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1701节

反倒是徐晓峰有点懵,他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俊公子拽走:“慢点慢点,你知道电话里说哈么?不需要问问……”

两个人也离开了,张祥林站起身走过来,主动伸出握住邓华的:“很高兴和邓华同志一起工作,希望我的工作可以为论坛提供一点帮助,这段时间我会专职在这边,有需要随时听候召唤!”

专职在这边随时听候召唤!左宁和马秀都愣住了,两个人都知道张祥林其人其事,都知道张院长在祁连省超然地位,那是可以和赵庆平等对话的人物。

不是说张祥林官职和省长大人对等,而是张院长的学识和声望,早已经超脱了官场级别的范畴。赵省长对张祥林也是尊重有加,虽然不至于执弟子礼,却绝对把人家当成真正的专家。

现在这位祁连省法学理论界的大咖,居然跟刚刚十岁的小邓同志如此客气,着实让二女大跌眼镜。在她们看来,邓某人甚至不如张院长的学生呢,人家的学生都有厅局级干部了!

“您客气了!”这是邓华今天第一次客套,“久闻祥林院长的大名,相信以您的专业素养,可以为《西部经济论坛》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当然项目部更需要您广阔的人脉,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才是《西部经济论坛》深层次的需求!”

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才是《西部经济论坛》深层次的需求!在场的各位都愣住了,没想到邓某人在下一盘大棋,所谓的经济建设不过是表象。

这位居然有如此的雄心壮志,要“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么?刚刚还对邓某人嗤之以鼻的符渶仁沉默了,他忽然发现自己和邓某人的思想不在一个频道,到底谁不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

符副主任一向是务实派,从来不喜欢那些玩儿理想主义的家伙,眼前的邓某人似乎就是那种理想主义者。是那种擅长夸夸其谈的家伙,这样的人居然掌控什么论坛,几位省政府大人物是昏头了吗?

别看符渶仁是从宣传部门走出来的干部,但是这位只擅长为领导干部摇旗呐喊,只擅长为落地的政策锦上添花,真的让他搞什么宣传推广,那是赶鸭子上架呢!

好狂妄!马秀给邓某人贴上一个标签,马家人是骄傲的,因为他们有骄傲的本钱。所以马英飚也好马秀也罢,包括马成在内,都看不惯别人在自己面前装佯。

眼前小邓同志表现出来的,就是装佯的一种么,简直是太狂妄了!偏偏的自己似乎不反感他的狂妄,马秀都纳闷儿呢,从前不管谁敢在她面前这么狂,早就被怼回家里去了!

有眼光!张祥林重重握一下邓华的松开:“一定!我相信新世纪是人才的世纪,相信只要祁连省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一定可以快速崛起,一定可以在论坛拥有一席之地!您忙,我告辞!”

身为祁连大学副校长法学院院长的张祥林,自然清楚人才的重要性。此前的他也不止一次鼓与呼,只是祁连省的领导表面上客气而已,实际上却并没有把尊重人才落到实处。

这也是张祥林郁闷的地方,祁连省的政治生态圈,到现在为止还是人脉生态圈而不是优胜劣汰的生态圈。张院长一直渴望建成一种竞争制,渴望打造一个进化型的官场环境,而不是靠关系靠家族上位的环境。

自从小邓同志清理吃空饷的干部,张院长就开始关注,再到后来他推广的干部考核分级制度。让张祥林看到了一线希望,这也是他加盟西部经济论坛的原因。

符渶仁、张祥林、彡英明一起离开,只剩下四位女将,高霓娜冲邓华微微一笑:“谢谢老领导为我们提供的数据方向,我和马秀同志会认证搜集数据,务必做到详实准确,告辞!”

女人今天状态不太对劲,似乎跟左宁有得一拼,都是心不在焉的样子。说实话邓华真的希望她们小两口和和美美的,毕竟是他促成的婚姻,如果发生什么事,有损自己的名声啊!

只是人家的事情他还真不好插嘴,邓华能做的就是提供足够安全的环境,减少高霓娜和其他男人交往的会:“加油!我看好你们!”

小狮子!大哥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小邓同志暗暗叹息,芮蕊上前挽住高霓娜的胳膊:“一起一起!秀儿别离我那么远,姐姐不会吃了你的!我也是女人啊!”

没错就是因为你们是女人,才会被邓华同志安排在一起,如此一来师同海也可以安心一点不是?转眼间办公室只剩下邓华和左宁,左家女人轻声道:“谢谢!”

“咳咳!纯属巧合!”邓华不想跟女人邀功请赏,“到祁连省看到衰败的场面,想到当年大线建设的投入,为国家感觉到不值。超过东北投资总和,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却只是负数,现在居然还有人要崽卖爷田,真想把那些败家子全都赶出干部队伍!”

忽然发现邓某人挺可爱的,毕竟是成熟的领导干部,更是已婚多年的妇人。之前被邓某人发现私隐的尴尬,早就消失无踪了,至于说当初那一脚,也算不得什么。

打人就要想着被打!左宁微微一笑:“像邓华同志这样的愤青,居然会出现在省政府办公厅,还真是一招妙棋!我都有点佩服某人了,严重怀疑当年的政令不出办公室,是不是某人刻意为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么?”邓华嘴角一扯,“也许吧!当时老人过世不久,出头椽子很容易烂掉的,蛰伏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这种想法不是小邓同志的,而是几位老人对秦武的评价。在梅旭东、兰北上和黄强眼,秦武那是大智若愚,是给自己披上一层保护色,至于说是不是秦老最后的忠告,真的不重要。

有几位领导干部,到了省部级层次还能如此低调的?已经不只是低调,简直是自我抹黑呀,几乎是亲打造政令不出办公室的丑闻,让自己沦为体制内笑柄。

第3074章 特色小城镇?

小邓同志打开抽屉,拿出一份内参扔给左宁:“看看这个,如果感兴的话,不妨先下为强!说实话西部地区潜力巨大,只是能够实现的项目算不上多,有前景也有钱景的,符合地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这个应该算一个!”

嗯?能被邓某人相的项目什么样?如果说之前对小邓同志有各种偏见,从铁栅栏事件之后开始换一个视角了解他,特别是这个穷人合作社,更是让左宁明白一件事,学历真的无法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特色小城镇:一镇一景一镇一俗一镇一业——王哲》!”什么东西?特色小城镇?自己此前似乎看过这篇章呢,仅从题目看跟邓某人提出来有点相似,总不会让自己继续呆在秦川新区吧?

继续看下去果然是去年的章,后面的王哲才是撰稿者,翻开材料看下去。嗯跟小邓同志提出的特色城镇项目,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更加的具体更加的丰富。

毕竟是在体制内摸爬滚打二十年,左家女人智商足够,这么一点欣赏水平还是有的。别看她创意不成,那是因为见识少,跟重生的妖孽没有可比性。

但是只要项目摆在眼前,有没有前途有没有操作性有没有经济收益,她还是看得出来的。女人越看越喜欢,左宁抬起头看向邓华:“他是你的老师?”

谁是谁的老师?本人怎么着也算是重生人士吧?别的也许不会,但是说起各种创意,似乎谁也当不了自己的老师,就算是剽窃前世的那些成功经验,都足以让邓某人给任何人当老师了。

现在居然被小女人轻视,邓华被气乐了:“特色城镇的提法,我在合驰市任职政法委书记期间,就已经有了想法。不过那个时候不如这位的丰满,很显然这位作者是土著,因为他比我更了解合驰更了解黔易市,也更了解黔州省!”

是邓某人的信徒么?早就知道小邓同志的履历,也知道他在合驰市打掉当地的涉黑团伙,却不知道他在那边提出什么特色城镇项目。

原来秦川新区的特色城镇项目,并不是抄袭别人的,而是小邓同志独创的。之前左家女人对小邓同志提出的,把秦川新区打造成特色新城计划,着实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早在邓某人来秦川新区之前,左家女人就看过这篇章,只是当时并没有当回事。也许仅仅是扫了一眼标题,就扔在一边,在女人眼邓某人是吃别人嚼过的馍。

现在看来自己还真是井底之蛙,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感情邓某人才是特色城镇的倡议者。女人有点懊恼,去年看到这篇章的时候,居然没有认真研究内容。

如果当时的自己,认真琢磨内容的话,能不能先邓华一步,在秦川新区搞什么特色城镇项目?只是生活没有如果,即便当时自己看到这篇章,也很难认同这上面的理念。

毕竟当时的自己没有现在的眼界!左宁拿着内参站起身向邓华一鞠躬:“非常感谢你的推荐!之前看过这篇章,当时还以为是为某位领导鼓吹的人,现在看来不是。谢谢你,我已经决定了,就是它了,黔易市我来了!”

女人带着一阵香风消失,邓华还愣在那里,帮我鼓吹的家伙?古城一哥一向是剽窃前世的创意,老子什么时候需要别人帮忙鼓吹?

不过话说这个蓝图着实不错,看后面的编者按,是胡思那个小女人推荐的章。那个叫王哲的的确很有才华,当初看到这份内参,就曾经叮嘱贾思怡、胡思、梁浩敏等人关注他来着。

因为这篇《特色小城镇:一镇一景一镇一俗一镇一业——王哲》,比邓某人想的更周到,也比他写的更全面,应该是一个资深学者,最少也是资深干部弄出来的。

现在推荐给左宁,应该让这项蓝图大放异彩!虽然不喜欢西北左家,但是邓华对左宁的能力还是很看重的,而且那边有徐甲有马毅,只要有人看重这个项目,一定可以焕发光彩!

说起来邓华更擅长战略性策划,毕竟小邓同志的智商情商都在那儿,一个正儿八经的初肄业生,指望他做出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那样,堪称完美的策划案,那简直是让男人生孩子啊!

确切的说小邓同志更擅长剽窃前世的创意,嗯更多的是成功的范例,即便是剽窃范例,他也不可能把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毕竟那不是他操作过的项目。

这一点邓华很有自知之明,正想着张涵来电话了:“想我了?”

“啐!没正行!”那边女人瞬间被撕掉面具,再也没有了高冷范儿,就连声音都变得柔媚磁性,“《西部经济论坛》怎么回事?没听你说过!”

酸溜溜的味道隔着电话都能嗅到,邓华笑了:“那个本来就是政府方面的工作,还是省级层面往上考虑的,不过其省委组织部也不是无事可做!电话里说不方便,晚上我去家里,跟你促膝长谈如何?”

促膝长谈!四个字在邓某人说来意味深长,顿时让那边张涵羞红了脸,这家伙简直是大混蛋:“滚!”稍一停顿,“回来吃么?”

哪里像是省委领导?像是高高在上的女强人?整儿一个关心丈夫的小媳妇,邓华嘿嘿一笑:“不能!”

他说不能!那边女人有点失望,似乎和他已经很久没有过二人世界了,现在张书记真的有一日不见如隔秋的感觉。偏偏的,电话那端的男人不通风情:“少喝酒!”

首节上一节1701/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