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王 第947节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个伟大组合,“百万美元后场”、“达拉斯长城”、“牛仔三驾马车”等等,而2012赛季,“轰爆军团(legion-of-boom)”的名号由理查德-谢尔曼以及厄尔-托马斯等二线球员率先说出来,嚣张地认为他们能够击败任何一名四分卫。

但久而久之,却在联盟创下了真正的名号!

西雅图海鹰的防守组十分特别,在皮特-卡罗尔的执教之下,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路,开辟了属于他们的特色和风格。

整体来说,海鹰队防守组堪称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防守前线之上采用的是“4-3”阵型,四名防守锋线和三名线卫,但他们主要延续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复古风格,不惜以牺牲突袭四分卫的战术为代价,彻底掐死所有地面进攻,防守锋线和线卫的球员挑全部都是如此。

两名防守截锋艾伦-布兰奇(alan-branch)和布兰登-米班(brandon-mebane),两名防守端锋雷德-布莱恩特和克里斯-克莱门斯,除了克莱门斯是255磅(116公斤)之外,其他三名球员全部都超过了300磅(136公斤)。

尤其是防守端锋布莱恩特,足足323磅(147公斤),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几乎没有办法完成四分卫突袭。

四名超级壮汉就如同肉山一般拦截在正前方,把所有地面进攻全部掐死。同时,虽然是“4-3”阵型,但其实更像是“4-3”和“3-4”的混合阵型站位,让线卫群也成为了地面防守的第二道闸门,皮特-卡罗尔要求每一位线卫都能够封堵住防守锋线的缝隙,并且机敏地掐断中央地带的短传线路。

无疑,这对线卫提出了超高的能力要求,却也让线卫的职责更加专注也更加凝聚,进一步提升地面防守的压力。

三名线卫勒罗伊-希尔、k-j-莱特、鲍比-瓦格纳(bobby-wanger),清一色全部都是250磅(113公斤)左右的传统型线卫,地面防守和短传盯防都能够艰巨,但缺少了一些突袭能力,进一步增强前线的防守强度。

希尔是2005年进入联盟的老将,莱特是二年级生,瓦格纳则是新秀,但三名线卫之间却磨合出了火花。中线卫瓦格纳可以适应所有三档防守,他作为第二道闸门,很少出现失误或者漏人,成为了海鹰队地面进攻的守护神,而希尔和莱特往往能够抽身完成近端锋的短传盯防。

防守前线,传统;防守二线,现代。

两名角卫,理查德-谢尔曼和布兰登-布朗纳;两名安全卫,凯姆-钱塞勒和厄尔-托马斯。四名球员全部都是大个子,除了托马斯只有5.8英尺(178厘米)之外,其他三名球员全部都是6.2英尺(190厘米)以上。

这又一个反传统。

因为角卫更多需要强调灵活和矫健,联盟之中小个子角卫更加流行,否则角卫与外接手的对位时,转身不太及时,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被动;但海鹰队却反其道而行,挑选了大个子角卫,启动和转身速度确实不太迅捷,可是,即使面对卡尔文-约翰逊、罗布-格隆考斯基这样的重磅推土机,他们也丝毫不会让步。

一般来说,防守过程中,四名球员形成一个梯形倒扣的盒子,两名角卫分列两翼外侧,钱塞勒作为强卫主动上前伺机防守,托马斯则单枪匹马地看守后场,形成覆盖三面的区域防守。四名球员都是单兵作战的高手,单挑外接手都没有任何问题,然后再依靠区域联防完成布局。

如果说前线是厚重,完全依靠团队的层层堆砌,完成地面防守;那么二线就是灵活,依靠单兵作战能力完成单挑,继而执行区域联防,掐断所有传球线路。

“轰爆军团”,就是用来形容西雅图海鹰的二线防守!本赛季,他们的传球防守正在渐渐成为四分卫的噩梦,看看布雷迪的困境就知道了。

连续两个赛季主客场双杀对手,但陆恪却绝对不会小觑西雅图海鹰的实力:他们放弃了四分卫突袭战略,掐断地面进攻,逼迫四分卫必须传球,而后以轰爆军团来完成传球防守;继而在关键防守档次之中毫无预警地展开四分卫突袭,让人防不胜防,这也确确实实将四分卫逼入了困境,就连罗杰斯在面对海鹰队防守组的时候也十分狼狈。

那么陆恪到底是如何赢球的呢?归根结底,还是算计和布局。用脑袋赢球。

第1036章.1030 针尖麦芒

2012赛季,任何一支球队提起西雅图海鹰防守组,他们都会无可奈何地轻轻摇头。

尽管海鹰队防守组本赛季才刚刚成长起来,却已经初步展现出了强大实力,对于任何一位四分卫来说都是棘手难题:

地面进攻无法打开局面,被迫陷入传球窠臼之中,而轰爆军团的单兵作战能力又格外出众,往往没有留下太多空档;一不小心,还要面对对方猝不及防的突袭战术,这完全就是四面楚歌、风声鹤唳。

而陆恪之所以能够赢球,恰恰就是在传球方面做文章——

既然对方增强了地面进攻,放弃了突袭策略,明摆着让四分卫来传球;那么陆恪就不客气地笑纳了,然后屡屡依靠战术布局和临场变化来打乱整个进攻的传球部署,并且屡屡通过自己的假动作来欺骗对手,为自己的球员制造更多的接球空间,在单兵作战的对位之中创造出更多对位优势。

简单来说,每一档进攻的每一次传球,陆恪都在计算,整个大脑时时刻刻都在计算着,不停歇地寻找着空档,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即使无法找到空档,他也要利用自己的能力迫使对方的防守前线冲出来,尝试突袭四分卫,只有这样,才能打乱对方的防守节奏。

对于陆恪来说,对阵西雅图海鹰就好像是一道数学题,始终都是在计算与反计算之中,精力的消耗远远比体力更加厉害。

另外,在陆恪看来,西雅图海鹰防守组也不是无懈可击的。

防守前线之上,更多还是依靠球员配合,每一位球员的个人能力都相对不是那么突出,所以新秀线卫瓦格纳才能够大放异彩。

常规赛最后一周,防守端锋克里斯-克莱门斯遭遇伤病,赛季报销,遗憾缺席季后赛,替补上场的是今年首轮十五顺位新秀布鲁斯-厄文(bruce-irvin),后者在常规赛之中经常轮换登场,他的体型基本与克莱门斯一致,可以看成是一个对位换人。

但厄文的冲击力就远远逊色于克莱门斯了——他还需要时间成长起来。

防守二线之上,布兰登-布朗纳一直饱受伤病困扰,与谢尔曼比较起来,状态还是不太稳定;钱塞勒和托马斯之间的防守卡位也不是天衣无缝,稍稍一点走神,就可能被陆恪抓住,不要说莫斯这样的打破区域防守天才了,就连霍尔这样按部就班跑动路线的球员都能够创造奇迹。

换而言之,陆恪清楚地明白,西雅图海鹰能够高居联盟防守第一,那是真材实料的,自己必须不停地计算再计算,才能够撕破一条缝隙,寻找到胜利的良机,

常规赛第十六周,西雅图海鹰防守组上来之后,第一档防守就选择了突袭四分卫,杀了陆恪一个措手不及,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一直在研究旧金山49人的进攻套路,还有陆恪的传球习惯,今天这场比赛,皮特-卡罗尔显然也不是坐以待毙的。

所以,走上球场之后,陆恪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量了一下对方的首发阵容球员配置,视线余光就看到了正在做动作的理查德-谢尔曼——

谢尔曼故意将右手虚握成拳,然后在右脸颊旁边横向的不断左右移动着,同时跟随着右手的节奏用舌头将右脸颊顶起来,模拟出了一个非常不雅的动作,用嘴巴说道,“你过来吹……”后面的话语也不说,只是顶了顶自己的下半身。

完成之后,谢尔曼就得意洋洋地转过身,以臀部面对着陆恪,扭呀扭。为了激怒陆恪,也为了嘲讽陆恪,他也是煞费苦心。

问题就在于,陆恪根本就没有在意谢尔曼,视线仅仅只是微微一停,随后就再次转移到了其他球员身上,脑海始终保持冷静,快速地与这段时间所有比赛录像的数据完成印证,紧接着就与哈勃展开沟通,立刻就转过身准备布置战术了。

至于谢尔曼……小丑总是孤单的,缺少观众,他也会自得其乐。

陆恪单膝跪地地置身于队友的包围圈中央,完成了战术布置——又或者说,战术改变!当所有的布置全部完毕之后,陆恪平伸着右手,扬声说道,“今天是第一场,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战斗的!”

第一场,说是季后赛的第一场,但真正的暗示却是从头开始。他们必须卸下赛季全胜的包袱。

战斗,而不是胜利,其实是在暗示着他们必须保持高度注意力。

简简单单的动员口号,却是一门说话的艺术,这同时也是每一位球队精神领袖的必备技能,陆恪现在正在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最后干脆利落地说道,“我已经准备好了!”那坚毅而昂扬的视线就一一落在了自己的队友身上。

一个接着一个,所有人都纷纷将手掌重叠起来,“数到三,我喊’保持(keep)’,你们喊’战斗(fighting)’。一!二!三!”

“战斗!”

“不息!”

旧金山49人进攻组快速完成了列阵。

进攻锋线依旧是本赛季强势崛起的那条进攻锋线,经过两个赛季坚持不懈的磨合,在陆恪的调/教与指挥之下,现在他终于拥有了一个牢靠稳固的口袋保护;同时,陆恪的脚步移动和跑动传球两项技术也在高速成长着,赛季结束时,旧金山49人放出的四分卫擒杀次数是联盟最低的。

中锋是乔纳森-古德温,左侧是乔-斯坦利和迈克-鲁帕蒂,右侧是安东尼-戴维斯和艾利克斯-布恩。

接球阵容也依旧是赛季开始之初的那些球员,泰德-吉恩和兰迪-莫斯搭档,弗农-戴维斯和洛根-纽曼搭档。

因为迈克尔-克拉布特里刚刚以回攻手的身份登场,现在暂时处于轮休状态;而aj-詹金斯的能力还是不足以肩负开场重任,所以哈勃才排出了如此首发阵容——这显然也是在西雅图海鹰预料之中的排兵布阵。

最后的跑卫则由马库斯-林奇担任。

恍惚之间,似乎再次回到了赛季之初,什么都没有改变,但经历了整个赛季的磨炼之后,事情还能够保持一模一样吗?

首节上一节947/1668下一节尾节目录