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485节

各位厅长到场,使得此时已经不再是聊天,而是针对二轻工业园区蓝图的研讨会,甚至是省政府办公会。和省政府的各位领导相比,蒋市长身边几位副市长心情不大好。

与蒋焕俊不一样,几位副市长有着更高的追求,老蒋马上到点,他们不一样啊!可惜黄书记上位后,市里边没有人对二轻工业园区有更多的发言权,就连筹备组的几位成员,市里都没有捞到太多好处。

自家养的鸡上别处下蛋,自己养的孩子被人领走了,无疑是最闹听的事情。只是乔老爷可不是此前的那位和稀泥省长,就凭乔省长的底气,没有人敢和他争食,更不要说在人家地盘上质疑什么。

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开心,最开心的无疑是刘副省长,乔省长一个电话把二轻工业园区据为己有,显然是为省政府着想,而不是为他自己,他也没有那个闲工夫。

同样开心的,还有筹备组的成员,转眼之间二轻工业园区成为省府大佬关注的目标,甚至很可能成为省级开发区,其蕴含的利益不得而知。

大概只有蒋市长没有在意那些,在老蒋看来只要工业园区兴旺发达就成。五十九岁现象也不都是反面的,像蒋焕俊市长,同样年届五十九岁,同样的无欲无求,此时给江滨市留下一点纪念,是他最高的追求。

只要是在自己任上做到的就行,其他的老蒋没有想太多,蒋市长微笑着看向小邓科长,丝毫没在意在场的各位高官:“邓华同志,讲讲你的设想,成立汽车工业园的想法很好,就江滨市的情况来说,诸多问题不好解决。”

有一些晚来的领导,根本搞不懂情况,没想到一个小年轻站起来。大家互相看看,不知道年轻人是谁,哪里来的,居然可以在省政府办公会上发言,而且看起来各位大佬听的很认真。

“不错,首先专用钢材就是个问题,微型车厂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原材料是一个瓶颈。”刘辉喝口茶,刚刚吃饭太急,刘副省长肠胃有点不舒服,“原材料瓶颈没有解决之前,所有的设想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施。”

一些老干部不住点头,兴安省的实际情况摆在那里,想要大跨步发展,很难做到。现有的财政预算,几乎让省政府处处捉襟见肘,处处补窟窿,想要干点什么,仅仅是钱就是个大问题。

有些人看向邓某人,在他们的眼,小邓科长似乎有点好高骛远。不过是小小的科级干部,居然在省府大佬面前谈什么汽车产业园,着实有点不自量力。

从兴安省成长起来的刘副省长,对兴安省的现状如数家珍:“兴安省现状是,既有的冷轧钢厂难以生产汽车专用板材,配套企业稀缺,诸如汽车的心脏发动厂,诸如变速器厂等等。想要发展汽车工业园,没有相应的配套企业是无法想像的,如果一次性投入过大,省里边承受不起。”

“如果工业园区还是走固步自封的老路,还是安步当车不肯大踏步前进,二轻工业园没有成立的必要,完全不符合江滨市来自兴安省的利益!”

开口就和常委副省长对着干,让所有人都感觉惊奇,有人甚至悄声打听,邓某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小邓科长的话的确有点大,几位省政府老领导面色不大好看,刘副省长的脸色阴下来,尽管保持副省长的风度,大家却看得出来,刘辉生气了!

似乎没有感受到气氛变化,邓公子依旧侃侃而谈:“工业园的设想,就是要借助此次产业变革,为兴安省打造一个集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就可以为兴安省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乔老爷高高在上,好整以暇听着小邓科长发言,小家伙倒是不怯场。乔省长不知道邓华所说的,究竟是自己的想法还是黄强的想法,不管是出于谁的思想,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兴安省经济需要一个发动。

至于这个经济发动是什么,是谁规划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构建起来。这次意外上位省长,激起了乔明英的雄心壮志,执掌一省大权,造福一方民众,是他少年时代追求的梦想。

常委副省长张骏插话道:“想法是好的,不过如果打造汽车工业园,仅仅是钢铁企业上的投入,就不是兴安省可以承受的。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路还是要一步步走,凭兴安省目前的状况,多线作业只能是陷入资金短缺的沼。”

“您说的对,兴安省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工矿企业产销不旺,唯一拿的出的大概只有农业了。”邓华没在意是谁质疑自己,今天是一个会,一个把黄书记打造的二轻工业园区推上巅峰的会,“实际上是兴安省财政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一边没钱投入也不敢投入,另外一边是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拉动地方经济。”

会议室的气氛有点诡异,一个胎毛没退净的小男生,在上面夸夸其谈批评过往的省政府经济策略,怎么看怎么觉得有点不搭调。特别是那些老班子成员,过往的经济政策,是兴安省整个领导集体决策,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想法。

小邓科长的质疑,无疑是在质疑整个领导集体,就连那些实权厅长听着都不舒服。如果是乔省长批评也就罢,一个在他们眼的娃娃,居然大言不惭的批评自己,着实难以接受。

第885章 邓华的豪气

在座各位诧异至极,没想到乔省长问计于小邓同志,小邓科长毕竟太年轻了呀。刘副省长微微皱眉,他已经明白了乔省长的想法,省长不过是借助小邓同志的口,把自己的执政理念说出来,似乎远比高高在上的命令要有说服力。

官场从来不缺少聪明人,只是大家想不明白,乔老爷如此做的目的何在?兴安省的干部经历吕家五虎事件,大家都知道,小邓科长是黄书记的人,是黄书记上的一支枪。

现在这支枪居然握在乔省长的,人很多人都有点看不透,莫非黄乔二人想要公用一支枪?不科学呀?可是偏偏的,没办法解释两个人的默契,或者说小邓科长另寻东家了?

恐怕可能性更低,毕竟黄强是上位,还是兴安省的一把,邓某人怎么可能改换门庭?说实话,此刻会议室各位的心,百般纠结,都在纳罕乔邓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决定一干领导以后对邓某人的态度问题!

“汽车业是综合性的组装工业,每一个汽车主厂都有大量的相关配件厂,汽车业是高度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集着许多科学领域里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汽车工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许多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

如果说当初在黄书记面前,还有点即兴发挥的意思,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量,对于汽车产业园的设想已经成熟。几年前就曾经在淮阳省省委常委会上,就大通道计划大谈特谈,今天根本没有一点怯场的感觉。

“工业园区要起到产业龙头的示范作用,小打小闹要不得,最初设计的二轻工业园区,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江滨市的痼疾。”一些领导干部的脸色分外精彩,一个小娃娃在给自己上课,有点不伦不类的味道,“发展汽车产业园,既考虑到未来的产业布局,兼顾江滨市或者兴安省现有条件。”

小邓科长此刻信拈来,颇有一些指点江山激扬字的气概,在一干省府大佬面前,仿佛他才是会议室当仁不让的主人,而不是小小的科级干部。乔明英不得不暗叹一声,能让兰老爷子看的小伙子,果然非同一般。

看看燕京城和小邓科长同龄的那些世家子弟,二十四五岁的年纪,一个个享受父辈祖辈的余荫,有几个踏踏实实做事?再想想乔东,乔老爷的心隐隐作痛,小时候没有时间,长大了再想管教,太晚了!

常务副市长刘清阳没有那么多感慨,老刘对邓某人质疑颇有些反感,在刘副市长看来,小邓科长的表现很不合时宜。一则二轻工业园区是江滨市的产业园,拿到省政府来谈算是怎么一回事?

莫非算是投名状么?恐怕凭邓某人的级别,还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黄书记是借助邓某人,把工业园区奉献给省委省政府?有这个可能性,刘清扬皱皱眉,看看无欲无求的蒋市长,心一股子怨气。

二轻工业园区项目老刘也是花了大力气的,莫非黄书记真的觉得那是自己的一亩分地,想要带着转移阵地?而老蒋的态度,更加让刘清扬不满,没有追求的市长大人,是不是也应该为下面的同志考虑?

刘副市长轻咳一声:“邓华同志的想法过于乐观,江滨市现有条件很难投入巨资,筹建汽车产业园。虽然二轻大市场筹措四个亿的资金,那些钱除了安置搬迁企业,剩余的钱搞基建已经是捉襟见肘。不要说筹建新的汽车企业,即便是把微型车厂搬迁到工业园区,也是一不菲的开支!”

当初黄书记在位,工业园区是江滨市的囊物,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任谁也不会有问题。如今黄书记上位,眼看着省府大佬对工业园区虎视眈眈,如果江滨市的领导依然不惜一切投入,那可就有点虎了。

四个亿资金放在江滨市,可以做很多事,如果放在兴安省,嘿嘿,打个水漂都不响。何况刘清扬确信,如果抛掉二轻局的包袱,或者说把二轻局一个赔钱货变卖成四个亿,供江滨市使用,96年财政预算可就大大富裕了呀!

蒋焕俊皱皱眉,却没有说话,虽然他一心想把工业园区办起来,却也不能不考虑市里边的利益。毕竟眼下江滨市的当家人是李宗毅,四个亿资金不是自己可以拍板定案的,还不知道那位怎么想。

几位省府大佬心照不宣交流着眼神,既然乔老爷想把工业园区据为己有,再想让江滨市投入,恐怕是异想天开。就连乔明英自己,也没有指望那四个亿,搞不好江滨市还要从工业园区的投资获益。

想来也是,把人家辛辛苦苦养大的闺女娶过来,还是那种近乎于抢亲,如果不给娘家一点补偿,的的确确说不过去。再者说,二轻局卖出去的那些地皮产业,可都是江滨市多年来的老底子,怎么可能便宜了省委省政府?

“刘副市长说的没错,不只是江滨市财政紧张,整个兴安省财政都紧张。”邓华来到兴安省快一年,最厌烦的就是地方政府领导那股子小家子气,总是算计自己那本账,“不过与其整天烦恼钱多钱少,莫不如孤注一掷,以当年建设大油田的魄力,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大汽车产业集团!”

提起大石油,在场的很多人都是精神一振,那是一个辉煌的年代,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刘辉亲眼见证兴安省大石油的崛起,如今大石油的落末,就像曾经为之骄傲的儿子光环散佚,那种痛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

兴安省的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那是兴安省的骄傲,只可惜已经是历史。如今大石油的风光已经黯淡,仅仅是石化产业,还是那种以初级产业为主的大石油,已经无法带动兴安省的经济发展,火车头老化了!

第886章 困境与机遇

很多人都听出来,刘辉在笑话邓某人不自量力,大石油是集全国最优秀的石油产业工人,白起家在荒原上建设起来的产业奇迹。当年无数的英雄事迹,无数的劳模代表,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那个年代的人,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可以饿着肚子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只是为了保证掘进进度。他们可以在冰天雪地,一跃而下混凝土搅拌坑,充当人体搅拌!

九十年代的人什么样?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洗礼,华夏人从君子不言利,变成时时刻刻关注经济利益。刘副省长悲哀地觉得,没有好处的事情,恐怕不会有人去干,即便是有好处,大家也要算计一下投入产出比!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签!”邓某人丝毫没有被常务副省长的名头吓到,反而豪气万丈,“传承自那个时代的产业工人,骨子里没有变化,依旧渴望荣誉!兴安省应该学习侨州市经验,有全省一盘棋思想,绝对不能各自为战。如果集兴安省全部力量,做好一件事并不难,势必会给兴安省一个灿烂的未来!”

终于,刘辉看向邓公子的眼神不再是审视甚至是挑剔,九十年代很多人贬低当年的理想主义者。在很多人眼,那些劳模是傻子,一个个不会算计自己利益的人,恐怕都是被洗脑了!

只有从那个辉煌的时代走过来,只有刘辉等从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才会相信真的有理想主义的存在。现在的人太现实,现实到令人发指!

今天,居然在一个零后的口,听到对那个时代印迹的肯定,对曾经倾情付出的老一辈的尊崇,让刘副省长心很不是滋味。当荣誉只是党报上的白底黑字,当曾经的历史只不过变成了一张张奖状,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国家,还会有未来吗?现在看来,自己似乎有点杞人忧天,荣誉,是可以在人心传承的!

副省长贺金声没有那么多感想,作为执行者,他更关注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对未来抱有幻想和希冀。很多东西纸上谈兵美如画,真正执行起来有着诸多的问题,谁不干活谁不知道哇!

老贺摇摇头:“如果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未尝不可,省内煤炭供应不是问题,只是铁矿矿石品位不高,恐怕很难作为第一选择。如果从外地购买,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届时产品很难有竞争力,原材料如此,更不要说汽车。”

其实兴安省原本有相当优质的铁矿资源,可惜六十多年前,小鬼子占据了这片富饶的土地。经过长达十四年掠夺性开采,原本的富矿变得一片狼藉,再想恢复当年华夏第一矿产大省的荣誉,没有任何可能。

首节上一节485/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