到实惠!”

卢瑶都有点佩服这个家伙,当初在党校旁听他忽悠村官,没想到半年后见到了效果。当初自己恨不得把这个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大忽悠踹下去,幸好没那么做,幸好黄玉英书记有眼光!

赵彤心一痛,这个混蛋的确有才华,只是命运多舛,女儿跟着他早晚要出事。赵主任暗暗叹口气,一个人再有才华没有运气又如何?才华横溢的人见得多,真正得到上级赏识的有几人?

最要命是这家伙桀骜不驯,看上去很乖巧,事实上却是一个极其不安份的家伙,要让他循规蹈矩,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罢了,女儿在外边也很好,将来找一个好人家,不信就凭小倩的容颜,找不到比这个混蛋更好的!

“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不过执行起来还是有问题。”邓华没有被眼前的一切迷住眼睛,“最主要的,是现有村官化水平太低,眼界太窄,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样的素质,很难让他们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黄玉英皱皱眉:“嘶,这样啊?”

美女书记毕竟还是高高在上,虽然来到古城县不止一次下去,但是那种走马观花的调研,能发现什么?尤其下边怎么可能让书记看到最真实的一面?

就像西晋时期下发生很大的饥荒,很多百姓饿死了,晋惠帝问大臣:“百姓怎么会饿死啊?”

当时天大臣回答:“百姓没有吃的啊。”

晋惠帝问:“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糜呢?”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成为统治阶层脱离群众最典型,最讽刺的写照!美女书记虽然不至于达到这样程度,对民间疾苦认知不足,对解决古城县贫困状况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真的。

第116章 大学生村官

赵彤忍不住问:“邓华同志是不是有什么好点子?说出来嘛,不要敝帚自珍!”

“呃,是!”这位差点成为岳母的主任,邓华一直怀着深深的愧疚和敬意,任凭赵主任如何对待,他都是执子侄礼,“我在教委知道,今年毕业季古城县有众多应届大学生毕业回乡,这些人的安置很成问题,我想是不是可以选派一批优秀大学生,到村上任职?”

“什么?让大学生当村官?胡闹!这不是变相把大学生发配到农村去吗?你当这还是红色年代吗?”

赵彤脸色一沉,说话极不客气,对于她们这些曾经在乡村的女人来说,那段日子远没有学作品那么美好!很多人在那个年代,深受其害,很多女孩子在乡间不得不嫁人,每一个城乡结合的婚姻,都有背后的故事。

因为当年下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十六的学生,很多在家里娇生惯养的,来到农村诸多水土不服,尤其难以承受所谓的再教育。

于是当年酿成诸多人间悲剧,在那个年代,不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那是很大的罪过,甚至会被扣上追求资产阶级情调,向往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大帽子!

那个年代,小资绝对不是性词,小资意味着脱离群众,意味着不能吃苦,意味着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

那个时代,哪一个城里年轻人的行为,能让乡下人认同?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小资,最起码在乡下人眼,就是封资修的东西。

因此提起扎根农村,赵彤才会深恶痛绝,恨不得当场把邓华赶出去!黄玉英轻咳一声:“赵主任,你让邓华同志把话说完,不要急着扣帽子!”

“大学生村官和当初的政策,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邓华小心翼翼的解释,这位孙倩的母亲,当初视他如婿,比亲生儿子还好,眼下却如同仇敌,造化弄人!

“当前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理危频发。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是成长成才的一种正确选择。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确是昨天在酒席上受到的刺激,除了韩卫东那个高生,在场的各位村官,很难理解邓华所说的话。这种沟通困难,势必会影响此后诸多政策的实行和推广。

对于古城县这样的农业大县来说,想要摆脱贫困面貌,只有从根子上入,那就是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最起码需要有人理解上面的政策,做好上传下达。

那种党校的短期培训,根本不可能让村官们一夜间发生巨大变化,那是天方夜谭!说起来大学生村官政策,最初发起应该是在95年毕业季,当时云梦省面临第一批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乡村需要一批有知识的带头人,这才促生出这项政策。

一直到2000年以后,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事实证明,这项政策还是很有现实意义,有相当程度的先进性。如果不是和村官们一席谈,不是急于改变乡村落后面貌,邓华绝对想不起来这项政策,农村生活对于他来说有点远。

如今黄玉英对邓华几乎是有点迷信,但是对这样一个开创性政策,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能有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去吗?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我不同意这样做,书记,这样做对那些莘莘学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赵彤厌恶的瞪一眼邓公子,本以为会想出什么高招,没想到是以大学生为代价,给自己捞政绩。

这个馊点子,在赵主任看来,纯粹是为了一己之私哗众取宠:“谁家孩子上大学不是为了跃出农门?谁会同意大学生重回乡村?天方夜谭!”

邓华顿了顿,咬咬牙,还是说清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国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会成为有志成才者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至于说好处,很简单,我听说今年县里面编制紧张,不妨冻结这些职位,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大学生村官聘期为2至年,聘用期满且考核称职的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可参加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考。

此外,大学生村官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还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招考。”

黄玉英和赵彤听明白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科技扶贫,而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组织政策,这绝对不应该是古城县这样的小小县城,可以尝试的!

按照邓华的解释,不仅要有政策上的优惠,要有未来的许诺,还要有经济上的补偿!这其任何一点,都不是古城县可以独自完成的,尤其是经济补偿,古城县一提到钱事就萎掉,不是别的,是真的罗锅上山钱紧!

想黄玉英以四九城代的身份,什么时候为钱事烦恼过?偏偏来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最犯愁的就是钱事,没钱寸步难行!黄书记第一次有这样的觉悟,以往那种清高,那种视钱财为俗物的心理,全都不翼而飞,整天琢磨怎么样赚钱!

第117章 狗头军师邓华

黄玉英不可能不急,已经五月末,县里面正面临大学生就业的难题,组织部那边已经上报好几个方案,全部被否决。说起来,这项政策可以解决孙飞的难题,这段时间可把老孙愁坏了。

“这项政策很富有创造性,不但缓解组织部门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最主要让大学生在下面接受锻炼,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有利于大学生贴近群众,这样的好事,组织部门将会全力以赴,配合县委组织好此次试点工作!”

孙飞第一次如此痛快响应,这位一向在组织工作倡导稳步前进,绝对不想出风头。问题是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古城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人们几乎没有其他的就业渠道,最好的无疑是政府部门。

因此每年毕业季,组织部都会成为众矢之的,不要以为会有多大油头!孙部长最纠结的,就是责任没少担,实际上却是过路财神,向来很少有话语权,这也是上次孙部长想要自立门户的原因。

眼下黄书记有了这样一个提议,既解决了组织部门的难题,又可以讨好书记,缓和之前僵局,何乐而不为!赵建军斜一眼黄玉英,赵县长可不认为这项政策那么简单。

这些天邓华那个小子上窜下跳,都在赵县长的心上,很明显,大学生村官计划绝对不会是软书记的创意!不管是谁的创意,这项政策是不是有利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不重要,是不是有利于自己,才是最主要的。

对于赵县长这样的官场老人来说,屁股决定态度!不管上面的政策多么先进,最起码一点,要给自己带来好处,而不是为治下老百姓带来好处!

赵建军权衡再:“我不同意这项提议,这简直是红色年代的翻,没有任何新意可言!老百姓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我们怎么忍心,让他们重新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地?我们怎么面对那些吃糠咽菜供养大学生的父母?

我们怎么面对那些莘莘学子?制定政策还是要讲究人性化,讲究从人民群众需要出发,不能为了政绩而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绝对不能实行!”

冯立志皱皱眉:“组织工作事关重大,这项政策影响深远,很有可能会在大学生和学生家长间造成恶劣影响,绝对不能轻易改弦易张。我不同意什么大学生村官计划!不错,今年古城县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这不应该是我们把那些刚出校门大学生推进火坑的理由。”

“前几年试行科技副乡长政策,效果微乎其微!”张震北放下茶杯,感慨万千地说,“这个大学生村官计划,说白了无非是前者的变种,没有什么新意。我同意赵建军同志的意见,还是要尊重学子,尊重那些艰辛付出的家长,不要让他们失望!”

首节上一节68/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