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77节

赵一局长以严厉的眼神,盯着他们三人看了一会儿,然后生气地质问道:“你们一个是龚仲的直接领导,一个是人事处长,一个是财务处长,但这点小事都摆不平,还要我这个党组书记局长亲自出面,你们在做什么?”

董昕主任、史权处长与马建设处长三人,面对赵一局长这样严厉地质问,他们都不敢还任何嘴,就象一个小学生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一样,正在老老实实地接受着严厉的班主任狠狠的批评。

这是官场上因权力而产生的威慑力。要知道,不管是董昕主任,还是史权与马建设处长,他们都是很有个性的人物,很有能耐的人物。在江南正气管理局,更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但现在赵一局长面前,他们也与江南局其他普通职工群众一样,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官场上的一种悲哀。我们讲究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包括民主与集中二个方面。但由于传统的做法与监督的乏力,在实际工作中,这个完善的制度却被“家长制”作风所取代,集中被无限地扩大,民主则是流于形式。

这种习惯性地违反规定的做法,人们却早就习以为常了。在我们的官场上,下级与上级的关系,就如儿子与老子的关系。老子永远是正确的,就是错了儿子也不敢公开指责;儿子永远是被训斥的角色,就是正确的也要看老子的高兴与脸色。

赵一局长对着董昕主任质问道:“你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主任,龚仲是你的直接下属,他有什么想不通的问题,你这个直接领导应该积极出面处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况。如果你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又怎么会发生龚仲来找我的事情?”

赵一局长没待董昕主任解释,又对史权处长说道:“你是人事处长,是负责全江南局干部职工人事工作的职能部门。现在龚仲因个人津补贴问题找到我这里来,你这个人事处长工作是怎么做的?”

对于这个问题,史权处长当然也不好回答。显然赵一局长也明白这一点,他并没有等待史权处长回答什么,立即对马建设处长说道:“龚仲的工资津贴补贴是由财务处负责发放的,他的工作没有做好,你这个财务处长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见到董昕主任他们三人都老老实实地坐直着身子,恭恭敬敬地听着自己的训斥,赵一局长心里总算舒服了一点点,刚刚被龚仲引起的无名怒火慢慢消失了。

赵一局长喝了一口茶,缓和了一下语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同志们,津补贴问题是一个敏感性问题,是廉政建设的高压线,同时也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

“您说得对!”是的!”

“是这样的!”见到赵一局长这样说,董昕主任他们三人立即知道,赵一局长的火快要发完了。他们三人不禁偷偷地交换了一个会意的眼神,心里松了一口气,立即不着痕迹地顺着越一局长的话回应道。

但由于赵一局长所说的都是原则性问题,对龚仲所提的个人津补贴问题怎么处理,赵一局长并没有任何方向性的意思,董昕主任他们三位只得就赵一局长的意思点头呼应着,哪个都不敢接过话说下去,生怕一不小心逆了赵一局长的意思。

这就是官场潜规则之一。在没有准确把握领导的意思之前,千万不要轻易开口,涉及具体性问题。哪怕你心里再清楚,再有自己的观点与思路,也不要轻易表露出来。如果你不得不说,也只能说些原则性问题,不着痕迹地打几个哈哈。否则,你将吃不了兜着走,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话说到这里后,董昕主任他们三人,立即集中精神,树起耳朵,目光恭敬地望着赵一局长,等候赵一局长的具体指示。他们知道赵一局长把这些冠冕堂皇的政策性原则性的话,也就是大话空话套话说完后,接着而来的就要涉及具体问题了。

只是出乎他们三人意料之外的是,赵一局长这次并没有什么具体指示,而是话锋一转:“至于龚仲提出的个人津补贴问题,我这里就不作具体指示了,交由你们三人全权处理,你们只要将最后结果报告给我就行了。我看就由董昕主任牵头吧,毕竟你是龚仲的直接领导。”

赵一局长说到这里,语气慢慢严厉了起来:“我这里提几点要求,一是不能违背国家的政策规定,这是高压线;二是处理时要有根有据,要让龚仲口服心服;三是今后绝对不允许再发生今天这种情况,要将一切问题消灭在萌芽状况。”

对于龚仲提出的个人津补贴问题,由于赵一局长最后都没有明确的指示。因此离开赵一局长办公室后,董昕主任他们三人并没有回各自的办公室,而是在董昕的提议下来到了史权处长的办公室。

虽说刚刚赵一局长明确指示,龚仲的这个问题由董昕主任牵头处理,但董昕主任却不敢天真的这样认为。毕竟史权处长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物,也是江南局领导班子第二阶梯重要人选,其威望与权力都是不容轻视的,董昕主任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董昕主任更明白,赵一局长要他牵头处理,只是责怪他没有做好他手下的思想工作。于是在走出赵一局长的办公室时,董昕主任立即提议道:“史处,马处,我们现在就去史处办公室商量怎么办吧。”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下之梁(15)

却说赵一局长看着董昕主任他们三人离开后,立即拨通了办公室主任杨国忠的电话:“杨主任吧,请你立即到我办公室来!”赵一局长的话非常简短,语气比较严厉,没有过多的客套。

杨国忠,四十来岁,几年前作为人才引进到江南局工作,任江南局办公室主任,兼任局党组秘书。他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员之一,不管是江南局党组会议,还是赵一局长主持的重要会议,杨国忠都要负责会议记录。

接到电话后,杨国忠主任立即放下手上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赵一局长办公室。由于赵一局长语气比较严厉,联想到前不久通知董昕、史权、马建设三位处长开会的事情,杨国忠敏感地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

杨国忠很快就来到了赵一局长的办公室。他拿着记事本与笔,向赵一局长恭敬地招呼一下后,就坐在赵一局长办公桌前那二张谈话的椅子上,等候赵一局长的指示。

杨国忠主任这种恭谨的态度,被赵一局长敏感地捕捉到了。一时之间,赵一局长不禁感慨万千,既欣赏杨国忠主任没有辜负自己对他的赏识,又感叹现在江南局象杨国忠主任这样的干部越来越少了。

想到这里,赵一局长脸上紧绷的肥肉慢慢松弛下来,微笑着说道:“杨主任,叫你来没有别的事,主要是怎么规范办事程序,想与你沟通一下。”

接着,赵一局长把刚刚龚仲来找他申诉个人津补贴的事情简短地说了一下,然后微笑着望着杨国忠主任,等候他发表他的看法。

一个单位的内部办事程序,属于单位内部行政性管理事务,按规定是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之一。每个单位,每个领导,管理思路不一样,办事程序也就不一样。

杨国忠主任听了赵一局长的指示后,脑子里快速地运转起来。他清楚地记得赵一局长上位的第一年,就指示他制订了江南局办事程序。现在赵一局长再次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刚刚龚仲越级反映情况引起的。

考虑了一会儿,杨国忠主任勘字酌句地说道:“老板,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古人也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单位不按规定的程序办事,那就有乱套的危险。”

杨国忠说到这里,看到赵一局长轻轻点头后,继续说道:“我们在几年前就制订了办事程序,全面规范了公务处理流程。只是这几年来,在执行这个制度上还不完全到位,个另部门个别同志没有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来。”

赵一局长立即认同道:“是的,这次龚仲为了个人的问题,就直接找到我这里来。如果江南局的干部职工都象龚仲这样,那就没有什么规矩了;如果湖南局的干部职工都象龚仲这样,那我这个局长正常的工作也没有办法正常进行了。”

得到赵一局长的认可后,杨国忠主任知道自己分析的正确,思路已合上了赵局长的节拍。在领导面前,怎么把握好领导的意思,说出迎合领导意思的话,这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官场潜规则。

杨国忠主任继续说道:“这次龚仲做的确实欠考虑,违反了局里制订的文件规定。今后为了加强这项工作,我建议可以从二方面着手,一是在处级领导干部会上,强调规章制度执行力问题。”

杨国忠主任说得很有技巧,他没有单独强调办事程序问题,而是从制度的执行力上入手。这一点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直接强调办事程序问题,就有可能让人产生小题大做之嫌疑。

赵一局长立即点头同意道:“是的,这个建议很好。制订制度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执行问题。如果不能执行,制度的制订就失去了意义。我们有些部门有些同志,往往是将制度制订后就放在一边,这点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杨国忠主任继续建议道:“第二,就是加强门禁卡管理问题。现在进入六楼的权限,处级领导干部可以凭个人的卡直接进入,科以下干部职工则凭其部门那张公用卡进入。这次龚仲直接到您办公室来,就是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那张公用卡进来的。”

“容易出问题的就是这张公用卡。只要我们把每个处室的这张公用卡管好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我建议以办公室的名义发一个通知,要求各处室各部门加强管理,由领导或设专人管理这张卡。以后哪个部门违反规定,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其领导的责任。”

杨国忠主任说完后,赵一局长思考了一下说道:“那就按你说的办。办公室发通知的事,你立即去落实;在处级领导干部会上强调的事,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的。”

最后,赵一局长说道:“今后,你们办公室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不管是什么工作什么人,都要按规定的程序来办。树大明他们出事,也就是没有按规定的程序来才发生的,这是血的教训啊。”

在人事处史权处长办公室,史权处长开玩笑式地说道:“董主任,你们的龚仲这是在为我们出难题啊!”

马建设处长也有些头痛地说道:“是啊,赵局长又没有明确的指示,我们怎么办为好?”

董昕主任有些生气地说道:“这个龚仲,专门给我出难题!”发了一句牢骚,董昕主任问道:“史处,马处,龚仲的工资津补贴没有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发,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

财务处长马建设解释道:“龚仲的工资与津补贴,当时我们财务处是根据人事处的通知发放的。但具体为什么这样规定,我也不是很清楚。”

人事处长史权苦笑了一下,解释说道:“那时我还没有到人事处工作,为什么这样规定,我也不是很清楚。”史权说得较含糊,他不好将问题直接推到前任那里。

董昕主任说道:“不管当时的情况如何,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办为好?”董昕主任现在最关心的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以前为什么这样做不是他感兴趣的问题。

思考了一下,马建设处长有些同情龚仲的说道:“不过,从这张表上数据看,龚仲的收入确实较低,这也是实际情况。”

人事处长史权接过马建设处长的话说道:“这点我知道。我仔细地分析了一下,问题主要是出在政策外津补贴上面。这块收入给龚仲有道理,不给他也说得过去。”

董昕主任说道:“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赵一局长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把赵一局长的意思搞清楚。”董昕主任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他们刚刚从赵一局长办公室出来,对于这个问题,赵一局长确实没有明确的指示。听到董昕主任这样说,史权、马建设二位处长立即陷入了深思之中,回忆起赵一局长说过的每一句话来。

他们都知道,这里涉及二个问题。一个是龚仲是否享受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政策外津补贴?二是享受或不享受的具体依据是什么?准确把握第一个问题后,第二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

过了一会儿,马建设处长建议道:“要不这样吧,史处问一下赵焱主任,当时他虑这个问题的什么依据?特别是赵一局长是否有明确的指示?”赵焱是当时的人事处长,现在是监察审核室主任。

董昕主任分析道:“我认为没有必要问赵主任。刚刚老板确实没有明确的指示,但我感觉到老板既然为这个问题把我们找去,说明老板是不同意龚仲享受政策外津补贴的。你们想一想,如果老板同意,当场答应龚仲就是了,根本没有必要再把我们叫去。”

首节上一节77/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